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成祖-第4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曲端义正词严道:“全高丽上下,都愿意孝敬官家!”

    大家伙都不是傻子,这话就等于说彻彻底底搜刮,从上到下,从里往外,什么都没留下。

    赵桓微微咳嗽,“曲端,高丽可是你的封地,大可不必如此。”

    曲端连忙摇头,“回官家的话,是臣的封地不假,可这是官家封给臣的,说到底,还是官家的……臣知道官家要治理黄河,要改善中原民生,臣没有别的,唯有竭尽全力,倾其所有。这才是为臣的天职!”

    说到这里,曲端还下意识看了看宰执诸公。

    “臣不会吹嘘自己,不会歌功颂德,但知道实心用事罢了!”

    这话说得可真漂亮,文官这边已经气得翻白眼了,简直要抓狂了。姓曲的,你这么折腾,就不怕高丽反叛吗?惹出来麻烦,谁替你收场?

    对不起,曲端还真不怕这个。

    高丽国小民少,宋金开战之初,也不过六七百万人,在经历金国洗劫,内部混战,曲端的屠戮之后,还剩下的人口不足三百万。

    最最重要,这三百万人里面,既没有世家大族,也没有读书识字的,还被分割在各个地区,不许联络勾结。

    这种情况下,想要造反,和作死差不多了。

    曲端完全有恃无恐。

    “曲端,你这么说,朕是一定要赏赐你了……只是你现在已经是亲王,又有封地,朕实在是想不出什么了。”

    曲端连忙叩谢赵桓,“官家能知道臣的忠心也就够了,臣必定好好孝顺官家,从今往后,每年进献的钱财粮食不会少于今年的数目,臣还会每年在额外提供三万高丽婢女……总而言之,臣想说马上打天下,马上也能治天下。官家大可以放手使用武人,臣等忠心耿耿,只想着官家,可比一些人管用多了。”

    曲端再一次向文官发起了挑衅,有几个人要站出来反驳,突然赵鼎向前一步。

    首相要出手了,其他人自然转过头,看着赵鼎的表现。

    “官家,曲大王治理高丽,的确卓有成效……臣这里正好有一些高丽商人上的万言书,请官家过目。”

    赵鼎从怀里掏出了一份万言书,隐隐还能看见暗红的痕迹,这是用血写成的!

    有人送到了赵桓面前,展开之后,简直是字字血泪,看得人都想哭……曲端在高丽干的事情,可不只是前面那点而已!

    他基本上把大宋能做的,不能做的,全都拿到了高丽,试验了一遍。

    其中预征税赋这一项,最多的已经征收到了靖康五十年。

    看到这里,赵桓都闷哼了一声!

    你怎么不征收到靖康一百年啊?

    那时候瞧瞧朕还活着不?

    除了预征税赋,他还收苛捐杂税,说是修曲州,一座城市,他收了三倍的税……这还不算完,曲端反复思量之后,高丽百姓都成了穷光蛋,没什么油水了。

    他把目标放在了高丽的佛寺上面。

    不得不说,佛教在东亚的土地上,还是表现出很强生命力的。

    西夏崇佛,辽国敬佛,大宋也有大相国寺和灵隐寺这种恐怖的庞然大物。

    到了高丽这里,就更加过分了。

    走投无路的百姓除了念念经,拜拜佛,也就没什么能获得安慰的了。因此高丽的佛寺格外兴旺。

    曲端直接下令,查封佛寺,没收庙产。

    僧人一律贬为奴仆,庙里的神像法器都给没收。

    他这一次能给赵桓送这么多银子,其中大部分就是从寺庙搜刮的。

    反正经过曲端的搜刮,高丽已经什么都不剩了。

    不久前的饥荒,高丽人已经穷到了吃土。

    “曲端,你的花样还不少啊!”赵桓语气玩味。

    曲端竟然也坦然受之,“多谢官家夸奖,臣诚惶诚恐!”

