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成祖-第4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纳昔不放过任何机会,向图瓦请教,还赖在图瓦的住处,读书练字,随便蹭吃蹭住。

    在这座小院里,能让他增加百倍干劲儿。

    无论如何,下一次科举,一定要通过!

    就在他忙着读书的时候,图瓦回来了,还告诉了他一个消息。

    “我要离开京城,去新仓。”

    “新仓?”纳昔一愣,“你去干什么?”

    “救灾。”图瓦很干脆道:“那边遭了大雪,已经有些时候没有消息了。”

    纳昔听到这话,顿时脸色骤变,急忙站起。

    新仓正是他修引水渠的地方,他还记得那个村子,记得那些善良的百姓。

    “我,我也想去。行吗?”

    图瓦并不在乎,多一个劳力,有什么不好。

    他们立刻动身,和他们一起出发的还有不少中下级官吏,以及在京的禁军……庞大的人群,分成多路,沿着各个方向,探查村镇,了解百姓情况,帮着排忧解难。

    纳昔和图瓦踩在两尺多的积雪上面,忍受着猎猎寒风,心惊肉跳。

    “你,你见过这么大的雪吗?”纳昔低声问道。

    图瓦摇头,他的家还是很温暖的,甚至有些炎热。

    可纳昔却继续道:“我见过,在高加索,每隔几年,都会有暴雪袭来。我们的村子曾经三个月,与世隔绝,那一次我们几乎死掉。就在我们村子的几十里之外,整整一村人,全,全都冻死了!”

    图瓦对此表示同情,反问道:“就没有人帮助他们吗?”

    纳昔咧嘴笑了,十分无奈。

    “你当哪里都是大宋啊?”

    图瓦也怔了怔,无奈苦笑,“的确,只有大宋会干这种事情,会把老百姓的命当回事……纳昔,你想不想把大宋的这些,带回家乡?”

    纳昔咧嘴苦笑,如果允许,他当然愿意让家乡变好,只可惜,那是不可能的。

    “贵族,地主,还有寺庙里长老……他们死死盘踞,压榨着可怜的人们……除非有一天,大宋的天兵能够到达,才能清扫掉一切!”纳昔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闪烁着火焰。

    图瓦也是如此,大宋的文明,足以领袖整个世界!

    身为大宋的官吏,他有着强烈的骄傲。

    经过了三天的跋涉,他们才踏着积雪,到达了通往新仓的路口。

    不出意外,这里被封锁了。

    厚厚的积雪,堆满了道路,连两边的壕沟都填平了。

    没有任何迟疑,立刻行动!

    包括纳昔和图瓦在内,一百六十多名士兵,投入了其中。

    他们携带着铁锹,铲子,还有十匹运输积雪的挽马,开始迅速清理。这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纳昔分外用力,干到了热火朝天的时候,甚至甩开了外衣,在他的头顶,有白汽缭绕。

    忙活了一整天下来,他们每个人都疲惫不堪,可距离开通道路,还剩下十几里远。

    “休息一下,吃点干粮吧!”图瓦下达了命令。

    手握着冰凉绑硬面饼的纳昔丝毫放松不下来。

    “这个村子里因为遭受战乱,缺少青壮劳力,所以才会派我们过来挖水渠。现在他们肯定没办法清理积雪,时间这么久了,很容易出大事的。万一有人病了,死了……我们会一辈子愧疚的!”

    纳昔冲着禁军士兵道:“拜托了,咱们连夜赶工,把道路打通吧!”

    听到了纳昔话的禁军,互相看了看,很快都明白了彼此的心意。

    一个都头站了起来,哈哈大笑道:“这个理儿我们懂!大家伙还有一刻钟,啃完了干粮,一起干活!”

    凛冽寒风,还夹杂着一点雪花,冰冷的夜里,唯有人心是热乎的,大家伙奋力清理,不时传出苍凉的军歌。

    一直忙活到了后半夜,大家伙疲惫不堪……突然,他们的对面竟然也出现了声音。

    一定是村民!

    打起精神,加快速度!

    终于,在曙光出现的时候,路通了。

    熟悉的面孔又出现了,纳昔兴奋地冲过来,看到他的时候,大家伙像是错愕,随即也是狂喜。

    “有药吗?”那个白发苍苍,记录村史的老头焦急问道:“孙老太太,还有好些人都病了,命在旦夕。”

    纳昔一听就急了,要是没有孙老太太的劝说,哪有今天的他啊!

    “有,什么都有!”他背弃药包,撅着屁股就跑……

 第524章 官家生意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这是初入官场的年轻人,需要学习的第一课。

    打通道路之后,粮食,石炭,陆续送了进来。

    虽然数量还是不足,但已经可以维持了。

    死一般的村子,重新恢复了生机。

    “图瓦,你发现一件很了不得事情吗?”纳昔伸了伸懒腰,充满惊异道:“在这个村子里,最先送来的粮食,药品,石炭,都送给了老人,然后又分给了孩子,成年人是最后得到的。”

    “尊老爱幼,本该如此!不敬老,人从哪里来?不爱幼,人又往何处去?”图瓦笑呵呵道。

    可纳昔却是摇头,“假如这事情发生在我们的家乡,会怎么样?”

    “会……”

    图瓦无言以对,竟然面庞发烧,羞愧起来。

    老人已经不能做事,留着他们,就是浪费粮食。

    小孩子还不顶用……一国的根本是青壮年,遇到了灾难,自然要保壮丁,那才是天经地义的更高级的人道主义啊!

