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少帝成长计划-第3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大将军以为,朕乃暴君嬴政,因一己之怒而发不义之师,不顾忠臣良卒之姓名,以解朕之私恨?”

    说到这里,刘弘又一苦笑,拍了拍柴武那跟自己脑袋一般高的肩膀。

    “大将军视朕低矣~”

    “朕虽不敢比肩太祖高皇帝之神武、先孝惠皇帝之仁义、孝怀皇帝之忠孝,然于国之大事,朕尚知晓轻重。”

    听闻刘弘此言,柴武不由拘谨一笑,略有些不好意思的低头笑道:“臣不敢,不敢···”

    就见刘弘爽朗一笑,目光中满是清明,丝毫不见‘余怒未消’的模样。

    “南越,朕必取也;赵佗,朕亦必擒也!”

    略有些霸气的做出这句宣示,刘弘便淡笑着回过身,来到一张巨大的堪舆前,指了指堪舆最上方。

    “然南越之事,尚不必急促,亦不可操之过急。”

    “除南越之外,今吾汉家,尚有大敌未灭···”

    听闻此言,柴武饶是心中已有了猜测,却也是不由自主的循着刘弘所指,向着高挂着的堪舆上端望去。

    “匈奴···”

    “然!”

    柴武喃喃之语,被刘弘斩钉截铁的确认声打断,待等柴武抬起头,映入眼帘的,便是刘弘那一双平静,却又暗含无穷锐意的双眸。

    “这···”

    迟疑的一声沉吟,柴武便再度望向刘弘,终是拱手一拜。

    “陛下有志北逐匈奴,臣幸甚、吾大汉,幸甚!”

    “然···”

    毫不吝啬的甩出一句马屁,柴武便如刘弘意料之中般一转话头。

    “然今吾汉家,苦无善骑之卒、军久矣;若以吾汉家之材官弓弩,战于匈奴之精骑,臣恐陛下之志,尚难成行···”

    看着柴武迟疑间道出自己的意见,刘弘不由暗自一笑。

    “大将军欲言者,乃吾汉家意战,而匈奴遁而勿战?”

    见柴武郑重的点了点头,刘弘便抢先出口,打断了柴武未出口的话语。

    “若朕言于大将军:明岁初冬,汉匈必有一战,且胡必不远遁,将军以为如何?”

    刘弘此言此言一出,柴武目光中陡然散发出一丝精光!

    翁然抬起头,看清刘弘目光中的笃定和自信之后,柴武面色中的迟疑,也开始缓缓被其他一些东西所取代。

    就在柴武犹豫不决,心绪飞散之际,刘弘轻轻一声耳语,终于让柴武丢下了所有的顾虑。

    “大将军以为,若韩王部举族内附,匈奴战否?遁否?”

 第358章 战役预案

    刘弘一语,顿时让柴武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当中。

    ——韩王部内附?

    此事,说来早在去年年中,长安就有所风闻。

    据说当时刚成立不久,且一直披着神秘面纱的省御卫,就曾借着那次流言蜚语,在长安城揪出了好些匈奴细作。

    但在如今节制羽林都尉,彼时尚为卫尉丞的卫尉卿秦牧回到长安后,这个说法就逐渐消失在了长安舆论当中。

    对此,长安百姓大都认为,或许又是以讹传讹演化而来的留言罢了。

    但作为军方首屈一指的人物,柴武对此事的了解,无疑比长安街头巷尾的闲人懒汉多一些。

    韩王部是否确定回归汉室,柴武不清楚;但柴武知道的是:在去年的齐悼惠王诸子之乱爆发初期,秦牧‘假死’,实则前往代北接手代国边防军时,确实曾与韩王部有过接洽!

    只不过最终,不知是哪一部分没谈拢,韩王部便没再传来消息。

    现如今,刘弘再次提起此事,显然不可能是刘弘一厢情愿的认为,韩王部必定会回归。

    ——空穴未必无风!

