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唐再起-第7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李复沐有些意犹未尽,他点头道:“你如今,久养与宫中,也该出去看看,体察民情了。”

    “巡查游玩吗?”薛王想着去年父亲的行径,不由得兴奋道。

    待在洛阳多年,他也腻歪了。

    “不,我要你隐瞒身份,去当个地方官!”

    太子沉声道。

 第1410章 安排

    神武三十六年,十月。

    洛阳已经下起了小雪,细细碎碎地铺满了道路,天空中一片白荡,让人影幢幢的国子监,瞬间就减少了泰半的人。

    如今盛世,文学昌盛。

    由于科举三级分等制,让国子监的声誉,下降了许多,毕竟国子监并无功名。

    但仍旧有大量的勋贵,富商豪强,千方百计的让自己的子侄进入。

    国子监虽然没有功名,但却有极好的教育资源,而且人脉关系也是极多,比在家闭门造车强多了。

    “义哥儿,别读书了!”

    算学的学舍中,火盆烧的正旺,只有一个少年,辛苦地拿着算盘,不断地摆动着。

    这时,一个身着锦袍的少年,则走过来,劝说道。

    “我与你们不同啊!”义哥儿叹了口气,说道:“你们家世显赫,算学考究,不过也罢,也能安排,我只能考科举了。”

    “你说的也是!”

    李邦茗叹了口气,看着姿态各异的同学,然后拱手道:“我怕是不能再去陪诸位了。”

    “这是为何?”

    众人不解,对于这位来了半年的少年,众人是颇有好感的,大方,俊朗,宽容,显然是极好的。

    李邦茗笑了笑,说道:“转眼快十七了,家里已经安排好,要去某个县,担任巡检!”

    “巡检?”另一个同学吃惊道:“那可是正九品的小官,绿豆大小,还是个武官,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巡检已经不错了,有实权!”

    一个衣着光鲜的同学,叹了口气,说道:“如今朝廷,以科举为正途,其他杂途,能安排个巡检,还是靠咱们在国子监镀一层金了呢!”

    “咱们,哪有什么好前途?”

    众人齐叹。

    前唐时期,科举一科不过十几人,做宰相都不一定够,所以五品以下的官吏,泰半是私人举荐,亦或者门荫出身,统称为杂途。

    如今,科举大兴,大部分的官位,都被秀才举人占据,只有巡检等武官,或者其他闲散官,才会走举荐门荫的路子。

    还有许多,如太仆寺养牛羊马等畜牧人才;司天监,负责观天象的,家族世袭;工部,将作监、都水监等等,技术要求高的匠人,都是世袭。

    杂色出身的人,大浪淘金,也有可能成为人才。

    所以,朝廷,以及皇帝,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像是巡检司,县、州,府,巡检,基本是军队退下的军人担任,更不是科举出身能担任的,所以就会被走空子。

    勋贵们,安排下一代的时候,想让其走从军路,在如今战争较少的时候,都会安排去担任巡检,要么剿灭匪徒,要么察找走私,都是升官的好途径。

    李邦茗笑了笑,不置可否。

    结束了一年的学习生涯,本就拔类出萃的他,在整个国子监也是极为出色的存在,有认识了几个人才。

    这就够了。

    刚回王府,就有下人禀告,太子召见。

    于是,又匆忙地赶去东宫。

    “国子监学的不错!”

    太子点点头,颇为满意。

    从督办工部,如今又督办兵部,可以说,手中的权力日增,对于各部的认知,陋习,也是理解深刻。

    太子权势在握,他气势愈足:“你去往地界,在于长安府的渭南县,也是个富裕的好去处。”

    “不求你建功立业,只让你了解虚实,对于朝廷的基层,有能几分认知,将来不至于被糊弄。”

    谈论了几句,太子又摆摆手:“去见见你皇爷爷吧,他想你了。”

    “诺——”李邦茗应下。

    随即,他来到了甘露殿。

    金雕玉刻的龙椅上,铺就了数层皮垫,皇帝就侧卧着,几个宫娥捶打服侍,静谧无声。

    “陛下,薛王来了!”

    “哦?让他来!”皇帝连忙正坐起来,让几个宫娥离去。

    “孙儿见过皇爷爷!”李邦茗见到了精神矍铄的皇帝,笑着行礼道。

    “你来了!”

    李嘉掐指一算,自己五十六了,其也十七,日子过得真快。

    “成婚半载了,可有成果?”

    “孙儿惭愧!!”

    听到这话,李邦茗无奈的低头。

    “你们父子啊!”

    皇帝语重心长地说道:“今年开春,我都添了皇四十三子,你父都三十一了,才不过七子,女儿不过三,哪里有我的一丝风范?”

    听到这,李邦茗无奈道:“皇爷爷雄风依旧,孙儿怎么比的了。”

    “你是没用心!”

    李嘉气恼道:“你父也是,一年中,九成时间在朝廷,在权力,这东西,有那么好吗?”

    “子嗣才是要事。”

    对于这番抱怨,李邦茗根本就不敢传出去,他人要是知晓了,圣君的名声就没了。

    “怎么?我说的没道理?”

    李嘉见其不以为意,他忙道:“辽东府来了消息,吴王第五子,又夭折了,他已经三十五了,估摸着得绝嗣了……”

    李邦茗诧异不已:“怎么会?”

    “高丽旧地,哪是什么好地方!”

    皇帝吐了口浊气,无奈道:“分封了二十来个藩王,日后绝嗣的还少吗?”

