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成祖-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桓如此,而李纲心里或许更要强烈一些……“官家可知小民之苦?”

    赵桓一愣,直直看着李纲。

    “官家,南北气候迥异,水土不服,迁居百姓,生死难料。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死在路上,数年前,金人南下,苍生涂炭,如今还要让百姓再遭一次荼毒吗?”

    “李太师!”吕颐浩突然出言呵斥,“你这是把迁居富户等同于金人南下吗?”

    刘韐也跟着气愤道:“朝廷国策,是为了移民实边,是为了平衡南北,是为了恢复北方元气……可不是李太师说得涂炭生灵!”

    李纲是个遇强则强的性子,竟然也挺直腰杆,声音提高:“不管贫富,皆是朝廷子民,提编钱,富户出了何止千万?他们也是有功之臣,朝廷如此待人,只怕寒了人心!”

    “你!”吕颐浩大怒,想要驳斥,毕竟提编是吕颐浩主要负责的,他太清楚了,虽然朝廷是针对富户征收,但是对不起,至少七成以上,甚至更多,都被富户转移出去了。如果没有严刑峻法压着,只怕老百姓的处境要更加艰难。

    “李相公。”赵桓突然开口了,官家的神色凛然,语气深沉。

    “你方才讲不论贫富,都是大宋子民……这话说得乡愿……在朕这里是不认可的。”

    李纲陡然一惊,毕竟赵桓的话已经撼动了儒家论理的根基了……“官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啊!”

    赵桓断然摆手,“普天之下的土地,只要不交税,不服役,朕便掌控不到,只是巨室私产……都是朕的子民不假,可若是混为一谈,朝廷的政策就没有办法制定执行了。”

    赵桓突然站起,负手而立。

    “李卿,还有吕相公和刘相公,朕在这里,把话说清楚了。天下的根基,在于九成以上的小民……在于这个最大的一团,他们想要什么?要田种,要吃饱肚子,最好还能让后代进学堂,有上升空间,可以改换门庭。朝廷顾住了这一团,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往后朝廷施政的核心要义。”

    “豪门巨室,在当下,属于朝廷需要重拳打击的对象……尤其是福建!”

    赵桓猛地扭头,怒视着李纲,“李相公,这些年福建出了不少名臣,有些豪门大族,也让人仰望钦佩……可福建溺婴之风最为严重!你说迁居富户,致使手足分离,是手段残忍,那朕问你,那些亲手溺死自己的孩子的家庭,又算什么?是人间惨剧,还是他们根本不算人?”

    李纲一时语塞,被抢白的老脸涨红。

    “民生艰难,朝廷该救济,有些人毫无人性,自有国法惩罚……官家以手足分离之法,解决溺婴之风,这是挖肉补疮,断不可取!”

    “没错!就是剜肉补疮!只不过是挖豪门巨室的皮肉,来补百姓心头的大疮!迁居富户之后,所余田亩,悉数拿来分给无地或者少地百姓。拆分巨室,迁居豪强,清丈田土,摊丁入亩……这是一整套的,不可分离……过去面临阻力重重,便是功课没有做到位,如今朕意已决,势必要推行下去!”

    赵桓的态度让李纲措手不及,也让李纲颇为意外。

    本来他是信心满满,来劝谏天子,谁知道赵桓的道理似乎比他还多,讲出来的话,更加理直气壮……难道自己真的错了?

    李纲稍微恍惚,随即用力摇头。

    “官家,家国天下,没有家,何来的国!似这般推动下去,老臣唯恐国将不国!”

    赵桓深吸口气,突然笑了,“好啊……既然如此,朕就让你李太师好好瞧瞧!”

    “来人!”

    伴随着天子怒喝,外面有侍卫闯入。

    “把李太师送去西山别墅,暂时看管起来……给朕听好了,要好生照顾太师,不许无礼。朕还要定期去看望太师,谁要是敢怠慢了,朕绝不宽恕!”

