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少帝成长计划-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年轻既是汲忡的劣势,在某种角度上,也是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得到了陛下的信重,委以千石之职,光是这份机遇,就已经是很难得了。

    至于汲忡略有些理想化的毛病,随着事件的推移,阅历的增长,张苍相信会慢慢被老练稳重所取代。

    最恐怖的是:如果按照如今朝堂大多数官员的平均年纪:七十岁计算,汲忡起码还有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

    哪怕汲忡真是个不可雕琢的朽木,那四十年资历熬下来,汲忡也足以成为政坛不可小觑的一方大佬。

    即便被外放地方之后,没有做出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只要不出大的差错,汲忡也可以一点点熬资历,在四十到五十岁时,被召回中枢,任为九卿。

    所以在张苍心中,汲忡的评价也就很浅显了:治学合格,略有些青涩,雕琢一番,来日或可成大器。

    总的来说,张苍对汲忡也还是满意的谒者出身,能有现在这种程度的认知,汲忡即便算不上优秀,也在水准线以上。

    而汲忡,就是张苍心目中,刘弘地班底里质量最差的一个的

    令勉,任飞狐强弩校尉超过十五年,车骑将军柴武举荐,以飞狐军接班人为培养的人物,军功足够,资历足够,能力足够!

    秦牧,任北军射声校尉麾下司马,出身将官世家,虽然资历有些不足,但胜在政治成分出色武将!

    奉常领宗正事刘不疑,宗亲之长者,手段有,能力有,脸皮也够厚!

    再加上水准线以上,并凭借一句天子在也弥补了一部分资历的汲忡

    对于刘弘地识人用人,张苍此时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几个人,最低成就都是九卿一级!

    若能稳步熬资历的同时,立下些武勋,做出些政绩,也不排除二十年后位列九卿的可能!

    张苍自诩识人之能不俗,也不敢保证看中的每一个,都能达到九卿的级别。

    不过,刘弘如此精准的眼光,也让张苍放下心中那一丝担忧陛下既然如此慧眼如炬,那必不会使明珠蒙尘!

    刚想到这里,右席的田叔和吴公二人便一同起身,举樽来到了张苍面前。

    “承蒙北平侯不弃,盛情宴请,吾二人感激涕零;唯敬酒三樽,以谢北平侯之情。”

    张苍自也是笑着站起身,敬道:“二位久离长安,此番入朝,日后与老夫自是同僚之谊。”

    “远来是客,老夫自当尽地主之谊,以迎二位。”

    田叔、吴公二人再拜:“多谢北平侯。”

    对饮一樽,田叔便摇摇晃晃回道自己的筵席之上,稍稍揉着额角,缓解醉酒的痛楚。

    吴公则是留了下来,与张苍低声交谈些什么。

 第0145章 代都晋阳

    相较于齐都临淄的繁华、梁都睢阳的雄伟,身处北方边界附近的代都:晋阳,无疑荒凉萧瑟许多。

    长宽不过三里的晋阳城内,满共不过数万百姓常住于此;关中、关东常见的高门豪宅,在晋阳城根本看不见几座。

    即便是坐落于城北的代王宫,实际上也算不得宏伟壮观;也就是占地面积大些罢了。

    街道边,三两闲人懒汉抄手靠在树乘凉,眼光不善地注视着来往人群。

    他们找寻着各自的目标,心中盘算着,今天是否要做一笔旱涝保收地无本买卖。

    他们在历史上有一个独特的名称游侠。

    封建社会,仅次于农民起义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这类人群,一般都由农户家中余子1组成,身体条件好的,给权贵富户看家护院,或给商贾出行担当护卫。

