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成祖-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成就,也可以告慰西夏列祖列宗,甚至可以让历代先帝汗颜,当做自己的功业向祖宗炫耀了。

    当然了,这个皇帝还是有点尴尬的,史书上怎么写啊?

    大宋派遣兵马,痛击大白高国,突破横山,焚毁承天寺,大宋见大白高国太可怜了,赏了个皇帝?

    这也太不好听了!

    不过李乾顺倒也没有太过介怀,好歹西夏也有精于春秋笔法的高人,会把事情写的圆满的。

    因此李乾顺还是决定来见赵桓,他戴着赵桓的幞头,乐颠颠来了。

    而对面赵官家也骑着马匹,笑吟吟等着他。

    可李乾顺一看赵桓的穿戴,他整个人都不好了。

    只见赵桓头上戴着通天冠,十二串白玉珠子,分外妖娆。他穿的是大红的衣服,束着玉带,外面罩着一件明黄色,绣着团龙的披风,立在龙纛之下。

    赵桓年轻,身量瘦高,配上这么一身行头,那叫一个威风凛凛,器宇轩昂。

    反观李乾顺,又老又挫,还只是戴了个幞头,实在是太欺负人了,弄得他都傻了。

    好在赵桓居然抢先跳下战马,主动迎上来,李乾顺也不好托大,这才迎过来。

    两个人越走越近,李乾顺突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该怎么见礼?

    这可是个技术问题,毕竟历来礼法都讲究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可现在冒出了两个平起平坐的皇帝,到底谁是大皇帝,谁是儿皇帝,谁是老天爷的大儿子,谁是二儿子,还有没有三儿子,四儿子……这一连串的事情,绝对能让脑袋炸裂了。

    也难怪文官都不会赞同这种荒唐事情呢!

    只不过李乾顺不知所措,赵桓却很轻松,作为主人,贵客临门,他抢先抱拳,“欢迎皇兄驾临!”

    李乾顺也反应过来,连忙拱手,“多谢赵官家美意!”

    双方拱手之后,赵桓主动过来,拉住了李乾顺的胳膊,低声道:“别见怪,我这个人年轻毛躁,把幞头送出去了,才发现军中竟然没有备用的,只能戴着这个出来了。”赵桓还用嘴吹了一下面前的珠串,笑问道:“皇兄年高有德,不会怪罪吧?”

    李乾顺咧嘴苦笑,我信了你的鬼!

    他算是看明白了,这就是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

    奈何打败仗的人是他,李乾顺真没有多少底气和赵桓发飙,因此连连摇头,直说岂敢岂敢!

    赵桓大喜,当即和李乾顺并肩而行,到了御帐。

    不得不说,赵桓的准备很用心,一张桌子横在中间,座位只有东西两张,赵桓为主人,坐在了东边,把西边的椅子留给了李乾顺,双方对坐,有主客之分,却无尊卑之别。

    李乾顺也暗暗点头,这位赵官家还不算欺人太甚。

    赵桓笑道:“既然是我主动邀请皇兄过来,我就披肝沥胆,先把话说清楚。”赵桓略微沉吟,便道:“自从去岁秋冬以来,金兵两路并进,东路军杀到了开封城外,大宋江山危如累卵。朕受命危难之际,承大统于败军之间。勉力维持,艰难至今。仰赖将士用命,百姓同心,文武官吏,无不尽忠职守,总算保住了宗庙社稷,不至于国破家亡。”

    赵桓一开始就谈宋金关系,说得十分诚恳,没有半点粉饰贴金的意思,李乾顺耐心听着,不时皱眉思忖。

    “奈何金人凶虐,战火连绵,非一时可解。我已经下定决心,要和金人不死不休,犯我疆土,杀我百姓,此乃大宋奇耻大辱!朕若不雪耻报仇,誓不为人!”

    李乾顺屁股动了动,貌似侵犯你们大宋土地的国家可不少,过去也没见你们这么认真啊!

