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少帝成长计划-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有甚者,任嚣还可能因为‘带来的兵卒不够三十万’而受到处罚。

    最让任嚣无能为力的是:从始皇帝三十三年统一岭南,到秦廷命令任嚣‘缴纳过去三年,南海郡的税赋’,才过去短短六年的时间!

    岭南是被任嚣统一了没错,但那只是武力统一,山沟里还有残余的敌对势力没有清缴,任嚣只是堪堪维持住了岭南的基本稳定。

    ——就连这份表面上的稳定,都是任嚣凭借三十万秦卒枕戈、和衣而睡的高度警戒,才勉强做到的!

    如此不过六年时间,任嚣别说在岭南收税赋了,就连曾经为了解决士卒口粮,而在控制区域种植作物的尝试,都被当地土著所破坏。

    说白了:秦南海郡,基本和如今的汉云中郡一样——失去中央的支持,根本就是自保都费劲!

    这种情况下,连大军口粮都无法保障的任嚣,根本没办法完成秦廷‘缴纳税赋’的命令,最终是一病不起,抑郁而终。

    但在死之前,任嚣留下了一个让汉室头疼百年,直到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1年),才彻底解决的问题。

    ——交代赵佗取代自己的位置,成为新任南海郡尉,并毁掉南越与中原连同的所有道路,割据岭南,避免岭南被中原的战火波及!

    如此,才有的赵佗割据南越,自称南越王,乃至于间歇性的自立为‘南越武帝’。

    在原本的历史上,南越割据的问题,足足影响了汉室上百年。

    直至汉武帝元鼎五年,南越社稷传至第五位南越王赵建德手中,才被汉室彻底铲除,神州大陆终归一同。

    ——要知道整个西汉,享国也才不到二百年!

    一个南越,却让汉室在不到二百年的‘寿命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头疼不已。

    但即便如此,任嚣和赵佗两个人的角色,在萧延、曹奇二人看来也是十分明显的。

    ——任嚣让赵佗割据,是不想让大秦锐士辛苦打下的疆土,再次脱离华夏文明的掌控,也不希望自己苦心经营的新服之地,被中原的战火纷争所波及。

    但赵佗呢?

    除了对秦始皇的绝对忠诚、崇拜,以及对大秦锐士的崇敬、对岭南大地的热爱,赵佗割据的举动,难道就没有一点点私心?

    答案很简单。

    如果赵佗真是纯粹出于对始皇帝、对秦征越大军的冲劲而割据岭南,那绝对不会自立为王。

    ——秦始皇帝统一天下之后的第一道诏令,就是全面废除分封制,在整个中原行郡县制!

    正是由于对分封制的严防死守,秦统一天下的脚步,还曾在征服楚国的时候,遇到过不小的阻力。

    在天下一统之后,废除分封制的决定,也让嬴政在嬴姓宗亲那里,遇到了不少抱怨。

    从这便能看出:赵佗从自立为王那一刻开始,就已经不再是秦南海郡尉赵佗了。

    至于番禺城、南越王宫都是任嚣建造,那更是无从说起。

    任嚣从未自立为王,谈何建造王宫?

