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少帝成长计划-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相应的预备役、民夫部队的征调,以及武器、军械、军粮等物资的调配,更是呈指数式递增。

    可以这么说:这样一场马邑战役,一旦打响,且先不论战果如何,汉室都会将过去这一两年的收入,以及此前的积蓄大半消耗!

    原因很简单:为了应对匈奴单于冒顿率领二十余万大军的‘御驾亲征’,汉室起码要调动两倍的兵力,才有可能达成‘重创匈奴’的战略目标。

    这,可就是将近五十万部队···

    而且是那种不带丝毫掺水,实打实的五十万人!

    与之对应的,是起码一百万以上的民夫,数十万的预备役有生力量。

    算下来,光是这一场仗,汉室就要有将近二百万人直接或间接参战!

    ——要知道汉室全天下,也才不过两千二百余万人!

    要是放在后世二十世纪,某国国民十分之一卷入一场战争,几乎都意味着灾难。

    但对于汉室而言,这样的状况,却是层出不穷···

    ——就说汉室鼎立之后,高皇帝刘邦御驾亲征的平城战役,光是刘邦率领的车步大军,就达到了三十二万人之众!

    历史上的武帝年间,卫霍两位天之骄子逝世之后,贰师将军李广利与匈奴的中小规模碰撞,也是动辄十万人以上。

    即便是在历史上的同一时期,文帝刘恒在几年后发动的汉匈河南战役,也让汉室投入了至少二十万人以上。

    从这些数字来看,刘弘派四十…五十万部队,去打一场大概率获胜的围歼战,也并没有什么夸张的地方。

    ——高皇帝刘邦亲率大军三十二万,可是落得了个白登之围的下场!

    至于贰师将军在汉匈战争中损耗的十万、十万,又十万的汉军将士,那更是数都数不清楚。

    而如今汉室几乎没有骑兵力量,又想要凭借步兵集群包围敌军,并造成一定杀伤,那四十万人以上的投入,自然也就是题中应有之理了。

    四十万善战之卒,此时的汉室,还是能很轻松的凑出来。

    光是一个羽林校尉,在经过征召关中良家子,并以羽林将士为骨干扩编,就能在基本不影响战斗力的前提下,凑出十万人以上!

    虎贲校尉亦是同理。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刘弘能保障物资调配,光是长安城方圆百里的范围,汉室凑出三十万人的部队是一点压力都没有。

    但问题的关键,还是在物资。

    无论后世的现代战争,还是此时的冷兵器战争,打的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战斗力、兵力,而是双方的综合国力。

    就拿此次马邑战役来说,若单说兵力,汉室咬咬牙,凑出百万雄师简直就跟玩儿一样!

    但凑出来是一回事儿,给军士配备足够的武器军械,发放足够的军粮;战后进行奖赏、抚恤,就又是一会事儿了。

    就此,刘弘已经让少府按‘四十万大军,一百万民夫部队’为参考,拿出了战役预算。

    得出的结果,可谓是触目惊心···

    一百四十万人,光是粮食,每个月就要粟米近三百万石、牛羊肉食上万头!

    再算上粮食运送途中的消耗、军械物资的补充···

    少府给出的预算是:马邑战役,汉室每个月就要砸进去近二十万万钱!

    按照汉室此时的状况,马邑战役打响一百二十天之后,少府就将破产;如果半年还不能结束,则国库也将被搬空!

    而这个计算,还没有把少府破产后,粮食保护价崩溃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战后中央抚恤、赏赐工作无法进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计算在内。

    可以这么说:从长安调兵前往马邑的第一天开始,到第四十五天,汉室中央在过去一年多时间中,从粮食保护价上得到的收益,就将全部砸进去。

    从第六十天开始,少府就将开始透支粮食保护价政策的基本盘。

    从这个角度上而言,此次的马邑战役,几乎会让汉室赌上大半国运!

    一旦战役失利,或四个月以内无法结束战役,甚至只是没能对匈奴造成原计划中的打击,汉室就将元气大伤!

    即便是在粮食保护价政策兜底之下,汉室也将在起码十年之内,无力开启任何一场参战人数五万人以上的战役。

    “还是有点心急了。”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刘弘出现了自穿越以来,第一次为自己的举动而后悔的感觉。

    倒也不是说刘弘不敢打,或是不想打,而是这个时间点,对汉室着实算不上太友好。

    如果没有这一场战役,汉室再安稳发育两到三年,光一个粮食保护价政策,就足以使得汉室的中央财政,完全进入健康的内循环。

    再加上盐铁、商税等金融措施,从三年后开始,汉室就很可能达成‘每年都能拿出五十万万钱打一场仗,而丝毫不影响内部发展’的成就。

    到了那时,在每年一场十万人级中规模战役的支撑之下,汉室就算是餐食,也能把匈奴推的越来越靠北,最终躲到北海捏雪人。

    而现在,刘弘针对汉室的改造初见成效,甚至有很多工作都还没开始,就要迎来这样一场决定国运的战役。

    明明发育稳赢,却非要莽一波团战,要说不后悔,显然就是刘弘在骗人了。

    但对于此次马邑战役,刘弘的感官,也仅限于对韩王部过于热烈的欢迎,而稍稍感到后悔而已。

    ——风险,往往随机遇一同出现!

    如果没有此次马邑战役,那从明年开始,汉匈双方‘和亲过后一年不打仗’的默契期结束之后,每一年的秋收之后,汉室都要随时做好‘北墙面临入侵’的战斗预案。

    如今遍布长城一线的数十万边防力量、驻扎于飞狐迳的车骑将军令勉部,就是为了这个战斗预案而存在。

    可一旦汉室在此次马邑战役取得战果,同样也意味着匈奴会伤筋动骨,从而给汉室留下起码三到五年的安稳发育时间!

