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少帝成长计划-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便如今日一大早,天还没亮就从被窝里爬起的刘弘,在未央宫前殿的高阶上俯瞰所见——前殿以北的整个广场,都已经被一堆堆篝火点亮。

    在广场正中央,更是被堆起了一块直径十数米的巨大篝火。

    广场之侧,带着各种奇异面具的人影影影绰绰,随时准备踏入广场。

    而在刘弘出现的一刻,在京朝臣百官、勋贵功侯,也早已是恭候多时。

    ·

    “开始吧。”

    就见刘弘交代一声,一旁的刘不疑庄严一拜,领命而去。

    不片刻,整个未央宫内,都响起了震天鼓鸣。

    咚~咚~咚~

    随着鼓点声,一个个身着奇装异服,面绑怪异面具的巫师们踏上广场,跳着奇怪的舞蹈,向广场中央的巨大篝火而去。

    “嚯哎呀呀呀呀呀呀~~”

    看着巫师们咿呀怪叫的来到篝火旁,刘弘饶有兴致望向远处,体味着这从未见过的场面。

    但越看,刘弘地面色便愈发的怪异起来。

    ——巫师们的怪叫声虽然让人不适,但仔细一听,却也不难听出其内容。

    就拿刘弘听得最完整的一段‘台词’来说,其内容就是:我本厉鬼,无奈今朝无有肉食,竟将饿亡,啊~

    至于其他的,也大都是类似‘瘟鬼’‘蝗魔’之类的反派角色扮演者,说着那简单直白的台词。

    耳边是这些嘈杂在一起的怪叫声,眼前是巫师们胡乱扭动的身躯;广场之上,是朝臣百官们津津有味观看表演的面庞。

    “还是娱乐手段太少了的缘故吗···”

    暗自腹诽着,刘弘便将注意力从广场上的驱鬼仪式上收回,转而思虑起其他的事。

    ——娱乐手段少归少,刘弘也没傻到发明某个高明的‘玩法’,让这个时代的淳朴人民沉迷于享乐。

    而让刘弘绞尽脑汁,甚至在如此重大的政治活动中,都忍不住神游方外的,无疑便是开春后的选秀了。

    在刘弘扭扭捏捏数月之后,正武元年第一次选秀,已经正式敲定在春二月。

    按照汉室皇帝选秀的惯例,大概在一月初,这个消息便会正式传出去,给百姓充足的反应时间。

    之后的一个月,便是留给那些想要有想法,想要成为皇亲国戚的人家做准备的时间。

    比如选几个品性温和,长相出众的女儿,然后带去长安短住一段时间之类的。

    实际上,根本不用留这点准备时间——自刘弘穿越过来,并逐渐坐稳皇位开始,那些有想法的聪明人,便已经开始行动了。

    别的不说,就如今长安城内的人数,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正常情况下,关中百姓在一年当中的流动都很有规律——春、夏基本留在家里种地,秋收之后集中来一趟长安,进行生活物资补给,而后在秋末次序回到家乡。

    除了这种必要的物资采购之外,封建时代的百姓,基本很少有出远门的举动——农民得一年到头守着庄稼;地主得常年在家乡看守田亩;官员得看着治下区域的状况,核算秋收后的税、赋。

    即便是天生具备强大流动性的商人群体,也因汉室依旧严格执行的关禁政策,而很少选择出游行商。

    ——反正只能在关内活动,无论走多远,都没有什么太大利润可图。

    根据往年的数据,长安在每年八月末到九月初这半个月的时间段,会迎来数十万关中百姓的暂时停留;到九月末,这些百姓处理完在长安的琐事,便又会退出长安城,回到各自的家乡。

    但今年,内史属衙的数据就有些异常了。

    ——如今已经到了冬十二月,但长安城内,依旧有将近十万‘外来人口’滞留!

