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再起-第5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还有再用之日,毕竟咱们再次阻拦李信多日,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相信唐国皇帝不会看不到的。”

    李处耘这才恍然。

    原来屏蔽军中消息,就是不让那些人浑水摸鱼,从而冒领他们的功劳,亦或者,乱遭起来,使得功劳打折扣。

    宋国没了,为自己做打算,这很现实。

    所以,获知朝廷书信差了半个时辰后,李信就收到了王审琦与李处耘的投降信,某时某日全军归降,步骤时间一目了然。

    “呵!中原禁军!”李信冷笑一声,随即又大喜,虽然不战而胜,但功劳还是自己身上的,这是扯不掉的。

    “此番吴青这小子,都许诺了伯爵之位,咱统帅兵马攻略淮南,从侯爵跨越到国公,应该不难吧!”

    他浑身舒适,甚至颇有些喜极而泣。

    如此,大唐终于真正站稳了脚跟,他这个开国功臣也能屹立不倒了,从一介家奴,到国公,何等的传奇?

    “淮南糜烂,信使又多言朝廷缺粮,看来是要我收集粮草输入汴梁才是,得赶紧去做了。”

    ……

 第一千零九章漕运

    曹州,淮南一下,整个运河瞬间就通畅了,汴梁的粮价,也终于平缓下来。

    这边说一下,隋唐时期的运河,其实与元明清时期的运河是两码事。

    北边的永济渠,是从燕云,黄河,到达洛阳,而南边的通济渠,则是从杭州到达洛阳。

    所以,洛阳附近就有了含嘉仓、回洛仓、黎阳仓,储存了数百万石粮食,哪怕关东民乱大起,但隋炀帝就是不开仓。

    这是因为,这些粮食,不仅仅是军粮,而且还是长安以及关中的储备粮食,关中经常发生,开皇三年、四年、五年,尤其是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饥荒遍地。

    这种情况下,粮食完全不够吃,保持长安和军队已经够呛,所以隋文帝只能爱惜粮仓,让百姓们去关东洛阳就食。

    当然,除此之外,隋文帝下令,命宇文恺率水工凿渠,引渭水,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余里,名曰广通渠。

    这般,初步解决了关中的粮食问题。

    说白了,就是关中八百里,大业五年,就有六十万户,三百万人口,而当时全国也才九百万户,这就相当于以陕西一省之力,还得去除汉中,养活了全国十五分之一人口。

    而且,皇帝,勋贵,百官,特权阶级的耗费比普通百姓还多,关中土地矛盾极为尖锐。

    长安百姓都没有柴火来烧,还得去秦岭去砍烧。

    汴梁开封,就在淮河到洛阳到通济渠上。

    蔡州的物资直接由惠民河入汴,山东的物资可通过黄河——广济河抵京,东南六路的物资,可以借道大运河北上,转入汴水,运达京师。

    汴梁,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吸血型城市,运河上的城市。

    因为没有铁路的时代,水运就是最廉价的运输力。

    这样一来,开封府兴起,就可以理解了,石家庄就是这般起来的。

    “终于来了——”望着汴河上的一艘艘船,李嘉终于体会到,唐德宗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这句话的期盼了。

    待在汴梁不过小半个月,即使有开封留守府的帮忙,但他依旧忙得焦头烂额,尤其是粮食的不足,让他格外的烦躁。

    民以食为天,粮食一天没有,人就发慌。

    他目前的粮食,都是从南阳盆地,辛辛苦苦运输而至,一斗米耗费三斗。

    换句话来说,如今为了供氧整个汴梁,每天他都在亏损数万贯,这还了得?

