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苟在贞观-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送走这些人后,周天清净下来,他开始专心研究造纸。

    找人做了大量的石舂把各种秸秆全部捣成浆状,有过滤出杂质,黄色的原始纸浆就弄出来了。

    再经过多次的实验后,周天终于鼓捣出纸浆了,只是这纸浆的造价也高,大唐造纸也是用类似的办法,若想大量弄出来廉价有好用的纸张还得用木材或是竹子。

    这些秸秆等物只是用来试验一下看自己在没有专业造纸工匠的帮助下能不能造出纸来。

    试验一成功周天就开始到处寻找造纸的工匠。

    最后在李二的默许,李孝恭的帮助下周天有了五名专职给皇室造纸的大匠!

    这五位大匠的技艺高超,周天只是把他的想法给这些人说了一遍,又带他们参观了浸泡原料的池子,工匠们就开始自己研究如何改进造纸了。

    实际操作的人缺乏的就是一个或几个新奇又有用的点子而已周天提供了想法和思路,并把难点指出来并给了解决的办法,剩下他就直接做了甩手掌柜。

    转眼间贞观五年的夏季已经悄悄溜走,但是留下的依然是没有散去的酷热。

    在这个过去的夏天,李二痛失一位德高望重的治世能臣,太子少师李纲去世了。

    眼看着又要到了八月,李二想趁着现在国力强盛,又不缺银钱,他想把前隋征伐高丽时留在那里的将士遗骨给请回来安葬祭祀。

    这样可以即可以刷一波声望也可以凝聚军心,因为李二想完成隋炀帝没有办成的事,他也想在有生之年灭了高丽。

    就在李二想着如何派遣使臣去高丽办这件大事的时候,侍者来报,周天求见。

    周天是抱着一大摞纸来见李二的。

    御用造纸工匠果然比他这二半吊子强多了,没用俩月就弄出来便宜的竹浆纸和木浆纸,还有一些更廉价的黄纸、草纸!

    一叠一叠分类拜访在李二面前的信纸让他看了又看,一张张的拿来书写。

    放下手中的毛笔,李二抚摸着书案上的纸张。

    “周天,这些纸造价如何?”

    指着最好的一叠纸张周天对李二道:

    “回陛下,最好的用木桨做出来的纸张也要比市面上的便宜一半,要是黄纸和草纸,一文钱就能买一大张!”

    “一文钱就能买一大张?多大?”

    “陛下,一大张可裁您见到的六张!”

    李二又抓过毛笔沾了墨,在最便宜的草纸上写了几个漂亮的飞白体。

    “好!虽然差了一些,但也能书写文字,果然是好纸!不过这产量?”

    周天很懂事,他时刻记着,好处只能李二占大头,他最多喝口汤,甚至有的他连汤都不会喝!

    “陛下,臣那地方太小,可没办法供应大唐读书人所用纸张,这事还得陛下您亲自操办才行,不过那五位匠人臣已经给您带过来了,新式造纸办法他们也已经精通,由陛下安排就好,臣还是在庄子里继续为做做肥皂……”

    李二很满意,不能再满意了,不居功、不贪心的周天让他满意的不行不行。

    不过李二也不想亏了周天。

    “这是一件大功!你等着吧,最多到明年春耕后,朕会给你晋爵!一切等大量廉价纸张发卖再说!”

    周天谢过李二,一身轻快的离开了皇宫。

 第七十六 周家庄秋收

    清闲无忧的日子过得总是那么快,转眼就到了秋收。

    都说秋天是金色的,周天也深以为然,现代的钢铁丛林是看不到秋天的金色,最多就是北方都市的绿化植物能添一些黄而已。

    在大唐,周天满眼都是秋,特别是庄子里那一片片金黄色的粟米。

    收货总让人喜悦,让人忘记收获时的辛劳。

    开镰一般都是一家之主来做,在庄子里周天自然是一家之主,当他用一把系着红绸的崭新镰刀割下第一束金黄时,被周天改名周家庄的第一次秋收开始了。

    没有现代化的收割机,周家庄那么多地全靠人力用镰刀进行收割,若是只靠那九户人家还不知要干到什么时候。

    幸好周家庄现在人手还算不少,周天停下来所有的工坊,除了老弱和几个孩童以及挺着大肚子的韩英外,所有人齐上阵开始在金色的田里挥舞镰刀。

    “爵爷,您歇会,您意思意思就行了,这哪是您干的活?”

