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科举文里做考官-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考生也不是没想到此节,才愈发后悔自己当初的自作聪明,可依然抱着一线希望和侥幸去向岳璃求救,此时听到方靖远一说,便彻底绝望,跪在地上以头抢地,痛哭不已。

    那些家人获救的考生,自是暗自庆幸,好在他们被救后,就果断听从方靖远的吩咐,老老实实地交代了自己被金人控制的原因和来历,将自家人所处之地说的清清楚楚,才能得以获救。若是当时他们也跟那两人一样对金人抱着侥幸心理,以为那边不知道他们生死便会放人,那现在才真是后悔莫及,害死家人的,真是他们自己。

    魏楚楚抹了把眼睛,把险些滚落眼眶的泪水都擦了去,哽咽着说道:“多谢使君体谅,只是……只是求使君莫要忘了给那些姐妹和兄弟的抚恤和嘉奖……”

    方靖远十分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这你尽管放心,无论是在哪个战场上牺牲的烈士,都是为了我们大宋,保家卫国的英雄,他们的身后事,绝不容轻忽。”

    他转头望向那些考生,说道:“希望你们也记住,你们和家人的性命,是这些烈士用自己的性命换回来的。我现在不处罚你们,就是希望你们能够戴罪立功,为光复大宋而出力,唯有如此,才能洗刷你们身上的罪孽,让那些烈士的血不至于白流。”

    “你们……可愿回去?”

    考生们先是一怔,继而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们能够活下来,已经是白捡了一条命,而如今方靖远还接回了他们的家人,安置在海州,给了他们新的生命和开始,那以后的日子,他们唯有竭尽所能,揭开金国奴役汉民的面纱,争取更多的汉民回归,才能不负这些烈士的牺牲。

    这一次,再没有任何人退缩或畏惧,都毫不犹豫地,深深地向着方靖远和海州狸的娘子们长揖到地。

    “我等愿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w ;请牢记:;

 第144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榜上有名

    ul css=tent_ul

    介于金国人自编自导自演的那场“寻夫”大戏; 方靖远都不用安排海州狸的人去控评控谣,就有不少当日跟来看热闹的百姓回去将这事传开了。

    本身解试发榜的热度就是本月内最火的话题,再加上贡院失火、孝妇寻夫、天降“遗孀”等几场大戏演下来; 让整个淮东和山东的百姓,简直都快忘了眼下正是宋金交战期; 山东那边刚打退了徒单习烈; 淮东也击退了徐州的金兵,正面大战场上的决战是结束了; 可那些零零星星的战斗却一日都未曾停歇过; 双方各出杀招; 无论是针对方靖远的刺杀还是海州军斥候出去打探情报时的遭遇战; 都难免有伤亡。

    而那些“”未遂的考生,除了两个谎报信息而坑死自己的,其他人包括亲友已遇难的考生都决定返回故乡,一则是辟谣,让家乡的人知道他们还活着; 而海州的解试也并未为难他们;二则是去拉人; 劝一些当地有名望的士绅和读书人投奔海州。

    完颜雍要拉拢的人,方靖远同样也要拉拢; 两国之间的战争,拼得国力当中,不光要看双方的兵甲武器,粮草军饷; 还要看长期的人才储备和后勤力量。尤其是在这个时代; 人才同样重要。

    张榜之日,恰逢中秋,方靖远让人张榜的同时; 也将前十名的考卷誊抄本张贴在贡院的外墙上,以示公允。

    这次参加考试并完成全场试卷的约莫有五千来人,方靖远按照解试的比例,录取了一百零八人,然后又分了个副榜出来,上面有九十二人,一共两百个名额。其中正榜有名的考生,成为正式的贡举生,可参加明年在临安的春闱会试。而副榜的则可以入府学和云台书院读书,相当于预备生。

    除此之外,方靖远还公布了一张招聘告示,列明了目前京东路的各州府内,各官衙和地方的缺员名单。这些地方要么还在宋金两方的拉锯战区,要么刚刚收复,尚未安排人手,或是只有个州官或知府,下面的县衙却无人打理,或者是个光杆司令……总之缺员之多,本来他也报给了临安朝廷,有些缺额户部安排了人过来,最抢手的莫过于海州,可其他地区的,就很难有人主动请缨。

    像朱熹这样,本来是监察解试,最后居然肯留下来挑起府学和京东路学政的担子,已是少之又少。毕竟那些拉锯战区里的文官武将折损率都很高,敢来的都是真正视死如归的汉子。

    既然临安那边没法安排这么多人过来任职,方靖远在给赵昚写了奏折获得批准后,就将一些低等阶的文官和衙门里的吏员职位公开招聘,并且保证他们以后若是还想参加解试都没问题,甚至品行优良政绩卓著者他还可以保荐直接去参加临安的锁厅试和会试。

    哪怕考生们有留意到这正榜上只有寥寥几个海州和沂州以外的考生,看到了张贴出来的试卷也无话可说。方靖远甚至允许考生有疑问去申请翻查试卷,最大限度地保证考试的公开公正性。而那些来自各地的考生,在看到考题时就知道自己弱了不止一筹,他们可没有云台书院和齐鲁书院那些贡举生在考前突击模拟训练的经验,对方靖远的出题方式也不是十分适应,所以看到自己现在的成绩,倒也没什么疑问。

    现在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旁边的招聘公告。

    毕竟以会试的难度,就算是他们这些上了正榜的考生,能一次就考上进士的,也不过十分之一。更何况大家都很清楚,朝廷取仕的标准,跟海州还有些区别,他们在这里能考出好成绩,但去了临安就未必符合那些考官的要求。