    带着这样的猜测,柴武稍稍按捺住激动之情,以尽量淡然的口吻道:“韩王部重归之事,臣去岁确有耳闻。”

    “然自去岁,韩王部便再无消息传回?”

    以一个十分不确定的语调说出这句话,柴武便困惑的摇了摇头,便略带些试探道:“可是韩王部密奏陛下,言及此事?”

    诚然,如今的柴武,是以‘大将军’这个军方二号人物的官职,充当着汉室军方一号人物的角色。

    但大将军毕竟不是太尉,在很多事情上,都无法做到如太尉那般名正言顺的插手。

    别的不用多说,光一点,就足以道明大将军和太尉之间的差距。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皇帝出了什么差错,亦或是失去意识,无法下达指令的时候,太尉是能凭借自己‘掌天下兵马’的权力,主观做出反应的!

    一旦太尉表示自己要‘主掌大局’,那包括郎中令、卫尉、中尉,乃至于长安附近的所有武装力量,都会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服从太尉的直接指挥!

    至于诏书+虎符的双保险,对太尉也没有太大的限制作用——太尉掌天下兵马,天生具备日常持有一块调兵虎符的资格。

    至于调兵诏书,更是可以按‘特事特办’处理,只要事儿办妥了,事后补上流程就是。

    当初周勃几次三番策反北军,实际上钻的就是这个空子——虎符我有,诏书得陛下颁布,但如今陛下有难,将士们,冲进宫里救陛下!

    相较于太尉‘几乎不受节制’的兵权,大将军显然就低配的不能再低配了。

    还是拿‘皇帝无法正常颁布命令’为例子,同样的状况下,太尉能主官做出反应,而大将军,却是要在第一时间关自己的紧闭,以表自己‘绝无二心’。

    即便是在证明自己‘是自己人’后,大将军也不具备调兵遣将的主观能动权,而是要等。

    如果运气好,那大将军或许会等来太后的召见,那样一来,大将军就可以就目前的状况,给出一个稳妥的解决办法,作为参考意见。

    运气再好点,太后认可这个方案,大将军才有可能由于‘人手不足’的原因,得到掌握兵权的机会。

    如果没等来太后召见,那大将军在整个事件当中,都只有一个看上去光鲜亮丽,实则毫无操作可能性的职责。

    ——监督太尉!

    但想想就知道:太尉手里兵权无穷大,大将军还得忙着‘自证清白’,如何能监督的了太尉?

    现如今,太尉一职被无限期罢设,大将军职务水涨船高,但也就是过去的大将军和太尉折中一下。

    作为军方一号人物,大将军不再具有无条件、无时限军队指挥权,相应的,也不再需要在危急时刻‘自证清白’。

    总的来说,如今的大将军,柴武做的还是比较舒心的。

    ——别说柴武了,换了任何一个没有多余想法的武将,都会对如今的大将军一职感到安心。

    至于柴武为何会断言‘韩王部明明没再传回消息’,自然是因为去年,柴武还不是大将军。

    当是时,周勃尚为太尉,灌婴骑墙观望,头顶大将军之职;柴武则被刘弘加晋车骑将军衔,统领北墙战务。

    既然是全权掌控对匈战事的车骑将军,那柴武对于匈奴方面的消息,自然是无所不知。

    从这一点,柴武就可以断定:在自己担任车骑将军期间,草原确实没传回任何一条关于韩王部的消息。

    即便是在自己卸任之后,接受飞狐军的,也是柴武亲手提拔培养起来的新一代车骑将军:令勉。

    如果令勉接到了匈奴方面的消息,那即便不顾知遇之恩,也必然会在将消息汇报给刘弘的同时,顺带汇报给柴武。

    ——作为如今汉室军方的一号人物,对匈战略相关的事务,柴武还是有知情权的。

    而现在的状况,是柴武自己做车骑将军时没收到消息,卸任之后,接任者令勉也没传回消息。

    这意味着,‘韩王部很有可能回归’的情报,很有可能是刘弘通过另外的、独立于整个北方防线系统的渠道得知!

