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少帝成长计划-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种洗脑式的战争动员之下,每一个折兰部族的战士,都会变成一个嗜血的杀人狂!

    即便是在草原上,折兰部族也是著名的‘刽子手聚集地’。

    就连每年五月的蹛林大会,折兰部族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参加。

    不是因为不屑,也不是因为不想,或是其他的原因。

    仅仅只是因为在蹛林大会之前,其他的部族会亲自找上折兰王,祈求他‘放自己部族的勇士一命’。

    这种情况下,就连身为单于的冒顿,也只能出于‘别让折兰部的杀人狂们把蹛林大会的参与者都杀了’的目的,委婉的要求折兰王‘看看好戏就行了’。

    再加上折兰部族不事畜牧,其部众和古斯巴达人一样,从小都接受彻底的战斗技能训练,其余一切都由单于庭直接负责,就使得对于‘别参加蹛林大会’的提议,历代折兰王也持有默认态度。

    ——爷们儿吃喝拉撒都是单于养着,要牧畜、草场又没用!

    结合此间种种,也就不难想象出:由匈奴单于庭为主导的战争,会是怎样的景象了。

    作为单于庭镇压幕南的三驾马车,折兰、白羊、楼烦三部当仁不让。

    只要单于庭的王帐出现,那战斗就必然不会缺了这三个部族的大纛。

    而后,便是由白羊部族发起一波佯攻性质的冲锋,然后用回马射进行初步杀伤。

    楼烦部弓骑兵的游荡在战场边缘,就像个悠闲游猎的贵族一般,用手中长弓点射敌方士卒的生命。

    当敌人被吸引到一处空旷的区域时,便是折兰骑兵发起冲锋,和敌人肉搏厮杀的时刻。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被誉为单于庭三驾马车的折兰、白羊、楼烦三部,楼烦部算是最没有不可替代性的一个部族了。

    ——折兰人的死亡冲锋,是单于庭仰仗的重器,其性质不亚于‘精神震慑’。

    白羊部落的回马射,虽然实际上并没有难度,但过去的尝试却表明:除非组建一支几万人的幼儿军,然后以白羊部族的作战方式训练二十年,否则,‘回马射’的战术就不可能玩儿得转。

    原因很简单:‘回马射’战术施行的首要条件,是本方出于佯装逃亡姿态,敌方处于追击姿态。

    难的自然不是把敌人惹毛,而后怒不可遏的追逐自己,也不是在骑马的路上往身后射一箭。

    真正难掌握的,是如何保证正在施行‘回马射’战术的弓骑部队,不会从‘佯装逃亡’,变成真正的逃亡。

    要是跑的太快了,那敌人看追不上,很有可能就不追了。

    要是跑得慢了,万一被敌人辇上,那就是诈逃变成真逃亡了。

    就算是跑的不快不慢,一直和敌人之间保持合理得距离,也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如何把戏演像,让敌人认为本方真的是在逃亡,回头射出去的箭只是慌不择路下的下意识反应,而不是早有预谋的陷阱?

    如何做出一副恨不得马上跑出去一万里的架势,实际上却和敌方保持一个若即若离,眼看就要追上,实则却怎么都追不上的微妙距离?

    这一切,都十分考验弓骑兵假装逃亡时的演技,以及对距离掌控的能力。

    而和折兰部的死亡冲锋,以及白羊部族的回马射战术比起来,楼烦部族的特点,无疑是有些太过普遍。

    射箭射的准,在草原上算什么本事?

    在草原上,一个人射箭射的准,几乎就和汉室,一个男人种地种的好一样。

    ——人均掌握的常规操作!

    实际上,匈奴单于庭的三驾马车,之所以会有楼烦这个那么普通,又那么自信的部族,主要还是政治原因。

    白羊部族曾跟随冒顿参与‘厮杀头曼单于’行动,算是冒顿的‘从龙元勋’,其可靠性基本是满分。

    折兰部族则是在冒顿成为匈奴单于后被征服,出于‘打不过就跪’的逻辑,臣服在冒顿脚下。

    而楼烦,在匈奴发起对东胡的国运之战时,都依旧是东胡王不可或缺的依仗!

