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三国收义子-第3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必呐?大家一起去城里打工赚钱,养家糊口不好吗?

    如此一来,那些地方还有多少人种粮食?或许也只有那些上了年纪,故土难离、或者无处可去的老人还在土里刨食吃。

    所以,在那些土地沙化严重的地方,谈什么退耕还林是十分可笑的,因为没有多少耕种的土地。

    在那里种树,那叫防沙固土。或者治沙工程。一是治理土地沙化,一是恢复当地的生态,也就是给沙漠戴绿帽子。

    之所以说,在后世人地矛盾也是一个伪命题,是因为即便在几个重要产粮区,其实也是有大部分的荒废土地存在。并没有人耕种。

    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算是当初分土地,包产到户的后遗症。

    简单的说,国内大部分农村的土地都太分散,比如说,一个村子有一千亩地。而这一千亩地被分到了五百个家庭。

    也就是每户人家二亩地。

    可是土地总是有好有坏,总不能大手一挥,把好地都给几十户人家,坏地都给几十户人家。

    要雨露均沾。

    这就导致每户人家的土地并不集中,都是分开的。往往是靠近村子一块,河流对面一块,山上一块。靠近另一个村子的地方一块。

    每块地都不大,在加上难以琢磨的人性,基本没办法机械化生产,比如说,我有一块地,那片挺平整的,可以机械化播种、收割。

    我联系了周围土地的村民,希望能花钱请一个播种机,播种小麦,到时候再一起请一个收割机收麦子。这样大家都省心。钱自然是按照土地大小出。

    结果问题来了,一个村民认为自己土地太小,自己完全可以人工,不愿意花冤枉钱。

    另一个村民表示自己不想种小麦,他想种地瓜。还有人想种花生。

    还有人表示,你自己请播种机可以,但不能压着他的地。等等!

    你看,就好比丑人多作怪,有些人其实也是如此。

    于是乎,我表示这地老子不种了,去附近工厂、小县城打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附近工厂和县城打工。

    村子里的地自然就荒废了!

    所以,现在许多地方都在拆村子,建社区。许多人认为是把拆房屋拆出来的土地进行耕种。实际上这只是其中的一小环。

    大头其实在后面。

    将几个村子拆了,建成一个社区。这样一来,百姓离自己的土地更远,而且许多农具难以放在楼房里。

    其实说白了,就是进一步加强个人种地的难度,让你知难而退,选择不种地,让地荒废。

    然后在有人牵头组织整合土地,比如将那些荒废的土地以及低廉的租金承下来,然后进行机械化生产。

    或者是社区组织,总之目的就是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的种植生产效率。甚至会加强地区局部的粮食产业链。

    比如说,一个县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那么自然会有许多商家来此购买,甚至玩的好的,还能搞出地区品牌效应。

    如东北大米!沂蒙山区的桃子。山东大葱等等!

    而从大格局上来看,也有利于国家对各地耕种土地和粮食的统计。

    而落在百姓身上,自然也是有一些变化的,首先就是从拥有一个大院子,变成了住楼房的不方便。

    再者就是从种地,变成就近打工,或者是受雇与农场种地,类似与以前的地主和长工。

    如果你哪一年不想再将土地出租,而是自己种,基本上都会被一些人请去喝喝茶,谈谈人生理想。比如,老王,听说你儿子今年中考。女儿长得挺漂亮。

    所以说,其实后世的人地矛盾,准确点来说,其实是城市用地与密集人口的矛盾。

    大家都不傻,城市里的就业机会多,发展潜力大,生活水平好、工资也高,包括后面的教育、医疗都甩农村一大截。

    只要自己有能力,没有理由不往城市里钻啊!

    越是大城市越是如此,这就导致,城市为了容纳越来越多的人口,越建越大。房价自然也是越来越高。

    如今国家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发展城市群,希望能分担越来越多涌入城市的人口,以及保证经济、生活的健康发展。

    只不过,这个方法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城市的虹吸效应,会随着城市群的建立而越来越大。

    以帝都为例,房价居高不下,九成九的外来人员都在帝都买不起房子,只能租房子。也就是北漂一族。

    可是随着城市群的建立,这些人可以去帝都周边的城市买房定居。只不过每天需要做四个小时的地铁上下班。

    但对于在帝都赚到的收入,以及子女教育、父母养老医疗来说,这种程度的困难,是挡不住热情的人群。

    人多了,自然周围的城市也会繁荣起来,一步步扩建、房价也会持续上升。

    最后会形成类似美国那种城市与小镇的模式。十分庞大的都市圈集中着最上层的财富和资源。而各地的社区小镇则源源不断的为这些庞然大物提供基本物资。

    穿越三国收义子

 第五百四十章 一个时代落幕了

    当然,这些对刘玄来说都已经是过去式了。目前他人在大汉,准备起飞!

    长安城内,皇宫未央殿侧门,随着董卓大魔王高呼出那句流传千古的:“吾儿奉先何在?”

    属于董卓大魔王的时代终于落下了帷幕。

    公元192年5月22日,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等人联合董卓义子吕布,及骑都尉李肃。

    借着皇帝大病初愈,朝中文武大臣都集会于未央殿,恭贺天子龙体康复的机会。

    吕布事先安排李肃等人带领十多名亲兵,换上卫士的装束隐蔽在宫殿侧门的两边。

    董卓刚到侧门,便遭到李肃等人的突袭。

    董卓大骇,慌忙向吕布呼救:“吾儿奉先何在?”

    却不料吕布正襟危坐,大声道:“我们是奏诏讨杀乱臣贼子,你死有余辜!”

