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疯王-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正他还要给老唐王办丧事,倒也不急着继位。

    刘若愚来了以后,他便让其亲自写了封信,汇报了一下生祠的进度,又替他好好吹捧了魏忠贤一番。

    随后,他便命唐王府的锦衣卫带着老唐王的遗诏,带着刘若愚的信,连带一万两黄金,直奔京城而去。

    魏忠贤收到刘若愚的信和朱器圾送上的一万两黄金,那是菊花都笑开了。

    浙川郡王就是会做人啊,这唐王之位自然是非他莫属。

    很快,宗人府便发来公文,正式确认,浙川郡王朱器圾继任唐王之位。

    朱器圾就这样从一个郡王变成了一个藩王。

    藩王那可比郡王牛逼多了,虽然都是王爷,郡王在皇室宗亲中却没什么地位,唯有藩王,在皇室宗亲中说话才有分量。

    郡王也就典膳和教授两个属官,仪卫最多数人,藩王却有左右长史、左右奉正,总管、典宝、典厨、仪宾、教授等数十个属官,仪卫更是上百。

    当然,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藩王兼并的土地都多的吓人。

    唐王算是所有藩王里面最为低调的了,但是,在南阳,唐王府名下也有上百万亩的良田。

    这是什么概念?

    就算每亩田地每年只能收获一石粮,那也是一百多万石粮啊!

    一百多万石粮,在这个时候价值最少四五百万两!

    郡王变藩王貌似是天大的好事,不但身份地位显著提升,继承的财产更是多的惊人。

    但是,朱器圾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因为,按律藩王是不能离开封地的,甚至,他想离开南阳府城都要向朝廷申请。

    而且,唐王府里面朝廷的眼线太多了。

    王府的属官、太监、仪卫足足数百人,都有可能是朝廷的眼线啊!

    也就是说,一入唐王府,他便被朝廷给严密监控了,甚至,他用宁秀儿做替身这招都有点不好使了。

    宁秀儿是能变成他的模样,他可变不成宁秀儿的模样,他们一男一女鬼鬼祟祟的进卧房,然后出来两个男的,白痴都能看出不对劲来啊!

    他当上了唐王之后,就等于被关进了笼子里,什么都干不成了。

    这一下他真要疯了!

 166 疯起云涌天下乱

    这会儿,不但刚继位成为唐王的朱器圾要疯了,西北的灾民也要疯了。

    没办法,他们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啊!

    西北连年大旱,赤地千里,田里早已没了收成,他们是找点草根树皮充饥都费劲。

    问题,朝廷不但不发放钱粮赈灾,地方上的贪官污吏还逮着他们拼命压榨,敲骨吸髓,这谁受得了?

    造反,的确需要勇气,因为逮到了就是千刀万剐,诛灭九族。

    这年头,一般人真不敢造反。

    但是,人一旦被逼疯了,就管不了这么多了。

    天启七年三月,关中大旱,这次旱情相当的严重,不但田地干裂了,草木都枯死了,老百姓饿的没办法,都开始吃土了。

    所谓吃土,那是吃的一种名为观音土的粘土。

    这种土比窝窝头还管饱,吃一点就会令人感觉腹中胀满,但是土在肠胃中凝滞不前,根本拉不出去,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肚子鼓胀得像西瓜一样,敲起来都十分的坚硬,这时候人基本上就活不成了。

    老百姓都饿得吃土了,地方上的官员还是不管不顾,拼命的压榨,催逼所谓的税赋。

    这天灾都这么严重了,按理来说税赋就该免了,也不知九千岁魏公公有没有免掉关中的税赋,反正地方知县还在催逼,逼着老百姓交税。

    关中各县,催逼最凶的当属澄县张斗耀了。

    这张斗耀为了捞钱捞政绩,那是穷凶极恶,经常升堂催收,把交不起税赋的老百姓抓到县衙,不由分说就是一顿板子,打完板子,那还得交税,不交税那就继续抓起来打!

    很多老百姓就这样被他给逼死了。

    传闻,白水王二的父亲就是被他催收税赋,打了不知道多少顿板子,最后扛不住,死了!

    王二也被他逮去,打了好几顿靶子。

    问题,再打,王二也没钱交什么税赋啊。

    王二就这样被逼疯了,他直接以墨水涂面,聚集了数百被张斗耀催逼的灾民,冲到澄县县城,厉声疾呼:“谁敢杀知县?”

    要换做平时,大家估计都以为这家伙是神经病,躲都躲不及。

    但是,这会儿灾民已然被逼疯了,大家竟然齐声响应:“我敢杀!”

    王二连呼三声,灾民群情激奋,于是乎,他真的带着灾民冲进县城把知县张斗耀给杀了!

    这下可不得了了,他这等于是带头造反啊,知县都杀了,不反都不行了。

    他这一带头,三秦大地顿时炸开了锅。

    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出头鸟,没几个人敢做,但是,一旦有了出头鸟,跟风而上的就多了,什么样的鸟都有。

    人家王二都不怕千刀万剐,我们怕个球啊,他不怕,我们也不怕。

    于是乎,揭竿而起的灾民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什么蝎子块、不沾泥;

    什么八金刚、九条龙;

    什么上天猴、摧山虎;

    什么满天星、紫微星;

    全冒出来了。

    这些人的诨号一看就是那种乡里人,真正的灾民。

    他们估计都跟王二一样,被逼的没办法了,饿的没办法了,才揭竿而起的。

    但是,揭竿而起的并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并不是灾民,他们起事,也不是因为饿的。

