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再起-第5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颖儿捧起手中的书,笑吟吟地说道。

    这几日,除了皇子们集体拜师外,最为热闹的,还得是皇弟、卫王、李宾,皇养子、中山王、李复沣,这二人出宫开府的日子。

    原本李嘉还想拖一拖,毕竟明年就能搬到洛阳去了,到时候赏赐府邸,好歹也能省汴梁这一笔。

    不过,太妃侯氏也思量到了这一步,拿着两人年满十二,不能再拖的借口,直接劝说。

    对此,李嘉哪里敢再言语,这不是打破后宫的宁静吗?脏唐的名声可不能继续了,些许的钱财算不得什么。

    自神武八年(967年)正月,至十月初八,历经十个月,修缮一新的两座王府,尽显豪奢,象征着皇帝对于这位幼弟的恩宠。

    没办法,这一代,就是兄友弟恭。

    两座王府相邻,各自约二十来亩,配备了完善的官职,如录事参军、长史、诸曹参军、各卫帅、亲事府和帐内府的军官(典军等)。

    恩赏中,各自赐予了五十顷的土地,金银各千两,铜钱五千贯,其余的家具等无算。

    在食邑上,李嘉也没有亏待他们。

    卫王乃亲王爵,增赐食邑到五千户。

    而中山王,则是郡王爵,增赐食邑到四千户,这些足以支撑他们的生活了。

    除此之外,在长沙时,李嘉还自己出钱,为这两人各自购得矿脉,每年几百上千贯还是能有的,并不缺少嚼食。

    等到他们成年,自然就有了官职,亦或者委以重任,建立封国,并不忧虑。

    至于王府的官吏,上百人之多,皆是挑选的老沉持重之辈,亦或者吴越,南唐,蜀国的老臣旧臣,一来挂个官位,二来也能为将来作打算。

    当然,像长史这般的重要职位,还是得由李嘉自己筛选的。

    太妃侯氏恋恋不舍,李宾也眼眶通红,虽然说是十二,但实际却只有十一罢了,还是个孩子。

    丽妃侯氏,则拉扯着几个儿子,一起给自己的儿子送别,好歹还有几个儿子能伴身边,倒是不怎么失态。

    李嘉笑了笑,无可奈何道:“娘娘莫要伤切,雏鸟迟早得出巢而飞的,卫王虽然年幼,但未来不可限量。”

    “再者说,同处一城,还是能经常见面的。”

    闻言,侯氏这才止住了泪水,眼中满含不舍。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随后的几个月,整个天下一直热闹喧嚣。

