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成祖-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那你到底是在打算什么啊?”赵佶万分不解,怎么都想不通,他第一次感觉到艺术家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没有什么复杂的打算……就是在大石的治下,保留一支可观的,并且不会被摧毁的亲宋势力……只要这样就足够了。剩下的就是保持足够的定力,可以等待大石遭遇挫折,甚至可以等着大石去世,等到主少国疑,然后再出手,只有那时候,才能做到十拿九稳!”

    “当然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是有足够强大的兵力当后盾,有实力才会有人把你当回事……要是像你那样,连个燕山府都拿不下来,连辽国的溃兵都打不过,又怎么指望人家把你当回事?”

    又说到我的头上了!

    赵佶欲哭无泪……不过他略加思索,也就明白了一些奥妙……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家间的博弈,都是你来我往的对手戏,真正的碾压局,是很少出现的。

    就好像斗地主,你也不能把把俩王四个二吧?

    汉朝被冠以强汉之名,可汉朝给匈奴缠斗了多久?

    说句不客气的,金国的崛起,属于历史上的意外,来得太突然,太猛烈,太不可思议……甚至是女真人自己,都未必明白是怎么回事。

    而一旦历史恢复到了常态,一两个枭雄人物,也是没法真的力挽狂澜……曹丞相兵败赤壁,刘先主夷陵遇火,孙十万合肥献头……大抵就是如此了。

    “所以说,因为忌惮耶律大石,就嚷嚷着要断绝盟约,甚至出兵攻打契丹……那就大错特错了。贸然出兵,甚至没法削弱耶律大石,反而给他提供了帮助,帮他整合部下,将塞外之地,打造成铁板一块……总而言之,咱们已经从救亡图存的决死模式,变成了大国中兴的博弈模式……该怎么驾驭大局,统筹内外,却是需要仔细思量权衡……这里面的学问,你是无论如何,也领悟不来的。”

    再一次被嘲讽了。

    赵佶都不知道挨了多少骂?

    夸你懂得孝道,你就不能用心演演?好歹给我这当爹的一点面子?

    赵佶满心都是不满……不过他也真的有了不少的领悟,至少眼界格局都上来了……这个逆子,除了不孝这一点,还真是无懈可击,是个绝佳的天子。

    赵佶微微感叹,突然不知道搭错了哪根弦儿,竟然探身道“官家,事到如今,天下一统,太平初现……你也别太苦了自己,别的不说,选几个妃嫔入宫吧!趁着年轻,多生几个孩子,开枝散叶,光大皇家,这才是正办!”

    “你闭嘴!”

    赵桓突然圆睁醉眼,怒道:“你可以回去了,别在我眼前晃悠!”

    赵佶愕然……我没说错什么啊,这家伙怎么属猴的?

    他愣了半天,还是灰溜溜离开了……而赵桓怒视着赵佶的背影,切齿咬牙,“催婚,催婚!就讨厌你这种人!朕就喜欢躺平当咸鱼,不行啊?”

    赵佶不知道哪里惹了赵桓,只能狼狈逃回住处,他倒是邪不下,除了要想办法编书之外,还要抽空去瞧瞧可怜兮兮的耶律延禧,给这位悟省大师送去一点久违的温暖。

    也就在忙碌中,突然就有一伙人来到了燕京,求见赵桓。

    他们正是金国派来的使团,向大宋乞和!

    赵佶听到之后,呆了半晌,忍不住惊骇自语,“天啊,这逆子神了!”

 第395章 入关心态

    “此番金人来使名叫韩昉,是金主合剌的老师……北地汉人的翘楚才俊……他已经向礼部言明,要不惜一切代价,务必要和大宋达成议和……不管是称臣,还是割地,或者赔偿,他们都没有怨言。”

    李若水简单介绍了一下金使的态度,其余诸公听到这里,不免有种恍如隔世的错愕感……这还是大金国吗?

    “如今是靖康七年春,老夫真有种回到了当初金人围城,朝野之中,皆是一片言和之声的风雨飘摇中。”张叔夜长长一叹,“金国当真到了如此地步吗?”

    面对老相公的询问,刚刚升任兵部侍郎的张浚站出来。

    “回枢相的话,金人连番惨败,前后折损万户不下十个,死去的悍将也不下十人……可谓是精华尽去,死伤狼藉,现在只剩下一口气了。”张浚呵呵笑道:“偏偏此刻契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如果不能和大宋言和,专心对付契丹,只怕金国不但要灭亡,就连女真部落,都要荡然无存!”

    能把不可一世的金国打得这么惨,大宋百官也倍感振奋,觉得与有荣焉。

    不过刘韐却有别的看法,他最近接了张悫的位置,也开始负责财税,等接手国库之后,刘韐才知道大宋朝是个什么玩意……

    首先,大宋朝有很强大的武装力量……目前御营的总兵力达到了三十万以上,其中骑兵也史无前例地达到了五万人!

    这些御营精锐,一半都是百战老兵,相当骁勇善战。

    其中骑兵提升是最显著的,主要是靠着缴获了金国的马匹,解决了最大的短板,韩世忠的静塞铁骑扩张到了五千。其余的轻骑精锐,也是相当了得。

    这还没算数量可观的水师人马……

    毫不夸张讲,大宋朝达到了自创立以来的武力巅峰。

    强兵猛将,韩世忠、岳飞、吴玠这些人,比起开国的功臣,也差不了太多。

    但是到此为止了。

    抛开军力之后,大宋朝就是一地鸡毛,乱七八糟。

    “东南诸路,皆因为赋税沉重,急需抚恤,减轻负担,不然民变在即……两河和燕云之地,连年战乱,百姓十存一二,凋敝困窘,无以复加。而且连年战乱,黄河失修,必须拿出财力治水……还有,官家决心迁都燕京,营建新都,这又是一笔巨款……事情到了今天,要说没法跟金人打下去,我是不认同的。可要说一直打下去,还要大举动兵,不惜一切……便是杀了我也不能答应!”

