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要做驸马-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完了书信和账册,黄化非但没有露出半点轻松的神色,反而神情更加凝重,因为案情的明朗只是假像,在背后还有更多的疑团,比如最大的疑团就是吴波为何被刺杀。

    要知道从账册上来看,许周就是太仓失窃案的主谋,可是许周之前就已经死了,现在吴波却忽然被人刺杀,这个刺杀他的人又是谁?

    “给我仔细再搜一遍,看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线索!”黄化再次吩咐道。

    百户等人也立刻答应一声,然后将整个公事房再次搜了一遍,甚至地皮都翻了一遍,墙壁也敲碎了,可最后却没有找到新的证据。

    就在这时,左都御史崔灵运也来到公事房外,看了看里面的情形再次向黄化问道:“黄指挥使,不知你们可搜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黄化这时已经把书信和账册收了起来,见到崔灵运也微微一笑道:“多谢都御史的配合,在下还有其它事情,就不在这里逗留了!”

    黄化说完一拱手,直接就带人离开了,这里已经搜了几遍,根本不可能再有其它的线索了。

    看着黄化等人离去的背景,崔灵运脸上的笑容也缓缓的收敛起来,两只混浊的眼睛也忽然变得凌利起来。

    黄化带人离开了都察院,随后又去了吴波的家中搜查,因为吴波被人刺杀,现在整个吴家也乱成一团,女眷们哭天喊地,男人则强忍着悲痛准备葬礼。

    按说这时候外人不方便打扰,但为了查案,黄化也只能硬着头皮登门,并且搜查了一下黄化的书房与卧室,另外还将当天陪同黄化回家的下人与护院都叫来,一一审问了一遍。

    不过在黄家的搜查并没有找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反倒是在审问下人与护院时,黄化得到一个十分有用的消息。

    那天吴波乘着轿子回家,身边有两个下人和四个护院,看起来人虽然不多,但其实已经足够保证安全了,毕竟南京城又不是边疆,这里可是大明的国都之一,甚至在迁都之后,南京城的人数少了许多,治安反倒比以前更好了,因为许多喜欢闹事的纨绔子弟也都去了北京。

    另外吴波的府邸距离都察院也很近,走路也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再加上走的又都是大街,不但人来人往,而且还经常有官差巡逻,所以从常理上推断,根本不可能有人敢在大街上刺杀朝廷的命官。

    然而这件事却偏偏发生了,而且整个刺杀计划十分的周密,当时吴波的轿子距离吴府只剩下两个街口,而且那里也是这条路线中,相对来说行人最少的一段路,不过平时都有不少的官差巡逻,所以下人和护卫也都没有任何的防备。

    不过那天的情况却有些不一样,据下人和护院说,那天街道上的人倒是不少,可是平时经常见到的官差却没有见到,而且当时刺客明显早有准备,先是有人冲撞了轿夫,吸引了几个护院上前处理,结果这时忽然有刺杀从人群中杀出,并且用弩箭对着轿子连射三箭,随后就钻进人群之中消失不见。

    当时护院也曾经奋力追击刺客,但刺客却十分熟悉地形,很快就钻进小巷中消失不见,而且之前撞到轿夫的人也不少了。

    更让他们感到奇怪的是,本来经常见到的官差,却在事发后许久才赶了过来,根本没能帮忙抓捕刺客。

    下人与护院交待的这些情况,也引起了黄化的怀疑,所以他也再次动身,去了南京的府衙,找到当时负责巡逻那条街的衙役,想要从这些衙役的身上找到突破口。

    然而最终黄化还是失望而回,因为据衙役们交待,他们那天之所以不在那条街上,是因为附近的一家酒楼有人闹事,于是他们不得不前去处理,结果谁也没想到吴波会被刺杀,至于酒楼闹事的人,现在更是找不到了。

    线索到这里又断了,黄化也不禁感到有些灰心丧气,吴波被刺杀的这个案子,显然是经过周密的计划,能够在南京城实话如此周密的计划,这个幕后之人不但极有城府,而且还拥有不小的势力,否则他不可能如此熟悉南京城的情况。

 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陵

    李节乘船逆流而上,一路经过苏州、扬州等地,相比几年前,这些沿江城市也都更加繁华了,毕竟大明的国力一直在增长,人口与经济也是一天一个样,各个城市的变化自然也是极大。

    可惜李节根本没有时间停留,乘船一路疾行,这天也终于来到南京,对于城中的案子,他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现在已经有两个高官丧命,又有上百万石粮食消失不见,这绝对是朱允熥登基以来的第一大案。

    李节这次来南京并没有通知当地的官员,甚至他的行程都是保密的,除了锦衣卫之外,外人根本不知道,所以当他的船来到南京水门外停靠时,也并没有人来迎接。

    看着不远处熟悉的城墙,李节也有些感慨,自从迁都之后,他也再没有来过南京,对于这座大明的前都城,他也怀着深厚的感情,毕竟这里有着太多的回忆。

    李节迈步下船,周围的护卫与锦衣卫也都换上有便服,随后一行人迈步进城,虽然几年没有回来,但李节对南京城实在太熟悉了,甚至这里的老宅都还保存着,平时也有下人打扫。

    不过李节并没有急于回家,也没有去找黄化了解案情,而是穿过南京城,一路向东来到钟山,也就是后世的紫金山,大名鼎鼎的孝陵也就坐落在这里。

    孝陵做为老朱的马皇后的皇陵,方圆数里内都是禁地,严禁任何人靠近,甚至之前一度禁止周围的百姓上山砍柴打猎,不过后来老朱考虑到百姓的生活不易,于是就放开了一部分区域,使得百姓能够上山,但孝陵的附近还是严禁别人靠近。

