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少帝成长计划-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何况麻布的原材料:苎麻,是需要种植,占据耕地面积的!
所以,无论天下人口是多是少,在机械化纺织没有出现之前,布匹的产量,会永远维持在恰好无法满足需求的微妙点。
因此,布匹才会如同被人为操控般,诡异的维持一个定价;老百姓也习惯每一尺粗麻布,都卖十一钱的价格。
基于此,布匹才能成为封建时代的等价物。
甚至于在战乱时期,亦或是偏远一些的地方,布匹的公信力,会比铜钱还要高,仅次于黄金!
对此,刘弘自然不是抱着欣赏的态度看待的刘弘的策划中,农业发展是未来第一个要做的事;而随着农业水平的稳步提升,纺织业必然会被动的得到发展。
布匹的产量,也会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而提高;总有一天,布匹供不应求的局面会被打破。
当布匹不再能充当稳定的金融本位参考时,国家的经济秩序就将变的脆弱无比;随便一个小道消息,或是天灾、人祸,都很有可能摧毁金融秩序,让天下回到以物易物的远古时代。
所以,刘弘需要在现在就开始筹谋策划,为布匹寻找一个替代物,来充当金融等价参考物,为金融秩序插上一根定海神针。
在绝大多数封建王朝,乃至于后世的近现代,充当等价物的,都是贵重金属。
如战国到两汉的铜,之后的银,以及永远不会贬值的黄金。
刘弘也只能从汉室具有的贵重金属里,选择数量足够多的铜。
这或许很奇怪:汉室的钱币,本来就是以铜为材质,难道不足以充当货币,或是等价参照物吗?
原本,是可以的。
但是自从原主的爷爷汉太祖高皇帝刘邦,一拍脑袋推行了三铢钱之后,铜钱的公信力,就已经被打击的体无完肤。
就如同方才,布店掌柜所说的那样,八铢钱一枚,就是八钱,掌柜之所以认可一枚八铢钱指八钱,是因为八铢钱,确确实实有八铢那么重!
八铢钱,就是八铢重的铜!
虽然实际上可能含有杂质,但至少能保证有一半以上的铜含量。
那刘邦发行的三铢钱,为什么不能被市场所认可,甚至将汉室金融秩序搅了个七八烂,甚至到了皇帝都找不到八匹同样颜色的马,丞相都只能坐牛车上朝呢?
因为刘邦规定:一枚三铢钱的购买力,等同于当时流行的秦半两钱!
而秦半两钱,有足足十二铢重!
更让人无语的是,刘邦发行的三铢钱,别说一半的铜含量了,一眼扫过去,都看不出来是枚铜钱铜,哪有银白色的?
分明就是铅!
撇开成色不说,刘邦说三铢重的钱,具有十二铢的面值,百姓又不敢违抗,怎么办呢?
简单,原本卖一钱的东西,现在卖四钱就好了。
这样,就不会有损失了。
就这样,汉室天下一夜之间通货膨胀四倍!而铜,则在一夜之间,贬值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深感铜不值钱的百姓,都慌忙的将手里的铜钱撒入市场,以换回更保值得布、粮、牲畜等物资,以避免财产贬值。
几天之后,市面上除了刘邦的三铢钱以外,就再也没有任何货物流通了
而私底下,百姓也不愿意将手中的布匹、粮食等硬通货,换成泛着银白色光泽的铅制三铢钱;就这样,在周室开始出现,并在之后逐渐发展出来的货币制度,在时隔四百年之后,被远古时期的以物易物所取代。
刘邦死后,吕后临朝执政,深感国家贫弱,便对金融秩序进行了一次校正废黜钱三铢,行钱八铢。
相较于重量三铢,面值十二铢的三铢钱,八铢钱的出现,无疑更容易为市场所接受;吕后也没有耍流氓八铢钱的面值就是八铢,重量决定面值。
但是,为了给刘邦擦屁股,吕后只能无奈的加上一条补充条例只要没有完全断裂,上面的铭文还能看清,并且不完全是铅制的钱币,都具备与重量相应的面值;如果拒收,就要罚金四两。
通俗来讲就是:国家不再铸造三铢钱,三铢钱也不再具有十二铢的面值,但已经存在的三铢钱,依旧具备三铢的面值。
这就使得,汉室的货币市场迟迟不能统一,市场上充斥的吕后八铢钱,高帝三铢钱,秦半两钱;甚至是更遥远的战国刀币,也依旧流传于市场。
在历史上,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武帝一朝,随着成色足,重量达标,且没有附加面值的五铢钱出现之后,汉室货币才被统一。
第0138章 以食为天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刘弘不着痕迹的取出一枚成色尚可的三铢钱,问道:“余方才闻,公似是言以钱八铢贾,粗麻需百四十二枚一匹?”
看着刘弘手里的三铢钱,男子眼角顿时一眯,语气也稍稍冷淡下来:“鄙人区区一介商贾,当不得少君以公相称。”
“若少君此来,乃欲消遣寻乐,鄙人之见,少君还是另寻玩物吧!”
说着,男子目光中的恭敬便逐渐消退,脊梁也稍稍直了起来。
“鄙人观少君,似是公侯家子?”
“即如此,鄙人身后的主家,也未必是少君之高堂所能得罪的。”
见布店掌柜一副受到奇耻大辱的模样,刘弘意味深长的一笑,将手中的三铢钱随手甩在布匹之上,回身退出了布铺。
看上去,刘弘似乎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但实际上,布店掌柜的反应,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光明正大的拒收三铢钱,男子自然是不敢的;但对于三铢钱,即便是刘弘拿出的那枚成色相当不错的三铢钱,寻常商贾也都是一点好感都欠奉!
