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再起-第7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复沐有些尴尬,这就是让他人知晓,岂不是弹劾他欺凌百姓?

    索性,他比较年轻,不像是什么官吏,农夫们更怕年轻人喜怒无常,忙不迭地起身。

    有心问询几句,但他华贵的衣裳,让这些木讷的农夫说不出话来。

    找了几个,都无果,只能作罢。

    好在,过了一会儿,一个神色匆匆的青年跑了过来,虽然身着短衫,但看样子却是读书人。

    “学生有礼了!”

    “衙内多礼!”

    这时两人才对上话,直接在田埂上坐下。

    李复沐才知晓,眼前这个农夫打扮的青年,竟然是个秀才。

    心中不由的坦然。

    果然治理天下,只能看士大夫读书人,那些个农夫,麻木,嘴笨,凭借着县城里的百八十号胥吏,弹劾容易哦!

    不得不为之啊!

    “前辈何作这番打扮?”

    李复沐装作普通的读书人,不由得问道。

    “如今我确实是个农夫!”

    青年笑了笑,说道:“只不过,因我是秀才,县里奖赏的钱财,买了头牛,田地早已经耕完,如今也闲不得,就开垦荒地了。”

    “也说不上荒地,反正是闲弃多年的土地,只是人少,无人耕种就荒芜了。”

    “哦?前辈,恕我直言,您目前应该专心于举业,土地这些身外之物,日后定然会有的。”

    李复沐一脸严肃道。

    听到这话,青年不由得摇头苦笑道:“衙内富贵人家,不晓得我的处境。”

    “我家本是河北,战乱而迁徙,食不果腹,至我考中秀才,才算是起来,但虽然身份尊贵,我家来此地二十载,但依旧不算是本地人。”

    “钱财虽有,但却无一亩地,说来惭愧,若不是中了秀才,恐怕我的婚配都成了问题。”

    听到这话,李复沐大吃一惊,忙问道:“这是为何?”

    “因为我家,无有一亩地。”

    “钱财也买不到土地?”

    “外地人,有钱也买不到。”

 第1360章 规矩

    “这又是为何?”李复沐的脸上,满是疑惑不解。

    在他看来,朝廷虽然限制土地买卖,但归根结底,土地还是可以流转的,并没有完全堵死。

    钱财买不到土地,显得很是荒谬。

    青年摇摇头,不由说道:“所以地契变更,须去衙门,我这个秀才身份已经够了,但本地却难有一分地卖。”

    说着,他不由得给这位年轻的衙内,普及了下地方上的规矩。

    无论是在城内,还是乡村,买卖房屋,以及地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东西,虽然理论上是你的家产,但却不是想卖就能******如,卖房子,你必须优先考虑自己的亲戚,宗族,如果他们不想买,你才能找外人。

    之后,你还得问问四方的邻居,你变更了房屋,已经影响到他们了,他们也具有优先的购买权。

    如果他们着实都不想买,你才能找外人,而且还是得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行。

    所以,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近邻,有时候甚至比亲戚还是重要。

    尤其是在这个地方自治浓厚的时代。

    至于买卖土地,更是如此,宗族同意,邻居同意,甚至变卖时,还得优先考虑乡人。

    直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才能卖给外人。

    当然,如果你是权贵,这就另当别论了。

    而这也是,为何古人热衷于购买老家的土地,而不是外地的。

    无他,无论是规矩,还是人情世故,或者长久考虑,家乡的土地,总是最好的。

    “那,你家在本地三十年,都买不到土地吗?”

    李复沐惊诧道。

    “如今天下太平,百姓们都有了期望,开荒都来不及,怎么变卖土地?”

    青年不由得苦笑道:“而且,我家虽居数十年,户籍在此,但却依旧属于外人,饱受排挤。”

    “而其原因,皆是因为没有一亩的土地,被乡民们当做是流民,外人。”

    “婚丧嫁娶,在我成为秀才前,几乎是无有参与。”

    说着,他咬着牙,又颇为欣慰道:“前些时日,我用五天时间,这头牛开垦了五分地,也只有区区的五分。”

    “但,乡民们,却登门拜贺,礼物比我中秀才时还要重些,甚至,外乡的媒婆,都过来找我。”

    “地方的乡绅,豪族,一个个态度亲善,真正的把我当做了本地乡邻了……”

    听到这,李复沐越发的诧异,问道:“这又是为何?尺寸之地罢了,态度这般突变?”

    “衙内,就像我之前说的,没有土地,只是流民,而有了土地,即使是尺寸之地,也是自由人,而不是佃户,荫户,野人——”

    青年一脸畅快道:“有了这头牛,今年我能开垦三五十亩地,养育两三年,就奠定了家业了。”

    听到这里,李复沐不由得也为之高兴,说道:“三五载之后,贵家岂不是地方大户?”

    “除非我中了举人!”

