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驸马-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李节走到家里时,这一路上已经有无数的人学会了唱这首好了歌,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传遍京城,并不是说这首歌多好,而是因为他们父子被李善长逐出家门,如此大的八卦,再配上这首简单易懂的好了歌,肯定会吸引无数人的关注。

    刚到家门,李节就一眼看到父亲李祝守在门口,看样子他一直等着李节,毕竟他心里有无数的疑问需要李节来解答。

    李祝快步上前,没等李祝开口,自己就抢先道:“父亲,大祸将至,我做这些不过是只求自保而已!”

    “什么大祸,你你是不是又在说胡话?”李祝先是一惊,但随即又有些痛心疾首的看着李节问道,他到现在还是在怀疑李节是不是犯病了?

    “父亲您看我现在的样子像是发疯吗?”李节苦笑一声反问道,“咱们还是去书房详谈吧,这件事也该让父亲你知道了!”

    李节想要救全家人的性命,只靠他自己是不行的,必须要得到李祝的支持,正所谓父子同心,其利断金,所以他现在必须要说服李祝,他接下来的计划也需要李祝来配合。

 第十四章 固执的李祝

    书房之中气氛凝重,不过李节却一脸的轻松,他已经把自己做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都讲了一遍,一开始李祝还有些无法接受,但现在却沉默下来,脸上的表情也十分纠结。

    李祝虽然不及刘英将局势看的那么清楚,但见识肯定比刘义这个毛头小子强,连刘义听过李节的分析都能醒悟过来,更别说李祝了。

    “节儿,此事关系重大,你确定陛下会因此而猜忌父亲?”过了好一会儿,李祝这才抬起头再次问道,其实这时的他理智上已经相信了李节的话,只是感情上还无法接受。

    “有了胡惟庸的前车之鉴,陛下对手握大权的重臣都已经产生了猜疑,偏偏祖父明明已经辞官,却还放不下权势,留在京城拉帮结派,这不是自寻死路是什么?”李节反问一句道。

    其实李善长做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才智肯定远非常人可比,但再怎么聪明有智慧的人,只要被权力迷住了双眼,就会变得愚蠢短视,甚至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蠢事来。

    “可是”李祝似乎还有些无法相信,但话未出口,眼泪却先流了下来,李节和李善长等人没有什么感情,但他却有,虽然不深,但血缘上的关系却是斩不断的。

    “不行,我必须再去见父亲!”流泪的李祝忽然站起来道,身为人子,他实在不忍心看着父亲带着全家一步步踏上死路。

    李节听到这里也急忙一把拉住李祝的衣袖,急切的劝道:“父亲您还没有醒悟吗,我在寿宴上已经劝过祖父了,可是他根本一丝也听不进去,还把咱们父子赶出府门,现在你再回去,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区区辱骂算得了什么,人命关天,我不能坐视不管!”李祝却是心意已决,说完挣脱了李节迈步就往外走。

    不过就在李祝刚出书房,就见李夫人从外面慌慌张张的快步走来,看到他们父子也眼睛一红道:“夫君!到底出了什么事,为何父亲生那么大的气?”

    看到李夫人回来了,李节也有些心虚,他只顾着自己的计划,却把自己的老娘给忘到韩国公府了。

    “夫人你怎么回来的?”李祝看到妻子也关切的上前问道,他倒是不担心李夫人,毕竟父亲再怎么生气,也不会为难一个女人。

    “大哥带我回来的,听说节儿在寿宴上闯了大祸,父亲也大发雷霆,连寿宴都没结束就回去休息了,可是我问大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却不肯告诉我!”李夫人越说越焦急。

    不过就在李夫人话音刚落,就见刘英与刘义父子二人也从外面走了进来,李祝顾不得向妻子解释,当即快步上前向刘英问道:“大哥,父亲他怎么样了?”

    只见刘英看了李节一眼,这才叹了口气道:“被节儿气的不轻,你们走了没一会儿,他也回去休息了,另外你那位二哥可没少说你们父子的坏话,幸好驸马倒是个有情义的,帮你们说了许多话,只不过我看李公的样子,估计也听不进去。”

    刘英话音刚落,李节立刻抓住机会上前道:“舅舅,父亲要回去见祖父,您劝一下他吧!”

    “你回去干什么,找骂吗?”刘英闻言立刻反问道。

    “节儿说的有道理,父亲留在京城只会惹人猜忌,日后必有大祸,我必须去劝诫一下父亲!”李祝想到家族面临的大难,再次焦急起来,说完迈步就要往外走。

    不过刘英却一把抓住了李祝的手臂道:“你糊涂啊!现在李公正在气头上,而且他已经发话了,禁止你们父子再登门,你现在去,恐怕连他的面都见不到,更别说劝诫了!”

    “那怎么办,我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全家遭逢大祸吧?”李祝说到这里眼圈都红了,就算李善长对他们父子再怎么冷淡,毕竟是他的父亲,血肉亲情是斩不断的。

    “这件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就算你要去,也要等上几日,等李公气消了再说,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商量一下接下来的事,李公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出了与你们父子断绝关系的话,这恐怕会给你们带来一堆的麻”

    刘英的话还没说完,就只见李祝身后的李夫人眼睛一翻,身子一软就要摔倒,幸好李节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母亲,李祝和刘英也吓了一跳,急忙上前帮忙,又是掐人中又是捶后背,好一会儿才让李夫人醒了过来。

