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少帝成长计划-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让汉从战争中迅速复苏,在如此短的时间恢复经济生产秩序,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的黄老学说,能不是好的学说?
能让秦从战国初的小弟弟,改变成战国末期的霸主,一挑六统一天下的法家,坏又能坏到哪里去?
说到底,诸子百家放在一起,最终目标都大差不离:建造一个天下富足,国家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景泰的盛世。
只不过法家想通过军队和律法做到,儒家想通过乡绅做到,黄老学想以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做到而已。
所以在张苍眼里,一个年轻士子的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对此前所学有自己的见解。
因为无论出身何门何派,研读何人之学说,只要度过死背硬记,将书中所学皆奉为真理的阶段,开始思考,最终都会趋于一个方向:透过现象看本质。
只有那样的人,才能期待其有些作为,而不是如马服君一般,落得一个纸上谈兵的风评。
如是想着,张苍便稍稍提高了音量,对左侧末席方向道:“久闻谒者仆射汲忡,家学渊博,一表人才;今日一见,果真不同凡响。”
见张苍突然说起自己,汲忡略有些诧异的举樽起身,快步来到张苍面前,满带敬意的一拜:“末学后进,谨拜北平侯。”
即便撇来张苍三公的政治地位不论,光是一个荀子门徒的身份,以及年过七十的年纪,便足矣汲忡以子侄礼相待了汲忡今年,也才三十不到。
看着面上满是阳刚,气质中又略散发温润儒雅的汲忡,张苍亦是淡笑着举樽道:“老夫闻,汲仆射自幼治老子之言?”
汲忡赶忙再拜:“不敢称治,偶有研读而已”
闻言,张苍捋须点了点头,轻笑道:“承蒙老太傅王公不弃,老夫于老子之言亦略有所知,偶有不解之处,不知汲仆射可能为老夫解惑?”
对担任过前秦御史的张苍而言,别说如今的显学:黄老学了,就连早已失传的杨朱之学,张苍都算有些了解。
对汲忡提出这么一问,倒也不是张苍真有什么不懂的,需要汲忡这个小字辈解答真有疑惑,张苍也应该去问王陵才对。
再者,黄老学讲究缥缈虚无,其内容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讲究一个悟;没个五十年的人身经历,根本不可能参的透。
相较于那些动轨七老八十的黄老巨头而言,年不到三十的汲忡,别说是对所学有所感悟了,能将黄老学的主要理论体系记下来,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张苍真正的目的,是想通过提问,来观察汲忡的秉性。
只见汲忡稍直了直腰,面色保持着恭敬的同时,带上了一丝傲然:“晚辈年齿尚幼,本无颜言及解老大人之惑。”
“然晚辈既承家师授业之恩,自不敢辱及门楣;今日便斗胆,试闻老大人之惑。”
“若晚辈勿能解之,则当归家请教家师,再告于老大人知。”
光是冲汲忡毫不怯场的答复,张苍心里其实已经认可了这个年轻人不卑不亢;坚持原则的同时不忘长幼尊卑,为学派据理力争的同时,不忘给双方留有余地
这几点,便已足够让张苍满意了世代为宦,汲氏家学不可谓不雄厚。
不过汲忡这番超乎预测的表现,也让张苍来了更大的兴致:此子,上限究竟有多高?
如是想着,张苍便略作沉吟,方道:“老夫闻黄老之学,言因天循道、守雌用雄、君逸臣劳、清静无为、因俗简礼、休养生息、依法治国、宽刑简政、刑德并用”
“余者,老夫自可略知其意;然刑德并用,老夫却尤为惑矣:刑者,以律法之严明使民不敢犯之;德者,以君子自修其身而弗愿为之。”
“此二者,当何以并用,何以并存?”
刑德并用,算是黄老学在西汉除,被天下接受最为关键的一个思想主张了:不完全依靠严苛律法恐吓百姓,也不完全指望人人都道德ax,自发的做好事。
在西汉初,刑德并用算是黄老学最基础,执政最主要的思想理论;汲忡身为黄老学出身的官员,如此连这么基础的问题都答不上来,这人可就丢大了!
不过汲忡此时,却没有心思去考虑张苍问这个问题的动机。
准确的说,汲忡被这个问题问住了!
汲忡当然知道,刑德并用的理论是从何而来因为秦律法严苛,百姓民不堪其苦,所以汉初思想界出现的第一个主张,其实是以仁义治国。
没错,就是儒家那套仁义礼智信,尊卑有序,礼法纲常。
不过,随着俪食其嘴中吐出那句吾高阳酒徒也之后,这个主张便和儒家一同,被高皇帝刘邦踢到了臭水沟里。
而后,才有的黄老学提出:仅以刑吓hè,恐使民不堪其苦;全以德治,则或有乱法之虞;当刑德并用,方可使民安乐,亦全国法之威严。
但从未有人提出过这个疑问:刑德并用,能做到当然很好;但究竟要如何做,才能使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执政方式并存,却不冲突?
第0144章 识人之明
这个问题,实际上在两千年后的华夏,都未能得到完美解决。
南京老太一倒地,全国道德素质下降一半的典故,便足以说明,指望道德素养来维持社会秩序,是行不通的。一个完整的政体,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才能保障正常的社会秩序。
至于道德素养,则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去弥补一些在界限模糊,法律不好判定的事件中,所存在的法律漏洞。
从这个角度来看,黄老学在汉初的执政理念实际上非常先进:以律法为准绳的同时,通过提倡道德素养的提高,来保证社会风气不被带偏。
相较于法家的全靠法制,以及儒家的完全期待百姓的道德修养,黄老学的主张无疑更加全面,也更为现实可行。
但理论归理论,实际为官治民时,就不是那么好操作的了。
刑德并用,以何为主,何为辅?
