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再起-第7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群人围绕着湖面散开,陪皇帝钓鱼。

    心静者少,急切地多。

    年以十八的吕王,则左右晃脑:“父皇年岁大了,咱们在京中多年,何时能就藩啊!”

    “就藩有什么好?”一旁的共王,不由得说道:“洛阳乃是天下最繁华之地,像几个哥哥那样的偏僻之地,北方的膻腥,我可待不住。”

    有喜欢称孤道寡的,也有热爱繁华,悠闲自在的。

    对于何时就藩的话题,瞬间就热闹起来,十来位亲王,热火朝天的讨论着,丝毫不顾及,一旁钓鱼的皇帝。

    皇帝其实心思,也不在于钓鱼上,他一旁的薛王,年十三,正绷着小脸紧张地看着水面。

    “你说,你的这些叔叔们,在讨论什么?”

    李嘉轻抚孙儿的脑袋,笑问道。

    “叔叔们怕是讨论什么朝政,或者钓鱼吧!”薛王李邦茗小心道。

    “除非我问他们,不然怎会轻易探讨朝政?”

    李嘉看了一眼聚拢的儿子们,最小的十五,大的十八,不由得随口道:“那么热闹,不是女人,就是玩乐。”

    “罢了,咱们找个人来问问。”

    随即,倒霉的皇二十五子,徐王李复湌,战战兢兢地来到皇帝面前,接受询问。

    “你们在聊什么?”

    “孩儿们在聊藩国之事,毕竟年岁大了!”

    徐王轻声道,偷偷看着皇帝老子的脸色。

    “去吧!”

    李嘉闻言,眉头一皱,然后摆摆手,让后者离去。

    “瞧着,儿子就是老子的坎,我老了,还得给他们找藩国呢!”

    李嘉对着薛王笑道,随即又自言自语:“这本就是我制定的规矩,总不能打破吧!”

    薛王闻言,则默默不语。

    李嘉颇为好奇,问道:“薛王可有什么见解?”

    “孙儿不敢说!”

    “但说无妨!”李嘉摆手道:“扭扭捏捏,算什么话。”

    薛王这才正言道:“孙儿本以为,皇叔们各个愿意就藩,称孤道寡,统御百姓,为朝廷藩篱,但私底下又听说,许多皇叔,对就藩颇为苦恼,满心的惆怅,不愿意离京。”

    “既然如此,皇爷爷为何不择其愿而从?省的矛盾纠结。”

    “适者而从之。”

    “此话,有些道理!”

    李嘉点点头,思虑片刻,言语道:“不过,此时并不算合适。”

    “土地少,只是某不愿短时间再兴兵,又念藩王年岁小,南方湿热,待其成长些,就适宜了。”

    “不过,你的这句适者而从之,确实有些道理,待过年,就可以施行了。”

    摸了摸薛王的头,李嘉对于其表现颇为满意。

    第三代虽然不如他这般英武,但也远非中庸,至少百八十年,大唐无虑了。

    祖孙这般奏对,一时间,气氛甚是融洽。

    一旁的亲王们,则万分羡慕。

    一直待到了下午,祥和的一天即将过去,这时,一个宦官脚步急促而来:“陛下,洛阳来了消息!六百里加急!”

    “嗯?”李嘉心头一震,太子出事了?

    面上平静,他展开书信,细细浏览,良久,才放下。

    薛王见之,也是满脸错愕,什么消息是六百里加急,洛阳,朝廷,发生了什么?

    亲王们也聚集过来,不敢言语,就这样待着。

    “哎!”

    皇帝揉了揉眼睛,深叹道:“齐王薨了。”

    按照礼制,帝、后,用崩,诸侯用薨,官吏用卒,百姓用死。

    亲王们闻言,也同样震惊不已。

    要知道,齐王李复歆,可年仅三十三,由于其为长子,可谓是天下第一藩,位置非同一般。

    那么年轻就死了,怎能不让人诧异。

    “回京吧!”

    皇帝也没了度假的心思,直接选择回归洛阳。

    长子骤亡,这是李嘉第一次白发人送黑发人。

    那些早夭的皇子们,年轻尚幼,感情不多,但齐王是他第一个去世的成年儿子。

    白发人送黑发人,他算是体验到了。

    坐在马车上,皇帝陷入了深思。

    射声司在信件后,自然有附件。

    齐王并非毒杀,或者意外,而是哀亡。

    神武三十年末,其回齐国开城,就满目哀伤。

    数月郁郁寡欢,国事勉强处置,酒不离手,直至去年,射声司传来消息,其已皮包骨,久不经女色。

    李嘉多次书信,过去安慰,但却不起效果。

    其所要的,不过是太子位,这又怎么能给予呢?

    “痴儿啊!”

    李嘉深深地叹了口气,颇为无奈。

    回洛阳不久,皇帝就接见了在京学习的齐国世子,安抚了些许,就赠予一些东西,发下圣旨,让其回国继承王位。

    齐国,不可一日无君。

    为了保护世子的安危,以及继承的稳妥,皇帝要求辽东府,派遣三千骑兵,护卫其归国。

    这般情况,他也不想处理政务了,一应交与了太子。

    在皇宫中修养了近一个月,直到市面上传出流言蜚语,皇帝这才露面。

    他召开御前会议,对于宰相们,以及一应高官,直接公布道:

    “自今日起,为了屏建藩国,对于高棉王国、陀罗钵地王国(泰国)进行征讨。”

    满堂惊诧。

    “陛下,琉球岛如今开发得当,已有数千户百姓,暂可安置数国啊。”

    胡宾王忙言语道。

    “我等不及了!”