    比如,闯王高迎祥。

    这位可不是什么灾民,他原来就是个马贩子,后面,可能生意不好做了,兼且也做做马匪什么的。

    据传他善骑射,臂力过人,勇猛无匹,在陕北道上那都是有名号的大人物。

    这种人,有的是办法生存,旱灾再严重,他也有饭吃,灾民哪怕全饿死了,他也不可能饿死。

    可见,他起事并不是被逼的。

    可能,他是为了替天行道。

    也可能,他是想当乱世枭雄。

    总之,他跟普通的灾民不一样,起事,并不是为了混口饭吃。

    又比如,闯将李自成。

    这位也不是什么灾民,他乃是西夏开国皇帝李继迁的后人,米脂李家也是陕北有名的大族。

    原本,他应征当过银川驿站的驿卒,但因为欠了豪绅文举人的钱,还不起,被上了枷锁严刑拷打了一番,后来在族人的帮助下,他杀死文举人,逃到肃州镇当了边兵。

    可惜,边兵没当多久,他又因丢失了公文,被裁撤了,回到家乡,他又借了举人艾诏的钱不还,结果,他又被上了枷锁,差点被人弄死。

    紧接着,他妻子韩金儿和又和同村的盖虎通奸。

    李自成这个气啊,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举人艾诏和妻子韩金儿全杀了,又逃到甘州镇当边兵去了。

    这次,他运气比较好,被参将王国看中了,不久便被提拔为把总。

    可惜,甘州镇边兵因为没有粮饷发动了兵变,他干脆就带着手下亲信起事,当起了义军。

    可见,这李自成起事也不是因为饿的,他本身就很疯狂,一连杀掉两个举人,而且连同自己的妻子都杀了,这种人,本身就是个狠辣的枭雄。

    还有八大王张献忠。

    这人也不是什么灾民,他出生于陕北定边,家里是做生意的,家境还算比较富裕,他从小就开始读书,也算是个读书人。

    可惜,他读书不怎么厉害,考不上功名,后面家里人干脆给他找了点关系,让他当上了延安府的捕快。

    这差事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油水多的很,但是,他却不争气,犯下了大事,被革了职。

    家里人又把他送到延绥镇当了边兵,结果,他又犯事了,犯的还是死罪。

    还好,有参将陈洪范为他求情,最后总兵王威也只打了他一顿军棍了事。

    后面,他回到家乡,正好碰上府谷王嘉胤等起事,他干脆就聚集了十八寨的灾民,参加了王嘉胤的义军。

    可见,这张献忠起事也不是因为遭了灾,他本身就是个不安分的人,跑哪里都喜欢犯事,而且犯的还不是小事,杀头的事他都敢干!

    还别说,这世道,只有像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样本身就很疯狂的乱世枭雄才能成事,像什么蝎子块、不沾泥、八金刚、九条龙、上天猴、摧山虎等等真正的灾民,那纯粹就是炮灰,很快便会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就略过不表了。

    总之,白水王二首义之后,三秦大地是疯起云涌,乱世枭雄那是层出不穷。

    明末乱世终于翻开了最为疯狂的一页。

 167 阴险毒辣疯魔狂

    白水王二起义,带着数百灾民杀了知县张斗耀,随后开仓济民,转战渭北各地,攻城夺寨,斩杀恶吏,打富济贫,以致三秦大地饥民纷纷响应,起义军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这个时候,大明朝廷是什么反应呢?

    大明朝廷的反应很奇怪,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反应!

    要大明朝廷认真对待,王二这数百人算什么?

    要知道白水以北,不到百里就是大明九边重镇之一的延绥镇,那里的边军,少说也有数万。

    只要随便派个几千人,两三天便能赶到白水,那时候,王二就算聚集几万饥民都干不过。

    问题,大明朝廷就是没什么反应,延绥镇的边军根本就没有接到命令。

    天启在干什么呢?

    九千岁魏公公又在干什么呢?

    天启在干什么不得而知,因为这时候世人都只知有九千岁,不知有皇上了,整个朝堂都是魏忠贤一个人说了算,天启就跟消失了一般。

    至于魏公公为什么不管西北的农民起义,主要是他没空。

    因为他正在忙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为了这件事情,他可是暗中筹划很久了。

    大明朝堂很多让人无法理解的怪事也跟他筹划的这件事情有关。

    比如,魏忠贤用人就让人无法理解。

    他重用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崔呈秀;

    太子太傅、都察院右都御史、工部尚书吴淳夫;

    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周应秋;

    户部尚书徐大化;

    刑部尚书薛贞等等,这些都是朝中出了名的贪官污吏啊!

    而且,这些人都不是一般的贪,他们都是贪得无厌,贪到被革职查办,只能向他摇尾乞怜才得以继续留在官场的那种。

    如果这些人光是贪也就罢了,问题,这些人还是出了名的无德无能无耻之徒。

    他为什么要重用这些人呢?

    难道他无人可用吗?

    当然不是,投靠他的能人多了去了,像姚宗文、刘国缙、魏应嘉、徐景濂、贾继春、杨维垣等等投靠他的齐楚浙党,一个个可都是官场老手,贪虽然也贪,能力还是有的,他为什么不重用呢?

    还有,熊廷弼本就不是清流也不是东林而是楚党,跟他可以说是一伙的,袁崇焕也曾费力讨好他,为他建过生祠,这些有功之臣,他还是拒之门外。

    他要是能重用哪怕一两个能臣干吏,大明或许就不会衰亡的这么快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他的大干儿子,太子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崔呈秀,身居高位,执掌天下兵马,干了些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