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驸马-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咦?”听到朱标竟然罕见的与老朱意见不同,李节和朱允熥也都是一脸惊讶的看向朱标,眼神中带着几分不敢相信。

    “哦?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老朱闻言也眉毛一挑,眼睛也不禁睁大一些看向朱标问道。

    “启禀父皇,吕宋与倭国不同,倭国再怎么弱小,那也是立国已久,甚至国力比之高丽还要强盛几分,相比之下,吕宋那边却只是一些部落小国,根本没有统一的大势力,所以儿臣觉得晋王完全不需要那么多的兵马!”朱标开口解释道。

    虽然朱标的话看似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却不是那么回事,吕宋岛上的确没有强大一点的国家,但却环境恶劣,而且土人无法教化,清理起来更加困难,所以朱棡如果去了吕宋,肯定需要更多的兵马。

    朱标之所以这么说,恐怕也是因为他心中恼恨朱棡派人刺杀朱允熥,所以才会故意的克扣派给朱棡的兵马。

 第四百六十章 推迟一年的科举

    朱标虽然是个仁厚之人,一般就算是冲撞了他,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更别说他对自己的兄弟更是十分亲厚,但朱棡这次却是碰到了他的逆鳞,刺杀朱允熥真正的目标其实是冲着朱标来的,这也是朱标为什么对朱棡翻脸无情的原因,甚至连他这个兄弟都不认了。

    老朱听到朱标的话后,脸上也露出几分沉默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道:“太子所言倒也有理,即如此,那就削减一卫人马,让他带两卫人马去吧!”

    “父皇英明!”朱标这次没有再反对,旁边的李节和朱允熥也都是相视一笑,特别是朱允熥,更是心中感动,毕竟父亲这次为他出头,总算是让他出了胸中的恶气。

    确定了朱棡去吕宋带去的人数,老朱又安排了一下朱棡去吕宋的日期与路线,对于这些,朱标并没有再提什么反对的意见,李节和朱允熥也都听老朱的安排,所以最后也十分顺利,确定了让朱棡在十天之后离京去吕宋,走的是太津出海,然后一路到达吕宋。

    “好了,晋王的事就这么定了,太子留下,朕要和你商量一下今年科举的事!”老朱最后再次开口吩咐道。

    朱允熥闻言立刻答应一声,然后拉着李节离开了,不过李节这时却是心中一动,之前迁都的时候,当年也正好是科举年,于是老朱就将科举推迟了一年,之前也都因此顺延,也就是说,今年的科举,本来应该是在去年,也就是洪武三十年举行的。

    而提到洪武三十年的科举,却发生一件足以影响大明国运的大事,那就是南北榜案,也正是因为这件案子,老朱才定下了南榜与北榜分别取士,而在这件案子背后,则牵扯到一些更加深层的权力斗争。

    想到这里,李节也不禁露出担忧的神色,本想留下说几句,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毕竟事情还没有发生呢,他总不能未卜先知吧?

    另外李节也从来没有参与过科举,事实上像科举这种政治意味太过浓厚的事情,李节一向都是敬而远之,免得落人口实,所以现在如果忽然参与进来,恐怕也会引人怀疑。

    所以最后李节虽然心中着急,但最后还是默默的离开了,至少现在还不是他插手这件事的时候,另外这件事的牵涉极大,就算是历史上的老朱,在处理这件事时,也十分的谨慎,所以李节也需要回去好好的考虑一下。

    “姐夫你想什么呢,怎么刚才我和你说话你都没反应?”这时朱允熥忽然拍了拍李节的肩头问道,刚才他们一起上了马车,却没想到李节一直发呆,他连着问了几遍李节都好像没听见。

    “啊?你说什么?”李节眨了眨眼终于从沉思中清醒过来,然后歉意的一笑问道。

    “我问你有炖和笛儿的事情进展到哪一步,可你一直没反应,到底在想些什么事情?”朱允熥说到最后也露出好奇的神色,相比朱有炖和笛儿的感情进展,他现在反而对能让李节发呆的事情更感兴趣。

    “有炖和笛儿一切进展顺利,如果不是有炖想多陪陪笛儿,恐怕我早就向陛下禀报,让他们两人早点订婚了。”李节笑着回答道,但却没有回答第二个问题。

    “姐夫你别打算糊弄我,快告诉你刚才为什么发呆?”朱允熥却是不依不饶的问道,他太了解李节了,所以可不会轻易被糊弄过去。

    “真没什么事,我就是在考虑晋王如果去了吕宋,会对南洋那边的局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李节无奈只能撒了个谎道,毕竟他总不能说今年的科举会发生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所有上榜者皆为南方人吧?

    “真的?仅仅考虑这个问题就能让姐夫你那么入神?”朱允熥却还是有些怀疑的问道。

    “当然是真的,你可千万不要小瞧这件事,南洋的环境虽然险恶,但也是一片富饶之地,特别是各个岛上盛产香料、黄金、木料等物品,全都是咱们大明急需之物,若是能将南洋开发出来,那我大明的国力将提升近倍!”李节一脸坦然的解释道。

    “就算是如此,可以晋王的那两卫人马,在南洋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朱允熥眨了眨再次问道,对于这个问题,他之前还真没考虑过。

    “你可不要小看了晋王,他本就擅长武略,就算只有两卫兵马,也足以成为南洋的一个霸主,而除了他之外,也只有楚王在安南,我现在最担心的,是随着楚王与晋王在南洋势力的扩张,万一发生冲突怎么办?”李节再次说道。

