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成祖-第4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就是可怕的寂寞!

    不同于沿着海岸线航行,在大海上长时间航行,漫无边际的海洋,一眼望去,没有丝毫边际,别管多大的船只,在海洋面前,都跟一片树叶没什么区别。

    渺小,寂寞,带来的压抑,挣扎,几乎能把一个人给摧毁了。

    还有,船只居住空间太小,肮脏,潮湿,甚至还有蟑螂老鼠,缺少活动范围……皮肤病,缺医少药。

    这些情况都会摧残一个人的意志,因此在海上航行,自杀也是常有的事情。

    赵桓在海上航行期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几乎病态地要求卫生。

    船上每一寸的空间,都要擦洗干净,自己的衣着也必须尘垢不沾,每个水手都必须保持昂扬的姿态。

    他还在船上推广麻将,纸牌,象棋,甚至赵桓还弄了个健身房,准备了箭靶,不定期举行射箭比赛,然后赢得一些小礼品……

    在海上航行,尤其是长时间航行,绝不是航海技术那么简单,更需要学会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长时间生存。

    毫无疑问,这些东西是早期航海家注意不到的东西,甚至需要很长时间的总结和推广,才能让大多数的船员接受。

    不过对于赵桓来说,他很容易从那些一身白色军装,纤尘不染的海军战士身上,找到在海上长时间生存的奥妙。

    并且以他皇帝的身份,总结下来,强制推广。

    因此一路上赵桓说,林景贞记,这位九牧林家的轿子终于开始服气了……其实和林景贞接触多了,就能感觉到这个家族发自内心的骄傲……这种骄傲不是盛气凌人,不是自大傲慢……而是发自骨子里的高贵。

    面对着别人做梦都想不到的官职财富,他们可以轻易拒绝,他们也不奢望一步登天,安安稳稳做事,一步一个脚印,无懈可击,

    无法收买,无法动摇,自信强大,无所畏惧。

    在这一切的背后,都是一个自两晋以来,低调豪门的骄傲。

    他们是一群龙,骄傲的龙!

    既然是龙,又怎么会甘心伏首他人?

    只不过这一路下来,在林景贞手里,记下了几万字的航海日志,各种琐事,几乎细致到了琐碎的程度,连吃喝拉撒都没有放过。

    可林景贞清楚,这正是赵官家的厉害的地方。

    他逼迫世家迁居,他鼓励向外移民……他不会跟任何人妥协。但是他不是靠着官家权威,不是简单下旨意。

    他会认认真真思考,推敲可行性,找出困难,并且想办法解决。

    唯有一切都差不多了,他才会下令执行。

    做到了这一步,林家的确无话可说,也不需要多说什么了。

    “兄长,这是官家让小弟记载的,海上航行需要注意的地方。”

    林景默双手微微颤抖,接过来只是看了两眼,就大为惊讶,随后跪倒地上,泣不成声!

    “官家如天之德,臣代福建百姓,叩谢天恩!”

    赵桓连忙拉起林景默,看着他斑白的头发,忍不住轻叹。

    “你的年纪不小了吧?”

    林景默坦然一笑,“官家用不着担心,家父活到了九十多岁,臣的身体也很好……这一次去高丽,下船之后,臣就打算给他们讲一堂课。”

    “讲什么?”赵桓好奇道。

    “讲孝经,讲论语……这堂课没有老人来讲不成!或许官家未必喜欢,可是宗族家规,圣人微言大义,是安身立命之本,到了外面,也不能忘了。唯有把这堂课教好了,臣才能放心。”

    赵桓忍不住吸了口气,不能不服,难怪这个家族可以长盛不衰啊!

    “林卿,你说的这堂课朕绝对支持,只是朕还想求你再讲一点东西。”

    林景默忙道:“官家旨意,臣其敢不从!”

