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成祖-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颐浩咯噔了一下,这是说自己和官家离心离德吗?

    吕颐浩面色凄苦,神情暗淡,“官家,臣故知官家心意,可臣无论如何,也不想有辱官家圣明。”

    他抬起头,诚恳道:“那些将士可以在军前厮杀,可以立功受赏,唯独不能为官!”

    “为什么?”赵桓声音陡然提高,“是文武之见,还是破坏了规矩?”

    吕颐浩还头一次被赵桓吼过……从尸山血海出来的帝王,真正发怒的时候,天崩地裂,伏尸百万,可不是一句笑话。

    吕颐浩下意识咽了口吐沫,沉声道:“官家,臣不敢有半句谎言,他们不通经义,不懂文墨,更不知圣人之道……如何能够为官牧民?表率一方?若是放他们去地方,只会为祸百姓,败坏吏治,臣身为宰执,不能逢迎官家,还请官家明鉴!”

    说完之后,吕颐浩摘下了头上的帽子,放在了地上。

    赵桓大怒,气得眉头立起,毫无疑问,这是文官集团的反扑,他是不能客气了,连官家的话都不听了,必须出重拳!

    可赵桓略沉吟之后,又似乎从吕颐浩的话中捕捉到了一些东西……

    “朕早知刚刚筹建御营的时候,就让他们读书写字……别人不说,就那个牛英,也认识几百个字,朝廷的公文告示,大略也能看懂。他们在军中,也要负责粮食军械,也都有清单账目,不敢说每一次都对,但算错的也不多。朕让他们去地方做事,就是看中了这一点……你要非说他们什么都不懂,朕是不赞成的。”

    赵桓突然扭头,死死盯着吕颐浩,

    “吕相公,你给他们考的什么东西?”

    吕颐浩瞬间瞪大眼睛,整个人都傻了。

    “官家,考试自然是试贴诗,策论,经义……没有别的啊!”

    赵桓一听,直接无语了。

    “我说吕相公,你们还真瞧得起他们,十年寒窗苦读,都没几个能驾驭这些玩意的,他们才学了几天,认识几个字?让他们考这个,你想干什么?”

    吕颐浩目瞪口呆,过了好半天,才咽了口吐沫,艰难道:“官家,那,那该考什么?”

    “考识字啊!给他们一段话,让他们抄写……再找一篇公文,让他们提炼其中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他们几个要点,让他们写一篇告示。再出几道简单的算学问题。比如一户出两丁,一百户能出多少……这些也就够了。”

    吕颐浩哭了,“官家,这是要考三岁孩子啊!”

    赵桓不爱听了,“你当下面的小吏比三岁孩子强多少啊!算了,朕亲自出题,你们就别掺和了。”

    吕颐浩也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反正天子出题的消息传出去了,令人意外的是占城王子要求参加,非常积极,还说要考个状元回去!

 第289章 人才难得

    外国人参加中原王朝的科举考试,一点也不新鲜,唐代甚至有许多外国人担任官吏,一起建设盛唐。

    大宋的情形不如唐朝,但也不是那么排外……让一个王子参加考试,也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仅仅参加这种考察读写计算能力的初级考试,实在是太小儿科了。

    而且和一群武人考试,会不会引起他的不满?

    为了这件事,吕颐浩只得再请教李邦彦。

    “太傅,这位王子的学问到底如何?”

    李邦彦仿佛没听见,直勾勾看着前方,吕颐浩又问了一句……老李突然抬起头,嘴角抽搐道:“吕相公,你能弄到考题不?”

    “考题?”

    吕颐浩傻了,“李太傅,这一次的考题就是抄写,随便写点公文,没有半点难度,你让我帮你作弊?”

    “不是帮我!”李邦彦摇头,“是,是帮着占城王子!”

    吕颐浩更傻了,“不是,李太傅,他一个王子,总不会连这点事情都不会吧?”

    李邦彦不耐烦了,“我就问你要考题,说那么多废话干什么,我又不可能泄题舞弊?”

    “你想帮占城王子,还不是舞弊啊!”吕颐浩把脑袋摇晃和拨浪鼓一样,“李太傅,题目是官家出的,你想知道情况,就去找官家,我是没法帮你。”

    李邦彦深吸口气,竟然真的走了,看样子还挺着急的。吕颐浩看着他的背影,十分不解……能出使大宋的,基本汉语都是很好的,有些甚至学问极高。

    当初辽国还拿三光日月星这种对子来跟大宋斗法,要是没有苏大胡子这种天才,大宋没准还要在文采上输给契丹呢!

    占城虽然远远比不上契丹,但也多次来大宋,还有不少汉人在占城生存经商……从任何角度来看,这位王子或许学问不行,但也绝不是废物点心,岂能连一群大头兵儿都不如?

    不会是李邦彦这个老东西故意下套吧?

    想趁着官家不高兴,给我挖个坑,把我这个首相赶下去?

    吕颐浩半天想不明白。

    时间飞快,只用了三天,赵桓就把考题准备妥当了,甚至连印刷都弄好了。

    考试地点选在了国子监。

    整个流程和科举考试差不多,只不过没有科举那么严格,时间也很短暂,赵桓只给了众人一个时辰的考试时间。

    甚至都没有天子训话,只是发下试题之后,就宣布考试开始。

    赵桓被安排在了国子监签押房休息,几位宰执也都在。他们手里拿着天子出的试题,翻来覆去看了看,吕颐浩轻叹口气,“官家,这样的题目,只怕一刻钟都用不上啊!”

    其他人也深有同感,简直太过简单了,只要读过几年书,就能轻松完成,根本毫无难度!