    条件不够的或者没有门路的,就只能如街边这群人一样,混吃等死。

    为了活命,他们只能在刀口上舔血替人顶罪,一年牢狱五千钱;帮人行凶,一条人命三万钱。

    如若不敢也没事,城外的荒郊野岭,有的是南来北往的商队,召哥几个把人砍了,钱抢了;侥幸没死,就能过一阵快活日子。

    韩非子言: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

    侠,指的就是此时的游侠群体。

    他们高兴时,能扶老奶奶过马路,不高兴时,也能手挥刀剑砍妇孺。

    没有人知道,这帮爷们儿到底是要行侠仗义,还是劫富济贫再没有比他们更穷的人了。

    片刻之后,街道上仅有的游侠懒汉便如见了猫的老鼠一般,钻进了大街小巷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就在不远处,一队数百人的队伍簇拥着几辆马车,沿着街道缓缓走来。

    时隔近半年之后,代王刘恒的王驾,再次出现在了晋阳城内。

    街道上仅有的几个百姓纷纷将好奇的目光,撒向那辆当世绝无第二辆的王驾之上:一辆破旧到随时可能散架,几乎可以当柴烧的双轮马车。

    相比起去年九月,刘恒从代地出发时的队伍,如今回来的,除去一路负责护卫的数百卫兵,以及奴仆婢女之外,就只剩寥寥数人。

    眉头微皱的刘恒侧卧在车厢之内,面色略有些郁结;王驾之侧,代郎中令张武策马随行。

    刘恒的舅舅,代王太后薄氏的胞弟薄昭,在队伍最前引路;代中尉宋昌,则是在队伍后护行。

    自晋阳南城门而入,队伍又走了近二里之后,方抵达代王宫外。

    中尉宋昌带着护卫队伍,沿着宫墙走向北城门附近的军营;郎中令张武亦是在刘恒走下王驾之后,向高阶之上的妇人一躬身,旋即带着王驾离开。

    片刻之后,王宫前便只剩下刘恒,薄昭,以及后面的马车上走下来的窦漪房,以及一位十岁出头的小姑娘。

    稍一抬头,看向高阶上淡然等候的妇人,刘恒暗自哀叹一起,旋即带着妻女,踏上高阶,来到了妇人面前。

    “母亲安好。”

    随着刘恒躬身一拜,其余众人也都上前拜道:“太后安好。”

    看着刘弘不甚喜悦的面色,再扫了扫窦漪房身边,发现两个小肉团没有一起回来之后,薄氏面色古井无波的稍稍上前,将刘恒虚扶起来,旋即转身向王宫内走去。

    见此,刘恒也只好再叹一口气,赶忙跟了上去。

    “如此说来,陛下当是无意治罪吾家了”

    片刻之后,薄氏端坐在王宫后的殿室内,拉着儿媳的手,面带哀愁的自语着。

    “也好,太子虽聪慧,终归是戾气重了些;在陛下身边待些时日,当是能有所矫改。”

    “就是阿武,如此年纪便久离长亲”

    “唉”

    一声哀叹,薄氏从卧榻上稍稍坐起,拍了拍一旁自顾自流泪的窦漪房,便抬起头:“除此之外,陛下可还另有交代?”

    对于两个孙子没能随刘恒一同回到代地,薄氏心中可谓有苦难言。

    随着年龄逐渐增大,薄氏平日的乐趣,便几乎只剩逗弄儿孙,看着两个小肉团在王宫内追闹玩耍了。

    如今,两个孙子却都被留在了长安

    往后的日子,恐怕王宫内都要冷清许多

    看着母亲面上明显带着的苦涩,跪坐于踏前的刘恒只能自责的低下头,低声道:“儿离长安前数日,陛下曾言及移封之事”

    “移何处?!!”

    刘恒话刚出口,薄氏淡然的面色便陡然紧张起来,已略带些角纹的双目紧紧盯在了刘恒脸上!

    感受着手腕处传来的剧烈疼痛,窦漪房只是稍一咬牙,面色略僵的望向刘恒。

    若说对此时的诸侯王而言,什么事情是最恐怖的,那无疑就是移封!

    光是一个赵国,就足足死了三位移封而来的刘氏诸侯王!