    “怎么?老蔫你能干的了,爷你干不了?今天爷非割完这一亩地不行,记着!谁也不许帮忙!”

    周天非要做什么表率,非要感受一下秋收的“快乐”。

    今天他打算拼了命也、累弯腰、磨破手也要坚持把这一亩地的粟米收割完,至于明天?明天他继续当爵爷!

    嘴上说着不需要别人帮忙,可对于那些时不时“越界”的人周天也装作看不见。

    碰着一束刚割下来沉甸甸的粟米穗,冯庄头如在田里抓蚂蚱的孩童一样欢快的跑了过来。

    “爵爷!您看!今年这米穗多沉,米粒多饱满,老汉从没见过这样好的米穗,爵爷咱这可是大丰收呀!还是您说的对一定要深耕细作,肥力够了这粮食才能打得多……”

    冯庄头捧着的粟米穗子在周天看来还是有些不够好,起码和他收割的这片粟米比起来还要差一些。

    “老冯头,你们还是懒,你看爷这五十亩,哪一支米穗不比你手里的强?让你们没事不要在家里躺尸多除杂草、常灌溉,你们就是不听!”

    冯庄头也注意了周天自留五十亩地里粟米和他们种的有所不同。

    两块地的粟米穗放在一起那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周天这边的明显比他手里的大了一圈。

    “爵爷,咱可没有挺尸,九户人家种那么多地实在是忙不过来呀!”

    “忙不过来没事,分给别人就是,你也不要怕地少了粮食不够吃,蓝田那边还有爷的一千亩良田呢!”

    冯庄头他们不怕辛苦,怕的是辛苦了还吃不饱,既然爵爷保证他们能吃饱,种多种少倒是无所谓。

    “爵爷您安排就行,咱这几户人家只要能吃饱就好!”

    直起腰来歇息一下,周天擦了一把汗:“老冯头,吃饱就满足了?你不想你家那小孙子上个学堂读个书?不想你家房子盖成青砖房?”

    “嘿嘿,自然想,可是咱庄户人家哪有那闲钱呀!这全是爵爷您好心,要不吃饱饭都难!”

    站在田埂上周天手做指点江山一般道:“你看,咱周家庄有多大!陛下原本就五百亩地陛下又不断赏赐,现在又多了那么多荒地,能做的事多了!你们不能只盯着这些田地,粟米才五文一斗,那能赚几个钱?秋收完都听爷安排,明年保证你们都有钱盖新房!”

    冯庄头开心的继续收割粟米,一直偷着帮周天割米穗的陈老蔫道:“爵爷,您又要有啥子动作?”

    “养殖呀!咱自己可以养猪呀!趁着秋冬两季肥皂卖的不多,咱自己养猪,不光养猪,还要饲养各种家禽。”

    陈老蔫知道养猪需要大量的粮食才能让猪长得肥、长得快。

    “爵爷,这养猪可要不少粮食呢,咱大唐百姓都不够……”

    “你呀!谁说养猪非要吃粮食才能长的肥?”

    陈老蔫没有继续问,他知道自家爵爷的本事。

    “爵爷说养啥就养啥,爵爷,秋收完老汉能不能把家人也接咱庄子来?”

    周天听了这话心中一动,他正愁着周家庄人太少呢。

    可他这一思索在陈老蔫看来是以为爵爷不同意。

    “是小人贪心了,爵爷您……”

    “说什么呢!这可是好事!秋收完你就统计一下有多少愿意把家人迁到庄子里的!咱府上不缺银子,爷给你们统一盖院子!”