 第0378章 双翼齐断

    在那一场匈奴以弱胜强,彻底击溃东胡人统治地位的惨烈战争中,折兰部作为匈奴最精锐的力量出战。

    而在东胡这一方,称霸多年所积累的傲慢、羸弱,以及军队愈发的战斗力,使得楼烦部,成为了东胡王所能拿得出的最后王牌。

    当时的匈奴人雄心勃发,跟随在一代雄主挛鞮冒顿身后,势要成为草原的新一代霸主。

    而日暮西山,已然有些末世气息的东胡,则只能凭借精通远程狙击的楼烦部族,在匈奴的疯狂撕咬下勉强自保。

    东胡部的羸弱,光从一点就能看出。

    ——当冒顿的单于庭应龙大纛,出现在东胡王王帐外百里之时,东胡王掌控下的草原部族,有九成以上的部族头人,都选择了暗中向冒顿示好!

    但示好归示好,那些墙头草也没有完全倒向冒顿领导下的匈奴,而是出于‘留一条后路’的考虑,才隐晦的对冒顿说:如果你能杀了东胡王,我就带着部族臣服于你。

    反过来说,也很好理解:如果东胡王杀了你冒顿,那我还是东胡王的好属下。

    在战斗过程中,这些墙头草也没有反水倒戈,顶多就是放放水,骑墙观望,看匈奴和东胡谁能答应。

    无论最终谁赢,这些墙头草都会跪在胜利者面前,献上自己廉价的忠臣。

    而在那场决定草原战略格局的大战当中,最具关键性,也是最后一场战役,便发生在匈奴折兰部族,和东胡楼烦部族之间。

    彼时,东胡部早已经被杀的丢盔卸甲,贵族、牧民、战士都被匈奴人的凶狠吓得毫无勇气可言。

    各辅助部族也开始盘算起暂时离开东胡王帐周围,决定观望一番再做打算。

    而匈奴在冒顿的带领下连战连捷,接连取得了几场重要战役的胜利,但本就人口稀少、实力相对弱小的匈奴,也同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正是在那双方都精疲力竭,没有太多精力继续这场争霸之战时,匈奴单于冒顿调来了自己最锐利的刀:折兰部。

    折兰人的野蛮凶狠,在整个草原都众所周知。

    在见到折兰人的黑雕大纛的那一瞬间,东胡王也调来了自己仅存的精锐:楼烦部。

    没有人知道冒顿对那一代折兰王做下了什么交代,也没有人清楚末代东胡王对那一代楼烦王许下了怎样的承诺。

    只有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传说,随着那场‘旷世之战’的结束,而随风飘向草原各地。

    ——匈奴与东胡之间的最后一战,当代折兰王发起了死亡冲锋,并亲自冲在了最前方!

    而受东胡王以国运相负的当代楼烦王,也召集了整个部族数万弓骑,与折兰部展开了长达数月的厮杀。

    但可惜的是:楼烦部更习惯在战场外围伺机而动,并不擅长正面对抗折兰部这样凶悍的‘步兵’部队。

    再加上身后还有东胡王廷需要守卫,使得楼烦部根本无法放开手脚,在草原上任意机动、拉扯,只能在东胡王廷周围小范围内活动。

    不出意外,被束缚手脚的狙击骑兵楼烦部,最终被擅长贴身肉搏的折兰人,彻底击溃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冲锋之下。

    当代楼烦王成为了折兰战士脚下的一滩碎肉,末代东胡王,也被折兰王砍下了脑袋,奉给匈奴单于冒顿做了酒器。

    东胡王的死,昭示着东胡部族称霸草原的时代彻底结束,匈奴称霸草原的势头再也无法抵挡。

    也正是在那时,折兰部族,成为了草原上唯一一直非匈奴本部,却享受本部待遇的部族。

    ——不用放牧、不用上贡,只需要和匈奴本部的部族一样,随时准备好战斗即刻!

