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成祖-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家亲临,没有降罪,没有呵斥,仅仅是耐心讲解,说了一番道理。三人都不是傻子,天恩如此,当真是始料未及。

    说句不客气的,为什么很多皇帝都喜欢屠戮功臣……还不是功臣自恃功高,就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日积月累之下,双方矛盾爆发,谁也不肯退一步,既然如此,那就只有物理毁灭了。

    事实上这一次争吵,完全可以视作文武之争……如果心稍微黑一点,就可能怂恿彼此争斗,杀个你死我活。

    等两边都在争斗中,满身泥水,把柄无数……皇帝就可以断然下手,除掉一方,然后再扶持新人,继续斗下去。

    这不就是所谓帝王术的核心要义吗!

    赵桓是真的不想走到这一步,他也懒得耍弄这些。

    “朕执掌江山也有八个年头了……或是偏重用兵,或是偏重文治……这就好比锯木头……有时候向前,有时候向后……但总体上是向深入发展。你们几个用不着担心没事可做,成了摆设……不过……”

    赵桓神色渐渐凝重,语气也森然起来。

    “不过你们要是耐不住寂寞,想联起手来,给朕搞点事情……朕可以原谅你们一次两次,三次四次……可总有一个头啊!你们说是不是?”

    三人脸色惨白,如何还不明白,官家到底是生气了,其中最惶恐的就要数曲端了,他跳得太高,太不知道分寸,这一次显然是个警告。

    “官家,臣等晓得了。”

    赵桓又略坐了一会儿,这才离去。

    韩世忠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比打一场大战,还要吓人哩!曲端啊,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我现在年纪大了,孩子还小,要小心照顾,往回有什么破事,你也别找我了,告辞!”

    韩世忠直接走了,剩下了吴玠,老吴长叹连声,“官家果然高明,天子圣睿,臣子尽职……老曲啊,咱们没事也少凑热闹。”

    果不其然,曲端混成了孤家寡人。

    面对这俩混账东西,曲端简直想喷死他们。

    你们这俩混球,要是没有你们撺掇,我怎么会冲在最前面……曲端思量再三,虽然满肚子气,还是要化解倒霉的处境。

    三天之后,曲端又提交了一份新的计划,这一份计划删掉了三路进军的内容,只是建议长城一线,严防死守,小心应付金人南下,随后给临潢府的大石送信,让他注意对付兀术。

    大宋这边抽调一万五千人,外加三百艘船只,扶持高丽复国,从东边牵制金人。

    这个方略送上来,非常符合政事堂的胃口……花钱不多,主持公道,加恩藩属,牵制敌人……一举四得,简直没有理由反对。

    “现在还有一件事了,就是让谁领兵?”

    张浚和刘子羽互相看了看,刘子羽道:“赵相公,副总兵张俊为人精明干练,处置高丽的事情,正合适,还有刘光世,此人将门出身,虽然打仗的本事弱一点,但应付藩国,也能手到擒来。”

    赵鼎点了点头,“好吧,我把这俩人都递上去,请官家圣裁。”

    政事堂递上去了两个名字,奈何批回来之后,却不是他们两个,而是曲端!

    赵桓让曲端领兵,负责恢复高丽。

    接到了批复,赵鼎微微凛然,毫无疑问,刚刚经历一场文武交锋,以韩曲为首的武人是吃了亏的,官家亲自去看望三个人,又让曲端领兵,给他这么大的彩头儿,还是证明官家不愿意看到诸将吃亏,或者说,官家也在小心维持着朝局的平衡,不会允许文官乘着士气正盛,一举压垮武夫,把戎政的决策大权都拿走。

    赵鼎也意识到,武将凑在一起,固然可怕,但是文官众口一词,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尤其是当下的政事堂,权柄太重了。

    这还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原来的御史台已经被打压的不剩什么了,御史不能参与决策,根本掌握不了朝廷政策。

    一旦随便上书弹劾,还会认为是空谈误国,要多憋屈有多憋屈……也幸好赵桓早早取消了“辱台钱”,诸位御史才不会因为业绩不佳,被罚得没了裤子,也算是官家天恩吧!

    该恢复御史台,监督百官,避免权柄集中于一人之手了,赵鼎思量妥当,就准备去面见赵桓,提出自己的设想。

    只不过在他之前,来了一个人!

    郑知常,高丽国丞相兼枢密使。

    总揽文武大权的第一人。

    “大宋者,父母也!高丽者,孝子也!上国恢复之恩,再造之德,必定铭刻肺腑,旦夕不敢忘怀!”

    说完之后,涕泪横流,不停磕头。不出意外,赵桓又多了个儿子。

 第429章 开疆拓土的第一个目标

    “郑知常,你在大宋多年,又是读书懂礼的人,朕想问你,高丽和上国,有什么不同?”

    郑知常愣了少许,便磕头道:“回官家的话,高丽处处效仿上国,诗书礼乐,孔孟章,亦以三千里锦绣小中华自居,实在是仰慕上国啊!”

    “朕问你有什么不同?听不懂吗?”

    郑知常哆嗦了一下,只能道:“好教官家得知,敝国疆土偏狭,见识短浅,主上维权不在,地方豪强并起,朝中党争不断,无心民生,沉溺争斗,论起治,不如上国远甚!”

    赵桓沉吟许久,唉缓缓点头,“郑知常,既然如此,你复国之后,打算如何?”

    面对赵官家的询问,郑知常思忖再三,他有什么打算?他的打算就是回去当权臣,好好过日子,享受生活,辛苦了这么多年,还不该有所补偿吗?

    只是赵官家的话,似乎已经明白告诉他了,休想无所作为。

    既然上国官家不让,郑知常也想有点作为,那该干什么,还不清清楚楚吗!

