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三国收义子-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因为有了大司马这一加官称号,得以名正言顺地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
第一个将大司马彻底推到百官之上的人,是汉昭帝时期的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名义当政。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谥号“宣成”。
两年后,霍家因谋反被族诛。
也因此,霍光常被人与伊尹相提并论,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第五百九十一章长安兵马 (补更)
等霍光去世之后,大司马的权势并没有被削减,相反的,越发的膨胀了起来。汉成帝即位之后,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政事大小皆自凤出,天子曾不一举手。
在当时,大汉的朝堂分为内朝和外朝。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当时的大司马作为中朝之首,其主要职能只是为天子处理政务时充当参谋和顾问,献可替否,为更好地体现辅政职能。
西汉之制均以内朝官领尚书事,因此对诸将军来说,加官大司马实际成为领导中央枢机,直接辅佐皇帝,在内朝处理政务的重要标志。
对外戚而言,能否合理辅政,重要的是看能否袭司马号。被加授司马号,就可“履上将之位,食膏腴之都,任周召之职,拥天下之枢,可谓富贵之极,人臣无二。
大司马权位之重,由此可见一斑。
发展到了汉成帝、汉哀帝时期,大司马逐渐由加官向本官转化。废丞相改为大司徒,但大司马仍存,与大司空同属三公之一,共掌朝政。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去将军。哀帝建平二年复去大司马印绶,官属,冠将军如故。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
从此以后,大司马由原来必须依附于将军的加官变成了金印紫绶,有官属,禄比丞相,位在司徒上的实实在在的独立职官,成为名正言顺的三公,正式纳入了正常的百官公卿官僚系统之中。
这就意味着大司马由旧的内朝领袖开始转为外朝首领。
后来王莽加九锡时策曰:“登大司马,职在内辅“。使大司马无论在名义上还是实际中都成为百官之首。大有汉初相国的风采。
最终王莽以三公大司马身份篡夺了汉家的天下。
东汉建立初期,东汉官制基本沿袭了西汉末年的官制,大司马为三公之首,掌管军事。
光武帝刘秀以大将军吴汉为大司马,以杜茂为大将军。吴汉死后,刘秀将大司马改为太尉。
东汉时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或称“三司“。太尉是“天公“,司空是“地公“,司徒是“人公“。
也就是如今这幅局面。
刘玄现在见大司马这个官职复活,其实最尴尬的是太尉马日磾。因为刘玄这个大司马的权利之大,直接就把他这个太尉给覆盖了。
可惜马日磾这家伙的性子比较软弱,没有勇气直接当场与刘玄单挑溅一地血花。
只是任由刘玄表他为太傅、录尚书事。
正所谓斩草要除根、做事要做绝,刘玄既然要做百官之首,总领天下兵马那么下面就不应该还有一个和自己职权相似的太尉!
马日磾此人颇有才学,是著名经学家马融的族孙,年轻时已传承了马融的学说,并且以才学入仕朝廷。
曾任谏议大夫、光禄大夫,与议郎卢植、议郎蔡邕、杨彪等一同在东观典校官藏的《五经》记传,并参与补续《东观汉记》。
在做太尉之前,马日磾是射声校尉!这一点让刘玄不由高看了他两眼,不过也就是高看了两眼罢了。
时间宝贵,刘玄打算在有条不乱的梳理自己麾下兵马的同时,也开始着手解决长安城内部的兵马。
长安城内的兵马是有很多的,同样的,他们的杂乱程度压根不输刘玄麾下。
按例大汉京师的兵马,主力分为北军和南军。
北军便是北军五校,后来被改为了西园八校尉,再后来等袁绍、曹操等人跳反之后,北军的编制就彻底乱了套。
而南军为守卫皇宫的部队,长官为卫尉,其下主兵的有南宫卫士令、北宫卫士令、左右都候等,另有宫掖门司马七人主管宫门守卫。
虎贲中郎将下辖左右仆射、左右陛长率领虎贲郎,羽林中郎将下辖羽林监,和骑都尉一起统领羽林骑。
虎贲和羽林都是皇帝的卫队。
因此南军士兵又称卫士。人数是有定额的,基本保持在一万人。
除了北军、南军,京师另有守城部队由城门校尉统领。还有非正规军,如执金吾率领的缇骑,负责治安。
零零散散的,可不少兵马。
如果王允、吕布当时能把这些兵马都集结起来,军令通达,上下一心。刘玄绝对攻不破长安城。
而如果王允他们能征召城内的青壮,那么搞不好还能反扑刘玄一下子,毕竟长安城内有的是散了编制,自求活路的士兵。
可惜的是,王允和吕布都没有做到那种程度,于是乎,一逃一死。
吕布逃了,骑着自己心爱的赤兔马,抱着自己心爱的貂蝉,一溜烟的跑的没影了。刘玄到现在都没有吕布的消息。
王允死了,就在刘玄坐上大司马位置的当天,被人押送到长安城的菜市口当众斩首。
对于王允的死,刘玄有些遗憾,但却没有丝毫的后悔之意。
这可是生死相搏,谁留手谁丫就是傻子。
只不过令人有些唏嘘的是,董卓死的时候,至少还有一个蔡邕为其说一句话。等王允被处斩的时候,满朝大臣以及在野的名士,却没有一个人为王允说话。更没有人为其收尸。
最后还是刘玄止住了要将王允也点天灯的西凉诸将,将王允与其族人一起在城外找了一处地方安葬了下去。
长安城内,因为刘玄梳理兵马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许多大臣都在等着看刘玄的笑话。但是他们失望了。
在刘玄的金钱、官职的攻势下,那些将领没有一个能抗的住,那些如狼似虎的猛男就像是被顺毛的小猫咪一样的乖顺。
当然之所以会有如此效果,与刘玄自身实力强大也有很大关系。
毕竟就算撇去西凉兵马、白波军,刘玄自己的兵马就有好几万。除非是西凉将领或者白波军将领集体反水。要不然单是一两支兵马,刘玄反手就能拍死!