    是每年都心惊胆战的盯着北方,还是主动打一场大规模战役,换得三五年的和和平,显然是后者性价比更高。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刘弘确实是一个更喜欢求稳的人;但在面对一个付出和收获成正比的机遇时,刘弘也绝对不会胆怯。

    很显然,此次马邑战役对汉室而言,投入和回报还是成正比的。

    最关键的是:后悔归后悔,他没有后悔药可吃啊···

    ——冒顿大军都在幕南开始聚集了,刘弘除了打,还能怎么办?

    总不能学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等匈奴人打来了,在投入同样的资源,去打一场纯粹意义上的防守战吧?

    反正这场仗,是无论如何都要打了;白花花的银子,汉室也是必然要花出去的。

    左右都是要花钱,那还不如来一出先声夺人,换取一定的战果更划算。

    再者说了:谁说打仗就全是支出,完全没有收入的?

    ——冒顿亲自率二十五万大军南下,随行的牛羊马匹能少了?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霍骠骑每逢出塞,带回来的牛羊牧畜就从来没有低于数十万!

    至于那场‘霍骠骑千里单骑破龙城’的传奇战役,配合着卫青在河套地区的收获,汉室得到的牛羊牧畜,更是达到了百万以上!

    而此次的马邑战役,如果完全按照汉室的战前预案发展,即马邑不破、武州塞不失,匈奴人很可能只能从武州…马邑以北的山林间北遁。

    ······

    很显然,此次马邑战役对汉室而言,投入和回报还是成正比的。

    最关键的是:后悔归后悔,他没有后悔药可吃啊···

    ——冒顿大军都在幕南开始聚集了,刘弘除了打,还能怎么办?

    总不能学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 等匈奴人打来了,在投入同样的资源,去打一场纯粹意义上的防守战吧?

    反正这场仗,是无论如何都要打了;白花花的银子,汉室也是必然要花出去的。

    左右都是要花钱,那还不如来一出先声夺人,换取一定的战果更划算。

    再者说了:谁说打仗就全是支出,完全没有收入的?

    ——冒顿亲自率二十五万大军南下,随行的牛羊马匹能少了?

    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霍骠骑每逢出塞,带回来的牛羊牧畜就从来没有低于数十万!

    至于那场‘霍骠骑千里单骑破龙城’的传奇战役,配合着卫青在河套地区的收获,汉室得到的牛羊牧畜,更是达到了百万以上!

    而此次的马邑战役,如果完全按照汉室的战前预案发展,即马邑不破、武州塞不失,匈奴人很可能只能从武州…马邑以北的山林间北遁。

 番外 《新史记·太宗本纪》(前元)一

    孝惠皇帝驾崩时,太宗皇帝还是襄城侯,在孝惠诸子中排第四位。

    孝惠长子即为孝怀皇帝,次子为淮阳王刘疆,三子常山王刘不疑,五子为轵侯刘朝,六子为壶关侯刘武,七子刘太。

    孝惠皇帝三年,常山王刘不疑薨,无后嗣,吕后便让襄城侯刘山继承了常山王位。

    由于刘山的名字与常山王的王号重复,故让刘山改名为刘义。

    在刘义成为常山王后,留下来的襄城侯,被吕太后赐给了孝惠七子刘太。

    之后,刘太又被移封为平昌侯。

    孝怀皇帝四年,皇帝驾崩于未央宫,无有后嗣;淮阳王刘疆、常山王刘不疑又早已死去。

    出于兄终弟及的传承规则,本该让孝惠皇帝的次子刘疆继位,但刘疆体弱多病,经常病卧,吕太后便让孝惠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即常山王刘义入继大统,并改名曰:弘。

    太宗皇帝继位时不过九岁,所以大权都掌握在吕太后手中,是为了避免太宗皇帝年少,破坏国家政策的缘故。

    在孝怀皇帝因怨怼吕后而心怀愧疚,抑郁而终之后,刘氏宗亲对于孝道看的尤其重,其中又以太宗皇帝为翘楚。

    太宗皇帝登基之后,空下来的常山王位,被吕太后赐给了轵侯刘朝。

    大哥、三个相继离世,二哥和五个弟弟又皆为诸侯之后,太宗皇帝便安下心来,专心在未央宫接受皇帝太傅张苍的教导,并以‘年少’为由,将三个弟弟留在了身边亲自照顾。

    太宗皇帝前元一年八月,淮阳王刘疆薨,令壶关侯继承淮阳国祚。

    至此,太宗皇帝的三个兄长都幼年夭亡,剩下三个弟弟中,两人为诸侯。

    同年年初,重置太尉官,命绛侯周勃担任太尉,实际上是由于吕氏子弟出于周勃、陈平二人支持吕后遍封吕氏为王侯,而替周勃在朝中美言的缘故。

    太宗皇帝前元二年十月,吕太后认为吕王吕嘉实在是太嚣扬跋扈,并没有国君的样子,于是废除了吕嘉的王位,改由肃王吕台的弟弟吕产为吕王。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吕产和吕禄开始心怀不轨,逐渐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

    同年夏天,大赦天下,并封了齐悼惠王的第三子刘兴居为东牟侯,这是陈平和周勃借此,在向齐悼惠王的儿子们示好。

    太宗皇帝前元三年正月,太后召赵王刘友进京。

    刘友的王后是吕氏女,是被吕氏子弟强塞给了刘友,刘友不喜欢她,而喜欢其他的姬妾。

    这个吕氏的女儿很嫉妒,恼怒之下离开了家,到吕后面前诽谤刘友,诬告刘友曾经说:“吕氏怎么能封王!太后百年之后,我一定收拾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