    这就意味着如今的长安,有上千,乃至数千户不是长安人,不是商人,也不是勋贵的‘外来者’,因某种原因而没有回到各自的家乡。

    结合长安这段时间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大事,这种异常只有一种解释:这几千户人家,都怀揣着举家搬入戚里,成为天子外戚的远大理想。

    作为封建时代最大的都城,区区十万人,几千户人家而已,且含杂家仆、下人在内,长安城应付起来非常轻松。

    最有可能产生的粮食供应不足、导致粮价上涨的问题,也因为少府今年所推行的粮食保护价政策,而不再需要刘弘头疼。

    对于这几千家潜在的亲家,刘弘也并没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地方——接下来的一个月,自然会有有司部门挨个审查这些家庭的背景,将符合条件的登记造册,并送到太后张嫣面前。

    刘弘需要做的,就只是在二月的选秀中,从脱颖而出的几百个妹子里选十来个,充实自己的后宫而已。

    真正让刘弘头疼的,还是张嫣。

    按照刘弘地想法,既然开宫纳妃势在必行,那也不无不可——即便对十六岁就娶十来个小老婆表示很‘惶恐’,刘弘也只能含泪接受。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人普遍早熟,且平均寿命并不高,早婚早育,属于时代普行价值。

    刘弘作为皇帝,也确实需要早日生下一儿半女,以证明自己有‘继承江山、传延社稷’的能力。

    入乡随俗嘛,反正早晚都要做,早点也就早点了。

    但张嫣在刘弘后宫的问题上,却展现出了一丝强势:非但要入嫔,还得尽快立后!

    这就让刘弘有些为难,甚至隐隐有些不快了。

    诚然,作为太后的张嫣,希望刘弘早立皇后,完全属于职责范围之内;张嫣的说辞,也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椒房无主,则蚕礼不行。

    ——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汉天子要在朝臣百官陪同之下‘亲开籍田’,以劝民耕农。

    大致意思就是:皇帝劝天下人乖乖种地,甚至还亲自做了典范。

    而作为天下人理论上的‘共母’,皇后就要在功侯夫人陪同下,主持‘蚕礼’,以劝天下为人妻者勤俭节约,养蚕织布。

    理论上而言,张嫣说的没错:没有皇后,那每年一月,天下的女子就都无法得到皇后‘亲养蚕以织布’的示范,从而影响国家的民风建设。

    但刘弘非常清楚:张嫣如此一反常态,甚至隐隐拿出太后身份强压刘弘,逼迫刘弘早立太后,绝非‘蚕礼无人主持’这般简单。

    仔细想想汉室初的历代皇后,问题就很明显了。

    ——高皇帝刘邦的皇后是吕雉;孝惠皇后张嫣,是吕后的外孙女。

    ——文帝太后薄氏,皇后窦氏;而景帝的第一位皇后,便是薄太后的同族侄孙女。

    ——到武帝猪爷,其第一位皇后陈娇,也同样是文帝皇后窦氏的外孙女。

    从这就不难发现,汉初的历代皇后,是从何而来的了。

    汉初的皇后,几乎全都是先代皇后的同族孙辈!

    孝惠、孝景、孝武,无一例外。

    ——就连刘弘的原主,以及短命老哥刘恭,也都曾被吕后赛了一个吕氏的皇后过来。

    从这些情况出发,再回过头,就不难发现张嫣催迫刘弘‘早立皇后,以主椒房’,是什么意图了。

    如果刘弘猜得不错,张嫣是想要学习一下祖母吕雉的旧智,想从自己的家族中拉个妹子过来,塞给刘弘做皇后。

    这样一来,太后和皇后之间的婆媳关系,就将因二者之间的血缘关系而无线和睦,二者守望相助,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

    太后得皇后支持,自然可以稳坐钓鱼台;皇后的太后支持,那更是了不得——一但生下儿子,那就是嫡长子!

    嫡长子加上太后的支持,在汉室便几乎等于准储君!