    “你父不努力,我就只能指望你了。”

    “明个安排几个秀女去你府上。”

    秀女制度,是神武二十年开始完善的,由皇帝一手建立。

    前唐时,嫔妃一般是向百官世家进行礼娉,以及在民间采取。

    还有其官,名唤花鸟使。

    但,皇帝觉察,这太过于被利用了。

    所以,基本以安排五品以下文官之女,取端正秀丽,预防后宫干政。

    李邦茗苦笑连连,不得不应下。

    祖孙二人笑闹了一阵,才算罢了。

    待其走后,皇帝这才板正着脸,问道:“薛王将被安排去哪!”

    “是长安的渭南县,担任巡检,是个好地界。”

    一旁的皇城使,不由得轻声道。

    “长安?”

    李嘉陷入了沉思,太子对陕西长安有何意见?

    巡检司,看来,这是太子的突破口啊!

    “让人暗中庇护,不能出一丝差错。”

    “另外,将薛王在国子监的作为,备成薄册,送与我看看。”

    “诺!”

    “薛王妃可是身有不适?还是薛王有所不适?”

    “应该是薛王往返王府较少,更好学习,两人应该都没问题。”

    “这就好……”

 第1411章 神武四十年

    时光荏苒,日月轮回。

    转眼间,薛王就离京了近三载。

    除了每年腊月归京,其余的时间,他都在外地巡查任职。

    一开始的县巡检,做了半年,又调到了军都司中,任都头,再外调出地方,担任一州推官。

    推官,乃是通判的佐贰官。

    通判的职责,一在于监督地方,二在于审判案件诉讼,推官则是其帮手,负责审判案件。

    再之后,他又调任府中,担任六司主事。

    一番经历,让他对于地方了解颇深。

    如,如今与前唐不同的是,县州府的编制,权力划分,特别明显。

    比如,州中,安置闲官的别驾、长史、司马等官,皆被废黜,节省俸禄。

    其下的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司田等曹参军,也一一合并,仿照朝廷六部,设立六司。

    县更是如此。

    县设六房,州设六司,府设六署,中央则为六部。

    简洁明了。

    这样做还有一些好处,就是让吏员,可以有个畅通的升官通道。

    大唐复立后,神武皇帝深感官吏之间的殊途渐深,但却无力阻止,官吏之别,已经根深蒂固。

    所以,他废黜了胥吏的杂户,也就是贱籍的身份,允许他们像普通的百姓一样,子女可以参加科举,经商。

    同样,更是为了净化官场,皇帝发布谕旨,各州、县、府,六司、房、署主官,一半以上,必须是秀才举人出身。

    给这些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有个报效朝廷的机会。

    虽然是吏,但上升渠道却不堵塞,县,州,府,各有官品等级。

    如此,打破了胥吏世袭的垄断。净化了官场。

    至于底层的文吏,笔贴式,则还是老规矩,地方自主招考,朝廷没这个精力,也没这个必要。

    “地方与中枢,还是不同的。”

    李邦茗不由得感慨道。

    亲民官是最累的,但同样也是权势最大的,朝廷高高在上,值得地方仰慕追逐。

    洛阳的繁华,让李邦茗心生喜意。

    这是熟悉的味道。

    “最近洛阳,可发生了什么事?”

    李邦茗坐在马车上,轻声问道。

    “太子正月始,就全面监国,陛下令天下奏疏,先呈给太子,再与御览。”

    “陛下之心胸,可谓是千古难有啊!”

    李邦茗不由得感慨万千。

    史书上记载了多少父子相残,都是因为权力之故,而作为开国皇帝,当今圣上如此放权,信任,可谓是古今罕见。

    “殿下,朝野都在盛传,陛下将禅让皇位于太子,为太上皇!”

    心腹小心翼翼道。

    “什么?难道这就是召我回京的原因吗?”

    李邦茗不由得有些激动起来。

    太子为皇帝,那他不就是太子了吗?

    激动的心情保持了一会儿,他入京没多久,就被传召入了皇宫。

    神武四十年,皇帝已经年届六旬,而他的父亲,太子李复沐,也已经三十有六。

    这是为他准备的家宴。

    几个弟弟,眼生的紧,见到他的到来,颇有些陌生,一时间,只是几句兄长,毫无亲近之意。

    数了数,三年来,只添了一位皇孙,加上老二入继梁藩,兄弟还是七人。

    至于长姐,被封为益阳郡主,嫁与了勋贵。

    几年不见,伴随着夫君,平和贤惠了许多,笑着示意。

    至于其他的诸王,这几年间,南洋开疆拓土,差不多都就藩去了,最近一批,才走了三个月。

    当然,皇叔太多,太过于陌生,关系好的没几个。

    “孩儿拜见皇祖父,父亲!”

    “起来吧,快起来!”

    皇帝一脸的慈祥,虽然鬓角斑白,但依旧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并未苍老几分。

    哪里有几分传位的样子,他不禁心中起疑。

    “好孩子!”

    李嘉看了一眼太子,瞧着皇孙满脸风霜,精神奕奕的模仿,连声感叹道:“你去了三年,吃了不少苦吧,干的不错,好样的。”

    对于这样的培养手段,李嘉与太子也是第一次,但没办法,没有经历兵灾,打天下的难处,太平中成长的下一代,就很难成材。

    酒宴进行的很顺利,气氛融洽,父子、祖孙之间并无隔阂。

    而李邦茗见到圣人与太子依旧融洽后,也放宽了心。

    直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