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少帝成长计划-第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得知武州塞失守之后,陷入包围的匈奴先锋最需要的,便是时间!

    为了争取足够的时间,从马邑城下北退至武州塞附近,呼奢和且居即便是万般不忍,也只能吹响腰间的号角,让麾下的勇士去马邑城下,磕个头破血流。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马邑城内的汉人提高警惕,不会轻易从城内追出来。

    在麻痹马邑城内的汉军之后,呼奢和且居二人便在昨日子时之后,率部弃营北上,在今日天亮十分来到了现在的驻地,成功和楼烦部汇合。

    三驾马车重聚首,作为‘幸运者’的楼烦王秃克,看着折兰、白羊两部散乱低落的精神面貌,也着实顾不上幸灾乐祸了。

    白羊、折兰两部遭受重创,楼烦部则阴差阳错的躲过了损失是没错,但如今的局势,对三个部族却都一样严峻。

    ——陷入包围!

    在刚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秃克差点没把自己的舌头咬掉!

    汉匈双方‘打打闹闹’数十年,双方都各自成功保卫过敌方的一支部队。

    而且这两次包围,都发生在同一场战役的同一时间,甚至就在同一个战场。

    ——二十三年前的平城战役,汉人老皇帝孤军深入,被匈奴单于冒顿大军围于白登山七天七夜!

    在第八天,汉将樊哙、灌婴率主力部队抵达战场,又将包围了白登山的冒顿大军反包围在了白登山之外!

    双方各自捏着对方的**,谁都不敢轻举妄动,最终,还是只能互相妥协,冒顿率麾下骑兵集群从战场侧翼退出包围圈,逃回了草原。

    而那一场闻名青史,双方最高领导者直接碰面的‘王对王’,就发生在马邑战场以东不过百里,与马邑、武州塞隔洪涛上相望的平城!

    但和那一场‘你包围我,我把你连着我自己再一起包围’的重大战役所不同的是:这一次陷入包围圈的,是匈奴部队。

    马邑、武州、善舞所围成的战场,也使得‘匈奴反包围汉军’的可能性降到了零点以下。

    ——在如今的情况下,要想对汉军进行反包围,匈奴主力就需要包围整个马邑战场!

    这片战场有多大?

    如果按如今,陷入包围圈内的匈奴先锋可以活动的区域来算,东西不过四十里,南北不过一百余里。

    可要是想对这个战场进行反包围,匈奴主力就要连带着战场周围的三座山一起围住!

    这样一来,反包围的包围圈,就成了东西五百里,南北二百里,西起云中,东至平城;南起楼烦,北至盐泽的巨大战场!

    且先不提这片区域的几座巨大的山脉,以及屹立于岑山山脊上的赵长城,会不会让匈奴人的反包围圈形成,光是这个包围圈的大小,就足以让匈奴人绝望。

    在这种情况下,且居、呼奢、秃克三人脑海中,几乎是思考着一个完全一样的问题。

    ——如何突围?

    马邑方向不可能,善舞方向是死胡同,武州塞方向,又好像被汉人给堵死了·······

    “若潜入山林,分散北撤······”

    楼烦王秃克话刚说出口,一旁的呼奢就满是怒火的摇了摇头。

    “绝对不行!”

    “这片山林,到处都是毒草、蛇虫不说,每隔几里又都是悬崖断壁!”

    “如果从山林中北撤,我折兰部的勇士,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回到草原?”

    听闻呼奢愤恨之语,一旁的秃克也暗自点了点头。

    但这个方案,却也同时被三人深深埋入了心底。

    ——马邑、善舞不通,唯一剩下的办法,就是从武州塞突围!

    但倘若武州塞也无法通过,那最后的一条路,恐怕也只有遍布危难险阻的山林了······

    。

 第0419章 成王败寇

    在匈奴先锋部队,即折兰、白羊、楼烦三部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包围之时,和包围圈隔五路山南北相望的盐泽,匈奴单于冒顿正躺靠在王帐内的软榻,面色扭曲的揉搓着腹部。

    “呼······”

    小心翼翼的哈出口气,觉得腹部的胀痛稍缓解了些,冒顿不由暗自摇了摇头。

    在去年春夏之际,冒顿险些跟每一个‘寿终正寝’的匈奴老人一样,死于长期食用肉类所导致的便秘。

    虽然在之后,匈奴派往汉室的使团意外得到了大黄,这种对便秘极具功效的‘神药’,让冒顿硬生生把踏过鬼门关的脚收了回来,但长期食用肉类,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失衡所导致的慢性中毒,也依旧无时不刻的折磨着冒顿年迈的身躯。

    对于自己能活过六十,冒顿其实已经足够满足了。

    ——在草原,无论是奴隶、牧民,亦或是勇士、贵族,平均年龄都非常有限。

    地位最低的奴隶,大概会从二十五岁开始就染上疾病,在草原的奴隶市场,奴隶的价格也会因为年龄受到极大地影响。

    如果是五六岁左右,度过脆弱的婴儿期的小奴,男奴可以卖到四分之一匹马,或三分之一头牛,或是两只小羊羔;女奴则贵一半,能卖三分之一匹马,或半头牛,或三只羊羔。

    如果是十岁到十四岁之间,正处于草原‘青年’时期的奴隶,价格便会有个大幅上涨——三个男奴可以换来两匹马,或三头牛,或六只羊。

    这个年龄段的女奴,更是会由于其已经进入生育期,比男奴贵上起码一倍!