    “夫君,这可如何是好,节儿到底怎么惹着父亲了?”李夫人刚一醒来,立刻眼泪汪汪的向李祝哀声问道,被李善长断绝关系,这对家里的影响实在太大了,甚至可以说是天塌了。

    “父亲,您先扶母亲去休息吧,顺便给她解释一下今天的事,我和舅舅还有几句话要说!”李节看母亲神情惨淡,心中也有些自责,不过现在难受总比半年后砍头要强。

    李祝也担心妻子的身体,刘英当然更怕自己的妹子出什么问题,于是也催着李祝带李夫人去休息,于是两人只得回了内宅,李节则请刘英与刘义进书房商议。

    “你这小子还真是大胆,在寿宴什么都敢说,当时我都替你捏着一把汗!”刚一进书房,刘英立刻开口道,脸上甚至还露出心有余悸的表情,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敢在李善长面前这么大胆。

    “是啊是啊,当时我也吓坏了,如果不是表弟你事先叮嘱,我真的会忍不住跳起来把你的嘴给捂住!”刘义这时也擦了把汗道。

    李节笑了笑没有解释,他本来就是故意激怒李善长,不过随即他又想到一个问题,于是郑重的向刘英问道:“舅舅,您比我更了解陛下,以您之见,今日祖父说出要与我们父子断绝关系的话,日后韩国公府大祸临头,陛下会不会因此而放过我们一家?”

    这个问题李节在心中其实已经有答案了,不过他还是想听一下刘英的看法,毕竟他没有见过朱元璋,只能从史书的记载上来推测他的性格,相比之下,刘英却是做过朱元璋的亲卫,应该是这世上最了解朱元璋的人之一,所以他的看法也十分宝贵。

    “不能!”果然,刘英在沉默良久后,这才缓缓的摇头道,这个回答也早就在李节的意料之中。

 第十五章 陛下就是天理

    胡惟庸案,号称明初四大案之一,也是历史上最有名最残酷的大案之一,最后受牵连者达到三万余人,而身为主犯的胡惟庸,更是被诛九族,可以说一切与胡惟庸有过关系的人,几乎全都被朱元璋给杀了,真正的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从上面也能看出朱元璋的性格,那就是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而李善长的身份地位丝毫不比胡惟庸差,历史上的李善长被杀后,倒是没有诛九族,但全家七十多口全都被杀,只剩下李祺和两个儿子因为公主的关系活了下来。

    李善长虽然当众说出与李节父子断绝关系,但是以朱元璋的性格,恐怕依然会将他们视为李家人,所以最后李善长倒台,他们父子肯定难逃一劫。

    “都断绝关系了还要受李公的牵连,这这还有没有天理了?”刘义十分愤慨的叫道,在世俗看来,父子断绝关系就再无联系,日后生死都与对方无关,哪怕一方犯法,另一方也不会受到牵连。

    “天理?陛下是天子,他的话就是天理!”刘英教训儿子道,当初封公侯时,几乎人手一份免死铁券,可惜真到杀头时,这免死铁券却是屁用没用,而且你还没地方说理去,因为陛下就是理,就是规矩。

    刘英说到这里再次沉吟了片刻,随后这才扭头对李节道:“节儿,我仔细琢磨一下,以你们现在的情况,如果日后事发,朝中有一位重臣能出面替你们求情的话,也许陛下会对你们网开一面,毕竟断绝父子关系也不是说着玩的,李家的事本应与你们无关!”

    “重臣?”李节听后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如果连我祖父都倒了,恐怕朝中的重臣肯定也躲的远远的,生怕惹祸上身,怎么可能会帮我们?”

    “一般的重臣肯定不行,不过有一个人如果肯开口的话,倒是可能有些作用!”刘英再次道。

    “谁?”

    “信国公汤和!”

    李节听到汤和的名字也是一愣,他倒是忘了,汤和最受朱元璋的信任,如果他肯帮忙求情的话,也许朱元璋还真可能卖他个面子,当然也只是有可能,并不怎么保险。

    “其实你爹与信国公倒是有些关系,如果当初唉”刘英似乎欲言又止。

    李节这时也想了起来,今天在寿宴见到汤和时,对方似乎对他父亲格外亲热,甚至还提醒了自己一句,这可有些奇怪,于是他急忙追问道:“我爹和信国公到底有到底有什么关系?”

    “这个”只见刘英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开口道,“都是一些陈年旧事,告诉你也无妨,不过可不要出去乱说”

    其实事情也不复杂,当初李祝还没有娶李夫人时,在机缘巧合之下竟然与汤和的一个女儿相识,两人也算是两情相悦,甚至一度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不过汤和的女儿是嫡出,而且平时颇受汤和的宠爱,相比之下,李祝庶出的身份就差了一些,结果最后这桩婚事没成,李祝转而娶了李夫人。

    “说起来信国公的那个女儿也是苦命人,后来嫁给别人后,结果婚后不到一个月,丈夫却得急病死了,为此落下一个克夫的名声,还被夫家排挤,她一怒之下回了娘家,到现在也没有再出嫁,据说信国公心疼女儿,经常说后悔当初没把女儿嫁给你爹。”最后刘英再次补充道。

    李节闻言也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怪不得汤和之前见到李祝时,说什么“小十七”一直还记着他,估计这个小十七应该就是当初差点嫁给父亲的那个女儿。

    “好险,如果当初姑父娶了别人,恐怕就没有表弟了!”刘义这时插嘴道。

    李节无语,沉思片刻这才摇了摇头开口道:“只凭这点香火情,恐怕信国公应该不会替我们求情!”

    其实这也很正常,李善长若是倒台,朝中大臣势必人人自危,汤和如果真替李节父子求情,也要冒很大的风险,而李祝与汤和之间只有那么点香火情,根本不足以让人家冒险。

    另外最重要的是,就算是汤和愿意求情,朱元璋也未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