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少帝成长计划-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那些有情有义,仁善宽和的帝王,除非能具备像文帝刘恒那样的政治智慧,不然,就活该葬送天下!

    所以刘弘今日召王陵觐见的目的,就很浅显了:在明日早朝,提出任北平侯张苍为御史大夫,并建议刘弘改造御史大夫。

    简而言之,就是为御史大夫即将面临的改制背书,并随时做好出问题时,给刘弘背锅的准备。

    对此,刘弘个人感情上是有些愧疚;但一想到自己的使命,刘弘便不再觉得自己有错了。

    刘弘的到来,直接导致汉家失去了文、景、武连续三代雄主!

    那刘弘的政治使命也非常简单了:如果不想汉室失去那句以强亡的标签,那刘弘最起码也要在死前,完成文、景、武三代皇帝的成就:天下富饶,诸侯暗弱,以及,荡平匈奴!

    也就是说,到刘弘驾崩的时候,汉家起码要内削诸侯王势力,外逐匈奴,厘清内政吏治,刘弘才算没白穿越。

    对于如此高的及格线,刘弘表示

    压力山大!

    即便以刘弘这个后世人的角度来看,汉室文、景、武接连三位皇帝,放在封建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点,都是能让国家踩满油门,向强盛的方向高歌猛进的狠人!

    而刘弘却要一个人完成这三位所完成的事,才算交出了一份勉强及格的答卷

    这就使得每一分一秒,对刘弘而言都十分宝贵:哥们儿要干的事多着呢!

    对于无休无止的政治斗争,刘弘表示已经没有多少耐心了。

    即便刘弘能活到六十岁,留给他的时间也只剩下四十多年了;而等待着刘弘的,是文景之治,削弱诸侯藩王,以及马踏草原,将匈奴赶到西方,让匈奴人去陪亚历山大大帝的后代捏泥巴。

    比起这些丰功伟业,陈平,实在是没有资格让刘弘在政治内斗上浪费太多时间。

    现在,基本掌控了政治格局的刘弘,已经有资格为整治陈平的事,给自己一个期限了一年。

    一年之内,如果还不能让陈平周勃滚回家种田,那刘弘就顾不上生前身后名了。

    所以明日的常朝,刘弘要做的事情就多了起来:任命张苍为御史大夫,初步得出御史大夫改制方案;任命飞狐强弩校尉令勉为郎中令;任命北军射声校尉秦牧为卫尉丞

    除此之外,内史刘揭,也将在明日早朝,迎来刘弘最后一次的拉拢;若无果,刘揭就将被刘弘彻底划入无可救药的陈平、周勃一系。

    最后,关于少府和廷尉的人选,刘弘也同样苦恼不已:少府令,刘弘的想法与陈平近似相同别添乱就行。

    但廷尉,刘弘却是左思右想,都想不到由谁担任了。

    所以刘弘召王陵觐见的最后一件事,便是让王陵举荐一个能供他差使的廷尉卿,为高庙事件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那些因高庙之事被羁押的官员,究竟应该如何处置,刘弘需要一个业务能力在水准线以上的廷尉卿,为自己出谋划策,并冲锋陷阵。

 第0110章 家有一老

    将关于御史大夫的改造方案尽数道出,刘弘便发现王陵的眉头缓缓皱起,面色逐渐郑重起来。

    过了许久,王陵几欲欲言又止,终是在刘弘太傅但言,朕不怪罪的鼓励下,拱手一拜。

    “臣愚以为,陛下此举,或不得成行”

    小心翼翼的说完,王陵稍抬起眼皮,暗自打量着刘弘略显诧异的面色。

    将御史大夫改造为监察机构,监督官员行政?

    在王陵看来,这何止是不行,根本就是在自掘坟墓!

    专门派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去监督官员的私德?

    只怕此令一出,当天就能有数百官员羞愤自尽!

    在这个不信任等同于羞辱的时代,皇帝如此明显的表达出对官员的不信任,就等同于指着官员的鼻子,斥责官员屁股底下都不干净!

    那样一来,不管干不干净,为了证明自己清正廉洁,官员只有一死以证清白!

    看着王陵目光中想说,又碍于君臣关系不好直说的复杂目光,刘弘略一思考,便也反应过来,不禁为自己的异想天开感到好笑。

    其实刘弘想的也没问题:设立监察机构,监督官员,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有例可循的,表面上看,确实能起到集权的作用。

    但刘弘却忽略了,这是民风尤重风骨,个人尊严、个人名誉比生命还重要的汉朝!

    真说起来,封建时代的官员,又有几个能保证两袖清风,不贪不拿?

    千里为官,不图发家致富,难不成是图振兴国家?

    在刘弘看来,西汉官员受辱便自尽的举动,分明就是又当又立!

    明明贪了,被爆出来还要为了证明清白,不惜自杀保全名声,让刘弘落得一个苛待官员的污名!

    有这风骨,当初拿钱的时候,怎么就没管住那手呢?

    不过吐槽归吐槽,刘弘不得不承认,王陵的忧虑是有道理的:此时的政治风气,确实不允许出现一个专门负责监督官员的机构;更枉论将国家三大巨头之一的御史大夫,改造成监察机构了。

    御史大夫,秦时始置,明面上的职责是监察百官,辅佐丞相;但绝大多数时候,御史大夫是被皇帝当做掣肘丞相的副丞相来用的。

    至于监察百官,与御史大夫的后身御史言官的闻风上奏,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后世言官的职责,除了没事给皇帝添添堵以外,就是听见风吹草动,就不管合不合理,有没有证据,直接出来弹劾官员,以此彰显自己的刚正不阿。

    而西汉御史大夫的监察百官,则仅限于在官员任命之前,以考察政治成分、评估政治能力的目的,去查一下这个官员的底子。

    而且御史大夫属衙的日常运行,并不是御史大夫负责,而是身为副官的御史中丞执掌。

    御史中丞为首的属官,也只是将每个官员的个人履历,功过记录在册,以备官员调动的时候拿出来,给朝堂皇帝做参考。

    如果刘弘真的一拍脑袋,将御史大夫改造成全权负责监察官员的机构,御史大夫衙门很可能会发展成后世那般,文人士大夫遇到对手的时候,通过捏造私德污点来攻击对方的嘴炮键盘局!