 第418章 继续抓人

    赵桓一声令下,囚禁了太师李纲……此举不亚于一道霹雳,惊天炸响。李纲的身份自不用多说,他是公认的抗金旗帜,又是救时宰相,哪怕后来退归林下,也是从容有度,不贪恋权位。

    如此人品,在朝野上下,已经是半个圣贤,人人仰望。

    这一次李纲北上燕京,反对迁居豪强,反对迁都燕京……光是这两条见解,就已经得到了士林七成以上的支持,偏偏赵桓又把仗义执言的老太师给软禁了……这还不是昏君是什么?

    一时之间,天下议论纷纷,由南而北,从朝堂到江湖,都在讨论这件事情。

    “官家这一次手段霹雳,连李太师都拦不住,倒是令人意想不到啊!”胡闳休一边说着,一边给虞允文倒了一杯酒。

    算起来他们俩属于同一拨混到君前的,如今胡闳休已经开始担负礼部事务,倒是虞允文,只是天子的影子,地位不显,似乎发迹不够快。

    但是置身官场,谁也不是傻子,先发达可未必是好事情,能得到大老板的赏识,那才是升官的终南捷径。

    像胡闳休这种,巴不得在官家身边,把板凳坐热,坐烂……奈何他没有这个福气。

    “这有什么想不到的,我还真怕官家一声令下,把李太师给砍了。”虞允文轻描淡写道。

    胡闳休却吓得张大了嘴巴,“杀李太师,不至于吧?”

    “怎么不至于?当年王雱不就说过,枭富弼之首于市,则法行矣!莫非老兄以为官家的魄力不及王舒王?”

    胡闳休连连摇头,赵桓的胆子可比王安石大多了。至少王安石是以青苗法破题,虽然提出了方田均税,但是对不起,推不动就是推不动。

    像赵桓这种,直接向全天下的豪门巨室发起挑战,没有足够的魄力,是万万不行的。

    胡闳休怔了一阵,突然探身道:“官家真的要杀李太师?”

    虞允文同样停顿一下,闷声道:“官家拿出过天子剑。”

    当真动了杀心!

    胡闳休深深吸口气,必须要平静思绪。

    他很清楚,虞允文这么讲,那就代表官家真的考虑过……这把刀子没落下来,不是官家不敢,而是李太师有点冤枉。

    胡闳休也看得出来,李纲完全是被左右鼓动,也是老糊涂了,才来蹚浑水。他本身除了上书之外,并没有别的行为。

    现在官家把他控制起来,说不得还是保护了李相公。

    可不管怎么说,天子连李纲都不在乎,至少在朝堂上,是没有人能阻挠迁居富户了。

    想到这里,胡闳休才从袖子里抽出了一份东西,递给了虞允文。

    “来,帮我瞧瞧,写得可还成?”

    虞允文接过来,展开看了起来……他这一看,顿时眼前一亮。胡闳休这家伙,胸中有丘壑啊!

    迁居豪门这件事情,其实分成了好几个层次。

    首先第一步,要把豪门打散,把人丁从老家迁居出来……这一步是削弱豪强势力,瓦解巨室大族,释放出土地,还包括大族占有的奴仆。

    这是为了编户均田,改善当地民生。

    至于另一边,将大户子弟迁居北方之后,却不只是补充人丁那么简单……这些豪门子弟多数都读过书,有相当的文化水平。

    “我打算利用这些人,多半学堂,教化北方汉人,把文治教化做起来,平衡南北……你看我的想法如何?”胡闳休好奇问道。

    虞允文用力点头,“此法自然是好,只不过有一点,他们或多或少,对官家心存愤怒,让他们教学生,只怕会胡言乱语,诋毁陛下……这可不能不防!”

    胡闳休还真没想到这一点,听虞允文这么一说,也吓了一跳……对啊,万一有人胡说八道,最后把罪名算在自己的头上,那岂不是弄巧成拙了。

    “这该如何是好?不用这些人,上哪找那么多读书的?”

