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三国收义子-第3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百八十九章专业要对口

    简单的来说,步兵营都是西北地区的良家子从军。

    别的不多说,当年董卓把皇甫嵩调回洛阳之前,皇甫嵩就是在西凉统帅着四万材官兵马。

    长水营,长水宣曲胡骑。顾名思义,这是一支胡人骑兵!

    至于射声营,则是轻装弓弩兵。

    看着华雄和胡车儿两名义子,刘玄心中已经为他们做出了选择,华雄可以担任屯骑校尉,胡车儿可以担任长水校尉。兵马便从西凉铁骑和羌族骑兵中挑选。

    平心而论,华雄和胡车儿虽然都是义子,但对于刘玄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华雄与刘玄之间有情分,而胡车儿就是刘玄为了增强实力的一个工具人。

    只不过,在表面上,刘玄是不会把这些东西表现出来的,基本上能做到一视同仁。要不然,在刘玄心中长水校尉最好的人选应该是李肃或者张辽。

    当然,李肃目前刚刚洗白,张辽刚刚归降,都不适合短时间内得到重用!

    至于越骑、步兵、射声三营,刘玄手头上虽然暂时没有好的人手,但还是可以先将兵马的来源顺一顺。

    越骑因为兵马最少,也是最好解决的问题。只要去越地招募骑士便可以了。

    实际上,刘玄觉得越骑其实在作战的时候挺鸡肋的,因为就那么几百个人,够干啥的?而且为毛非要是越人?

    可是转念一想,刘玄就猜出了十之八九,越骑的政治意义要比作战能力更为重要。于是乎刘玄觉得为了维持大汉的统一。还是把越骑再搞出来比较好!

    至于越骑校尉,刘玄觉得孙坚那头江东猛虎是很不错的,只不过自己应该使唤不动他!而且以孙坚如今的身份,再来担任越骑校尉,那是挺丢身份的一件事。

    话说,孙策应该挺合适的,只不过不知道这个娃子如今多大?

    刘玄思来想去半天,觉得实在不行就找个机会把张绣给提拔上来。越骑校尉咋说也是一个比两千石的高官。再者说,越骑也没规定必须只有几百人。大不了多扩招一些。

    步兵和射声二营的兵源问题其实也很好解决,毕竟西北那边还有四万材官在蹲着,虽然不是自己的兵马。但是自己现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完全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调动他们。

    四万材官,从里面挑选出来一万精兵用来重组步兵营,绝对是小意思!

    至于射声营的强弓劲弩,说实话,刘玄一开始是打算把赵浮、陈涣麾下的上万精兵改为射声营的。

    但是思来想去,刘玄觉得自己这样做有点作死嫌疑,毕竟赵浮、陈涣对自己并不忠心。如果他们两个坐上了射声营的位置。在哪天突然跳反,那乐子可就大了。

    所以刘玄才把赵浮、陈涣安置在了八关都尉的位置上。

    射声营,三国箭术比较好,又擅长统兵的都有谁来的?

    这个问题让刘玄细细的思索了半天,虽然在这个问题上三国迷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有几个人却是公认的。

    其中就有刘玄的老熟人,吕布。辕门射戟简直不要太牛叉。除此之外还有黄忠、太史慈、马忠、赵云、甘宁、曹性等许多将领。

    有些是在《三国演义》中厉害,有些则是在正史中非常厉害。

    比如说鲁肃!

    其实鲁肃榜上有名不算意外,古代的文人比你想象中要彪悍得多。

    演义中东吴四大都督貌似鲁肃的武力值最差,但是正史中却未必如此,至少他的箭术或许是三国众多谋士中最厉害的那一个。

    《吴书》曰:肃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其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

    州追骑至,肃等徐行,勒兵持满,谓之曰:“卿等丈夫,当解大数。今日天下兵乱,有功弗赏,不追无罚,何为相逼乎?”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

    所以说,能在三国这个乱世中留下姓名的人,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

    其实说实在的,北军五校校尉最重要的是忠心,统兵作战能力还是次要的,武艺对口更是没那么重要。

    但是刘玄的思想深受后世各种三国论坛的猛烈轰炸,所以思想比价固执,认为专业对口才是王道。

    当然,前提是对自己比较忠心,至少不从背后捅自己一刀。

    现在的刘玄虽然攻破长安,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就如同当初的王允弄死董卓,掌控了不属于他的力量。最后被砍翻一样。

    刘玄现在也掌控了太多不属于他的力量,所以刘玄其实对自己的未来也是没有多少底的。

    之前从河内郡起兵到河南郡与西凉军汇合,一路横推到了长安城下。在这期间,刘玄可是派人紧守各处关卡,防止自己攻打长安的消息传到关东诸侯的耳中。

    虽然说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关东诸侯迟早会知道这件事情。但是早知道和晚知道这件事情,对刘玄来说可是不同的结局。

    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自身力量庞杂的问题。然后才能徐徐后图!

    时间就在刘玄的各种布置中一点一滴的流逝,等到再一次上朝之时,刘玄的官职终于有了变化!

    大司马!

    随着刘玄麾下众多将领齐齐上表刘玄为大司马,小皇帝无奈同意之后。大汉的朝堂终于步入了刘玄时代。

    其实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董卓把持朝政时,官职为相国!