    刘韐目视着诸公,格外凝重认真。

    “身为朝臣,务必要对祖宗基业负责,对天下苍生万民负责……有件事务必要看清楚,继续这么下去,各地民变在即,朝廷财税势必瓦解……财权不再,无法豢养强兵,又必然让兵马原地就食……这是什么?这就是藩镇!”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八年之间,藩镇遍地,盛唐烟消云散。若是我们不能小心谨慎,六年抗金,结果也是这样,我们这些人就真的该死了!”

    刘韐的话半点也不客气,甚至说非常严重,但是大家伙却没什么反驳,甚至还频频点头,俨然可以视作文官们的共识。

    其实对当下情形,赵桓也是心知肚明。

    而如何医治创伤,也隐隐有两种思路,若隐若现……一个是传统的休养生息,偃武修文;而另一个则是赵桓目前倡导的,铲除巨室,均田平役,打造公平的框架,一举解决民怨,实现重塑乾坤的蓝图……

    这两种思路,毫无疑问,后一种更有吸引力,只不过要付出的代价也更多,而且由于得罪人太多,能不能如愿推行,还真不好说。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是赵桓,也应该偏向议和的。

    “那就见见韩昉吧?”

    赵桓点头,在诸多朝臣的注视之下,韩昉前来拜见赵桓。

    “外臣叩见陛下!”

    赵桓心情不错,竟然笑道:“来人,给他搬个椅子,大老远的过来,也不容易……再给一碗姜汤。”

    韩昉连忙谢恩,赵桓却是摆手,“你原是燕京人,从来没有入仕大宋,也不以宋人自居……朕只当招待外客,用不着多礼。”

    韩昉讪讪无言。

    等他坐下,喝了姜汤之后,赵桓随口道:“说吧,你们开出了什么条件?”

    韩昉立刻打起精神,“承蒙陛下垂问,我大金愿意和宋朝约为父子之国。”

    赵桓眉头挑了挑,玩味笑道:“所谓父子之国,便是朕为父,合剌为子……他才十几岁,貌似还没有朕的长子年纪大,朕貌似没有捞到什么便宜啊!韩昉,要不这样,咱们约为祖孙之国,你看如何?”

    韩昉脸都黑了,却也只能无奈道:“回官家的话,如此怕是不合规矩吧!”

    赵桓哦了一声,也没有继续纠缠,表现了理所当然的大度……“名分上的事情说完了,在实在的地方,你们又有什么打算?”

    韩昉打起精神头,“回官家的话,敝国愿意将燕云之地悉数让给大宋……同时北迁四百里,作为两国分界,敝国保证,绝不南下,双方永为盟好……”

    这一条出口之后,很显然大宋的臣子当中,有不少怦然心动事实上以大宋现在的实力,能推到秦长城一线,已经算是极限了。如果金国能在这个基础上,再向北撤四百里,让出来一条宽阔的缓冲带。

    大宋的边疆压力几乎顷刻就解除了。

    韩昉也注意到大宋百官的神情,他的心略微放下了一毫,毕竟真正做主的还是赵官家啊!

    “陛下,两河燕云之地,还有不少金人猛安谋克遗留……大宋仁慈,不愿意赶尽杀绝,敝国感激涕零。我们愿意拿出三百万两白银,向大宋赎回这些人。没了他们的干扰,对大宋收复失地,治理地方,也会方便许多。”

    “还有,自从议和完成,每年金国提供三万匹宝马良驹给大宋。”

    “再有……若是大宋有憎恶的人员,也……也可以给敝国名单,敝国一定送到,听凭发落!”

    ……

    韩昉侃侃而谈,开出来的这些条件,竟然让在场的大宋臣子怦然心动。

    不管是里子,还是面子,全都给到了。

    看得出来,金国议和,还真是有些诚意的。

    “韩昉,话你带到了,可以先回馆驿等候吧。”

    赵桓打发走了韩昉……一转身,对着群臣道:“大家伙怎么看……觉得可以议和的,不如站出来。”

    众人一愣神,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不会又要钓鱼吧?

    足足一盏茶的功夫,居然无人敢动,就这么傻傻站着。

    赵桓看着众人,突然一笑。

    “你们别怕,这和以往不一样,就算是议和,也不算偏向金人……大家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这一次众人微微一动,最后竟然是张叔夜主动站出来。

    “官家,老臣也不说太多了,只讲一件事……大宋太疲惫了,该缓口气了……反正跟金人议和,大可以撕毁,不用太在乎的。”

    张枢相给大家伙打开了思路……没错啊,谁说说话一定要算数的,毕竟是金人啊,跟他们讲仁义道德,那是傻子才干的事情。

    随后,刘韐,吕好问,包括吕颐浩都似有议和之心。

    赵桓看着自己的群臣,微微一笑。

    “你们讲得都有道理,也都是为了大宋思考……只是朕想问大家伙一件事,金人为什么提议,要北迁400里,还要求赎回那些猛安谋克……在一堆条件里面,唯独这两条,让朕觉得含义非常……咱们君臣不妨好好剖析。”

    众人一愣,退回四百里,制造无人区,不正好为了议和,防止交战吗?难道这还有阴谋?

    赎回猛安谋克,也算是减轻了大宋的负担,怎么也有问题?

    重臣陷入了思忖,赵桓微微轻叹,到底还是思维局限啊!

    正在这时候,张浚突然向前一步。

    “官家,臣,臣以为金人的提议,是在保护他们自己!”

    赵桓眼前一亮,到底有个说出他心里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