若两者是同等地位,那必然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当某一件事,在违背法律的同时符合这个时代普行的道德观念,或在违背道德的同时并没有触犯法律,应该如何决定?
所以,张苍提出的这个问题,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刑德并用,当以刑为主,还是德为主?
能知道刑德并用,只能证明汲忡对黄老学有所了解,有所涉及;但能否在实际操作中做到使人信服,才能看出汲忡适不适合做官。
在张苍满是期待的目光中,汲忡思虑许久,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夕者,萧相国以著汉律,正民视听,划民所可为、所不可为。”
“晚辈愚见,刑德并用者,当以律法为基骨,德行修养为血肉,方可使民安乐,江山永固。”
言罢,汲忡再拜,补充道:“此仅晚辈私见,若有谬误,还请老大人莫怪。”
张苍自是笑着点点头,举樽邀道:“汲仆射之见,颇得黄老无为之要,老夫甚敬之。”
对饮过后,汲忡便在张苍的目送下,回到了座位之上,再满一樽,走到了刘不疑身边。
“还是年轻啊”
对于汲忡的回答,张苍说不上失望,但也谈不上眼前一亮。
法为筋骨,仁义附之,就是黄老学目前,对刑德并用的官方解释。
从汲忡方才的反应来看,张苍大概也能猜到,这是汲忡自己思考过后得出的结论;而非从书籍中照搬。
从这一点来看,汲忡的表现算是合格的:作为一个文人,汲忡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书呆子。
但这个中规中矩的答案,也让张苍对汲忡的期待逐渐消逝循规蹈矩,只顾理论而不顾现实,光从目前的表现来看,汲忡四十岁之前的成就,不会超过一郡之守。
很浅显的道理:汲忡即将出任千石级别的九卿副官:奉常丞,之后,为了弥补地方执政资历的缺陷,汲忡必然会被陛下外放到地方郡国镀金,再伺机召回中枢,去筹谋更高一级的九卿主官。
在地方执政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类似的问题:某家豪强弄死了一个农户,然后这家的遗子趁夜上门,杀了豪强全家。
按照汲忡的理论,此人虽是报仇血亲,但按照汉律的规定,杀人者死,此人依旧难逃死罪。
这样的理论,放在别的时代或许无可厚非,但在汉室,这绝对就是个谬论!
父母被人杀害,去报仇还要被判死罪?
这样的事只要一出现,将直接动摇汉室以孝治天下的国本!
更何况秦时的严苛律法,已经在天下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负面印象,如果还以法律为主要标准,那无疑会捅破汉律的表皮此秦法也!
所以,以法律为主要基准去执政,在此时是根本行不通的;具体执政上,还是要以道德为基准,以民风建设为首要。
此时的九卿,自然大都是随高皇帝刘邦立下赫赫军功的开国元勋;但张苍心里横清楚:总有一天,政坛要被一步步爬上来得官僚阶级所取代。
此事,在现在就已经有所苗头:河南守吴公,以治民为善,公平公正,而被召入中枢,任为九卿!
在将来,政坛被官僚阶级占据的趋势,只会越来越快;待等开国功勋们差不多都死光,九卿恐怕就都是从地方摸爬滚打上来的陈年老吏了。
到了那时,汲忡要想成为中枢九卿有司的主官,就必然有漂亮的地方执政履历,才能堵住朝堂悠悠之口。
那什么样的地方官,才能有机会被提拔到中枢,成为九卿?
要么,将原本贫苦困顿的治下治理的很富庶,百姓民安居乐业,其攻击大到传入朝堂,乃至于天子之耳,并得到大部分人认可;要么,就是如吴公一样,执政公正的名声足以传入长安,为天子所知,为朝堂所认可。
这两者,汲忡能做到哪一样?
带领治下百姓走向小康,张苍不相信以黄老出身,信奉无为而治的汲忡能做到;而吴公的路子,也被汲忡方才的表现否定。
吴公被提拔为九卿,靠的可不是执法严明,而是治平!
治平,指的不是有多么遵守法律,而是吴公处理的事,得到了几乎所有百姓,以及治下官僚的认可,和信服。
在张苍看来,汲忡日后外放,大概率要在律法问题上栽跟头。
不过对此,张苍也没太在意说到底,汲忡还年轻。
或者说,相较于其他黄老出身的官员而言,汲忡年轻的实在过分了些。
如今朝堂,别说九卿副官了,就是把所有有资格上朝的官员加一起,能有几个四十岁以下的?
一个指头都数得过来!
千石以上的九卿副手及以上,更是见不到五十岁以下的人!
就连刘不疑身侧,一直以晚辈之礼安坐的令勉,那也是仗着实打实的战功,以及将近四十岁的年纪,再加上陛下钦点,在长安镀层金的目的,才勉强成为九卿的。
而汲忡却要在没有军功傍身、且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的前提下,直接出任九卿副手!
哪怕张苍心里明白,这是陛下在培养班底,手中也是在没有可用之人,也是对汲忡短期内的政治前景略有些悲观。
若说后世,信奉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话,汉初的政坛,就基本是发间无白,遇事必坏。
不过,年轻既是汲忡的劣势,在某种角度上,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