    赵鼎真的听不下去了,他猛然道:“官家,曲端如此盘剥压榨,堪称敲骨吸髓,不留余地……臣唯恐久后高丽必反!即便高丽不放,其余藩属见到朝廷如此,也会心中迟疑,以为上国不讲道理,凶残暴虐。”

    赵桓不动声色,反问赵鼎,“赵相公以为该如何?”

    “臣,臣以为该收回曲大王封地,按照高丽商贾所请,把高丽并入大宋,由朝廷派遣官吏,好生治理,不然继续让曲大王折腾下去,高丽就成为一片白地了。”

    赵桓吸了口气,又看看曲端。

    “你怎么说?”

    曲端当然不愿意认了,“官家,臣现在明明是政通人和,每年都能给朝廷这么多岁入,臣是有功之臣,赵相公是嫉妒!”

    赵鼎翻了翻眼皮,这货是真的不要脸了。

    “官家,高丽离着大宋不远,且久沐王化,前些时候,又大举想高丽移民,眼下高丽的百姓不足三百万,大宋的移民已经超过了五十万……臣以为这种地方,大可以升格,直接并入大宋本土,派遣官吏,妥善治理,不能让曲端继续糟蹋了。”

    “什么?”

    曲端勃然大怒,我辛辛苦苦治理,你怎么能直接抢走……抢走也就罢了,居然还说我的坏话。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我可忍不了了。

    “官家,一定要给臣做主啊!”

    赵桓能说什么呢?

    安排诸王去外面,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把这些地方养熟吗!谁能料到,曲端这家伙超常发挥,直接提前催熟了。

    高丽这块地盘不接也不行了,如果真的就这么杀下去,的确会有很严重的后果。

    最最关键,有关农村的改革正在深入。

    东明县的情况很难,可还有不少地方,人口稠密,土地稀少,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多而已……这种地方能怎么办?

    毫无疑问,向外移民,还是必须的……而且弄出来那么多作坊铺子,生产出来的东西,也要有销路不是!

    “曲端,你在高丽还是有功的……不过高丽地小民少,不够施展……朕给你另外寻一处富庶的封地如何?”

    曲端稍微迟疑,就无奈道:“官家怎么安排,臣就怎么办,去哪里都行。只是臣在高丽打下的基础,可不能浪费了啊!”

    赵桓点头,“朕知道了。”

    官家扭头,对着群臣道:“朕要向高丽移民百万——户!”赵桓把重音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面。

    “你们谁有把握,可以主动请缨!”

 第511章 讨伐倭国

    赵桓连着问了两遍,竟然没人出声,这事情可奇了怪了。曲端在高丽胡作非为,你们去不正好拨乱反正吗?

    而且把曲端从高丽调走,等于是武夫做菜文官吃,这么好的事情,怎么可以拒绝啊?

    “赵相公,迁都北京之后,辽东之地乃是大宋后花园,而高丽就是花园后门,位置相当重要,必须要贤臣能吏才能胜任,朝堂之上,就没有能胜任的人选吗?”

    赵鼎一阵沉吟,找麻烦容易,接手却是不简单……眼下的高丽,已经被曲端折腾得山穷水尽,石头上刮不出油水,偏偏又要肩负移民重担。

    又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这个烂摊子,谁能接得住?

    众人沉吟,曲端却是仔细瞧了瞧,猛地冒出一个念头。

    “官家,臣倒是有个人选,只是不知道官家答应不?”

    赵桓一笑,“你说的人是谁?”

    “自然是牛英了。”曲端呵呵道:“他虽然没读什么书,但是心眼好,够忠心,能让一个穷县变富,治理好高丽,也是情理之中。只是臣担心一点。”

    “你担心什么?”

    “臣担心牛英治理高丽有功,回来之后,是不是要入政事堂啊?”他说着,扫了一眼赵鼎,张浚等人……只见这一众宰执的老脸都黑了,有人惶恐,有人震怒,有人捂嘴轻咳,转移尴尬。

    的确是太尴尬了!