    如今,快马加鞭,夏收后,淮南的粮食终于来到了汴梁城。

    虽然仅仅只有十万石,却安稳了人心,粮价应声而落。

    再过上一段时间,浙江府,江西,江宁府的粮食,也能通过运河北上,缓解压力了。

    “汴梁一日不见粮船,百官都不得安生。”赵普也是感慨万千,就是这些船,承载着整个汴梁城。

    “汴梁因此繁荣,也会因此而败。”

    王溥望着船来船往的运河,不由得感慨道。

    “也正是钱粮之故,所以多国定都与此啊!”魏仁浦随即附和道,其话语,意义非凡。

    “国都不可与此!”

    李嘉恰巧听到,眉头一皱,说道:“这几日,我盼船,如同盼甘霖,何其辛劳,若是经常如此,我可得折寿多年了。”

    “定都汴梁,弊大于利。”

    李嘉一口否决。

    官僚阶级都具有保守性,能躺着就不坐着,迁都绝对会让他们反对,毋庸置疑。

    别的不提,百官们生活在汴梁,房子田地都买好了,你突然迁都,光是房价的跌落,就得让他们没了泰半身家。

    具李嘉的了解,汴梁城的房价,有的已经超过了五千贯,这是何等的夸张,比某个县的两税还要多。

    毫不夸张的说,汴梁的房子卖掉,可以抵得上全天下一年的两税,这怎能让百官们舍弃?

    从顶级到一流,差距太大,这也是赵匡胤迁都洛阳,招受大臣一致反对的原因之一,毕竟赵光义势力再大,也没有办法,一手遮天。

    如此的坚决,让赵普颇为忧虑,开封,实在是一座特殊的城市。

    “可是陛下,洛阳的运河,已经堵塞,长安又疲弊,对漕运依赖,更甚与汴梁,除此,微臣实在不知该定都何地。”

    赵普轻声说道,词真意切。

    王溥瞥了其一眼,拱手道:“自然是在中原,难道是在荒蛮的南方不成?如此何以掌控天下?赵府尹实在是多虑了。”

    看着他俩一唱一和,李嘉笑了,直言道:“罢了罢了,朕直言吧,我乃大唐宗室,先祖乃是薛王李讳业,睿宗嫡长子,本应继承皇位,却谦虚忍让,从而玄宗皇帝成了太子。”

    “我肩负复唐重任,效光武之事,自然再兴大唐,国都之选,无外乎二者罢了。”

    “大唐只有两都,西京长安,或者东都洛阳。”

    “如今关中残破,藩镇甚多,再加上漕运不便,长安自然不可取,所以,唯一适合的,只有洛阳了。”

    “至于运河堵塞,更不是事,我已经着令张维卿,领数万宋军,疏通洛河,去除多余的淤泥。”

    “而汴河(开封至黄河那段运河),如今也开始着手疏通,神武七年内,必定要完毕。”

    “如此,漕运通畅,洛阳自然可再兴。”

    皇帝说的这般兴致勃勃,而一旁的三位,则颇为些相顾无言,没有想到皇帝的谋算竟然那么深,洛河那里竟然也开始疏通了。

    “洛阳的宫室——”赵普还想再言,但却被打断。

    “洛阳的宫室,我已经令人修缮,山南东道已经开始砍伐巨木,还是宋兵,他们也是修建皇宫的主力。”

    李嘉转过身,看着一脸无奈的几人,笑吟吟地说道:“洛阳的宫室基础还在,一年半载即可完毕,到时候还可以从汴梁运送些花草木石过去,省却不少的钱财。”

    “尔等还有异议?”

    “臣等敬服——”三人摇摇头,表示五体投地,您老想的太周全的,借口真的没了。

    “唉,令人失望。”

    不料,此时皇帝反而摇摇头,一脸失望道:“我还以为你们会说,江山在德不在险,太令人失望了。”