    后世许多人认为董卓的官职是丞相、宰相,相国只是世人对董卓的尊称。其实压根不是这么一回事。

    后世人总以为丞相、宰相是中国古代百官之首。实际上也是分时间段的。比如说丞相其实是在三国以后才成为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在此之前,秦汉时期,百官之长是相国!丞相只是相国的副手,相国地位高于丞相。

    最初分为左右丞相,分别帮助相国处理事务,到了秦二世时期,秦朝又增加设置中丞相一职,此时左、中、右这三位丞相同时存在。

 第五百九十章大司马刘玄

    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丞相,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

    一直到了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后来又把大去掉了。名为司徒。位列三公之一。

    这段时间有300多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

    自西汉汉哀帝至现在的这二百余年间,大汉是不设丞相的。

    而相国之位因为属于人臣之极,比较受皇帝忌讳。早在西汉时期的吕雉侄子吕产担任相国之后。直到东汉中期,一直无人担任相国职务。

    董卓估计当时入洛阳之后,觉得自己牛叉到爆了,所以才给自己搞了一个相国的职位。

    而董卓死后,王允掌权,王允的官职则是司徒!与太尉、司空合称为三公。也就是以前的丞相,国相的副手。

    估计也就是王允掌权的时间太短,没有来得及生出多少野心,所以也就没有给自己再改官职。

    要不然王允只凭司徒的官职,是压不住那些官员的,比如说同级的太尉、司空。

    而且最重要的是,司徒负责的是民事,不是管军队的。

    其日常工作有为移民垦荒,招抚安置流民,以鱼鳞图册、黄册为根据,抑制豪民兼并;

    以限田裁异端之民;以树艺课农官;以草地养马放牧;以电种召佃尽地利;

    对多年积欠赔累可根据情况给予蠲免;根据各省收支情况,调剂余缺;差役的减轻免复;对灾区贫老的抚恤救济,对有功人的赏赐;

    权量市籴,评估物价;征收山泽坡池、关市、坑冶之税;赡军输,督漕运,赡及转输屯种,开中以实边。

    和百官俸禄支给;定期编造户口册籍,调整户等,了解人口及土地增减变化;对隐匿户口,侵吞土地等不法行为及时给予制止、纠正。

    这么一个彻头彻尾的民事官,手里面还没有兵马,王允翻车几乎是注定的。就算这次刘玄没有攻破长安。用不了几年,王允也会在朝堂的争斗之中落败。

    而现在,刘玄攻入长安,想要更好的把持朝政,自然而然的要给自己搞一个高出百官一筹的官职。

    再用相国,难免有些拾人牙慧的意思,而且上一任相国董卓死的老惨了,刘玄心里也挺膈应的。

    于是乎,便搬出了大司马这个消失在历史长河的官职。

    与相国相同,大司马也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从先秦时期一直到大汉时期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

    当然,大汉目前的武职最高者,乃是太尉。可是就如同丞相改为大司徒,又降为司徒一样,太尉就是大司马改过来的。

    刘玄想要超脱百官之上,自然不可能当太尉,而且目前太尉的位置上是有人的。所以刘玄把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大司马给复活了过来。

    大司马最早可以追溯到唐虞商周时代,那个时期武事则以大司马掌之,而在平常则仍置大司马以备不虞,负责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

    如黄帝时大司马容光,西周大司马姜子牙(吕尚、姜尚),齐国大司马田穰苴(司马穰苴)。

    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周)文王以太公望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一妇人…文王觉,召(姜)太公问之。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

    《春秋运斗枢》称:“黄帝与大司马容光观,凤凰衔图置黄帝前;黄帝得龙图。“

    等到了秦代,则在中央政府中设立太尉,不置大司马。

    秦王政登基后,改设三公九卿。三公即为丞相、御史大夫、及太尉,分别为辅政,监察及治军领兵。

    但秦朝并没有设置太尉的具体人选,也就是形同虚设。

    秦朝灭亡之后,楚汉争霸,西楚霸王项羽封龙且为大司马。

    龙且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等人为楚军大将。官拜西楚国大司马。

    龙且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情若兄弟。随项羽叔父项梁起义,每战皆亲身奋战杀敌,深得项羽信任。

    所以大司马在西楚也是最高武职。

    楚汉争霸的结局很明朗,刘邦的大汉赢了,大汉建立之初和秦朝一样,在中央政府中设立太尉,不置司马。

    一直到汉武帝刘彻的时候,罢太尉,置大司马,以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功多,特加号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

    但是这个时候,大司马还只是太尉的代替品,并没有超脱百官之上。

    《汉旧仪》“载:“元狩六年,罢太尉,法周制置司马。时议者以为汉军有官侯、千人、司马,故加“大“为大司马,所以别异大小司马之号“。

    可见汉武帝时特设大司马以代太尉之权,但“无印绶,官兼加而已“,只是为加官而已。其地位的高低要靠所加将军的地位来体现。

    在当时有资格冠加大司马的有四类将军,即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武昭以后,大将军无不加大司马者。车骑、票骑、卫将军或加或不加。它将军无加大司马者“。

    其中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位次上卿。

    冠加大司马后,其位秩不变,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骠骑将军)尊比丞相,大司马车骑将军(大司马卫将军)贵比上卿。

    大将军、骠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