    当然了,李乾顺只是在心里想想,却没有说出来,能不打脸,还是别打脸。

    “朕诚然知道,金国强势,要灭金谈何容易!故此要广结善缘,和诸国结成联盟,共同抗金。只要同意这个主张,大宋就会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对待,国家往来的礼仪,贸易交换,乃至军事互助,只要是对双方有利,朕都不排斥。这就是大宋的态度,已经毫无保留,告知皇兄,能不能结盟,请皇兄决断吧!”

    李乾顺深吸口气,手指微微搓动,平静的表面之下,有一颗并不安静的心。

    过去的半月,他已经召集西夏文武,反复商讨,哪怕在来的路上,也几次权衡。

    有些事情并不难想。

    宋金两国,谁对西夏的威胁更大?

    毫无疑问,必然是金国。

    哪怕曲端烧了兴庆府,依旧没有改变半分。

    金国崛起太快,战绩也太恐怖,所过之处,鸡犬不留。辽国皇室是什么下场,李乾顺比赵桓还清楚。

    不管辽国、西夏、大宋,彼此之间,有多少矛盾,这三国都立国很久,进入了相对平稳期,即便有冲突,有战争,也是可以预见的。

    金国却不相同,在国家层面上,金国最多只能算是婴儿。

    阿骨打驾崩,皇位落到了吴乞买手里,而阿骨打诸子又蓄势待发,不甘权力失去,皇权争斗如此。下面更是这样,兵民合一的猛安谋克该怎么调整?新征服的土地要怎么管理?

    现在的金国,完全是一团浆糊,根本拿不出一套办法……什么都乱七八糟,唯独武力强得离谱。

    傻子都知道要用战争转嫁矛盾。

    金人不向外用兵,那才奇怪呢!

    大宋固然首当其冲,西夏就能置身事外?

    哪怕金国不打西夏,也会驱使西夏去攻击大宋。

    总而言之,西夏的处境已经相当危险了。

    他们是个小国,不像大宋,有容错率,曲端一支偏师,就杀到了兴庆府,如果金国愿意,他们也同样能做到。

    而金人杀进来,那就不是烧毁承天寺那么简单了。

    可话虽如此,真的和大宋结盟,守望互助,彼此休戚与共,让大白高国为了大宋流血,显然也不现实。

    毕竟两国百年血仇,也不是能无视的。

    “赵官家,你打算如何结盟?可有章程没有?”

    赵桓笑着点头,“有,首先就是我们两国的关系,放弃君臣宗藩,完全平等,平起平坐。以当下两国的实际控制线为边界,停止一切战争行为。超过千人以上的士兵调动,要互相告知,避免误判。”

    李乾顺一听这话,连连点头,脸上甚至露出笑容,“此乃造福两国百姓的善举,极好!”

    “其次就是通商,互通有无。抗金可是需要花钱的。朕可以提供质优价廉的商货给贵国,同时希望贵国也可以出售一些牲畜土产给大宋。至于数额多少,由下面人谈。总而言之,是互惠互利,恢复民生,积蓄财富,以便于整军抗金。”

    李乾顺不用思索,就直接点头,“嗯,此事也很好。”毕竟和大宋通商贸易,也是西夏早就梦寐以求的东西。

    “再有就是双方要互通军情,对于金人的动向,要主动告知。”

    “这也是正论。”李乾顺依旧点头,坦白讲他以为赵桓所言的结盟,是双方出兵,跟金人死磕,这是他万万不想干的。

    结果赵桓居然没有提,而是开出了如此诱人的条件,真是让李乾顺颇为意外。

    “赵官家,你就没有想过,要两家联军,守望互助吗?”

    赵桓微微一笑,语重心长道:“能联军固然好,可我们双方连语言都不通,尤其是下面的士兵,更是没法做到彼此了解,仓促用兵,只会适得其反。我的意思是先易后难,把能做的事情做了,建立起友好关系,彼此先争取做个好朋友,好邻居,至于接下来的事情,会怎么发展,不是现在能够说得清楚的。”

    赵桓抬头,笑眯眯道:“皇兄以为如何?”