    孝陵是在洪武十四年开始修建的,当时老朱就是打算将自己葬在这里,结果第二年马皇后就去世了,这也让老朱倍感悲痛,而在安葬过马皇后后,他也再次扩建孝陵,为自己死后做准备,所以之前他虽然死在北京,却还是运送到南京安葬,因为他的结发妻子已经在这里等了他许多年了。

    李节来到孝陵的下马坊,也立刻下马步行,毕竟这里是皇陵,规矩比皇宫还要大,别说他了,就连朱允熥这个皇帝来到这里,也要下车步行。

    皇陵自然会有守陵的护卫,也就是所谓的皇陵卫,李节来之前就已经得到朱允熥的许可,可以调动皇陵卫为自己所用,千万不要小瞧了皇陵卫,他们绝对是南京城实力最强的一支军队。

    不过李节来皇陵也并不仅仅是为了皇陵卫,这里还有一个老朋友在等着他,正是自愿替老朱守陵的汤和,之前汤和还给他写信,让他有时间来皇陵一趟,结果李节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这么快就有机会来到皇陵。

    所以李节迈步进到皇陵后,也并没有急着清点皇陵卫,而是迈步往皇陵内走去,皇陵卫得知李节的身份后,自然也都不敢阻拦。

    孝陵的规模极大,承袭唐宋以来开山为陵的旧制,占地两千五百多亩,当初修建时,就征调了十万多工匠,花费了二十五年才修建完成,光是从下马坊到核心的宝顶,就要走上五里多地,沿途也有无数的石碑与建筑,绝对是历史上最大的皇陵之一。

    李节沿着神道一路行来,沿途也见到一些熟悉而陌生的景色,因为后世他曾经来过孝陵参观,只是后世能够保留下来的建筑和石碑已经不多了,相比之下,现在李节见到的皇陵,比后世重修过多次的皇陵要恢宏数倍。

    穿过下马坊,李节一路走过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等,最后又穿过金水桥、孝陵门和方城,最后终于来到了孝陵最为核心的宝顶。

    宝顶也叫宝城,是一个直径将近一里的大土丘,四周建有城墙,老朱与马皇后的地宫就位于宝城之下,而这里做为整个孝陵的核心,一般连皇陵卫都禁止进入这里,只是每隔一段时间,会派人前来打扫一番。

    不过李节却径直来到宝城,因为汤和平时就住在这里,而他来到这里还没有见到人,却听到一阵阵木鱼的敲击声。

    当下李节循着木鱼的声音走过去,结果就在宝城的左侧,这里竟然修建了一个小小的佛堂,一个长须雪白的老僧坐在佛堂之中,一手敲着木鱼一手拿着佛经,口中也在不停的诵读。

    李节看到这个老僧也是一愣,随即就一脸不可思议的叫道:“汤爷爷您……您这是搞的哪一出啊?”

    这个老僧正是汤和,只是他现在剃光了头发,穿上了袈裟,完全没有以前的模样,如果不是李节对他极为熟悉,说不定都认不出来了。

    听到李节的声音,正在念经的老夫僧,或者说汤和终于睁开了眼睛,当他看到李节时,也露出一个详和的笑容道:“你来了。”

    “汤爷爷你这……”李节这时也一脸震惊,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汤和竟然会出家为僧。

    不过汤和却十分淡定的打断他道:“不要再叫我汤爷爷了,现在我已经出家为僧,法号如空,你就叫我如空和尚吧!”

    “这……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李节这时也终于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当即开口问道。

    “得知陛下去世的消息后,我就到龙兴寺中剃度出家了,算是做了陛下的师弟!”汤和笑呵呵的回答道,说话时他也终于站了起来,然后从佛堂中走了出来。

    龙兴寺也就是老朱出家的寺庙,以前叫做於皇寺,洪武十四年时,老朱下旨重修於皇寺,并且改名为大龙兴寺,值得一提的是,老朱出家时的法号叫如静,而汤和的法号则是如空。(注,老朱的法号有争议,这里选如静。)

    李节听到汤和的回答也不禁一脸无奈,他没想到汤和不但为老朱守陵,而且还跟着老朱的脚步,出家做了和尚,当然这也就是汤和,换做别人恐怕还没有这个资格。

    “走吧,我带你在这里转一转!”汤和这时开口邀请道,李节当然也没有拒绝,于是两人就沿着宝城边走边聊,话题也很快转到了这次的案子上。

 第五百三十六章 替死鬼

    “南京太仓的案子您老听说了吗?”李节与汤和聊了几句家常,随后这才开口问道。

    “这么大的案子,我想不知道都难啊!”汤和长眉一挑,随后也叹了口气道,当年老朱活着的时候,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甚至不惜搞出剥皮实草这种酷刑,以此来震慑百官,虽然起到了一些作用,但依然治标不治本,现在他刚一死,就爆出如此大案,简直是骇人听闻。

    “那您对此案有什么看法?”李节再次虚心的请教道,汤和虽然年纪大了,又隐居在皇陵不问世事,但他毕竟是朝中的老臣,对朝中的事务经验丰富,特别是像粮食这种东西,汤和身为将领更加熟悉,所以李节也想听一听他的意见。

    果然,只见汤和闻言也轻笑一声道:“你以前除了跟着我去宁波那边清剿倭寇外,再也没有打过其它仗了吧?”

    “的确没有。”李节也摇了摇头道,他对打仗的确是个外行,这点他也从不否认,所以武学建立起来后,他就主动离开了,除了不想沾染太多权力外,最主要也是他不想外行领导内行,到时只会给武学添乱。

    “那就是了,我告诉你,上百万石的粮食,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运走,必然要动用数万民夫,如此大规模的运粮,绝对瞒不过外人的眼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