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成祖-第3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朕在这里,要说的无非是两件事情,其一,要经营好长城,看住国门……第二,放眼四海,弄清楚天下大局。唯有如此,才能从根子上断绝再来一次靖康耻的危险。身为朝臣,万万不可失职!”

    众人齐齐点头,还是那句话,摊上了积极进取的天子,大家伙谁也别想糊弄日子,该忙活起来了。

    从山上下来,赵桓再度返回了关城,这一次赵桓传旨,请来了足足八百多名将士。

    就在城中的空地,摆开了酒宴。

    毫无疑问,他们都是需要去掉军籍,解甲归田的老兵。

    针对安顿将士的问题,赵桓已经处理很多次了。最早的时候,自然是大力抚恤,发放硬通货,给银子。

    再后来,推行授田,给将士们土地。

    再后来,赵桓推行功臣返乡,让老兵在乡下发挥重要作用。

    一直到了现在,很多过去的办法已经不合用了,赵官家还能怎么办呢?

    “朕在这里请客,朕知道,有不少人的心里,一定琢磨着,朕这是要卸磨杀驴,要把大家伙逐出军中,朕想问你们,是不是有人这么想的?”

    众人闷着头,哪敢说话啊!

    赵桓看了一眼,随手指了指最近的一个老兵,正是那个“七爷”。

    “说,朕不想听假话。”

    七爷顿了顿,却是把心一横,“回官家的话,拿惯了刀剑,确实是心里头有怨气。可见到了官家,就什么怨气都没有了。官家能来看大家伙,就是心里有弟兄们……就凭着这一点,别说让咱回家了,就算把这条命给官家,都愿意啊!”

    老兵的话,披肝沥胆,直指人心,许多人都深有感触。

    但是却也有人想法不同,借着热闹的场面,他们把心思说了出来。

    “官家,让咱们杀敌,就算战死了,也心甘情愿。可让咱们回乡,咱啥也不会,跟个废物一样,还活着什么劲儿?”

    “是啊,我们不怕死……我们也不老,还能给官家卖命……官家不能不要大家伙!”

    ……

    这种声音出来,立刻也引起了一批将士的共鸣,大家伙议论纷纷,甚至有人急得哭了起来,委屈得像是被抛弃的孩子。

    赵桓连连点头,“大家伙的心思朕都知道……可朕这里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如果不让一些人离开军中,要么就是兵马越来越多,再度弄出八十万禁军来……要不就是军中都是老人,早晚有一天,大家伙会拿不动刀枪,打不了仗的。”

    “所以无论如何,这一步都必须要走,裁汰将士,新陈代谢,是唯一的办法。”

    “只是朕也清楚,大家伙都是对国家有功的,直接回乡,也确实生活艰难。所以呢,朕有个打算,便是在长城沿线,你们可以挑选地方,准许建立田庄,每个老兵最多可以申请三千亩。而且朝廷会酌情减轻税赋,最多可以免税。”

    这个方略之前也提出来过,主要是针对收复的土地。

    而如今赵桓公然宣布,毫无疑问,这是要落地了。

    最高三千亩,还能免税!

    我的老天爷啊,这个力度不可谓不大。

    许多老兵的怒气瞬间就消失不见了。

    之所以会不满,实在是因为军饷够丰厚,纵然有生命危险,也值得一搏。可回乡之后能干什么?

    均田之后,也不过是几亩薄田,饿不死而已,他们毕竟是出生入死的老兵,不是普通人……有些更是杀过人,立过功,不说人均兰博,也差不多了。直接把上过战场的老兵,扔到社会上,而不加任何措施,那是匪帮才干得出来的犯罪行为。

    可是当三千亩田拿出来之后,情况立刻就不同了。

    让我混吃等死不行,可让我当个小地主,却是没问题的。

    众人的心思立刻活络起来。

    却还是那个七爷,他突然仗着胆子道:“官家,俺,俺不要田。”

    “不要田?”

    赵桓诧异道:“怎么,你怕辛苦?”

    七爷忙摇头,“官家,死都不怕的人,还在乎辛苦?俺,俺是想弄快草场,专门养牲畜,那个挣钱多!”

    赵桓点头,却又道:“可这样一来,你就要在长城以北了,失去了庇护,万一金人来了怎么办?”

    七爷把眉头一挑,傲然道:“当初在临河堡的时候,俺可是差点就杀了兀术!怕他们干什么?再说了,金人太多,俺还能赶着牲畜往南跑……这可比种庄稼方便多了。”

 第446章 太子不容易

    老兵提出开拓牧场,赵桓自然是欣喜无比,事实上不只是牧场,甚至是矿山,森林只要他们想开发,赵桓都愿意大开方便之门。

    这道理并不复杂,事实上历代对于北疆的要求都很低,不闹事就行。如果能顺应天命,尊奉上国,那就最好不过了,每年都能得到丰厚赏赐,要是愿意叫一声天可汗,那简直是开天辟地,可以大书特书,是能写入教材的伟大事迹。

    很显然,中原王朝对待北疆的要求真不高。

    可就是这么低的要求,还很难实现,千年来,不断有游牧骑兵南下,而且不拿出妥善的办法,很可能继续折腾一千年。

    如果能放任老兵北上,鲸吞蚕食,把草原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从而消除北方威胁,那赵桓绝对可以名列圣君之一,获得无数声望点数。

    所以官家很痛快答应,“很好!谁说我汉家儿郎只能种田,不懂放牧?我们什么都能做得,你们放心,朕一定会全力以赴,给你们准备牧场,提供牲畜,还会派遣人马,定期清扫,保证草原安全。你们的牲畜朕也会想办法收购,保证获利。总而言之,不管你们是否还在军中,你们都是朕的兵!”