    陈老蔫没想到周天还能给他们盖房子,心里狂喜的他根本等不到秋收后了。

    “爵爷愿意咱们有家的人把家人都迁到庄子里来!还要给咱盖院子呢!大伙给爵爷磕头呀……”

    看着沸腾的一群仆役,周天笑着弯腰继续收割,可他腰一弯下就觉得酸痛无比。

    这干活其实就是一口气的事,越是歇息就觉得越累,再加上这副身体的素质也就是比战五渣渣强那么一点,周天觉得自己肯定完不成一亩地的任务了。

    陈老蔫似乎早就料到他会这样。

    “来几个人扶着爵爷回府歇息,刚才爵爷把腰闪了!”

    闪了腰这理由很强大,不是他周天不坚持,只是出了一点意外而已。

    “老蔫,这亩地的粟米单独放一堆晾晒,然后全部打出来称重,爷有大用!”

    回到院子里,躺在井边的躺椅,周天一动也不想动,就算那大榆树上的黄叶落到他脸上也懒得弄下来。

    端着一盆温水拿着手巾,要给他擦脸的大妮和二丫来到时周天已经快要睡着了。

    “爵爷,看您这累滴!让您不要下地,您非要去,这下腰闪了吧,二丫让四狗哥去给您请郎中了,以后您可不能再这样,您是爵爷!”

    迷糊想睡的周天根本不想和小丫头斗嘴,他任由大妮把脸上和头发上的落叶拿掉,再用手巾把脸擦了几遍。

    尽管陈老蔫是为了爵爷的面子故意说周天闪了腰,可当叶四狗把郎中请来时,庄子里的还还都认为爵爷真的把要给闪了。

    就连挺着大肚子的韩英也在吴平的搀扶下来表示了一下自己的担忧和慰问。

    周家庄的的人和隔壁秦琼庄子的人经常互相来往,毕竟一半人都是从秦家出来的。

    周天闪了的事也在秦琼庄子传来的,进而秦琼也知道了此事。

    第二天秦琼就带着一些跌打药材来看周天了。

    面对秦琼周天不可能说谎,他有些不好意思的把真相给秦琼说了后,秦琼失笑道:“你呀,逞能!知道你勤于务农,可你现在是有爵位在的,满大唐就连有些身家的地主都不亲自下地干活,哪有你这样的勋贵?”

    周天其实并不是非要作秀,他只是想回忆一下而已,本就是农村出身的他特别想再回味一下当时和父母一起用镰刀割麦……

    托了老天爷的福,最近天气特别的好,太阳也很给力,秋收很顺利的完成了。

    收下来的粟米也开始脱粒,周天割了不到一半的那一亩地自然要给他先整出来。

    现在大唐粮食产量很低,若是粟米,一般的土地亩产也就是一石多接近两石,上好的田地也最多两石多一些。

    在周天亲自操作下他那亩地最后打出来足足三石一斗粮!

    这让整个周家庄都沸腾了,他们何尝见过亩产三石粟米?

    “把咱自己种的那五十亩全部称出来!还有让老冯也尽快把他们种的粟米也算出来一亩产多少!”

    周家庄的人也似乎忘记了疲惫,一个个开始连夜打谷脱粒。

    三日后,所有的粟米全部打了出来,产量结果也出来了。

    专门精心照料的五十亩地平均每亩产粮三石一斗,那些庄户种的也达到了平均一亩两石五斗!

    “爵爷,咱这地可是孬地呀!若是好地这得打多少粮食!”

    “老蔫,赶紧让人套马车,本爵爷要给陛下去送礼!”

 第七十七章 周天的大礼

    在古代春耕和秋收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很重要的两件事,秋收后更是各地往国库缴纳岁粮和税银的时候。

    李二之所以要在八月份派遣使臣去高丽要求请回前隋将士的遗骸就是想等秋收结束。

    正用着新纸临摹一副王右军字帖的李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