    赵桓看了看众人,嘴角微微上翘,“要不这样,你们谁又兴趣,也写写试试,让朕给你们打个分数,就算咱们君臣的一个游戏,如何?”

    几位宰执看了看,有人不情愿,觉得太儿戏了,这就好比让一个博士后去回答幼儿园的题目,一点乐趣都没有。

    可诸如唐恪和叶梦得,这两位知道因为考试的事情,惹恼了官家……如果真的追究下来,他们俩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候配官家游戏,没准伺候好了,还能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身在官场之中,犯错一次就够要命了,又哪能傻到一错再错。

    他们俩带头,其他人也不好拒绝,只能拿着试卷,找了张桌子,就很快写了起来。

    都说了这玩意没啥难度,果不其然,连一刻钟都没用上,所有人都写完了。

    赵桓收了十几份卷子,放在了手边,并没有急着去看。

    而是语重心长道:“诸位都是朝廷栋梁,执掌大权,肩负江山社稷……朕想问你们一件事,宋金之间,大宋何以必胜?”

    这个问题和眼下的考试离得有点远,不过在场众人也早有思量,张叔夜就躬身道:“官家圣睿,将士用命,我大宋人、财、物,皆胜过金人无数倍。臣以为正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赵桓含笑点头,“不愧是枢密相公,可朕也想挑战你……从总体来说,你的道理讲得通……可落到每一场的战斗,大宋还能每次都集中数倍人财物?碾压金人,赢得战斗吗?毕竟宋金之间的战斗,也是一场场累积下来的,你们说是不是?”

    朝中诸公迟愣,题目越简单,回答起来就越是困难。

    吕颐浩道:“还请官家明示吧!”

    赵桓颔首道:“朕要说的是面对一件事情,最忌讳空谈……还是拿和金人的战斗来说,讲大宋有多少优势,固然不错,却也不免空泛。因为凡事都是力量强的一边必胜,那也就没有什么以弱胜强了。只要在战前计算一下力量差距,不用开战,直接就决定胜负了,这是不行的。”

    “同样的,一场大战,几万,十几万的兵马,如果每个人都不放过,且不说能不能说清楚,盲人摸象几乎是必然的。”

    “太宏大了不行,太细碎了也不行……衡量一支兵马的战力,一场战斗的胜利,关键看的是将领……这个将领不是主帅,而是营指挥使、都虞侯、都头这一级的……如果他们斗志昂扬,经验丰富,获胜的机会就很大……所以真正关键的是中层,他们才是骨干力量。”

    赵桓给诸位宰执讲了个道理,换成更容易理解的例子,比如探讨二战,如果只是简单罗列两个阵营力量差距,最后就得出个轴心国必败,这固然没错,可要是有人再仔细问一问,双方的战略战术啊,有没有办法以弱胜强啊?

    这时候要是什么都说不出来,你也不是真的理解。

    当然了,这么宏大的战争,如果仅仅是把目光放在少数几样武器上,甚至简单对比枪炮性能,比较坦克跑得快慢……你也推不出最终的结果。

    宏观太大,微观太小,真正有用的是中观。

    “朕的见解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恰恰是这两年多以来总结的经验,朕不断选拔敢战猛士,让他们担任中下级军官,构成御营的核心。每一次战事,他们都能很好完成使命,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严格遵守将令。”

    “朕以为治军和治国是相通的……你们这些人都是科举出来的人才,满腹学问,是大宋士人的精华。就好比军中的帅臣大将。再往下呢?就是各级官吏,一层一层下去……但是,到了某个层次,就骤然断裂。说得再直白点,就是皇权不下县!”

    “在治理国家这件事情上,出现了断层!”

    “向上,我们有一群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才子儒臣,深受尊重,被视作文曲星;向下,就是那些整日为了温饱挣扎,几乎大字不识的百姓。二者的差距,天地之别!”

    “我们缺少一个层次,一个百姓和官员之间的衔接。他们没有那么高的学养,只是比普通人多认识几个字,多知道一些道理。他们拥有的本事,在真正有学问的人面前,不值一提。”

    “但是他们却远远比普通百姓强,他们能给最普通的百姓,答疑解惑。把朝廷的意思传达下去,把下面的声音递上来。承上启下,就是他们的作用!”

    赵桓认真看着吕颐浩,感叹道:“吕相公,你抱怨清丈难做,抱怨摊丁入亩困难……说改革举步维艰。朕知道你没有说谎,事情也的确如此。可这件事,到底是存在一个朋党,保守力量,百般阻挠,还是缺少推行变法的办事之人?又或者二者皆有?”

    “我们的官员,下面的办事小吏,还有那么多的差役……他们到底如何,能不能忠诚老实地执行命令?”

    赵桓这一番道理说完,吕颐浩错愕地张大嘴巴,果然陷入了沉思。

    所谓传统士人集团,保守势力,这是绝对存在的,根本不需要否认。但是仅仅因为反对,就推行不下去,是不是本身执政能力也不足呢?

    既然如此,那问题出在哪里?

    是不是官家讲的中下层力量?

    没有真正的执行力量,这才是历来变法艰难的原因……吕颐浩仿佛突然打开了任督二脉,一下子顺畅起来。

    “难怪官家要派遣有功士卒回乡,原来是在弥补这一块的缺陷!”

    赵桓含笑,“没错,既然这样,咱们再看看你们几位的答卷吧。”

    随手拿起吕颐浩的卷子,赵桓只看了两眼,就往旁边一放。

    “不合格!”

    再看刘韐的,赵桓还是摇头,就这么说吧,整个一圈看下来,除了李邦彦的,全都没通过。

    “这里面的原因你们知道吗?”

    吕颐浩老脸通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