    赵桓高举酒杯,老兵们更加激动官家没有玩了我们,有官家支持,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情。

    这一群未来的农场主和牧场主,同赵桓这个天下最大的地主一起,畅饮美酒,高谈阔论,憧憬美好生活。

    不得不说,这一次酒宴相当成功,而且也给整个裁军开了个好头儿。

    赵官家心情大好,居然喝醉了,一直到第二天的中午,才爬了起来。简单洗漱之后,虞允就等在外面了。

    首相赵鼎来求见官家,赵桓自然把赵相公请了进来,笑容不减,“赵卿,朕知道你们不喜朕亲近武夫,但是朕不得不说,武人忠勇直接,也不乏胆魄勇气,更不畏艰难险阻。现在天下的事情这么多,还真离不开武人的力量!”

    赵桓气势十足,信心满满,盯着赵鼎,“怎么样,赵卿承认了吧?”

    赵鼎咧嘴,“官家圣睿,臣自然是服气的,只是臣还有件事,想要和官家说说。”

    赵官家心情大好,自然笑道:“讲最近这段时间,朕做了这么多事情,你都没反对,作为交换,朕也该识时务,知进退,你说是不是?”

    赵相公又咧嘴了,说实话赵桓这种轻佻的说话方式他并不适应。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谁还能没点毛病?

    语言轻佻也就好了,只要决策不轻佻就好。

    “臣斗胆请教,官家可知大石为什么能迅速席卷西域,统御诸部?”

    赵桓迟愣一下,说实话他对耶律大石的了解不算少,知道这人雄才,算是个少有的豪杰。不只是两个人的几次打交道,历史上大石能建立西辽,延续契丹国祚几十年,又岂是等闲!

    而且大石西进,身边只有两百人,一路迁徙,一路壮大,打出来几千里的疆土整个五千年,能比这位还强的人,也不会超过三位数。

    对大石的钦佩那是不用怀疑的。

    可要说大石如何统御地方,治理西域,赵桓还真不知道,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研究。

    “赵相公,你去过西域,了解情况,你就给朕上一课吧!朕侧耳倾听。”

    赵鼎抱拳,“官家,要让臣说,其实大石根本就没有治理西域。”

    “没有?”赵桓愣住了,这话的确离谱,那大石西进,到底干了什么啊?

    赵鼎不慌不忙,向赵桓揭示了大石统御西域的奥妙耶律大石在可敦城立足之后,为了扩张生存空间,赢得战略迂回,才决定向西域进军。

    当他的兵马开到西域之后,耶律大石什么都没改变,马照跑,舞照跳。种田放牧,半点不耽误。

    耶律大石对待治下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每户每年缴纳一个“狄纳尔”,大约是五分之一两黄金,

    相比起其他统治者,耶律大石的税率堪称公道。

    至于那些部落,王国,耶律大石一律承认他们的地位,丝毫不改变。

    大石只是派遣一个负责税收的官吏沙黑纳,然后给首领头人发一块银牌,就算是他耶律大石的臣子了。

    除了收钱,别的几乎不管这算是朝廷吗?对于中原这种,恨不得抓住每一亩田,每一个人的朝廷来说,耶律大石的统治,甚至还不如街道混混控制得严密,简直可笑!

    只不过不只是耶律大石,甚至是日后的蒙古人,面对辽阔到变态的疆土,采取的措施都是类似的。

    就是只收钱,不做事。

    赵桓听着听着,也就明白过来了。

    辽国灭了,此刻在辽国广袤的疆土上,除了还残存的一些庙宇佛塔之外,也不剩什么东西了。

    字,语言,甚至是自称契丹的人口,都在迅速瓦解消失,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金国身上。

    更是会发生在未来的蒙古人身上。

    几乎吞并了这个欧亚大陆,那么庞大的蒙古帝国,到底是怎么治理的?

    其实这么问,就犯了错,他们根本不会去治理复杂的地方关系,不同的风俗,乱糟糟的民情,对这些马背上的征服者来说,实在是太复杂了,他们根本处理不来,也不要想着有效治理。

    他们统治地方的策略只有武力!

    靠着强大武力,要求地方部族首领纳税,不服就攻打。

    他们带来不了先进的明,也提供不了先进的思想结果就是维持一段时间统治,当唯一的依靠,武力值也不够的时候,地方接连起义,就把帝国给覆灭了。

    仅此而已!

    赵桓眉头渐渐皱紧,神色也有些严峻。

    “赵卿,你这时候提到大石,提到西域,莫非是说,朕让老兵开拓草原,是一步臭棋了?”

    “不,不是!”

    赵鼎连忙摆手,“官家,这当然是一步好棋,只是臣想请教官家,要如何治理草原,是像大石那样吗?”

    这还用问吗?赵桓黑着脸道:“要是那样的话,朕还费力气干嘛?以现在大宋的兵力,维持几十年太平,还是能做到的?咱们什么都不用干,接着奏乐,接着舞朕都不用迁都燕京了。”

    赵鼎停顿了许久,这才缓缓道:“官家,你可知道为何历代都不能真正驾驭草原吗?”

    赵桓沉声道:“一边种田,一边放牧明不同,自然难以调和。”

    “不!”

    出乎预料,赵相公竟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官家,就像那几个老兵一样,我汉家儿郎千千万万,就算九成都是种田的,剩下那一成,也十倍百倍草原的牧民。如何就控制不了草原了?”

    赵桓吸口气,“赵相公,你这话说得可有水平了,那问题出在哪?”

    赵鼎淡然一笑,“官家,臣想请教,我大宋的税收是怎么样的?”

    “这个自然是夏秋两税”赵桓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朕懂了,中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