    见母亲突然骤变的面色,刘恒慌忙道:“陛下言,欲以儿王睢阳”

    “另,陛下欲以阿武承儿之位,王晋阳”

    听着刘恒嘴中突出的消息,薄氏面色顿时举棋不定起来。

    “代地,梁地”

    “一门双王”

    饶是曾在吕后身边侍奉多年,算是见识过不少大风大浪的薄氏,也是有些搞不懂刘弘地意图了。

    在长安传来陛下入宫,遍赏诛吕功臣的消息之后,薄氏心中便已经极其悲观:儿子,怕是回不到代地了。

    薄氏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差的准备只要长安传出代王乍亡的消息,就老老实实上路,保留最后的体面。

    但时间一天天过去,十一月,十二月,一月

    终于到了临近二月,长安才传来消息:朝臣弹劾代王眷恋不去,朝长安已逾月,当令就国!

    到了那一刻,薄氏一直高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对于刘恒的死里逃生,也只当是上苍眷顾,高皇帝显灵,陛下不忍同姓相残,故高抬贵手

    方才得知王太子刘启和幼孙刘武都被留在了长安,薄氏则是彻底安下了心陛下既然留质子,那就说明夺位一事已经翻了篇。

    但对这移封之事

    薄氏真是有些看不懂了!

    即便是个妇道人家,于天下大事不甚了解,薄氏也还没到弄不清梁国重要性的地步!

    吕后在时,梁国可是被改为吕国,封给了吕后的胞弟吕产的!

    至于之前的梁王刘恢,更是被移封赵国之后被活活饿死!

    陛下这是想要以吕后故智,以此逼杀王儿?

    想到这个可能性,薄氏却又疑惑了:如果要杀,何必弄得这么麻烦,还要保留代国,让刘恒这一脉一门双王?

    这种奇怪的安排,无疑已经超出了薄氏的预料,以及可以理解的范畴。

    思虑着,薄氏便发觉身边传来一声轻吟;低下头,看着儿媳已是充血通后的手,只好不着痕迹的松开,抬头又问道:“此入咳咳”

    “代王此朝长安,诸刘宗亲,以何礼待代王?”

    儿子虽然才二十多岁,但在齐悼惠王,孝惠皇帝均已亡故,高皇帝诸子被吕后逼到只剩下儿子,以及淮南王刘长的现在,除楚王刘交外,刘恒便是宗室中最年长者了。

    宗室地刘恒的态度,无疑是薄氏弄清此事内情的重要参考。

    当然,薄氏此问,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想问:皇帝刘弘,对儿子究竟是个什么态度?

    刘恒自是听明白了母亲的意思,旋即恭敬的答道:“儿此朝长安,宗亲皆以子侄礼待儿。”

    一句话,顿时让薄氏心里有了底陛下眼中,刘恒依旧是叔叔!

    再结合此间种种:留质子,封双王,改入为朝

    刘恒最后一句话,彻底肯定乐薄氏心中的猜想。

    “陛下言欲移封,儿惶恐拒之;陛下言:此事,儿可先回代地,与母亲相商,再做答复”

    听到这里,薄氏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眉宇间的紧张终于缓解。

    留质子,是想要掣肘;封双王,则是在彰显信重之余,将代王一脉推向风头浪尖,承受诸侯王们的嫉恨!

    这样一来

    “陛下,乃欲重用吾家,以为臂膀啊”

    百感交集的长出一口气,薄氏便轻轻拍了拍窦漪房被勒红的皓腕;旋即站起身,来到了刘恒面前,指着一旁的薄昭道:“明日之前,修奏疏一封,由阿昭亲呈至长安,谢陛下浩恩。”

    说着,薄氏便撇了一眼殿侧,一直静坐着的小姑娘,便向殿外走去。

    刘恒自是赶忙站起身,嘴上了薄氏,恭请的扶着母亲,向殿外走去。

    待等薄昭也离开后,窦漪房终于忍不住哀愁,悄然流着泪,来到了殿侧的女儿面前。

    回想起方才婆婆交代的话,再看看女儿天真烂漫中略带些思念的面色,窦氏一忍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