    “回官家的话,外臣必定打击豪强,均分田亩,任用贤人,总而言之,处处以上国为榜样,做好锦绣小中华!”

    赵桓颔首,却又道:“朕自靖康元年到现在,已经快八年的时间,自大宋立国算起,也有一百多年了。你的雄心壮志,总该有个时间吧!”

    郑知常傻了,这怎么回答啊?

    “敝国如何比得上大宋,只怕几百年也赶不上上国”

    “荒唐!”赵桓勃然大怒,“郑知常,朕已经是中年人了,再过几百年,朕的骨头都烂了,大宋朝也未必存在了你分明是敷衍搪塞,其心可诛!”

    赵桓盛怒,可吓坏了郑知常,他觉得高丽不如上国,比不过上国效率也是情理之中,为什么赵官家要发怒呢?

    这时候虞允轻咳道:“郑先生,大宋已经做好了示范,你只要按图索骥就是一两年办不到,三五年还不行吗?”

    郑知常如梦方醒,敢情是让自己往快了说啊!

    “官家,只需三年时间,外臣就能做好。”

    郑知常算计很清楚,先把牛皮吹出去,就算完不成,赵官家也未必把他怎么样。

    哪知道赵桓欣然一笑,“朕记下了,郑知常,朕也要告诉你一句话,这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上国对高丽有恢复之恩,该怎么做,你好自为之!”

    郑知常吓得浑身一颤,好厉害的一句话,怕是没法偷懒了。

    “回官家的话,高丽对大宋,没有秘密!”

    赵桓沉吟片刻,终于露出了笑容。

    “可以了,下去吧。”

    虞允带着郑知常下去了,片刻之后,虞允又返回宫中。

    “官家,臣告诉了郑知常,让他不要辜负恩典,高丽需要改头换面,如果还像以往那样,恬武嬉,毫无起色,岂不是说明大宋没有眼光,扶持了一个废物!”

    赵桓欣然点头,“不错,看起来你已经领会了朕的意思对了,你说朕希望高丽如何?”

    虞允眨巴了一下眼睛,忙道:“官家自然是希望高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赵桓认真看了看虞允,而虞允的目光更加澄澈天真赵桓干脆深吸口气,懒得跟他废话了,就这智商水平,还真是需要学习啊!

    就在赵桓的感叹之余,虞允竟然也轻轻松了口气。这年头还是多在官家身边,最起码把这条龙摸透了,不然肯定会很惨。

    只是虞允还想不通,打击豪强,均分田亩,这可是中原王朝历代安稳天下的法宝,堪称屠龙之术也不为过。

    官家毫无保留,推销给了高丽,如何不是恩典?

    难道做对的事情,也会有错?

    虞允还想不通,他只能尽力搜集有关高丽的消息,看看情况发展。

    好在官家眼前,想要得到一些消息,还真是不难。

    从今天开始,虞允就留心起来曲端统兵一万五千人,外加上八千水师步兵,从高丽海岸登陆,先是直扑开京,随后又占领了平壤。

    一路上高歌猛进,顺利异常,根本遇不到任何可以称之为阻力的东西。

    曲端喊出了打到保州,在鸭绿江边过端午节的口号。

    果然,在五月初三,就打下了保州,消灭了一个猛安的金兵,曲端顺利吃上了粽子,并且还给赵桓发了一份热情洋溢的奏疏。

    恢复之功已成,再造高丽,全国上下,无不感恩戴德,称颂上国天恩

    这一份热情洋溢的奏疏送到了朝中,礼部,政事堂,都喜出望外。

    “官家,前番逼退大石,恢复西夏,如今又断然出兵,重建高丽两番加恩,足以堪称上国厚待藩属的表率楷模臣以为应当立刻昭告天下,尤其是告诉诸藩国,让他们知道上国威仪。”

    首相赵鼎同样热情洋溢,很自然地把这事当成了政绩,打算大事宣传。

    奈何咱们赵官家的脑回路始终和正常人不一样。

    “还是稍微等等政事堂要给曲端下令,让他一定要约束人马,保持军纪,不许残害当地百姓,以后再有什么事情,都要向朕上奏,请旨定夺,不许他胡来。”

    赵鼎愕然,这是什么鬼啊?

    派曲端出去的时候,赵官家都没有这么严格约束,现在恢复成功,只等凯旋而归,欢庆胜利了,倒小心翼翼起来,官家这是要干什么啊?

    赵鼎也糊涂着,就只能按照赵官家的吩咐去做了。

    而又过了两个月不出意外,高丽真的出事了,而且是出了大事!

    郑知常以丞相身份,下令清丈田亩,追查隐户这道命令下去,高丽就跟开了锅似的,瞬间就乱了。

    说实话,高丽虽然跟中原学的不少,好的坏的,全都学了,什么党争啊,科举啊,君臣争斗啊,一样不少。

    但是在高丽的历史上,却是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自下而上的改天换地。

    高丽的改朝换代,几乎都是权臣篡位。

    郑知常也没有觉得如何,反正上国做得,高丽也能做得,不如就试一试,万一真的能强国,他岂不是也能名留青史了。

    计划很完美,可第一步就夭折了,郑知常下令之后,遇到的第一个阻力,就是金家没错,就是金富轼兄弟。

    郑知常也没客气,直接诛灭反正双方早就是死敌,用不着客气。

    只是郑知常忘了一件事,金富轼树大根深,和金家有关系的豪门太多了一旦举起屠刀,就再也停不下来,不是杀光敌人,就是被敌人杀死。

    所以从金家兄弟被干掉开始,一个接着一个的两班贵人被消灭几乎是每天都有人被处死,杀人的地方没有空闲过。

    很快,郑知常也感觉到了不妙他似乎捅了马蜂窝该怎么办?

    郑知常挖空心思,想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