    “我开始理解,大宋的君臣百姓为什么视外面的人为蛮夷了。”图瓦蹲在地上,痛苦地抱着脑袋。

    尽管他不愿意接受,可事实就是如此,家乡和大宋的文明差距,是全方位的。

    “或许有一天,我们可能会返回家乡,把文明带回去吧!”图瓦颓然叹道,很显然,他也没有什么把握。

    可纳昔却是比他有信心多了。

    “契丹正在西征,他们虽然不如大宋,却也沾染了东方的文明,契丹会给西方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的。还有……我想考武学!”

    “武学?”图瓦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儿,你说点靠谱的事情行不……武学可是大宋最高学府,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天子门生。

    一个蛮夷少年,可能吗?

    “不管怎么样,我都会竭尽全力!”纳昔紧握着拳头,斗志昂扬……就连图瓦都被感染了,远的不说了,还是先想着替百姓排忧解难吧!

    当下最缺的就是燃料。

    面对持续的寒潮,取暖的消耗成倍增加,原本百姓囤积的木柴都不够用了。现在山上又都是厚厚的积雪,砍伐困难,短期内根本指望不上。

    所以图瓦决定,再一次向朝廷上书,希望提供更多的石炭。

    类似的请求像是雪片一样,送到了户部,送到了政事堂。

    首相赵鼎,次相李若水,包括兵部尚书刘子羽,户部尚书陈康伯,这几位都在面面相觑,压力很大。

    “赵相公,实不相瞒,昨天的时候,我们家里买了一百块煤饼……全用红纸包着,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月饼呢!”刘子羽忍不住抱怨。

    其他几个人都大吃一惊,这也太夸张了吧?

    刘子羽无奈摊手,他又没有撒谎,事实就是如此。

    如果继续往外调拨石炭,且不说能不能支应……光是京城京城石炭价格暴涨,老百姓取暖做饭承受不了,也是大事情一件。

    赵鼎沉声道:“既然缺口这么大,怎么就不能增加产量?”

    户部尚书陈康伯无奈苦笑,“赵相公,你也知道,石炭是在地下,想要挖出来可不容易,这大冷的天,就算想增加产量,也要等明年才行。”

    赵鼎长长叹息,“要是拖到明年,咱们就该回家了……你们户部给那些商人下死命令,让他们全力以赴。如果实在是缺人手,兵部这边帮帮忙。”赵鼎把目光落在了刘子羽身上。

    刘子羽咧嘴苦笑,“赵相,现在救灾用将士们,挖矿还用……要是这些也是本分,可挖矿死伤太大,万一士兵们有了伤损,这个怎么算?”

    皮球轮到了赵鼎这里,首相大人稍作思忖,就立刻道:“自然是按照牺牲将士抚恤……户部要告诉那些商人,尽量不要让将士们干危险的活儿。”

    陈康伯点头,应承下来,只是他却暗暗叫苦,有了约束,肯定做不好的,以商贾的精明,必定趁机哄抬物价,百般推脱,他也只能尽力周旋罢了。

    能让这几位重臣发愁,石炭的水可是不浅……就拿西山的煤矿来说,其中有三方力量主导……其一是宫里,其二是武学,武学的背后是军方。其三就是商贾,而这些商贾也不是以前那种普通的商人,在他们背后,也有当朝贵胄,甚至能通着天。

    政事堂还没有胆子触霉头,可是在咱们赵官家的面前,就摆着一个圆圆的东西,大小有些类似大号的中秋月饼。

    只不过这玩意外面裹着红纸,里面却是黑乎乎的煤饼。

    宋代不光大量用石炭,也懂得如何让石炭燃烧更旺。

    就像赵桓面前的煤饼,还有搓成鸭蛋大小的煤球,都是不错的方法……所以想靠着蜂窝煤赚钱,这个难度有点大。

    买得起块煤的自然用好的,买不起的就弄点煤粉,加上黄泥,自己搓煤球自己用。

    无论如何,这也算不上值钱的东西。

    可是在这个冬天,情况却是不一样了。

    石炭价格成倍增加,而且数量奇缺,老百姓叫苦不迭。

    “刘晏,你说这一块煤饼多少钱?”

    “十五个铜子。”刘晏很干脆道:“这两天还在涨价,要不了几天,过二十文也是可能的。”

    赵桓面色一沉,忍不住道:“就算一顿饭只用一块,一天也要六十文,还不算取暖的消耗、一个月就是一千八百文……这个开支,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可着实不少啊!”

    赵桓昂头,问道:“刘晏,你说平时就是三五文的东西,怎么就涨了这么多?”

    刘晏张了张嘴,终究还是无言以对。

    天气寒冷,各地遭灾,需求陡然增多,这都是事实。

    可事实背后,还有没有别的缘由,就算是知道了,也不敢讲啊!

    正在刘晏思索的时候,赵桓突然站起身,脸上含笑。

    “既然这话不好回答,咱们就主动去寻找,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刘晏还在迟愣,赵桓却已经下旨,官家换上了寻常衣服,只带着刘晏,还有几个侍卫,从皇宫出来,直奔西山。

    幸好没有影视,也没有直播……知道官家的人不少,可见过赵桓的实在是不多,尤其是放在了庞大的人群里,就更显得凤毛麟角了。

    赵桓大可以摇摇摆摆,自信十足,来到了西山。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

    可是这里却只有扑面而来的热闹。

    人们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在一群人当中,竟然还有一些官吏,他们神色匆匆,显得十分焦急。

    赵桓自然而然,随着这些人,到了一片房舍面前。

    在这片房舍前面,有一个白面无须的年轻人,他穿着厚厚的狐裘,带着皮帽子,在他的大袖里还放着一只小巧的紫砂壶,不是喝一口茶水……那叫一个地道,那叫一个美!

    “杨公公,兴州通判黄嘉善到了。”

    小太监仿佛没有听见,又过了好一会儿,就在报信的要说第二遍的时候,他才缓缓抬头。

    “黄通判有什么要吩咐的?”

    那个被唤作黄通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