    首先是八月的秀才试,十月的举人试,这样从未经历过层层选拔的北方读书人,分外的好奇,担忧。

    幸亏,许多主考官都是来自南方,经验十足,才能勉强维持住局面。

    这场规模宏大的秀才举人试,从南方的海南,到北方的河北府,西边的陇右,东边的山东,二十三府,数十万人参与,轰轰烈烈。

    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

    名额终究是有限的,能够脱颖而出的终究还是少数的精英。

    残破多年的北方,第一次感受到文风的洗礼,读书人也第一次感受到地位的上升。

    秀才可以直接为吏,举人甚至可以直接授官为县令,这让北方上下为之疯狂。

    就如同南方经历过的那般,无数的私塾蜂拥而起,书本的价格一再上升,文风开始荡漾,文人开始被崇敬。

    读书与可以做官,第一次划上了等号,即使是最低级的胥吏,对于底层的百姓来说,也是高不可攀的存在。

    而很现实的是,秀才试过后,秋税的征收格外的顺利,转运使司衙门的普及,也是如此。

    地方的豪右,也第一次见识到,秀才可以与县令侃侃而谈,也明白不光是进士,才可以为官。

    地位的上升,阶级的飞跃,只需要几场考试。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终于实践开来。

    也借住秀才举人试,大唐完全覆盖了北宋的统治,底层的百姓,读书人,也完全接受了这个新朝廷,不再抗拒。

    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抗拒,只是对于新朝廷有了信心。

    民间的老人,也重复的诉说着,从祖辈口中听来的大唐盛世,没有战乱,没有饥荒,一切都是那么安稳,舒适。

    虽然他们没有亲身经历过,甚至描述的也没那么仔细,但满眼的憧憬,却怎么也阻挡不了。

    这个天下,乱的太久了,人们渴望和平,渴望安稳。

    科举制的魅力,就是如此。

    而,像张齐贤,甚至直接放弃到手的州刺史一职,像个普通人一般,去考取秀才,举人,一步一个脚印。

    当张齐贤穿着长袍,持着竹扇归来时,李威惊呆了,他实在难以理解,好好的一州刺史不去担任,竟然选择去考试。

    “师亮,凭借当年的参谋之功,刺史之任,本就是你应得的,何以挂印而去?”

    “我的邓国公啊!”张齐贤看着一脸责怪的李威,不由得失笑道:

    “我这个州刺史,多亏了您向朝廷举荐,不然,一介白身,凭借尺寸之功,可以当得?”

    “我说你当得,自然当得。”

    李威气恼道:“偌大的山东府,你张齐贤的功劳,可是不少,如果不是你的年纪太轻,我甚至能表你作通判,转运使呢!”

    “多谢国公美意,在下受之有愧啊!”

    张齐贤一脸感动,因为一个新罗婢坐牢,结果反而莫名其妙的当了幕府的官,再努力成了州刺史,可以说,世事无常啊!

    不过,归根结底,李威才是他最大的恩主,也是他的举荐人。

    也正是因此,他才毅然决然地选择辞官,参与科举考试。

    在他看来,文武殊途,开国初年,邓国公自然面子大,举荐官吏自然是小事,但,终究朝廷还是有规矩的,他身上被打着邓国公的烙印上官场,一辈子都洗不了。

    他可以毫无怀疑的相信,如果继续下去,他的一生最多止步于州府,位及公相,宣麻拜相,再无可能。

    归根结底,非进士无以宰辅,已经成了官场的潜规则,他不想被拘束,所以与前途相比,刺史并不算什么。

    对此,他当然不能明言自己是为了洗刷烙印,只能有选择地说道:“国公,你知晓我的,进士及第一直是我的期望,读书人谁不想去?”

    “况且,我如今已经是举人,佩剑,免役,来年的春试,自然想要试试。”

    “唉!”李威摇摇头,对于他选择依旧不理解:“进士及第太难了,你怕是不知晓,此番进士科春试,不仅北方各府,历经数载的南方举子,也将北上,与你们一同争抢名额。”

    “据说,此番为了庆贺朝廷统一,又鉴于地域广阔,官吏缺乏,所以进士名额增至一百二十人,三鼎甲,二甲,共四十人,三甲八十人。”

    “哦?”张齐贤心中一动,这名额,可比中原的几次科举多太多,竟然有一百多人,真是令人欣喜。

    “你莫要高兴太早!”

    李威见他反应,不由得泼冷水道:“你可知,南方十四府,已历经四届,报上参与的举子,达到了八百余人,北方各府,也有近两百人,合在一起,就有千人之数。”

    “你若落个三甲的名次,须各部观政半载,然后去往地方担任通判,或者主薄,其后二三十年,顶多也只是知府,还不如你此前在州刺史上多动动呢!”

    “这——”张齐贤听到这番话,有些怀疑人生了,他没想到,考上了进士,竟然还不如他之前。

    “也就是说,我必须考前二甲了?”