    至于‘任嚣建造番禺城’的说法,那更是离谱的不能再离谱了。

    ——番禺城之所以被称为‘任嚣城’,就是因为任嚣死后,秦征越大军的将士们哀伤不已,为了纪年任嚣的功绩,才在新任郡尉赵佗的带领下,兴建了这座番禺城。

    就连任嚣死后的遗体,都是根据任嚣的遗愿,在番禺城开始建造之前,埋葬在番禺城之下···

    毫无疑问,赵佗方才这一番话,唯一没撒谎的一句话,就是那句‘此乃高皇帝御赐寡人之南越王印。“

    而这,也是赵佗胆敢随意颠倒黑白,甚至脸不红心不跳的说出‘任嚣城是任嚣建造,寡人的社稷、宗庙、皇宫也是任嚣建造’这样的话。

    ——因为能证明此事真伪的当事人,都已经死的一个都不剩了···

    始皇帝二十五年,赵佗以副将的身份,跟随任嚣攻打岭南百越之地时,才不过二十岁。

    而今年,身为南越王的赵佗,已经是六十二岁高龄。

    同时期人,无论是蒙恬李斯,项羽刘邦,萧何韩信,还是张良曹参,都早早死在了赵佗前。

    从赵佗、任嚣二人统一岭南到现在,中原大地光是名正言顺的天子,就已经经历了秦始皇嬴政、二世胡亥、汉高皇帝刘邦、惠帝刘盈、怀帝刘恭,以及当今刘弘这六人。

    沧海桑田,神州浮沉,再去纠结过去的事是真是伪,早就没有了意义。

    起码对于身负刘弘诏命,前来解决南越之事的萧延而言,纠结南越王宫是谁制造,已经没有了任何实际意义。

    就见萧延稍清了清嗓,向一旁正要再说的曹奇眼神示意一番,便正对向殿下依旧哆哆嗦嗦的赵佗。

    “天子诏!”

    “南越王佗,跪闻圣训!”

 第0370章 汲忡之望

    与岭南番禺城内的‘剑拔弩张’所不同,在汉室版图的另一个边界,同样有一位手持天子节的使者,正在陇右郡守的陪同下,友好的与一位外族使者交谈。

    而相较于前往南越的酂侯萧延、平阳侯曹奇的显赫身份,前往陇右的这位使者,身份明显相对平凡了些。

    ——奉常丞,汲忡。

    说起来,刘弘的原始班底实际上并没有几个人,出去虫达、刘不疑、王陵、张苍这样的老臣,也就是秦牧、汲忡、王忠三人而已。

    但这三人中,要说谁真的混出了‘潜邸从龙之臣’的模样,恐怕也只有如今位居九卿,身负卫尉之责的秦牧了。

    ——在诛吕之乱当中,汲忡率谒者十人挡在未央宫外,阻止了当时的代王刘恒入宫继位;

    王忠带刘弘跑出了皇宫,使刘弘得以凭借北军重返未央宫;

    而后,便是秦牧从北军脱离而出,给刘弘做了相当长时间的‘御用保镖’。

    单以诛吕之乱时的表现,王忠算是救了刘弘的命;汲忡算是守住了刘汉宗庙;而秦牧,当时还只是个值得信赖的保镖而已。

    之后的衣带诏事件,情况也差不多。

    ——王忠拼死偷出了少府的账簿,为刘弘夺回少府掌控权立下汗马功劳;

    汲忡则是单枪匹马前往飞狐军,凭那封衣带血诏,招来了拯救刘弘于水火之间的飞狐都尉;

    在这其中,秦牧依旧扮演一个相对不那么重要的角色——前往北地、陇右,混淆陈平周勃等人的视线,掩护汲忡安全抵达东北方向的飞狐迳。

    如果在当时,按照功劳大小、不可替代性等方面,给这三位从龙功臣排个次序,那王忠和汲忡谁排在第一或许还有些争议,但秦牧排最后,却是必然。

    作为一个家学渊博,累世为宦的家族后代,汲忡也没有要和王忠这么一个‘余锯之人’,在刘弘面前争宠的打算。

    至于秦牧,当时也不过是凭着背靠卫尉虫达,才能不被王忠、汲忡二人拉开太多。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三人在刘弘身边的主次排序,就莫名其妙的发生了变化。

    先是悼惠王诸子之乱起时,匈奴使团在长安叫嚣,刘弘刚决定以和亲稳住匈奴人,王忠就毫无征兆的让出省御卫的掌控权,安心做起了‘大内第一太监’。

    至于王忠的继任者,更是名不见经传,听都没人听说过的中行说。

    随后,便是秦牧被刘弘派去代国,然后佯装被当时的代王刘恒‘祭器’,实则却是接收了代北地区的防务。

    也正是这一次‘出差’,成为了秦牧职业生涯的跳板。

    ——在代北,秦牧除了弥补履历中‘未曾在北墙服役’的短板之外,还极其幸运的被天降大礼包砸中。

    高皇帝年间叛逃匈奴的韩王部,试图回归汉室!