    青年直言道:“多高的地位,才能有多少土地,秀才顶多两百亩,再多,就会被排斥,谋夺。”

    “而且,就算是这两百亩地,也起码要耗费十年之功。”

    说着,这位秀才继续普及知识,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

    开垦荒地,起码要积攒一年的粮食,全家上阵,加上耕牛,一年才能三五十亩罢了。

    而,为了今年的开荒,他们家已经准备了足足三年,才妥当。

    至于普通的佃户,只能在农闲时开垦,区区十亩地,都要耗费二三十年的功夫。

    从佃户爬到自耕农,没有两代人辛苦劳累,是绝难的。

    “而我,中了秀才,才把五十年,缩短到三年罢了。”

    坐上了马车,李复沐陷入了沉思。

    他从来没有考虑到,原来,土地竟然如此的重要,竟然可以决定一个家族的生死。

    如果这位秀才没有考取,那么就像他所说的那样,到他这一代,甚至连婚配都没有。

    自然人死族灭。

    而,土地兼并,自然会导致大量的流民。

    土地越重要,这些人心中的怨恨就越厉害。

    由此,自然就会爆发出天翻地覆的力量,甚至推倒某个朝廷。“这又是为何?”李复沐的脸上,满是疑惑不解。

    在他看来,朝廷虽然限制土地买卖,但归根结底,土地还是可以流转的,并没有完全堵死。

    钱财买不到土地,显得很是荒谬。

    青年摇摇头,不由说道:“所以地契变更,须去衙门,我这个秀才身份已经够了,但本地却难有一分地卖。”

    说着,他不由得给这位年轻的衙内,普及了下地方上的规矩。

    无论是在城内,还是乡村,买卖房屋,以及地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些东西,虽然理论上是你的家产,但却不是想卖就能******如,卖房子,你必须优先考虑自己的亲戚,宗族,如果他们不想买,你才能找外人。

    之后,你还得问问四方的邻居,你变更了房屋,已经影响到他们了,他们也具有优先的购买权。

    如果他们着实都不想买,你才能找外人,而且还是得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行。

    所以,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近邻,有时候甚至比亲戚还是重要。

    尤其是在这个地方自治浓厚的时代。

    至于买卖土地,更是如此,宗族同意,邻居同意,甚至变卖时,还得优先考虑乡人。

    直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才能卖给外人。

    当然,如果你是权贵,这就另当别论了。

    而这也是,为何古人热衷于购买老家的土地,而不是外地的。

    无他,无论是规矩,还是人情世故,或者长久考虑,家乡的土地,总是最好的之后,你还得问问四方的邻居,你变更了房屋,已经影响到他们了,他们也具有优先的购买权。

    如果他们着实都不想买,你才能找外人,而且还是得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行。

    所以,这就是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

    近邻,有时候甚至比亲戚还是重要。

    尤其是在这个地方自治浓厚的时代。

    至于买卖土地,更是如此,宗族同意,邻居同意,甚至变卖时,还得优先考虑乡人。

    直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才能卖给外人。

    当然,如果你是权贵,这就另当别论了。

    而这也是,为何古人热衷于购买老家的土地,而不是外地的。

    无他,无论是规矩,还是人情世故,或者长久考虑,家乡的土地,总是最好的

 第1361章 山民

    岂止是李复沐察觉到了,对于李复歆来说,这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李复沐去了偃师县,而他,却来了嵩县。

    其得名与嵩山。

    相当于偃师县,嵩县格外的不一般。

    这里了平原少而山岭多,有“九山半陵半分川”之称。

    如此地方,百姓的穷困可见一斑。

    偌大个县城,也不过千户罢了,普通的市集都不如。

    全县的丁口,加在一起,不过两三万人,泰半的民户以打猎为生,草药,兽皮,木材,以及核桃木耳等山货,倒是颇为有名。

    但,这有何用?

    没有几处农田,嵩县就不可能长久的安稳的发展下去。

    由于是皇长子,相对于其他的弟弟而言,他是最懂的皇帝心意。

    这次任务,中规中矩也不是错,但若不出彩,对他而言就不值得了。

    “殿下,此次春耕,对于别的县来说,万分重要,但本县耕地不过数万亩,泰半百姓为猎户,春日万物生长,不捕不猎,所以丁口还很富裕。”

    嵩县县令一脸苦笑道:“若是徭役,只要舍得钱财,那些山民们自然愿意,两三千人还是可以的。”

    “两三千人?”

    李复歆问道:“按照规矩,嵩县所贡多少徭役?”

    “本县徭役,农闲时,可募千人,而一旦出县,就须钱粮供给,朝廷体谅,只须三百即可。”

    嵩县令不由道:“即使这三百人,每月所需稿费两三百贯,若无朝廷,本县着实为难。”

    听到规定只有三百人,李复歆微微皱眉,颇有些喜意。

    自己要是招募两千徭役,岂不是数倍与任务?

    不过,随即又甩去了。

    这么简单,朝廷恐怕早就已经想到了。

    哪里轮得到自己?

    不过,这件事,很有可能是皇帝的考校,做还是要做的。

    只是,春耕一途,着实没有什么突破口。

    “本县可有什么荒地吗?”

    李复歆依旧不死心。

    “殿下,本县着实贫瘠,山上的那些坡地,反而得不偿失,只有那些小山谷,有几亩可种之地?但路途狭窄,只有山民可种了。”

    嵩县令无奈道。

    嵩县属于山区,耕地少,人口少,财政却颇为富裕。

    盖因为山民们的山货,皮草,以及木材,草药等,皆属于受众较广的东西,山底下渐渐形成了市集。

    两三个月,偶尔还抬出一只老虎,虎皮、虎骨,虎鞭,价值数百贯。

    转运使司收到不少的赋税,再加上嵩县人少,自然宽裕。

    “带点人,咱们去山区瞧瞧!”

    “啊?”嵩县令呆了。

    无奈,皇子做出了决定,他只能听从。

    带着百八十个巡检兵,浩浩荡荡去往了山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