漫步走在大街上,刘弘缓缓停下脚步,略回过身,看了眼令勉,又将另一个侍卫叫到身边。
“朕余且问你:若余以三枚此等成色之三铢钱,易尔手中之八铢钱,尔可愿?”
三枚三铢钱,根据吕后制定的律法,其面值应当是九钱,换一枚八铢钱,应该是很轻松。
怎料那卫士闻言,赶忙从怀里取出一只小布袋,双手恭敬的奉到刘弘面前:“少君若有所求,小的自恭奉之,怎敢言易?”
闻言,刘弘淡笑着摇了摇头,继续向前走去。
刘弘根本不相信,一个能被令勉从飞狐军选出来,入宫担任侍郎的军官,能听不出来自己话里的意思。
所以,那个侍郎的意思也很浅显了:陛下,你怕不是在说笑
三枚三铢钱,面值九铢,却不足以换一枚八铢钱
货币市场的统一,必须提上日程了!
心中暗自将此事记下,刘弘便加快了脚步,径直向着市北方向的粮铺聚集区走去。
此次前来东市的目的,主要还是粮食。
前段时间,粮食价格的飙升,实际上造成的影响,并非刘弘所感受到的那么简单。
粮价飙涨至原来的56倍,对于寻常的家庭来讲,或许就是亏了一笔钱而已。
但对于那些本就贫困,家中留下的口粮钱,满打满算刚刚好够家里吃个半饱的底层百姓而言,粮价波动只要超过百分之十,就是灾难!
道理很简单:一户农民,一年需要大概一百石粮食,家里留的钱,也恰好就是按每石八十五钱左右,留够了九千钱;甚至留了五百钱的容错率。
这种时候,只要粮价小小上升到九十钱,这户人家的容错率就没了;上升到九十五钱,那这户人家这一年,就将会有至少一个月的断粮期!
诚然,提前得知要有一个月断粮期,这户人家可以省吃俭用,挪一部分出来,再加上从街坊邻里手中借,艰难度过那一个月。
但别忘了:这还只是粮价从八十五钱,涨到九十五钱所带来的影响!
只要粮价超过一百钱,这户人家就将对断粮束手无策,只能通过售卖土地,来换取口粮。
然后,两千年封建史上的农民都不能躲过的恶性循环开始了:土地少了,收获的粮食就少了,第二年吃不饱,只能再卖一部分土地;土地更少,收获更少,更加吃不饱,继续卖土地
最终,等家里的土地卖的一亩都不剩,原本的自耕农就只能去租种,成为佃户。
而租种别人家的土地,那是要交租税的!
比起国家十五税一的农税,租种的租税,那只能用黑心来形容即便是关中,乃至于长安城左近,佃户租种田亩的地租,也不会低于三成!
每年的收成,都要将其中三成拿去当租税;虽说农税不用交了,但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的人头税还要交;剩下的粮食,几乎不可能喂饱一家老小的肚子。
吃不饱肚子,也没土地卖了,怎么办呢?
借。
借钱,借粮,本想着应付过去,就还回去的佃农,到最后就会发现,欠下的债根本还不完,并且会利滚利滚利滚利,一直积攒下去。
最终,欠下的债达到一定数额,放贷的子钱商人认定这户佃农还不起了,就开始催还几天之内,必须将欠下的债还完!
走投无路的佃农,最终只能卖儿卖女,甚至将自己也卖为奴隶。
封建时代,几乎都躲不过的土地兼并,大都是这么一个流程:吃不饱,卖土地,土地卖完租种,租着租着债台高筑,只能卖身为奴。
所以,每一次大规模的粮价波动,实际上都是在吸取王朝的寿命前段时间粮价飞涨的事,每发生一次,就会由一批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佃农,并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奴隶,消失在国家统计的户籍当中。
即便是那些,在这次粮价波动中侥幸保证田亩的自耕农,实际上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或许,这家人原本攒下了一笔余钱,可以送家里有出息的孩子去游学,去练武,去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但这家人省吃俭用,花费十数年乃至数十年,一枚一枚攒下来的积蓄,就这样被粮商割韭菜般割走。
原本有机会冲破阶级枷锁,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一个家庭,希望就此破灭。
土地兼并加剧,阶级矛盾加剧;国家失去一批中产阶级拥护者,失去纳税人;而原本愿意乖乖上缴粮税的自耕农,被雁过拔毛的地方宗族豪强所取代
所以刘弘心里很清楚:前段时间的粮价飞涨,虽然最终被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化解;但对自耕农阶级的伤害,几乎是无法逆转的。
即便刘弘以最乐观的心态估计:此次为期不到两个月的粮价飞涨,至少让百分之五以上的自耕农,成为了半自耕农,甚至直接变成佃户。
这对刘弘而言,无疑是个惨痛的教训自耕农阶级,才是封建王朝最大的拥护者,以及基本盘。
任何一个封建王朝的毁灭,其核心问题都逃不过一点:自耕农阶级数量过低,且正常生活无法保障。
原本应该勤勤恳恳待在家里种地的百姓,都成为了无地游民;吃不饱肚子,找不到事干,随便谁出来喊一句反他娘的,就乌泱泱拿命去拼富贵了。
所以,为了维护自己的支持者,封建皇帝但凡称得上一句明君的,都会努力去改善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最起码,也要减缓自耕农阶级减少、以及土地兼并的速度。
作为穿越者,刘弘自然不可能连这点道理都不懂。
这次粮价波动事件,让刘弘心中浮现出一个想法:粮食保护价政策。
政府出面,制定一个固定的价格范围,以此减小粮食波动对底层百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