    对于上面这些问题,李节可不是信口开河,而是之前曾经认真的思考过,之前朱棣在高丽,朱樉在倭国,两人的势力都扩张的极快,现在高丽和倭国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朱棣最先转向,将目光投向美洲,据说朱樉现在也参与进来。

    至于南洋那边,情况可能会好一些,毕竟南洋的面积广阔,朱樉与朱桢短时间内可能还不会起冲突,但随着日后的发展,双方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将大增,而到时大明只能充当一个调解人的身份,只是南洋那边遥远,大明的调解能否起到作用也未可知。

    “姐夫你想的太远了,南洋那么大,别的不说,光是吕宋就不是晋王短时间内能掌控的,所以你也不要太担心了。”朱允熥却有些不太在乎的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些事情虽然看似遥远,但提前做好准备总归是没有错的!”李节却是坚持自己的看法道,同时也算是给朱允熥提个醒,毕竟他可是很可能接替大位的人,这种事更要提前做好准备。

    十天之后,朱棡带着家眷离京,在两人马的保护下赶往太津乘船出海,走的时候连个送行的人都没有,而在朱棡离京的同一天,洪武年间最后一次科举也终于拉开了帷幕。

 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北榜案

    又是科举之年,早在去年的时候,京城中就已经挤满了各地来的学子,这些人并不是都来参加科举的,更多的人其实是来京城游学,顺便结交一下朋友,毕竟对于读书人来说,结交一些朋友也能为自己日后打下基础。

    京城也因为这些读书人的到来,比往常更加热闹了几分,毕竟一般读得起书的人,家里都不会太穷,而有能力来到京城游学的人,更是家境都比一般人强得多,毕竟在这个时代,出门游学可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一般的穷书生可负担不起。

    不过李节自从那天听到科举的事后,却一直心神不宁,暗中也一直观注着这次的科举,而当得知这次的主考官是刘三吾,考官是白信蹈等人时,李节也不由得暗叹一声。

    历史的惯性还是十分巨大的,哪怕科举被推迟了一年,但这次的科举依然与历史上相差不大,连考官的人选都一模一样,看来这次的南北榜案是无可避免了。

    想到这里,李节不禁叹了口气,他倒是很想插手进去,避免这件案子的发生,甚至为此李节还苦思数天,想要找到插手的办法,但是最后他想的脑子都疼了,却还是毫无办法。

    其实这也不怪李节,因为南北榜案十分特殊,李节之前又没怎么关注过科举,现在匆忙之间想要插手进去,简直难比登天。

    甚至就算是李节真的插手科举,恐怕也很难改变这次科举的结果,反而还可能会惹祸上身,毕竟这件案子实在太特殊了,哪怕他明知道后果严重,却还是无法阻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发生。

    另外李节也不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科举这件事上,朱有炖和笛儿的感情升温,也终于惊动了老朱,于是老朱下旨为两人赐婚,也不等周王从开封来北京了,老朱自己主持为他们两人订婚。

    自己的妹妹要订婚了,虽然不是正式成婚,但按照古礼,订婚却是成婚前最重要的仪式,没有之一,所以绝不能有任何的差错,李节身为长兄,当然要一手包办,所以他最近也十分的忙碌,至于科举的事,也只能暂时的放到一边了。

    这天一早,李节接到宫中的召见,于是立刻进宫见到朱标,原来是朱有炖与笛儿订婚的流程已经定了下来,需要李节确定一下,如果没有问题的话,那日后订婚就会按照这流程来办。

    本来朱有炖和笛儿订婚的事,老朱是想亲自过问的,但他这段时间的身体越来越差,所以最终还是由朱标接手,李节是他的女婿,翁婿两人商量着来,倒也十分的顺利。

    “殿下,订婚的事我没有异议,不过我想问一下,这个婚事订下来后,一般会等多久才会让他们完婚?”李节看完流程后这才向朱标问道。

    “这个可说不定,怎么,你是想快点把妹妹嫁出去,还是想多养几年妹妹?”朱标闻言也不由得笑着问道,虽说朱有炖不是他的儿子,但他却一直十分欣赏朱有炖,所对这桩婚事也十分的上心。

    “我是想晚几年再让他们成婚,毕竟两人虽然已经成年,但年岁还是有点小,而且笛儿一直跟着我学习,学业还不算大成,许多东西我都没来得及教给她。”李节实话实说道,毕竟和自己的老丈人也没什么太多的顾忌。

    “行啊,那就等个两年再成婚也不迟!”朱标闻言也是笑道,其实皇族子弟成婚都会晚几年,比如朱允炆和朱允熥兄弟二人,都是在十七八才完婚。

    就在朱标的话音刚落,就见一个内侍飞奔而来禀报道:“启禀殿下,翰林学士刘三吾求见!”

    “哦?定然是今年科举的名次出来,快召他入殿!”朱标听到刘三吾的名字也不禁十分高兴的道。

    旁边的李节闻言却是一皱眉,他也没想到会这么巧,之前他一直关注着科举,只是实在想不出避免南北榜案的办法,所以只能暂时放弃,前段时间科举也如期举行,却没想到这么快就出成绩了。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见须发皆白的刘三吾从殿外快步走了进来,李节见到对方也不禁为之一叹,刘三吾今年已经八十五岁了,却依然能够健步如飞,相比之下,刚过七十大寿的老朱却已经精力不济,人比人还真是气死人。

    刘三吾是茶陵人,出身于官宦巨家,他父亲曾经是元朝的翰林学士,两个兄长也都曾在元朝做官,只不过元末战乱,他的两个兄长都死于乱兵之中,只有刘三吾流落到广西一带,还曾经做过一段时间提举,后来明朝打过去,他才回到老家隐居。

    不过刘三吾也真是长寿,在他七十三岁时,由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