    这种躺着就能捞到的功劳,几乎是毫无征兆、毫无代价的从天而降,而后精准的砸在了秦牧那张黑黝黝的大脸上!

    即便当时,韩王部回归的事暂时没了后续,秦牧却也凭借这次‘外出公干’的履历,成功升任为卫尉丞,秩禄千石。

    再之后,就是悼惠王诸子乱平,虫达、王陵、郦商等开国功侯相继离世,秦牧又一次被幸运女神所眷顾,赶上了卫尉出缺的微妙时间点。

    最终,秦牧收获了一个外戚的身份、一个驸马都尉的虚衔,以及一个如假包换的九卿之位。

    从最开始的诸吕之乱,到如今的正武元年七月,才过去不到两年,秦牧,就已经从曾经那个平凡的北军司马队率,一跃成为了银印青绶,秩禄二千石的汉九卿!

    反观起点比秦牧更高、政治成分更扎实的汲忡、王忠二人,则有些被刘弘淡忘了的意味。

    但作为一个从春秋时期开始,就世代为官的家族,汲氏一门对于官场的一些规则,还是颇有些心得的。

    对于如今的状况,汲忡心中也有着十分明确的认知。

    王忠隐退,那几乎是必然。

    ——这一来,老宦者令在那次被少府捉拿,之后强行逃出少府途中,受了不小的伤。

    若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那伤也就伤了,养一养,多吃补吃补,总还能提的动刀,跨的上马。

    但王忠一个中老年人,而且还是平均年龄本就更低的宦官,受了那样一次伤后,再让王忠从事体力、脑力工作,也确实是有些不合适。

    对于王忠而言,现在这种安心做宦者令,不时汇报一下长安城内的风论传闻,把刘弘的日常起居安排的妥妥帖帖,已然算的上太监这个群体难得一见的好结局。

    至于汲忡本人,为何没有和秦牧一样火箭式升官,这就有些‘非战之罪’了。

    实际上,汲忡如今的晋升途径,才是汉室最常见,也最稳妥的路线。

    ——从谒者到谒者仆射,再借着封侯拜为九卿副官,然后熬个十来年资历,等奉常刘不疑荣退,汲忡再顺势接班,基本无缝衔接,任谁都挑不出错。

    按理来说,汲忡的晋升速度其实也有些过快了。

    ——从秩比四百石的谒者,到秩千石级别的九卿副官,仅仅两年的时间,汲忡已然是连跳了好几级。

    要知道汉管制,从最高一级的万石,到下面的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一直到最低一级的比百石,足足分了数十级!

    在千石到比四百石之间,,更是有比千石、八百石、比八百石、六百石、比六百石、五百石、四百石这八个级别!

    可以说,汲忡在过去两年中,从比四百石爬上千石,已经是连升八级!

    若是放在后世,汲忡两年内从谒者升任为九卿副官,基本就和一个副处级别的秘书,在两年内升任为副国级干部一样!

    ——任谁听了,都会下意识啧啧称奇一句:这特么神后台!

    而这八个级别中的任何一个,放在此时汉室官场的寻常人身上,都是需要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靠熬资历完成晋升的。

    要是过几年,汲忡真的按照原计划,直接从奉常丞升任为奉常卿,那又是连跳了比二千石、二千石、真二千石这三个级别,直接打到汉官制第二级别的‘中二千石’一级!

    这样的晋升速度,无论放在任何一个时代,显然都和‘被淡忘’‘被边缘化’不沾边。

    而汲忡之所以会有这种错觉,原因无疑是那句至理名言。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如果说,汲忡是在两年之内,从副处级的中央秘书,升为副国级的领导干部的话,那秦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