    “不,不是旨意,是请求,请求……”赵桓诚恳道:“去了外面,除了宗族圣贤之外,还有炎黄先祖,还有咱们的几千年历史,这一堂课,也请你一并讲了!”

    说完,赵桓竟然深深一躬。

    林景默大惊失色,“官家,臣,臣怎么敢受官家的大礼。”他顿时手足无措。想阻止,却又不知道如何是好。

    赵桓倒是坦然,丝毫没有觉得失了天子身份。

    “对待军中诸将,有拜将之说,你们这次出海,就形同出师发兵,你们不光要征服土地,还要征服人心……你们就是汉家儿郎的先遣军,是海外移民的前锋……这件关乎华夏生死的事情,就拜托大家伙了。”

    赵桓说完,又面对在场名流贤达,朗声道:“朕知道,这些年朝廷推行了不少法令,落到了东南,有很多非议。大家伙觉得朕不知道体恤东南百姓,又太过无情残忍。这些话朕不会怪罪,甚至朕觉得还有那么一点道理。”

    “但是!”

    赵桓声音骤然严肃起来,“朕也想让大家伙知道一件事,自从秦汉以来,我华夏的主要疆域,就是那么大了,这些年来,开发了江南,又开发了荆湖,岭南……但都是在这个大圈圈里做道场。结果是什么呢?天下太平,人口滋生,把可用耕地开发完全,然后就是土地兼并,民无以食,等到了吏治崩坏,天灾人祸不断的时候,就该遍地烽火,改朝换代。”

    “乱世一到,人命就不是人命了,史书上黄巢起兵。所到之处,血流成河,死尸无数……说到底,就是人多地少,不得不屠杀以求生存。”赵桓长叹连声,“朕压制大户,力推均田平役,就是害怕百姓承受不住,内忧外患,亡了大宋朝。”

    “如今好容易驱赶了金贼,把大局勉强维持下来,接下来朕要干什么?在推行公平这件事上,朕不会放手,没有松懈,没有折扣。不过……光是折腾国内也不行,朕还要对外开拓,扩大华夏文明,占有更多的土地,纾解最致命的人地矛盾。”

    “总而言之,你们这一次出海,不光是为了福建家乡找一条出路,也是给大宋找个出路,光大华夏,你们居功厥伟!朕,谢谢大家伙了!”

    赵官家的驾临,加上这一番堪称坦诚的表态,算是化解不少人心中的愤懑伤怀。

    和百姓讲道理并不难,难的是放下身段,耐心沟通,偏偏赵桓又是个最不喜欢端着的皇帝,他的这番讲话堪称炸开了锅。

    有人觉得官家太过了,把天命轮回说成了土地兼并,就算是真的,也不能给老百姓讲,明显属于泄露国家机密。

    还有,他突然跑到了福建,扔下了国家大事,政事堂就能允许官家胡来?

    还有御史台,就没人能劝阻官家吗?

    更过分的是让官家在海上航行,万一出点事情,置天下何地?

    太多的人,都准备好好劝谏官家,让他迷途知返,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唯独是林家,还有那些即将出海的百姓,万般受用……足有一百多艘船只,从泉州离开,向着高丽而去。

    其实在地图上就会发现,高丽的版图,基本上和山东的维度差不多,走东海和黄海之间,真的不算太远。

    毕竟在唐朝的时候,倭国都能派遣遣唐使,漂洋过海而来,宋代也有倭女来接种,没有道理去更近的高丽会有更大的难题。

    只是林景默还是病了,他的确年纪太大了,受不得海上颠簸,老人日渐消瘦,吃不下东西,呕吐不止。

    当下船的时候,老人几乎不能站立。

    “三叔,歇歇吧!”