    “没错!”李威点点头,声音缓了缓,说道:“一甲直接进翰林院,然后去往政事堂,亦或者去向六部九卿观政三载,一经外放,就是州通判,或者州转运使,两三年即可转正,担任刺史,十来年,就可为知府,主政一方,再升入京城,担任六部侍郎,尚书,再是政事堂了。”

    “二甲须通过复考,进入翰林院,其余未过者,则去向六部观政两年,再外放地方为知县,运气好话,十几年,就可去京城了。”

    听到这般复杂的途径,张齐贤颇有些怀疑人生,考中进士,还得看名次来决定命运,这真是太厉害了。

    想着一千来人中争夺前六十,他瞬间感觉自己选择错了,但心中的倔犟,让他不服气,自己凭什么考不上前二甲?

    “你也莫灰心!”

    李威讲义气,豪气地说道:“前唐时,我还可以举荐你一番,但如今春试,我虽然帮不上忙,但却为你买一些历年来的进士及第文卷,终究还是考练,你多教习,还是机会更大的。”

 第一千零六十章大朝

    神武九年即将来临。

    冬至日大朝时,皇帝的身子就不太爽利,只是勉强支应,随即简略而去。

    太医院给出答案,乃是皇帝操劳过度,外加水土不服导致的,朝野议论纷纷,关切之心溢于言表。

    李嘉自己倒是无所谓,无非是夜间睡觉贪欢,事后着凉罢了,喝了几剂药,两三天的功夫,就好了七七八八。

    不过是新年期间,他倒是懒散许多,懒得折腾,所以就避了外客,与一些妃嫔整日嬉戏,好不快活。

    元正日这天,他也在躲避不了,开始端坐着等待百官的朝贺。

    今次的元正日,也就是新年这天,规模格外的浩大。

    番属国,高丽,渤海,大理,真腊,日本,北汉,皆遣使来贺,规模庞大,让汴梁城的百姓瞧个新奇。

    而像契丹人,也不得不正视大唐这个对手,毕竟敢把幽州设为北京的存在,其中的野望不言而喻,重视中原,本就是契丹人的准则。

    契丹使臣态度温和,丝毫没有盛气凌人的态势,这符合其一贯的思维,谨慎小心。

    亦或者说,契丹人从来没有小山过中原,只是北宋连战连败,对外屈膝,跪的太快,契丹人都反应不过来,甚至患上了恐辽症。

    每次契丹使臣来朝,不是勒索岁币就是要求划地,北宋战战兢兢,使臣嚣张跋扈,欺男霸女,横行无忌,偌大的京城竟然无法管制。

    好笑的是,只要出使契丹的文臣态度不太屈膝,回来后就能成为名臣。

    一如二十世纪时的恐日心理,越怕,人家越骄横。

    “我大辽皇帝陛下问大唐皇帝陛下安好!”

    契丹使臣戴着貂帽,一身皮大衣,扎着细辫子,如唐礼般跪下,口中的称呼,却让殿中的大臣们皱起了眉头。

    礼部尚书,乃是南唐旧臣,昔日的光政院(枢密院,称为江南国主后,各部也还改换称谓)辅政陈乔,五十多岁,一副精神焕发的模样。

    南唐说起来,建立在公元937年,到被李嘉灭国时,不到三十年,忠诚有限。

    陈乔一介文臣,胆气倒是十足,他呵问道:“天底下只能有一个皇帝,我只听说过汉人有皇帝,契丹人配有皇帝?”

    契丹使臣闻言,气得直打哆嗦,这不是骂自己是野蛮人呗,我契丹人天下第一强国,怎可能是野蛮人。

    “我太宗皇帝曾饮马汴梁,称帝中原,为何不是皇帝,若是不信,在上京中,依旧有汴梁的物料。”

    “哼!”陈乔闻言,毫不畏惧地直说道:“石氏卖国,杜重威毫无廉耻,三十万人轻降,所以才能你们入得中国,最后,你们的太宗皇帝,也只能成为肉干归国,不知用了几斤盐巴?”

    “哇呀呀——”契丹人着实被这话气到了,耶律德光被制成肉干归国,契丹人一直引以为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