    对于文臣来讲,在底层历练之后,外放一任封疆,如果做得好,的确可以升任尚书一级,入阁拜相,也是理所当然。

    赵鼎不就是因为结盟大石,治理西北的功劳,才一跃成为首相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牛英也很符合……可问题是能行吗?放牛英入政事堂,在场诸公都可以回家哄孩子了。

    曲端这个混账东西,简直是可恶透了,其心可诛!

    “启奏陛下,臣愿意前往!”

    终于有人受不住羞辱,挺身而出。

    赵桓看了一眼,站出来的人名叫胡士将,是兵部左侍郎。

    这位虽然在赵桓手下按部就班,升到了侍郎位置,也没什么过于惊人的表现……但是他的根基却是相当深厚。

    胡士将早年跟着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求学,而他的祖上又是仁宗朝的宰执……家世好,师门强,就这种配置,放在小说里,都能当标准反派了。

    如果真按照曲端的意思,让牛英去了高丽,武将这边就必然出大力气,就算是抬,也要把他抬进政事堂,到了那时候,才真是斯文扫地,满朝汗颜!

    无论如何,他都该挺身而出,匡扶正义了。

    赵桓略沉吟,“胡侍郎,你年纪也不小了,高丽那块民风彪悍,情况复杂,你一介文人,只怕不妥吧?”

    胡士将面色严肃,凛然道:“臣虽是文人,但也在兵部多年,自负了解一些军略,对付高丽人,应该绰绰有余。臣粗略想了一下,有几件事是臣可以做的。”

    赵桓眼睛一亮,笑道:“这么快就有了治理方略,很不容易啊!说说看吧!”

    “是!”

    胡士将正色道:“回官家的话,高丽起自箕子朝鲜,乃是九州之一,合该为大宋所有。臣去之后,准备兴建学堂,尊奉孔孟,推行汉家衣冠,祭拜炎黄先祖……还有要推行官话正韵,能说得好,就可以为官。只要假以时日,高丽必然彻彻底底,为大宋疆土!”

    胡士将说完之后,朝堂之上,居然短暂沉默,正在他不明所以的时候,赵桓突然拍起了巴掌。

    “不错,很不错!”

    赵桓的确是真心赞叹,发自肺腑。

    像曲端这种人,的确能镇得住一时,做事大刀阔斧,看起来也痛快,但是想要长久掌控高丽,光靠着杀人可不行。

    教育同化,建立起稳固的共同体,这才是一切的根本。

    其实长久以来,尤其是高句丽被灭之后,半岛就开始对中原亦步亦趋,努力学习,像郑知常那种精宋大有人在。

    只能说历史曾经给过中原机会、拿下高丽,妥善经营,未必不能彻底消化。

    只不过高丽相对贫瘠偏远,统治成本太高,就打消了历代王朝的念头,结果却是让半岛成为了威胁中原的一块跳板。

    如今机会摆在了赵桓面前,大宋君臣有机会彻底吞下高丽了。

    “胡士将,朕任命你为兵部尚书,领朝鲜行台事……这副担子就交给你了。”

    胡士将连忙磕头谢恩。

    “请官家放心,臣敢不尽心竭力,死而后已!”

    赵桓大喜,“这样最好!武将开疆拓土,文官治理教化,文武携手,才能中兴大宋啊!”

    官家高兴了,御前会议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可政事堂这边,是真的高兴不起来。

    赵鼎略微思索之后,就把徐徽言和枢密使张浚找来,同时又请了胡寅,刘子羽,胡铨,还有胡士将。

    “有些话老夫就直说了,曲大王在高丽干的事情,天怒人怨,伤天害理……可他所做,也未必就是错的。”

    赵桓咧嘴苦笑,“老夫自己打了嘴巴,算是丢了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