    想到这里,刘弘便知道历史上的言官,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了可能设立御史言官的皇帝,就是如刘弘想的这般,想给官员阶级安个枷锁;结果枷锁没上成,反倒递了一把刀!

    在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忠臣良将,被御史言官们捕风捉影之语所害,落得凄惨下场。

    无奈的摇了摇头,歉意一笑,刘弘整了整面色,起身郑重一拜:“幸得老太傅相劝,方使朕未行差就错”

    今天但凡换了一个人,刘弘都不可能意识得到,自己的想法有多么天真!

    刘弘犯蠢,不对付的人当然会乐见其成;即便是刘弘地班底,也会碍于刘弘地颜面而不敢明说。

    汉室数千万人中,唯王陵一人,能凭借其帝师的身份,旁敲侧击提这么一句此事应该可能也许不是很好。

    在这个没有信息网络的时代,中央政策,从来不可能被官员百分百执行!

    即便是朝堂三读通过,百官无一反对的政策,出了函谷关能被执行七成,就足以让刘弘屁颠颠跑到高庙,对刘邦的衣冠吹嘘自己的文治武功了!

    若非如此,后世的王安石变法,也不会成为压倒北宋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真正成熟的掌权者,在颁布一份政策的时候,不单单要考虑这个政策所带来的利弊;反而应该首先考虑到:这个政策在官员手里,能玩出什么花样!

    王安石变法,难道不够好?

    事实恰恰相反,王安石变法的本意,其实十分先进!

    青苗法提出,农闲时分,百姓青黄不接,无以为继的时候,可以从官府借贷款、粮,来应付生活;半年收利息二到三分,分别在夏、秋与农税一同归还即可。

    保马法更是直指军队骑兵奇缺的问题,提出鼓励百姓养马,由官府租马与百姓,按月交租息即可。

    如果执行得当,王安石变法中,光是这两部分,都足以扭转北宋积贫累弱的局面;甚至有朝一日提兵北上,恢复秦皇汉武时的荣光也未可知!

    可如此先进、合理,几乎与近代银行贷款相媲美的王安石变法,最终反而让北宋最后一丝气数被葬送,北虏入关,神州大陆遍地胡腥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呢?

    答案就是:王安石只考虑了政策的优劣,却并没有考虑到:自己苦思冥想而出的救国之策,究竟会被负责执行的官吏演魔改成什么样子!

    青苗法发行,原本寄希望于活不下去的百姓卖儿卖女、卖田卖宅,从而获得奴隶、田地的地方豪强如丧考妣,旋即与地方官府狼狈为奸,将青苗法的自愿原则魔改成了强制摊派:每年农闲,农民必须从官府借贷!

    这使得原本不用借贷、借粮,还有脱离贫困线的百姓碍于官府威权,不得不从官府借回银钱、粮食,放在家里吃半年灰,甚至花费不小的储存成本,然后在半年之后加上利息,原封不动还给官府。

    保马法自也逃不过强制摊牌地方官府不止强制要求百姓从官府借马,还必须按照指标,每年还官府租息。

    比如说:马养了两年,生个马驹应该的吧?

    什么?

    没生?

    肯定是尔等刁民私藏了,每两年送一匹马驹到官府!

    就这样,原本出于改善百姓生活而设立的青苗法,以及为了增加战马养殖量的保马法,彻底压死了本就疲惫不堪的北宋百姓。

    毫无意外,王安石变法废黜几十年后,北宋便宣告灭亡即便金兵未曾攻破北宋都城,活不下的底层百姓,也早晚会揭竿而起,推翻暴宋。

    ps:感谢书友:和硕理密亲王的20000点币打赏,特此加更一章,再次感谢。

    不出意外,本书将于十月九号中午12:00上架,暴更十更酬谢大家长久以来的支持,届时希望大家可以捧个场,佐吏谨谢之手动拱手作揖。

 第0111章 廷尉吴公

    “嘴炮政治要不得啊”

    心有余悸的长出口气,刘弘理智的放下将御史大夫改造为中纪委的打算,转而开启下一个话题。

    “今廷尉、少府出缺,朕不明于贤达,还请太傅教朕:今汉家,何人可当此二职?”

    郎中令的事儿,刘弘已经和柴武达成了一致:明日早朝,柴武就将作为举荐人,正式推举令勉成为郎中令。

    剩下两个九卿人选,就需要刘弘慎重考虑了。

    不同于郎中令的专职性,廷尉和少府,其职权范围十分广泛,其人选必须慎重考虑。

    郎中令,可以理解为皇帝的武装保镖;卫尉可以看做是京城保卫部长;这两个位置,即便刘弘任人唯亲,派心腹草包上去占坑,其影响也不会太大保镖队长和武装部长,只要对刘弘忠心即可。

    而廷尉作为司法机构,其职权丝毫不亚于后世的第一法院;少府更是担着初步调控市场的作用。

    除了内史之外,少府和廷尉,是汉室最具专业性,同时也是最容易看出官员能力的位置。

    奉常、宗正,刘弘可以让刘不疑应付,卫尉可以让虫达在明面儿上撑着,暗中准备让秦牧接手;郎中令可以拉令勉过来占坑加镀金。

    但少府和廷尉,刘弘即便想让人占坑,也必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