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再起-第4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着,田承文一看,只见片黄缎上,写着两行字:

    明良绍忠诚

    贵远全青汉

    万志守家心

    世泽绵延长

    他的汉文化不行,但这些浅显的字他倒是知道,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臣叩谢天恩!”田承文连忙跪下,口呼不止,一脸感动想哭的表情了。

    宋铭见着其表演,知晓自己的任务也算完成了,随即将其搀扶起,语重心长地说道:

    “田氏世镇思州,这是前唐时朝廷就许下的,有鉴于田氏忠贞,陛下也不想打破,特此赐字嘉勉,还望使君莫要辜负了期许啊!”

    “咱自当晓得好歹!”田承文由于与朝廷接触比较多,自当晓得朝廷的实力,他眼珠子滴溜溜的转着,对着宋铭恭敬地拜下:

    “我本就是孤陋之人,朝廷恩德在此,但田氏偏僻与此地,不知如何报答朝廷,有心无力,还望天使指点一二!”

    说着,其拍拍手,一小箱子的银币被抬了出来,打开一看,哪怕粗略的估计,也有三四百枚,已经不亚于朝廷的赏赐了。

    宋铭微微一笑,心领神会,满意地说道:

    “你们各家天高地远,朝廷鞭长莫及,黔中道虽然难管,虽然一时放任,但朝廷却不愿其出乱的,各家也要争先表现,皇帝才会安心!”

    “不知如何表现?”田承文问道。

    “不难!”宋铭摇摇头,轻飘飘地说道:

    “一者,派遣子弟去往国子监入学,使君本就是思州节度,自然有所权力,最好是嫡长子!”

    “二来,贵家也可以派遣一些支系子弟去往军中领兵作战,像八旗兵就很不错,如今还未满,正好安排一二!”

    “这样一来,贵府与朝廷联系日益的紧密,还有甚的猜忌?”

    听到这两个条件,田承文就知道这才是天使最主要的目的,有心反对,但朝廷势大,八旗兵横扫叙奖辰等州的威势,让他颇为无奈,只能听从。

    整个田家,兵不过万人,怎么可能打得过骁勇善战的八旗兵?

 第八百一十三章

    宋铭作为天使,率领的上千人的队伍,满载着数不清的礼物钱财,沿着田氏开辟的黔中古道,艰难地行走与四大家族之中。

    这条道路,极为狭窄,宽不过一丈,窄约莫二三尺,车马难行,在思州,宋铭就换上了矮小的滇马,来运送东西。

    这种仿若狗大小的马匹,宋铭。只听说过在攻略江西府、闽南府时,禁军为输送粮草,曾经大规模的应用过,如今就废黜了许多。

    民间倒是因此兴盛开来,许多贵族子弟,就喜欢用这种矮马,充当孩童的练习之物。

    上千头矮马、骡子、驴的搬迁下,宋铭穿过来古道,来到了播州,抵达杨氏所在。

    到了这里他才感觉与预想的不同。

    思州好歹属于黔州附近,开荒的时间较长,隋朝就开始用兵了,汉人也算有一些,所以建立城池,人口也比较多,虽处于蛮寮所在,但在他心中,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

    但,播州却出乎意料的繁华。

    盖因此地接近蜀地,蜀商常来,交往密切,属于重要的关卡,这也是为什么南诏国会时常觊觎此地的原因所在。

    播州属于蜀地的南大门,茶马道所在。

    与思州田氏一样,宋铭带来了大量的礼物,以及赏赐的字辈:

    礼兴朝廷贵

    承绍培荣光

    福德祖世昌

    世志万世荣

    这些字辈寓意非常不错,都是好字,但杨氏父子却明白,这是朝廷对他们杨氏的警告。

    说白了,他们心中有鬼,显得有些畏惧,只能忙不迭地答应朝廷的条件,派遣子弟入国子监,在派人去八旗效力。

    宋铭又去往了黔西南,路途越发的遥远,崎岖,随时随地还有猛兽袭击,一路上的死伤极多,可谓是艰苦万分。

    待到他完成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半载。

    回到长沙时,他泪流满面,不住地感慨道:“难怪前唐就放弃了此地,让其各家世袭,这根本就不是人能去的,得之,朝廷无益,失之,朝廷无害,日后谁要是再提征讨黔西南,某绝对啐其一脸老痰!”