    绝望中的董卓虽然奋力反抗,但已无济于事,当场被杀。

    董卓被杀后,满朝文武和所有士兵都高呼万岁!长安老百姓高兴得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

    而董卓则被暴尸东市,守尸吏把点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脐眼中,点起天灯。因为董卓肥胖脂厚,“光明达曙,如是积日”。

    随后,名将皇甫嵩立刻率军攻破董卓在长安城外的鹛邬,诛杀了董卓的三族!上至董卓九十岁老母池阳君,下至侍妾怀中的婴孩,皆无一幸免。

    “报,启禀将军,董卓老贼的孙女,渭阳君董白不知所踪!”

    鹛邬门外,名将皇甫嵩听到手下将领的汇报后,眉头微皱:“只少了董白一人?速派骑兵四散搜查,勿要让此女跑了!”

    随着一员将领沉声应喏,几百骑兵立刻四散开来,寻找董白这唯一的一条漏网之鱼。

    董白,是董卓的孙女,深受董卓的喜爱。俩年前,十四岁的董白尚未及笄,便被董卓封为渭阳君。

    当时便是在这郿城东起坛。董白乘坐青盖车,郿城的都尉、中郎将、刺史引导都跟随她。等到了坛上,董白的堂伯父董璜担任使者授于印绶。

    可以说,董白是董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

    如今董卓已死、母亲池阳君、兄长董擢、弟弟董旻、侄儿董璜皆已伏诛。

    董家还有分量的人物便只剩下董卓的两个女儿董宜、董媛,以及两个女婿牛辅、李儒。最后便是这个逃跑的孙女董白。

    董卓的大女儿董宜,一直跟随夫君牛辅屯兵在外,用来抵挡河东郡的白波军。而二女儿董媛以及夫君李儒,在董卓被诛杀之后。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皇甫嵩十分怀疑,是狡诈如狐、阴狠似蛇的李儒救走了董白。不然仅凭董白一个弱女子,岂能逃得出去。

    要知道,鹛邬城高河深,自己之所以能这么攻打下来,还是因为董卓已死的消息宣扬出去之后,守城的将领、士兵害怕受到牵连,直接在城内造反,从内部打开了城门。

    这也就是说,事发突然,留给董家人的时间并不多,这一点从董擢、董旻、董璜三人以及董家的重要成员都被杀也可以验证一二。

    长安城外一处民宅之中,董白悠悠转醒过来,还未来的及惊慌大叫。便听到眼前之人说道:“渭阳君莫怕,末将乃是西河郡太守刘玄使者崔巨业,此番是来救你的!”

    长安城内,董卓的天灯还未熄灭,长安城内的百姓以及高兴得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了欢乐喜悦的海洋当中。

    作为诛杀国贼的首要功臣,司徒王允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嘉赏和广大人民的称赞。官拜“录尚书事,总领朝政,并遣使张种抚慰山东诸侯。防止有诸侯脑子一热过来搞风搞雨。

    王允最近的心情很不好,明明董卓死后他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因为随着董卓死后,王允开始总领朝政,深切的感受到了坐在这个位置上的压力。

    这些天每当群臣集会,王允很少像以前那样和群臣推心置腹,共同商讨权宜之计,而是正襟危坐,面无和悦之色。

    短短的几天之内,他与群臣之间仿佛隔了许多东西,愈发的泾渭分明起来。这让王允十分不解的同时,也十分的烦躁。

    或者是因为自己关押蔡邕的事情吧。

    蔡邕乃是当世名士,董卓掌权时,便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时称“蔡中郎“。

    可是王允没想到的是,这么一位名士会在董卓死后,满城欢喜之时,为董卓的死而感叹。这让王允勃然大怒。

    当即厉声呵斥蔡邕:“董卓是国家的罪人,祸国殃民的罪行不可饶恕,你身为天子臣民,应该从大局考虑,从国家出发,共同声讨国贼,不想你念及他对你的一点私人恩惠,竟然为他感到痛惜,这难道不是与董卓同一鼻孔出气吗?“

    言罢,已经被怒火冲昏头脑的王允便不容分辩,立即将蔡邕押至廷尉处问罪。

    蔡邕有口难辩,如今已经在狱中陈辞谢罪,表示自己愿意承受刺剑削足的酷刑以保全余生。

    这让满朝文武都十分同情怜悯蔡邕的遭遇,这些天设法营救蔡邕,可毫无结果。

    为此,今日太尉马日磾还专程跑到王允家中,替蔡邕说情:“说什么伯喈是难得的旷世奇才,学问渊博,见多识广,特别是对本朝故事了解颇多,应当给他机会,让他继续写成史书;况且伯喈以忠孝闻名于士大夫之中,现在以莫须有之名给他判罪,恐怕有失众望,不服人心吧!“

    王允听的肺都快气炸了,老子当初找人一起弄死董卓老贼的时候,也没见你们一个个这么积极。现在到好了,一个个跳出来做好人。真他妈的!

    当即针锋相对的反驳道:“先前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成谤书,流传后世,现在国事衰败,社会上缺乏时代精神,不能让蔡邕像司马迁那样,毁谤和诬蔑幼小的天子,因为这既对神圣的道德教化毫无益处,而且还使我们这些人遭到批评和指责!“

    此番说辞将太尉马日磾反驳的哑口无言,只得泱泱而回。

    穿越三国收义子

 第五百四十一章 蔡邕必须死

    王允想要蔡邕死,却不能直接下令杀他,因为蔡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