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成祖-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桓戳着岳云的小脑袋,意味深长道:“所以说啊,决定人们行为的,不是脑袋,而是屁股!屁股坐在哪边,自然会向着哪边的。”

    赵桓说完,转身往后面走去,岳云低头沉吟,突然抬头,“官家,官家向着哪边?”

    “朕自然是在万民百姓这边,是在江山社稷这边,是在长治久安这一边!”

    曾经的赵桓,还承受不起争论带来的撕裂,大宋朝也承受不起,伴随着北伐初步胜利,至少赵桓有胆量面对这个问题了。

    争吧,让你们三派敞开了争,看看最后能争出一个什么结果来!

    赵桓不知道的是,此时正有个苏轼的同乡,出离蜀地,跋山涉水,赶往京师。

    这个年轻人叫虞允文,他家的祖上是唐初名臣虞世南,虞允文的老爹也是朝中官吏,按照过去的经验,他是可以直接恩荫入仕的。

    虞允文也是这么打算的,既然能躺赢,又何必奋斗呢!

    而且留在家中,还能孝养双亲,其乐融融,有什么不好啊!

    由此可见,虞允文的志向绝对称不上远大。

    奈何凡事都有意外,赵桓掌权之后,自然是不断调整规矩,恩荫什么的,根本不存在的,对待地方官吏也十分严苛……虞允文的老爹就因为军粮失期,被罢免了官职。

    一夜之间,少爷当不成了不说,家业中兴的重担都压在了虞允文的肩头……这回想躲都躲不过开了。

    他只能乘船出蜀,一路顺流南下……说起这条水路,还真是神奇……李白曾经走过,几十年前,苏轼也曾经走过。

    如今虞允文追寻着前辈的脚步,也离开了巴蜀,辗转进京……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考科举,谋个官职,延续他们家族的荣光。

    虞允文进京之后,不声不响,先找个了普通的客栈住下,随后又去各地的茶楼酒馆,打听消息,看看有什么议论,能不能嗅到风向,预估一下科举的走向……

    “朋友,我看你远路而来,十分辛苦,你也就别费事了……我跟你实说了,官家前些时候说大苏学士有文采,不能为官,尤其是不能决断国家大政。因为这事各派都在争论不休,还都在说,科举到底行不行……现在谁都知道,接下来的科举,考的就是新旧之争,就是科举取才,你在这上面下功夫,必然无往不利。”

    虞允文听完之后,深深一躬,“多谢先生指点,晚生拜谢。”

    对面的人微微一笑,“用不着客气,我听得出来,你是巴蜀的人,多替大苏学士说话,我这人没别的,就是喜欢大苏学士的词作,可不能让他受委屈了。”

    敢情这位还是苏轼的粉丝……想想也不稀奇,此时的苏轼可不只是大宋的明星,在金国还有个金富轼哩。

    由此可见,大苏是绝对的国际巨星。

    既是自己的老乡前辈,又有那么大的名气,该怎么做,似乎一目了然了。

    虞允文回到了住处,憋了三天,一篇文章写好,随后又是两天,在消息报上,头版头条,刊登了虞允文的文章。

    这一篇文章刊登出来,瞬间引爆了舆论,堪称现象级爆款作品了。

    虞允文写了什么呢?

    苏轼在嘉佑制策当中,提出今世有三患终莫能去……他针锋相对,提出求强兵,求丰财,求泽吏。

    很显然,苏轼认为的三患,就是冗兵,冗官,冗赋,和当时世人的看法,完全相同。

    但是在王安石变法之后,苏轼却称赞仁宗朝,持法至宽,用人有叙,专务掩覆过失,未尝轻改旧章。

    这就很玄妙了,你在仁宗朝写文章,痛批三冗,怎么到了神宗朝,就觉得仁宗朝很好了?

    莫非是故意寻章摘句,诬陷大苏?

    再往下看,苏轼曾经还称赞过商鞅变法,认为其人专,其政一……故此才能变法成功……此时的苏轼,是鼓励变法者学习商鞅,以一种壮士断腕的魄力,一往无前,推进变法。

    但是到了王安石变法期间,他又说君子未论行事之是非,先观众心之向背”,显然,此刻大苏所说的众心仅限于士绅官吏、豪强地主,至少也是士林众人,并不包括普通百姓,不然大苏也不会攻讦王安石,说他坏祖宗之法。

    很难想象,一个曾经盛赞商鞅的人,居然会批评破坏祖宗之法……

    如果说这些或许可能还有误会,但是在抑制兼并这件关乎封建王朝生死的大事上,苏轼也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了反反复复。

    他曾经痛心疾首地指出“有兼并之族而赋甚轻,有贫弱之家而不免于重役。富者地日以益而赋不加多,贫者地日以削而赋不加少。”

    等到了王安石推动变法的时候,苏轼竟然又站出来,主张结人心,并且说“子产焚《载书》以弭众言,贿伯石以安巨室”。

    除此三点之外,苏轼还曾经极力主战,可是到了王安石变法期间,却又说好战必亡,甚至他还说不管胜败,都有灾祸。

    他还有个惊天地泣鬼神的论断,“胜则变迟祸大,败则变速祸小”。敢情在大苏学士看来,打胜了反而灾祸更大了。

    ……

    虞允文写了这么一篇文章,要是没点动静,那才奇怪呢!

    两位国舅亲自出马,“小虞先生,去我们那住下,你放心,我们兄弟会保护你周全的。”

    虞允文闷头无言,他说的都是真话……要知道他可下过苦功夫,研究东坡先生的,怎么还不让人说实话了……

 第364章 一等人物

    虞允文稀里糊涂到了朱府……堂堂国丈府邸,自然是气象不同。朱孝孙和朱孝章给他安排了一个专门的院子。

    “小虞先生,跟你说实话,这是殿下来的时候,才会住的院子。”

    虞允文一听,瞬间就站起来了,开什么玩笑,他怎么能住殿下的地方?