    须得一提的是:在和东胡的争霸战争中,匈奴之所以能以弱胜强,除了冒顿这位英勇的领导者所带来的加成之外,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作战方式直接的相互克制。

    东胡人与草原绝大多数游牧民族一样,以弓骑兵拉扯、骑射为主要作战方式。

    而得到前秦遗留在幕南地区的精良青铜武器之后,匈奴人,成为了游牧民族历史上最大的奇葩。

    或许说来没人相信:匈奴人的作战方式,基本就是低配版的折兰部族!

    匈奴人擅长的,也从来不是骑射,而是和折兰部族一样,骑着马冲入敌方阵营,然后掏出前秦的青铜制武器,与手持木棒、石块的草原同胞贴身肉搏!

    在这种勇往无前的战斗意志,以及降维打击的先进武器加成之下,匈奴掀翻东胡的草原霸主地位,也就是必然的了。

    ——重装战士突脸射手,上单大爹追杀adc,能打不赢才怪了!

    但在击败东胡之后,目光长远的冒顿却想到了一个问题。

    在南方,还有一个远比东胡强大,装备丝毫不必匈奴青铜武器差,还有高大城墙为掩体的敌人,在等待着他的征服!

    在那个敌人面前,匈奴人引以为傲的正面冲锋、贴身肉搏的作战方式,显然成为了最大的短板。

    没有工匠,没有工程器械,连攻城梯都很难做出来的匈奴,根本爬不上那些好几人高的城墙!

    至于匈奴所掌握的‘先进’青铜武器,甚至就是那个强大敌人在好几十年前做出来,遗弃在草原上的······

    冒顿知道,要想击败那个敌人,匈奴需要新的作战方式。

    刚被自己击败,并整个俘虏的东胡楼烦部,第一个走进了冒顿的视野。

    ——楼烦人的射术,恰恰就是匈奴在面对那个强大敌人是,最欠缺的东西!

    在匈奴战士策马冲到汉人的城墙下,用简易的木梯爬上城墙的过程当中,需要楼烦人那样精通射术的部队,让城墙上的汉人唯恐避之不及,根本顾不上正在爬城墙的匈奴战士。

    而且楼烦人给冒顿留下的印象,也足以让冒顿对楼烦人抱以一丝尊重。

    草原的价值观就是这样:不管你是朋友还是敌人,只要你足够强大,足够勇敢,就能赢来尊重。

    反之,则只能接受欺压、羞辱。

    就如那些早在东胡灭亡之前,就已经和冒顿示好的部族,在匈奴称霸草原之后,成为了一个个杂牌部族。

    冒顿此次南下时,征召的那八个部族,便都是这样的杂牌部落——每个部落只允许有一个万骑,满编四千人。

    英勇、强悍,在强大的折兰人面前都没有胆怯的楼烦人,却赢得了冒顿、赢得了匈奴人更多的尊重。

    在东胡灭亡之后,冒顿凭借自己的强大,彻底赢得了整个草原的臣服,其中,也包括曾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匈奴之强大的楼烦部族。

    紧接着,便是冒顿以手中最精锐的白羊、折兰、楼烦三个部族的作战方式,拟定了最原始的蹛林大会。

    ——各部族以摔跤、射术、骑术等项目的比拼,来赢取第二年部族的草场份额。

    其中,勇敢的摔跤源自于折兰部族的贴身肉搏,精湛的射术来自于信仰唱功的楼烦人,骑术,则取自擅长回马射、擅长放敌人风筝的白羊部族。

    时间久了,折兰、白羊、楼烦三个部族,以及此三部所擅长的作战方式,就成为了匈奴最主要的三种作战方式,类似于后世现代部队的海、陆、空三军。

    而将这三个部族作为单于庭的三驾马车,则是冒顿精打细算之后,出于制衡层面的考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