。
第五百九十二章孙坚战死(补更)
长安城内,刘玄正在大刀阔斧的搞自己的兵马大业,而在关东,几乎所有诸侯都陆陆续续证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江东猛虎孙坚战死了!享年三十七岁!
孙坚是在五月份战死的,那个时候曹操还在攻占东郡,刘玄还在攻占河内,那个时候董卓还活的好好的。
但孙坚却已经在攻打荆州的时候,被黄祖部将射杀。
消息本该早早的便传开,但是因为当时孙坚被射下马之后,立刻便被手下兵马抢了回去,所以便是黄祖、刘表那边也不知道孙坚是不是真的死了。
而当时战况胶着,孙坚战死的消息一旦传开,将会导致全线崩盘,所以孙坚的侄子孙贲决定先隐瞒孙坚的死讯。
孙坚是在四月份再次出兵征讨荆州,攻打刘表。而刘表则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
孙坚打仗方面确实不容小视,江东猛虎绝非浪得虚名,直接一战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
刘表见状立刻闭门不战,却是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
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再次败走,却没有逃回城中,而是逃到襄阳城外的岘山之中。
孙坚大喜过望,立刻率军追击。却不料黄祖在岘山早有埋伏,只待孙坚一到,埋伏的兵马便从竹林间发射暗箭,一时间箭矢如雨。
孙坚毫无防备之下,只能是靠着铠甲硬抗,中箭落马,当场身亡。
这种情况下,孙坚的从子孙贲便成了军中第一继承人,便是军中大将也比不上他。
孙贲明白自己这支大军已经孤军深入,决不可在让叔父的战死动摇军中士气,于是与军中诸将隐瞒了孙坚的死讯。
一路稳扎稳打的撤出了荆州地界,然后便是带着孙坚的部众一路东去,护送孙坚的遗体返回江东,最后将孙坚葬在曲阿。
孙坚是吴郡富春人,可早在孙坚被朱儁推荐为佐军司马攻打黄巾的时候,便留下家人住在寿春。
虽然孙贲消息隐藏的很好,但外界还是有许多流言蜚语,只不过那些关东诸侯个个都是造谣、传谣的好手,丝毫不比后世那些自媒体差。
这就好比,在香港的街头小报上,许多著名明星一天能死八次一样。搞到最后大家都不相信。
所以关东诸侯一直拖到孙坚下葬,才彻底的确定了这一惊人的消息。
江东猛虎孙坚居然真的死了!死在了刘表的手上,准确的说,是死在了黄祖的手上。
黄祖这货谁啊?咋以前没听说过这么一号人物?
一时间,关东诸侯议论纷纷,不由的对刘表和黄祖都高看了几眼。
孙坚有多能打,他们是知道了,孙坚有多头铁,他们也是知道的。当初攻打董卓大魔王的时候都没死。
现在居然死在了一个无名小卒手里,当真是阴沟里翻船了!
对此,黄祖表示老子有话说,啥时候老子这个江夏太守就成无名小卒了?
可惜然并卵,关东诸侯可不买他的账,不就是刘表设立的江夏太守吗?搞得好像多牛叉似的。
孙坚死了,被葬在了曲阿,曲阿与只有寿春一江之隔。本来只是一个寂寂无名之地,直到前些年天下大乱,各地人氏纷纷徙居江东,以求安居。
曲阿才从这波人流迁徙中开始成长。
看着对岸自己曾经住了好几年的寿春,年仅十七岁的孙策眼神尖锐无比,寿春是扬州的治所。
而扬州现在也已经不再安定,之前袁绍袁术这对兄弟争锋相对,争夺豫州,如今袁术又要对扬州这边下手了。
而失去了孙坚的孙家在寿春将毫无自保之力,这次来到曲阿便是要为父亲守孝,之后他们一家人便会一直住在这里。
就在孙策祭奠完父亲之时,一个少年郎策马而来,远远的便唤住了孙策。
来人正是孙策的结拜兄弟周瑜。当初孙策定居寿春,年纪轻轻便在在寿春结交名士,已经小有名气了。
居住在舒县的周瑜慕孙策之名,所以专程到寿春拜访。
周、孙两人同岁,且均少年有志,英达夙成。因而于寿春一见如故,便推诚相待。
后来孙坚兵讨董卓时,周瑜便劝孙策移居舒县,孙策应允。
于是,周瑜便让出靠道边的大宅院给孙策居住,且升堂拜母,互通有无,年幼相知,世称为“总角之好”。
这一次周瑜前来,便是特意过来祭奠孙坚的。
周瑜能与孙策结为总角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