    胡闳休自言自语,猛地抬头,“你主意多,能不能给我想个办法?”

    虞允文咧嘴苦笑,“这就是为难我了,要是我有好办法,早就上奏官家了。毕竟地方这么大,学堂这么多,上哪找这么多的眼睛,去盯着他们啊!”

    胡闳休沉吟不语,一时没有办法……两个人闲聊了几句,就各自散去。走在路上,胡闳休反复思量,正在他低着头往回走的时候,在路口差点和人撞上,抬头一看,正是一队士兵,他们提着各式工具,往军营赶。

    胡闳休注意到了领头的,

    “是杨统制!”

    杨沂中连忙过来,躬身道:“您是胡学士吧?冒犯了。”

    胡闳休连忙摆手,“不碍的……你们这是?”

    杨沂中道:“工兵营,给官家修宫殿,这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吗!”

    “哦!”

    胡闳休用力颔首,“可真是辛苦你们了。”

    杨沂中笑道:“也算不上辛苦,而且官家交代了,告诉大家伙,尽量学点手艺,等日后回乡了,用得着。官家心疼弟兄们,总是替大家伙着想。”

    “官家仁慈啊!”

    胡闳休也跟着附和,两个人随即分开……胡闳休若有所思往回走,走着走着,他突然仿佛开了窍!

    对啊!

    前些年官家就搞过老兵下乡,让士兵在地方上调教年轻人,监察弊端,主动上奏……这些年因为老兵上书,处理掉的官吏也有几十位。

    如果继续授权老兵,或者干脆恢复三长制,让老兵负责基层,然后再大力推行教化,还有均田平役……这一套做下来,大宋的武德势必爆表,甚至超过秦汉!

    胡闳休越想越兴奋,整个变法的闭环形成了……虽然还是不免小毛病,但是总体的格局却是不差的。

    胡闳休喜出望外,立刻返回住处,连夜挑灯,愣是写了一份万言书,经过再三润色,三天之后,送到了赵桓的案头。

    “嗯,很不错,从文字上看,是无懈可击了。”赵桓笑着让人请来吕颐浩和刘韐,让他们也过目。

    吕颐浩率先道:“回官家的话,如此安排,可谓完备,只是良法还需要合适的人推行,老臣以为,官家该选拔几位新的宰执了。”

    刘韐也跟着道:“是啊,老臣和吕相公年纪都大了,精力不济,力有未逮,当个太平宰相尚且不能,更遑论如此大的变法了。”

    赵桓也是深深叹口气,“宰执是百官领袖,朕的腹心股肱,必须要德才兼备,还要跟朕心意相通,能推行新政,说实话,朕一时还真没有主意……你们二位不妨给朕推荐几个人,让朕好好思索。”

    两位相公愣了一阵子,还是吕颐浩率先答道:“官家,臣以为赵鼎是个纯臣!”

    “赵鼎?”赵桓突然笑了,“当年他义正词严,要朕和百官同心,的确是个猛士啊!”

    吕颐浩听得出来,官家这是迟疑,他躬身道:“官家……其实臣以为当年赵鼎所言,现在看起来,也未必是错。只是君臣相得,着实不易。但老臣相信,赵鼎是个可靠的人才!”

    赵桓眉头微微挑动,吕颐浩如此推崇赵鼎,毫无疑问,代表着这位能够继承老吕的衣钵。

    虽说选用宰相是天子之权,可身为当了六年的首相,吕颐浩的话语权也相当大……甚至说唯有他的认可,才能对整个官僚体系如臂使指。

    赵桓微微点头,又转向了刘韐。

    刘韐连忙道:“官家,臣以为何栗和刘汲都是不错的人才……官家酌情录用就是。”

    赵桓顿了一下,也表示记在了心里。

    都说圣心独裁,可一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