    三人茫然,更加疑惑了。

 第一千零一十章

    瞧着这几人被驳斥的毫无反驳之力,李嘉心里暗爽。

    他这次召集这些人过来,可不仅仅是为了看这些粮船的,更主要是,将自己定都洛阳的打算,全盘托出。

    让这几人知晓,等于就是让汴梁的文武百官们知晓了,提前让他们做个准备,比如买个房,买点田地什么的,提前迁徙过去,充实洛阳的人口。

    只要漕运通畅,洛阳即使百万人口,也无所畏惧。

    再来,他也想要开封府的配合,量开封之物力,建设洛阳之城,繁华富庶的开封,是时候发挥出东钱西送点功能了。

    这些都需要这几人的配合,让他们知道,宜早不宜迟。

    显然,这几人已经领悟到了皇帝的意思,纷纷默然,表示不得不赞同的态度。

    见此,李嘉知晓,让人干活,得有个胡萝卜才行:“留守长沙府的朝廷,已经在准备搬迁的,过年前,应该就能到达汴梁。”

    “朕以为,政事堂的宰相,全部为南人,着实不太适合,须得用些北人,才能兼济天下,毕竟南北殊途啊!”

    “陛下所言甚是!”王溥还年轻,才四十多岁,政治欲望强盛,他迫切地说道:“洛阳的确适宜为国都,天下之中,古之名都,再适合不多,我等浅见,还是陛下明见万里。”

    “汴梁濒临黄河,河道高耸,一旦稍有差池,就有覆灭之危,况且,自古以来,扒黄河而淹开封者,已有先例,不得不防,还是迁都洛阳为妙。”

    赵普也连忙附和,给出了自己的借口。

    而魏仁浦则一把年纪,见两人这般,不由得笑吟吟,语调轻缓:“洛阳乃名都也,周因此而王天下八百载,圣王所钟之地,臣等岂敢有异议?”

    “即将你们都这般认为,那就定了。”

    李嘉笑了笑,特地看了一眼魏仁浦,老成持重,年龄也是最大,君子风范,不争不抢,这样的人最适合担任宰相了。

    有自知之明。

    十万石粮食,数以百艘,将运河堵得满满当当,商船货运们非凡不满,反而兴奋异常,不断地欢呼着。

    岸边,桥上,小屁孩们大夏天光着屁股,不断地奔跑着,雀跃着,散播着粮食到来的消息。

    街道上,小贩安抚着受惊的驴,酒肆老板笑吟吟地上着菜,年轻男女牵狗抱弟,不断地张望着,那些拄着杖的老人,则不断地打听着,吩咐着儿女去闻消息。

    整个汴梁城陷入了欢乐的海洋,携老妇幼看粮船,热闹地不行。

    显然,价高的粮食,已经把汴梁的百姓折腾的够呛,人人都渴望太平的生活,而低廉且平稳的粮价,就是这一切的基础。

    李嘉认真地望着,即使他百般努力,效果都及不上粮船的输入,百姓们就是那么现实。

    “民心,稳住了,这汴梁的皇位,我才算是真正的坐下。”

    赵普几人也欣赏着这般景象,出了神,几个月来,汴梁从未这般热闹过。

    直今日起,汴梁才算是恢复了太平了。

    而这,也就意味着,这天下,终于又回到了姓李的人手里。

    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成为了这天下的主人,结束了乱世,真是令人惊诧。

    “走吧!”足足看了一刻钟,李嘉这才精神振奋地离去。

    “陛下,咱们不是回宫吗?”看着这马车完全相反的方向,王溥忍不住地问道。

    “谁告诉你咱们要回宫了?”

    李嘉半躺着,笑道:“才出来多久,就回那憋屈的皇宫,朕才不乐意呢!”

    王溥被噎着不轻,他到现在还习惯不了皇帝这种喜欢梗人的语气,毕竟一把年纪了。

    “陛下,您万金之躯,可不能轻动。”赵普连忙劝说道。

    “咱们出城接个人。”

    李嘉摆摆手,说道:“这一趟御营护卫着,出城后上千人,不会有危险的。”

    这般,几人才肯罢休,走了近一刻钟,终于出了汴梁。

    汴梁城本是州城,完全没有长安洛阳那般的市坊结构,而且,乱世也没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