    李嘉摇摇头,说道:“除了与占城相近地界外,琉球岛下的群岛,以及其在下的勃泥国等,也要一一征讨。”

    所有人都被皇帝的胃口惊呆了,这些小国,他们也只是从商贾口中得知,皇帝竟然都要拿下。

    “朕已经老了,事急从权,军队荒废了那么多年,也该挪动下骨头了。”

 第1406章 盛世与危机

    随着大唐贸易的发展,尤其是少府寺开放东北线路,大量的商贾,源源不断地开往其中,赚取了大量的钱财。

    由于蜀国,齐国、吴国,韩国,四大藩王的开拓,进取,较之以前的刀耕火种,如今的半岛,跑步进入了牛耕时代。

    来自于草原的牛马,源源不断进入半岛,使得其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土地上,因为藩王们带来了铁器与牛耕,以及筒车,水车,曲辕犁等,让粮食产量大幅度的提高,甚至有存量出口。

    半岛四国的人参,墨,粮食,纸张,煤矿,等手工业,也在不断地兴起,贸易往来极为兴盛。

    而占据黑水都护府的赵国,则大范围的利用己有产业,如鹿茸,鹿皮,等等其他的皮草,赚取了不少的钱财。

    而与之相邻的陈国,占据了渤海国半片地方,人口却是不是,主要的出口,则是粮食,与赵国可谓是守望相助。

    新开拓的日本,本州岛三国,四国岛一国,也是忙着普及水稻知识,农耕。

    除此之外,毕竟日本也是大国,天皇影响力极大,也因此,数年来,都在普及儒学,宣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理论,从而让藩国站住脚跟。

    同样,因为土地贫瘠的缘故,贸易额需求极其旺盛,从而催生了大量的船队。

    “天不及亮,明州之炊烟,极其之盛,饭香弥漫整个港口,每日自三江口而去的商船,数以百计,往来奔走的脚夫,成千上万,依靠明州港而食的百姓,约莫十万有余。”

    明州,即日后的宁波。

    鄮(冒)县令,略显卑微地弯着腰,对着一个身着常服的男人笑着介绍道。

    “也就是说,明州食商之利,尾大甩不掉了?”

    男人眉头皱起,不喜道:“农乃国之根本,岂能忽视?”

    “据我所知,近些年,棉、丝之业盛行,江宁府泰半的农田,已经不种稻谷。”

    “而,神武三十年,三十一,三十二,这三年,上缴稻谷日渐减少,不及十年前的一半,三万户,已经只有十三万石?成何体统?”

    “使君勿恼!”鄮县令擦了擦冷汗,对于这位从他地而来的主官,颇有些无奈。

    一看这位,就是从北方来的,哪里了解南方的情况。

    他不由得陪笑道:“使君有所不知,近年来,商船往来繁多,粮食从不曾短缺,岭南、交州之粮,每石不过三百钱。”

    “而百姓们在家中耕地,每年所获,桑丝织布,也不过是温饱罢了,如果种桑种棉,每年温饱不说,还能剩个几贯钱买酒喝。”

    “而,如果来城中,即使是普通的脚夫,每日也有二三十钱,除去买粮,绰绰有余,两三载后,甚至可以回家盖个瓦房。”

    “嗯?”刺史惊诧道:“如此说来,种粮食反倒是最低贱的活了?”

    “没错!”鄮县苦笑道:“明州粮少,但南粮北送,粮价低廉,百姓越发的不想种粮。”

    “不过,明州商贸繁盛,虽然市舶司分毫皆无,但仅商税,每年落下的三成,就是十余万贯,义仓之粮,从不曾短缺。”

    “这也是我短视了!”明州刺史苦笑不已,说道:“浙江府与陕西府,绝然不同,陕西缺粮,只能运以山西,而浙江,凭借着港口,南来北往的粮食,怎会短缺?”

    想到这,他不由得有些无奈。

    按照转运使衙门的规矩,商税五成朝廷,一成在州,一成在府,三成在县。

    明州又怎能抛弃呢?

    “那,不再种粮的土地,能有几成?”

    “约莫五成,或者七成!”

    刺史闻言,浑身一震:“这还得了?”

    管中窥豹,明州上下都这般了,浙江府还了得?

    他心中,震惊外,又带着些许窃喜:“地方如此,整个江南怕是也不例外,我上一份奏疏,怕是朝野瞩目!”

    心中想着,他一边与县令聊,半天功夫,底稿都打的差不多了。

    正待回去,扭头一看,竟然有数艘客船停靠,许多妇孺,穿金戴银,哭哭啼啼地走上了船只,大量的物件吸引了许多的脚夫。

    “这是何事?”

    “使君,这是朝廷的国策,搬迁豪强巨室去往辽东,这些人正是拖家带口的去登船呢,入冬前得快些。”

    县令斜瞥了一眼,解释道。

    “那么多人?”

    刺史惊诧道:“不是言语,万贯上的豪右吗?”

    “使君,这还是少了!”县令颇为骄傲地说道:“陛下只是言语了万户,咱们明州才分数百个,但家财万贯的岂止这些?最后,还得是抽签决定。”

    “是吗?”刺史冷静地看着,心中百感交集。

    偌大的陕西府,怕是家产万贯的豪右,不及整个明州多吧!

    得到这个总结,真是让人心伤。

    “万户太少了,上书时,得提及十万户才够!”

    ……

    对于这万户巨室的安排,本来都准备填充辽东府,稳固朝廷的统治。

    但,半岛的蜀国、齐国、韩国、吴国,以及陈国,赵国等,都急忙上书,言语己身的急切,恳求分一些。

    考虑到藩国屏障的作用,再加上是亲儿子,朝廷不得不选择妥协。

    于是,东北三国(凉、陈、赵),半岛四国,各自分得五百户,增长数千丁口。

    关键在于,这些丁口属于豪右,质量极好,读书人众多,无论是从政、从商,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