    但从十四岁开始,草原奴隶的价格,就会肉眼可见的大跳水。

    ——十五岁到十八岁的男奴,价格最高不会超过五六岁的小奴,且会呈现出‘年龄越大越便宜’的规律;女奴虽好些,却也好不到哪里去。

    至于十八岁以上的奴隶,则很少出现在草原的奴隶市场之上。

    原因其实十分简单: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

    年龄在十八岁以上的男**隶,是被草原民族视作‘使用期限即将到期’的工具的。

    对于这种‘即将报废’的工具,没有任何部族愿意付出牛羊牧畜去交换。

    至于这些奴隶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平时就使劲儿用,死了就死了,也不心疼。

    等到需要和别的部族进行战争时,如果这些没有价值的‘老奴’能派上用场,让对方的体力稍微被消耗一些,就已经算是超额完成人生使命了。

    也就是说,草原奴隶的寿命,或者说‘使用期限’,大概就是五六岁到二十岁左右,这十五年的时间。

    超过这个时间,奴隶每产出一点价值,奴隶主就都算多赚。

    与奴隶相比,牧民的状况则相对好些。

    ——毕竟不是血脉卑贱的奴隶,只要能对部族做出贡献,就不可能会成为炮灰。

    但在年龄逼近三十岁,开始出现‘骑马疾驰几里地就冒汗’的状况时,牧民也会被部族无情抛弃,被赶出部族自生自灭!

    从华夏民族的价值观出发来看,这种情况或许有些奇怪:才三十岁,好歹也是有子女的,子女总不至于养不起吧?

    而这,也正是封建时期,草原游牧文敏和华夏农耕文敏最大的一处不同。

    在华夏农耕文明,人伦孝悌的概念,早在遥远的尧、舜、禹三皇禅位时期,就已经成为了华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鲜明特征。

    到西周时期,华夏文明正式进入封建社会,人伦道德更是成为了个人价值最为重要、直接的体现。

    发展到如今的汉室,华夏民族已经发展到了‘不孝顺的人和畜生没有区别’‘不顾道德的人和蛮夷一般无二’的阶段。

    便是这代代传承,时代罔替的礼义廉耻、人伦道德,让华夏民族即便在两千年之后的新时代,也依旧能自豪的喊出一句: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华夏’一词,也正是由此而来。

    但草原民族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一种十分落后的时期。

    正如管仲所说的那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如今的草原民族,乃至于未来千年的草原民族,便都停留在‘仓廪不实,衣食不足,顾不上礼节、荣辱’的阶段。

    在草原普行的价值观念当中,没有华夏民族所习惯的人伦孝悌、礼义廉耻的内容,也没有仁以待人说法。

    草原民族所信奉的,是和华夏文敏几乎截然相反,极度接近原始社会,充满野蛮的丛林法则——成王败寇,生存至上!

    和残酷、冰冷、野蛮的兽类一样,草原民族,可以为了一块领地大打出手,可以为了食物而生死决斗。

    在必要的时候,草原民族甚至并不介意用同类的血肉,来填饱自己饥肠辘辘的肺腑,以确保自己的生存。

    华夏文敏对草原文明持“率兽食人”的评价,便是出于这个现象:相比起站立走路,带领人民、保护人民的华夏君王,草原民族的霸主,更像是带着野兽外出捕猎的兽王。

    与辛勤劳作,耕种土地来保障生存的华夏百姓相比,几乎以掠夺、杀戮为主要生存手段,以游牧为补充手段的草原民族,也更像是稍有人类特征,却还没有完全开化的野兽。

    而在野兽群,年老体弱的成员被抛弃,显然也就是在正常不过的现象了。

    普通成员、底层阶级的牧民如此,那草原民族的贵族,为什么也很少有活过三十岁的呢?

    总不至于连贵族老爷,都会被部族赶出去,在草原上自身自灭吧?

    这个问题的答案,必然会让华夏民族大跌眼镜。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年龄超过三十的匈奴贵族,恐怕巴不得被部族赶出去自生自灭!

    原因很简单:被赶出部族,好歹还有那么一丝虚无缥缈的生存可能。

    再不济,也终归能多活几天。

    但‘被赶出部族’的待遇,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匈奴贵族能得到。

    因为在匈奴贵族年近三十,身体开始出现明显的机能下降时,部族内的氛围,就会被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所充斥。

    先前提到,草原民族的社会秩序,几乎完全遵从丛林法则。

    那丛林法则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呢?

    ——强者支配并拥有一切,弱者被一切拥有并支配!

    和狼群一样,匈奴部族的头人再显露出老态时,部族中年轻力强、雄心勃勃的青壮,便会层出不穷的对老狼王发起挑战!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匈奴贵族会在无穷无尽的决斗、刺杀中的度过。

    这些挑战、刺杀匈奴贵族的,可能是他们的兄弟、儿子,甚至是孙子。

    为了保证自己不被杀死,匈奴贵族只能将发起挑战的兄弟、儿子甚至孙子一个个杀死。

    但这些年轻的部族成员当中,早晚会出现一个足够强大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人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强壮。

    但年近暮年的匈奴贵族,却会在时光流逝下一点点变老、变弱,变迟钝。

    此消彼长之下,这个老贵族被一个青年甚至少年刺死在地,也是早晚的事。

    所以,才会有‘匈奴贵族老后,恨不得被部族赶出去’的说法。

    ——比起整天心惊胆战,且结局注定的暮年贵族生活,草原即便再危险,也终归还有那么一丝生存,起码是生存更久一些的可能性。

    而这种状况,几乎不分贵族的大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