    朝廷发往使臣去往黔西南,湘西府倒是做了很多举措,比如开拓道路,为扩大朝廷的影响力,湘西府甚至还召集各州县内的部落,酋长,来沐浴皇恩,见一见天使。

    湘西府忙活了大事,北方不远的山南东道,自然清楚了许多。

    襄州,牙城。

    边光范担任文臣节度使后,就住在牙城中处理政事,潘美也搬进来,做了邻居。

    如今听到湘西府的动静,潘美跑到节度府,兴高采烈地言语道:

    “使君,你果然没猜错,黔中道乃南国的软肋!”

    “蛮寮一向是南方的忧患,正如北方的胡人一般,几千年来不曾改变过!”

    边光范微微一笑,言语道:“真是有点可惜了,湖南境内的蛮寮,基本上都臣服与唐国,一向听话,而黔中道则聚集太远,又有湘西府挡着,远离湖南核心,就算窜梭起来,也无多大用处!”

    “况且,其地距离大宋太远,派些商人前去,已经算是了不得了!”

    “唐国设立湘西府,就是为了阻绝黔州的蛮寮,这一招倒是极好的!”

    潘美也不由的感叹道。

    虽然对于唐国为何将府列为州之上,他有些不甚其解,但是湘西府的设立,却是极为恰当的,相当于把所有的压力都转移了,保护了核心的精华地带。

    “不知如此!”边光范摇摇头,饮了一杯茶,看着潘美这名年轻的将领,认真地说道:

    “其八旗兵,你可曾知晓?”

    “何来不知?潘崇彻率领一万多八旗,打败边光义等人,朝廷丧师数万,关中为之一空!”

    潘美连忙说道,脸色颇为愤慨,这对于禁军来说,是极大的侮辱。

    “原先以为,胡人唯以骑胜,蛮人只胜与山地,如今倒是不曾晓得,蛮人平原作战,只要勤加约束,派遣能将,就能将其列位精锐,战力不俗,不亚于禁军!”

    边光范连连摇头道。

    “使君言语过高了吧?”

    潘美不服道:“八旗之能战,不过是禁军在蜀地,消磨过久,士气不盛,粮草缺乏,所以才草草的败溃!”

    “山地蛮寮,怎可与禁军相媲美!”

    “哈哈哈哈,仲询,话不能这般说,八旗兵还是有所借鉴的!”

    边光范摸了摸胡须,言语道:“南方多山地,禁军去往蜀地,就遭受一群乱民的欺辱,虽然本就是蜀民义愤所吓,但水土不服还是存在的!”

    “若是日后咱们南下,岂不是要依旧难为?”

    “使君的意思是?”潘美疑惑道。

    “没错,既然唐国有蛮兵,咱们也可以有!”

    “蛮寮一向是南方的忧患,正如北方的胡人一般,几千年来不曾改变过!”

    边光范微微一笑,言语道:“真是有点可惜了,湖南境内的蛮寮,基本上都臣服与唐国,一向听话,而黔中道则聚集太远,又有湘西府挡着,远离湖南核心,就算窜梭起来,也无多大用处!”

    “况且,其地距离大宋太远,派些商人前去,已经算是了不得了!”

    “唐国设立湘西府,就是为了阻绝黔州的蛮寮,这一招倒是极好的!”

    潘美也不由的感叹道。

    虽然对于唐国为何将府列为州之上,他有些不甚其解,但是湘西府的设立,却是极为恰当的,相当于把所有的压力都转移了,保护了核心的精华地带。

    “不知如此!”边光范摇摇头,饮了一杯茶,看着潘美这名年轻的将领,认真地说道:

    “其八旗兵,你可曾知晓?”