    到了那时,太后再给太子塞个太子妃···

    一想到那样的结局,刘弘就暗自摇了摇头。

    “说到底,还是吕后的后代啊···”

    对于张嫣的小算盘,刘弘抱有十足的戒备。

    不单单出于后宫掌权、外戚夺权的考虑,还有一点,是刘弘坐上皇位之后,悄然产生的一股掌控欲。

    “天下的事,还是朕独自做主好一些···”

    微微侧过身,瞥一眼身后端坐着的张嫣,刘弘乖巧的一躬身,便回过头,望向广场之上。

    大傩仪式,已经在巫师们相继‘倒地’后临近尾声。

    接下来,就该刘弘亲自下去,讲那些鬼怪面具扔进篝火之中,以寓‘逐除’了。

 第0297章 冰火碳敬

    相交于往年,今年长安城的冬天,似乎是更冷了些。

    随着冬至到来,长安城可谓呵气成冰;就连冬季盘踞于天空的寒鸦,都是不见踪影。

    在如此冰冷的天气之下,长安城内,却呈现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画面。

    ——作为寻常百姓聚居的城北,因为天寒地冻而尽显萧瑟,街上根本看不见行人的踪迹。

    就连秋末冬初,方被种在田亩之上的宿麦,寻常百姓都已经顾不上出门照看了。

    反观城南的戚里、尚冠里等贵族聚集区,反倒是丝毫没有受到严寒天气的影响,依旧是一副热闹繁杂的景象。

    甚至比起温暖的秋、夏,尚冠里的繁华更甚!

    究其原因,倒也不是说有钱人就冻不着,而是冬季的到来,让一些‘聪明人’,闻到了一丝捷径的气味。

    不用说别的,光看那一个个雍容华贵,手持拜帖屹立重臣府外的身影,其背后跟着的数十辆满载不明货物的马车,就足以解释尚冠里这一反常态的繁华了。

    ——冰火碳敬。

    封建时代所独有的、无法制止,且又无从制止的官僚行贿手段。

    自官僚这个群体诞生的那一刻开始,‘以公谋私’的本能,就已经刻入了其骨髓——就像农民耕作,商人逐利一样。

    经过上千年演变之后,到了后世那个辉煌灿烂的新时代,也依旧有类似的官场小贴士:档案袋装烟,信封里装钱,茶叶盒装卡;吃饭上厕所,上门落东西···

    具体到如今的汉室,虽然没有后世这般隐秘的骚操作,也没有夏季的‘冰敬’,但冬日取暖之费——碳敬,也已经成为了官僚们聊络感情的不二良方。

    除此之外,汉室的碳敬与后世的档案袋、信封等先进手段,还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

    ——在后世违反法律的行贿行为,在汉室合法!

    在后世,受贿,往往同贪污联系在一起;而在汉室,这两者却是分得很清楚。

    受贿,是官员接受他人给予钱财、资产等利益,而贪污,是官员挖国家墙角。

    针对后者,汉室所持的态度与后世一样——罪无可恕!

    但对前者,封建时代的大多数政权,则都比较宽容。

    在原本的历史上,汉室有文帝刘恒听闻将军张武受贿,非但不惩罚,竟还反赐五百金,扬言‘以愧其心’‘以养其廉’。

    到景帝一朝,也同样有无法无天的馆陶主,凭借自己‘帝姊’的身份,大摇大摆挖少府墙角,却不受惩罚。

    汉初的开国功臣中,有萧何自污,既得了好处,又得了美名的事件;也有陈平背负着‘背信忘义’‘盗嫂受金’的污名,受封食邑五千石、官职相宰的先例。

    之后的时代中,也屡屡发生官员贪污,皇帝却百般回护,为其开脱罪名的事发生。

    说白了:在后世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影响国家稳定的‘受贿’,在封建时代根本不会又多大的负面影响。

    ——百姓给官员行贿,能图什么?

    在后世,也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