    李乾顺的老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感叹道:“英雄出少年,我们这一代人,果然是老了。以往还在琢磨,金人强悍,大宋何以自保!现在看来,有赵官家在位,该是金人发愁才对!”

    李乾顺来了一个倚老卖老,赵桓却也不恼,只是笑道:“皇兄若是同意,可以让他们下面拟一个盟约出来,然后再仔细详谈,如何?”

    李乾顺点头,“可以,我也想和赵官家尽快结盟。”

    赵桓一笑,“皇兄,我觉得应该是三个人。”

    “三个?”

    李乾顺大惊,“赵官家,当今天下,能和你我平起平坐的,只怕唯有大金皇帝了,难不成要把他请来吗?”

    赵桓笑道:“我想请人家也不来啊!说白了吧,是耶律大石!”

    “什么?”李乾顺更加吃惊,“这不好吧?”

    “为什么?”

    李乾顺道:“耶律大石固然带着残部逃到了草原,可他现在兵不过一万,城不过一座,如何能跟我们结盟?”

    “可他代表着大辽!在金国的土地上,还有百万契丹人,就算是金军之中,还有契丹降将。我们要对付金人,就不能忽视耶律大石,更不能不在乎昔日的大辽国!”赵桓声音高亢道:“大宋、西夏、契丹,三国鼎足而立,如今契丹亡于金人之手,我们双方结盟,支持契丹复国,三国共同抗金,恢复昔日秩序,难道不好吗?”

    赵桓见李乾顺还在皱眉,便又道:“现在大宋和耶律大石无法直接联系,唯有通过皇兄之手。如果大辽复国,耶律大石也只会更加感激皇兄才是。而且大石雄踞草原,正好庇护西夏的北疆,如此重要的一个人,如何能排斥在外啊?”

 第136章 赔偿(三更求订)

    李乾顺思忖再三,沉吟道:“如果让耶律大石会盟,该如何对待?”

    “以皇帝待之!”

    赵桓很干脆道:“辽国乃是大国,不能因为亡于金人之手,便羞辱辽国。皇兄,若是想以大石号召契丹旧部,就必须给大石体面,我们不是尊重大石这个人,而是尊重一个立国二百年的万里大国,是尊重几百万契丹遗民。只有以天子之礼,平等待人,才能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总而言之,昔日互相敌对的大宋、契丹、西夏,我们联合起来了,捐弃成见,放下恩怨,共同对敌。”

    赵桓探身,屁股甚至从座位上起来,双眼紧盯着李乾顺。

    “皇兄何等见识,能想不清楚其中的意义吗?”

    李乾顺当然能想清楚,三个国家,代表昔日的秩序,金国流星般崛起,把鼎足之势弄得一地鸡毛,破烂不堪。

    而三方会盟,足以号召除了金国之外,这片土地上一切的力量我们需要联合起来,彻底碾死金国!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有点像欧洲的反拿破仑联盟,至于为什么不是反法联盟,没有拿皇的法兰西,还是法兰西吗?

    李乾顺眯缝着老眼,不得不说,他心动了,开始相信眼前这个年轻的赵官家,或许真能击败金国。

    任何一个想成就大事的,必须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不惜一切代价国家之间的联盟,如果做不到步调一致,彼此三心二意,互相算计,大概率是不会成功的。

    甚至会以为猪队友的掣肘,输得稀里哗啦。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胜枚举。

    赵桓愿意为了抗金,承认西夏国主的地位,愿意拉拔已经灭国的契丹贵胄说实话,就算当下的耶律大石,都不敢以辽国皇帝自居,只敢称王。

    就这么个败军之将,赵桓也愿意以天子之礼待之,说实话,这份胸怀气度,李乾顺是服气的。

    这是个认准了目标,就不要命的主儿。

    金国摊上了这么个对手,也算倒霉。

    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