    “何来不知?潘崇彻率领一万多八旗,打败边光义等人,朝廷丧师数万,关中为之一空!”

    潘美连忙说道,脸色颇为愤慨,这对于禁军来说,是极大的侮辱。

    “原先以为,胡人唯以骑胜,蛮人只胜与山地,如今倒是不曾晓得,蛮人平原作战,只要勤加约束,派遣能将,就能将其列位精锐,战力不俗,不亚于禁军!”

    边光范连连摇头道。

    “使君言语过高了吧?”

    潘美不服道:“八旗之能战,不过是禁军在蜀地,消磨过久,士气不盛,粮草缺乏,所以才草草的败溃!”

 第八百一十四章东京

    山南东道与一般的藩镇不一样,乃是文人掌政,自然而然就是需要上报朝廷了。

    而这边,开封朝廷,却在进行着相权与君权的博弈。

    在乾德元年(963),赵匡胤与赵普相谋,开始进行收权与中央的政治改革,效果不错。

    军队上,赵匡胤听赵普之谋,广收厢兵之骁勇和荒年募精壮之丁为禁军,于是天下精兵皆归枢密院指挥。

    并实行“更戍法”(地方部队定期调动,将领定期轮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以避免结党营私),中央由此收回了兵权。

    之后,在财权上,又设转运使,将地方钱粮输送中央,当然,由于掌控力的原因,宋国的转运使并没有证税权。

    赵匡胤也理解不了为啥要把征税权剥离地方。

    他操着大嗓门,穿戴着黑袍,不屑一顾地言语道:“地方治民收税,本就是理所应当的,再另行他设一部,岂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对着赵普,他又低声道:“这般一来,岂不是又增添许多衙门官吏,朝廷开支大增!”

    地方上,乾德元年,赵匡胤用赵普谋,他又广设通判,以文人任知州,通判为皇帝督察知州之耳目,罢王彦超等地方节度使和渐削数十异姓王之权,安排他职,另以文臣取代武职,于是武臣方镇失去弄权的基础。

    这般一番操作,中央粗控地方,府库充盈了一些,赵匡胤也不再是黄袍加身那般拘束,皇帝也当的得心应手了。

    这般权势大增,对于那些前朝时留下的三位宰相,他越发的看不过眼了。

    于是,就在乾德二年(964),正月刚过,部署中枢与地方政权既定,时机成熟,范质等人再次“上表求退”,此时朝廷中枢机构、地方政权和军队都已稳定,赵匡胤大大方方地予以批准。

    三天后,又任命枢密使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出任宰相。

    而奇葩在于,政事堂没了宰相,赵普的宰相任命属于中旨,他当然受不了这个委屈,赵普以此为由上奏赵匡胤。

    中书省由于没有宰相,所以没人签署敕令,朝政难通,

    按照唐朝传下的惯例,皇帝发布的“诏、敕、制”等正式文件,包括任命宰相的“敕书”,必须由宰相“副署”,即在皇帝签字后再签,才能生效。

    赵匡胤的笑容带有深意:“卿只管呈进敕令,朕为卿签署可以吗?”

    赵普无奈,你这是准备在宰相皇帝一手兼,哪有这般道理,为了捍卫宰相的权力,他郑重其事地言语道:“这是宰相的职责,非帝王所为也!”

    在赵普这里碰到个钉子,赵匡胤还不罢休,他限制宰相权力的想法难以阻断。

    所以,他召来翰林学士承旨、礼部尚书陶榖、翰林学士窦仪,让二人根据过去的事例寻找办法。

    其实质上就是想办法来抑制相权,想让中旨实权化,毕竟是中旨能任命宰相,其他的官吏岂不是等闲?

    窦仪却不接这茬,反而认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