    林景默摇了摇头,“歇不得,我自己的情形自己知道……快把大家伙都叫来。”

    不多时,林家子弟悉数聚集。

    林景默坐在了一块礁石上,默默看了一圈,随后道:“我说下船就要给你们讲课……现在就开始吧……自炎黄以来,华夏子民居中原上国,安居乐业……尧舜禅让,大禹治水,夏商周三代相继,文治昌明,武功赫赫……以至于春秋百圣,战国先贤,百家争论,祖龙横扫六合……传至汉唐,四夷臣服,盛世之治,莫过于此。”

    说到这里,林景默停下来,大口喘息,额头皆是汗珠,有子侄看得心疼,要过来请他休息,哪知道老头坚决摆手。

    喘息半晌,才继续道:“我皇宋天子,驱逐女真鞑虏,励精图治,再现盛世。我等华夏子民,秉承天意,远涉重洋,为华夏之兴盛,为子孙后世之繁衍……一人生死事小,一家兴旺事小,唯我族裔,唯我华夏……长盛不衰,长存不灭!”

    说到这里,林景默突然大声咳嗽,仰面栽倒……

 第481章 最后一战

    林景默的死讯在两个月之后才传到了赵桓手里,同时送来的,还有老先生最后所讲的内容。

    这份东西一点都不复杂,但却说清楚了一件事,从尧舜禅让,到大禹治水,五千年道统脉,半点不曾断绝,煌煌烨烨,明天成,纵览寰宇,独一无二!

    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就是这方国土,这些人民的骄傲所在,华夏之所以为华夏,夷狄之所以为夷狄,哪怕千百年后,骨子里的差别,依旧是明明白白,分毫不曾改变。

    “林卿,你兄长有功,有德啊!”

    赵桓拿起这篇章,感叹道:“传旨下来,这要作为所有学生的必背章,要让每个人都刻在心里。”

    “还有,林景默德行操守,表率天下,移民之功,恩泽乡里,特追封为福安王,建庙祭祀。”

    林景贞心中悲伤,泪水涌动,三哥就这么走了不过对于三哥来说,移居海外的大业开启,乡亲得到了全新的活路。求仁得仁,难不成九牧之家的子弟,还贪图福寿享乐吗?

    “臣代兄长,叩谢天恩。”

    林景贞用力磕头,肃然告退。

    九牧之家的名声,再度达到了一个高峰,不只是士林仰慕,甚至普通百姓也都肃然起敬。尤其是福建百姓,还有什么可怕的,难不成还比人家林家还尊贵吗?

    几乎在一夜之间,向海外移民的热潮就点燃了。

    就在头一批一万多人之后,出海的人数迅速攀升,几乎每隔半个月,就有一批百姓乘坐船只,漂洋过海,前往高丽安家。

    整个福建路的人口也在迅速下降,昔日紧张的人地矛盾终于开始缓解重新清丈土地,重新调整人均田亩

    过去几乎推不动的东西,终于再次启动。

    也就在这时候,一个消息传来,太师李纲病了,而且病得相当严重,连日昏迷,卧床不起。

    李纲的年纪不大,刚刚五十出头,在士大夫群体里面,也算是年轻的。

    奈何金人南下之初,李纲呕心沥血,为了维持大局,身体已经不成了,后来经过调养,虽然恢复了不少,奈何因为迁居世家的问题,又跟赵桓冲突,被囚禁一段时间,至此为止,李纲再也支持不住,俨然风烛残年。

    而到了如今,这位有着巨大争议的老臣,终于走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

    “官家,太医已经说了,李太师也就在这几天了。”

    赵桓重重吸了口气,“准备马车,朕要去看望太师。”

    来到了李纲的住处,一座颇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小院,走进之后,就能闻到似有若无的药味,等到病房之后,简直浓烈刺鼻。

    李纲躺在床榻之上,身形消瘦,满脸枯黄,皮肤没有了半点血色,反而变成了类似蜡纸的东西,覆盖着五官,气息微弱,生死旦夕。

    哪怕不懂医术,也能看得出来,李太师真的撑不住了。

    伴随着赵桓的到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