    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的通为什么现在刘弘如此笃定,长安城内却连风论都没有;自己这个大将军,也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很显然,刘弘清楚的听出了柴武话中的深意。

    对于自己的军方最高司令,刘弘也没有在这种事情上隐瞒的打算。

    就见刘弘淡而一笑,毫不犹豫,便小声的将此间之事一一道来。

    “去岁,卫尉奉朕诏谕,赶赴代北,接替今梁王所留之防务;恰得韩王信之庶子亲至马邑,同卫尉言及部众归汉事。”

    “卫尉不敢自作主张,遂八百里加急,以事问朕:今之韩王,乃故韩王信之士子昭;其欲归汉,然所求乃复为韩王。”

    说着,刘弘目光坦然的望向柴武:“大将军知,今汉家异姓诸侯之事早已绝,故朕以此为由,未允韩王之求。”

    听刘弘说起此事的具体内由,柴武下意识忽略了‘长沙王’这个漏洞,将注意力放到了刘弘的后半句话上。

    ——以‘不能异姓为王’为由,拒绝了韩王的提议?

    对于柴武而言,这个信息可谓至关重要!

    道理再简单不过:如果刘弘是想要把韩王信的后人骗回汉室,来一出关门打狗的话,根本不需要具体考虑韩王的请求过不过分。

    ——反正没打算兑现,直接答应就是了!

    而刘弘却是在认真考虑之后,结合汉室如今的客观状况,合情合理的拒绝了韩昭‘异姓为王’的请求。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刘弘根本不是想拿韩王部开涮,而是真真切切的希望韩王部回归汉室!

    说白了:韩王部回不回归,重点根本不在韩王信的子孙们是何意愿——韩王部远居幕北,与位于幕南的东胡部毫无可比性,对匈奴而言,几乎是毫无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过十几二十年苦日子,逐渐被匈奴人不重视甚至欺负,韩王部就必然会决定回归汉室。

    问题的关键,还是眼前这位小祖宗!

    ——刘弘说能回,那无论如何,韩王部都能从长城的某一处缺口,再次踏上神州故土。

    可若是刘弘不愿意,那即便冒顿把整个韩王部空头进长城以南,那刘弘也必然会把韩王部扔回长城的另一侧!

    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刘弘似乎并没有‘杀光韩王信的后人,为爷爷刘邦报仇’的觉悟。

    如此一来,韩王部的回归,那就真的只是时间问题了。

    柴武暗自思虑思虑着,就听刘弘那淡然到几乎听不出感情的声音,再次从御阶上传下。

    “朕允韩王昭、韩信子颓当彻侯之爵,便再无韩王部音讯。”

    “逢悼惠诸子之乱起,匈奴使恰于长安,朕不得已,只得复起和亲之策以安匈奴,欲以举国之力,平息悼惠诸子之乱!”

    说到这里,刘弘话头稍一滞,略有深意的一笑。

    “奸宦田丹之事,大将军可有耳闻?”

    见刘弘这般面色,柴武面色陡然一滞,满是不敢置信道:“莫非···”

    “陛下行此反间之计,实可谓慧眼如炬,明见万里!”

    见柴武郑重其事的一拱手,刘弘却是苦笑着摆了摆手。

    “大将军误解朕了。”

    “田丹此人,非为朕之所遣;其所为,亦确奸妄之所行也。”

    见自己的猜测被刘弘否定,柴武只能是暗地里失望的摇了摇头,却也明白了刘弘话中深意。

    ——田丹不是刘弘派去匈奴打探消息的奸细,而是确确实实认贼作父了。

    但除了田丹,和亲队伍当中,还有数以百计的奴仆、卫队,以及宦官、侍女。

    韩王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