    倒不如实在一点,先找份差事干着,既能够熟悉官场的规则和政策,还能够领着俸禄继续学习等着参加下一科解试或会试。

    这样想的人还不少,很快就报满了名,等着三日后的下一次考试和面试。

    方靖远甚至还让人将府衙到县衙的政务都列了出来,编撰了一本《施政指南》,从大宋律例到日常办公行文诰书等要求,事无大小,都逐条列举,并佐以案例,免得这些新手上任后任意行事,影响到他对整个京东路的管理。

    虽说他以前没做过这种“大官”,可统筹规划和理科生惯用的化繁为简式表格,再有辛弃疾和朱熹这等大佬帮忙把关竟也将这本手册编得十分规整,哪怕是个只读过四书五经的学生,拿到这份指南,只要不拍脑瓜乱放三把火,都能稳稳当当地经营好一县之地。

    结果方靖远看到不光是副榜和落榜的考生报考京东路的“公务员”,就连正榜上的那些贡举生,竟也有不少报名的,一时间不知该夸他们胆大呢,还是该表扬自己治理有方,让这些学生如此信赖。

    好在这次整个京东路缺员着实不少,尤其是山东和淮东地区,一些原本已经归附大宋的县城,被徒单习烈和完颜允中一通杀伐之下,竟出了不少空缺。有的是县衙上下都以身殉国了,也有的干脆投降或弃城而逃。

    尤其是后者,在金国占领区内简直比比皆是,那些县衙的大小官吏和城中的士绅商户,早就已经习惯了随风倒。宋军来攻就降宋,金兵来战就降金,膝下黄金都揣到了自己兜里,只要能赚钱,对他们而言,上面是宋还是金根本不重要。

    只是这一次他们碰到了硬骨头,徒单习烈和完颜允中为了让轻骑快速突袭和扫荡农田,根本不接受那些人的投降,在他们看来,已经背叛过一次的人,只有杀了才能保证他们不会再次背叛。

    这两年海州经营下来,收入也翻了几倍,方靖远就干脆拿出钱来,准备开始向各地派遣官员,让他们重新修复县城的城墙,招募民兵,安抚难民,以免造成更大的灾害和瘟疫。

    毕竟这些地方历年来都是洪水泛滥之地,如今又因为饥荒战乱死了不少人,难免会滋生病菌,方靖远可是很清楚的记得,无论是现在的金兵,还是后来的大元铁骑,都曾经用草原上病死的马和羊投放到水源处,以此作为攻城手段,可以说是最早的细菌战。

    故此他在《施政指南》中,首要提出的就是水利。利用好周边的水系,既可以防洪抗旱,还可以作为护城河之用,而水源更是一地的重中之重,眼下已到了秋收之季,等收成过后,就得抓紧开始城防和水利施工,否则等到冬日上冻,既不好干活也容易引来金兵偷袭,事倍而功半。

    这次的公务员考试大多是客观题,无需长篇大论,只用了一日就考试完毕,然后就是漫长的面试时间。

    方靖远虽然十分不耐烦这种面试环节,却也知道自己不能不去,好在县级以下的吏员都由各县令自行选派,他只需要根据考生成绩先选出县令来,再让他们自己选人便可。

    结果呈上来考生名单中,竟有两人是正榜前十名的人物,连他都吓了一跳,这等人才,不去临安考考会试,似乎有些可惜了。

    面试之时,他便忍不住对这两人提出了疑问。

    “以二位之才,为何不先去临安会试,待取中进士后,再行派官,也可以申请回来任职。那样二位的选择岂不是更多一些?”

    那两人一人叫王鹏飞,一人叫穆英良,俱是淮东人士,王家祖居沭阳,而穆英良则是海州本地人,都是云台书院的学生,在书院中就见过方靖远好几次,如今面试也不紧张,从容中愈发显露出几分少年书生的意气来。

    穆英良先上前说道:“使君先前不是说,即便应聘在京东路挂职为官,也可以参加明年的春闱和锁厅试,学生不才,希望能够为家乡做些事之余,也能从政务中领悟人情道理,正如使君所言,知行合一,格物致知,方能明理。”

    王鹏飞则点点头,惜字如金地说道:“我同穆兄想法相同,愿为使君驱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方靖远和朱熹对视一眼,见他也微微颔首,终于点头答应下来,“既是如此,你们便随朱博士负责推行学校教育,务必使各州县官学及社学都重新启动,使民有所学,教化民心,亦是刻不容缓啊!”

    穆英良有些失望,正想开口申请个更艰苦更难的工作,却被王鹏飞扯了一把。

    王鹏飞拦住他之后,便向两位主考行了一礼,说道:“使君所言极是,京东路十一州府,已被金人占领三十余年,眼下的寻常百姓自出生以来,只知有金,不知有宋,唯有推行教化,令民心归附,才能真正将鞑虏之辈逐出中原。”

    “明白就好。”方靖远对他刮目相看,如此通透之人,无论在哪里为官,日后都定有一番作为,“你们也要有个心理准备,如今京东路很多州县尚陷于敌手,就算已归附大宋的,其府学县学俱已荒废多年,重建着实不易,要辛苦你们了。”

    两人立刻惶恐地行礼,“学生愚钝,还要请使君多多指教。”

    等这两人退下后,朱熹也不禁赞许地说道:“这两人都是可造之材,使君如此安排,正好可以增加他们的历练,让他们更通晓民生之事,对以后的会试殿试,亦不无裨益啊!”

    方靖远笑道:“我倒是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他们跟着你,才是受益匪浅呢!只是此事要辛苦朱兄,我会命人带兵一路护送朱兄,必不会陷朱兄于危险之中。”

    朱熹反倒摇头说道:“眼下战事频繁,使君不必担心我等,还是先收复徐州和青州等地要紧。”

    方靖远转头朝徐州方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