    朱孝孙摆手,“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兄弟干脆跟你说实话,这些年啊,我们一直在物色,希望给殿下挑几个不错的青年才俊……只是忙活了许久,人选都不合适。”

    虞允文不解:“天下英才辈出,贤达无数……我,我听闻殿下已经拜了龟山先生为师,便是同门师兄弟,也是人才无数啊!”

    朱孝孙呵呵道:“坏事就坏在了这上面……杨老头偏向旧党,如果给殿下身边都安排这种人,岂不是坏了大事……我不妨告诉你,这几年了,真正能陪伴殿下的也就是岳少帅。我看见你的文章,有理有据,能把这么多事情都掀出来,看起来是个正直难得的,加上你年轻,长得也不错……跟着殿下,说不定还能让官家看中,从此你就飞黄腾达了。”

    朱孝章也道:“你可记住了,真要是发达了,别忘了我们哥俩,到时候记得帮我们美言两句!”

    虞允文听着都新鲜,他怀疑这俩是不是真的国舅?不会是假冒的吧?

    凭着一篇文章,就把自己弄来,还说要推荐给殿下,甚至让自己替他们美言……你们也太草率了吧?

    而且既然都是国舅了,你们自己去跟官家讲,有何必让我帮忙?

    虞允文满脸的疑惑,站在那里,连坐都不敢坐了。

    朱家兄弟急得跺脚,“我说小虞先生,你真当我们的日子好过啊?头些年官家把邸报拆分了,让我们协助宣扬朝政……刚开始还好,可现在越发艰难……各地的报纸越来越多,明的,暗的,挡都挡不住。原本我们只负责刊印,就能坐着数钱……现在好了,满大街吆喝,都没几个人愿意买,再有我们手下的文人也不行,写出来的东西不是四平八稳,就是狗屁不通!眼下这么大的一场论战,我们的消息报根本掺和不进去,最多只能转载别人的文章,你说急不急人!”

    虞允文渐渐听懂了,这两位国舅是真的遇到了麻烦……搞宣传不是那么容易的,办个报纸,找几个文人,随便写点什么,就能挣钱……对不起,那是刚开始……现在算来,赵官家以邸报治国,已经干了五年多了。其中的套路也被人摸清楚了。

    这不,渐渐的各地都出现了报纸,而且还有个问题,两位国舅在文坛毫无名气,他们只能花钱收买写手……奈何文坛上的大笔就那么几个,人家不光要钱,还要名!

    给消息报写东西,就仿佛低人一等,不够体面,是向皇家妥协,是阿附权贵,是拍国舅的马屁,捧皇帝的臭脚。

    甚至有些人私下里放话,谁要是给消息报干活,就是小人。

    论战在即,三派厮杀,胜负没分出来,先把消息报给弄没了。

    就在这个当口,虞允文跑去消息报投稿,刊登出来之后,霹雳天惊……朱家兄弟一下子就抓到了救命稻草。

    “小虞先生,你这篇文章已经上达天听了,皇后前天特意赐了一盒点心给我们俩……实不相瞒,前些时候,我们都挨了好几次骂了……现在我们兄弟的生死福祸,全都押在你的身上了。”

    虞允文虽然年轻,还有那么点胸无大志,秉性也绵软……但他还是足够机敏的,“两位国舅,你们这是被士林文人给排挤了……其实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报纸,我只当光有个消息报哩!”

    朱孝孙气得笑了,“你要是知道有别的,还不来了是吧?”

    “不!”

    虞允文摇头,很认真道:“我想写的东西,在消息报发最合适了。”

    “哦!”两人点头,“那你想写什么?”

    虞允文打起了精神,酝酿之后,果然忙活了起来。

    他写第一篇文章,把苏轼前后矛盾的地方列出来,如果光看这些,毫无疑问,苏轼就成了前后不一的小人。

    既是后辈,又是同乡,有必要这么黑苏轼吗?

    虞允文在第二篇文章里,就提到了另一件事。

    新党失势,司马光掌权之后,要尽数废除新法,苏轼站出来,因为免役法的事情,和司马光据理力争,甚至说出了司马牛……气得司马光够呛,不出意外,再次遭到贬谪。

    苏轼不能容身新党,也不能跟旧党安然相处。

    这毛病出现在哪里呢?

    虞允文第二篇文章,戛然而止……这篇文章可远不如第一篇文章轰动……甚至有人认为这个作者就是故意的。

    玩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那一套,先把大苏学士骂一顿,受不了压力,然后再说两句好话,想要把事情挽回来。

    俩字:恶心!

    很快苏学士的粉丝就行动起来,准备把虞允文揪出来,痛打一顿,让他给东坡先生道歉。还有人组成了队伍,四处抓人……所以说,什么时候,狂热的粉丝都是相当可怖的!

    幸好虞允文早早住进了国舅府,至少还没人敢来这里堵门。

    “我说小虞先生,你不会怕了吧!”

    虞允文微微一笑,“两位国舅勿忧,我的第三篇文章,马上就好了,这可是一篇长文……也是我写第一篇的用心所在,是这三篇的精华。”

    听到这里两位国舅都来了精神,虞允文到底写了什么玩意呢?

    新党意在富国强兵,旧党意在恪守祖宗法度……大苏学士试图调和新旧,终究力有未逮,无力回天。

    且纵观大苏学士言行,优柔寡断,前后反复,有好心而无主见,敢直言而无韬略,心怀百姓而无济世强国之才。

    总而言之,大苏学士只能算是三流人物!

    看到这里,许多人都气疯了。

    见过狂妄的,没见过这么狂妄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