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成祖-第4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执掌大宋,就有一件事,如何让大宋真正君临天下。

    “我们的军力是天下无敌的,但是如果一直用战争解决问题,即便我们的将士还英雄善战,国家财税也是会枯竭的。汉唐的老路,殷鉴不远。”

    “我们的财富也是很充裕的,但同样的道理,也不能靠着钱财收买人心,结交四夷,让他们归附大宋。”

    “刚柔两途,都不算是大宋的上上之选。”

    赵谌面对着几位重臣,抛出了自己的构想。

    他先是推翻了用兵,又否认了岁币外交,等于把以前的东西都给推翻了。

    大家不免要问,你能拿出什么东西来?

    靠着胡言乱语,可是没法驾驭大宋朝,更坐不了赵桓留下的龙椅。

    果然,赵谌笑道:“大宋当下最重要的,是要凝聚出一个思想,一套确当的办法。不只是针对大宋,还要针对整个天下,我们要给所有人一个答案,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所在!”

    赵谌的表态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新君的格局上来了。

    可是这个想法有必要吗?

    朝野上下,很快就产生了热烈的讨论。

    作为老臣代表,胡寅首先抛出了自己的文章。

    胡寅的身份很特殊,尤其是在吕本中死后,胡寅既是大儒,又是赵桓身边的近臣,在朝时,执掌大权,返乡后著书立说,门人众多。

    可谓是横跨朝野,影响非凡。

    胡寅的文章认为,大宋疆域辽阔,兵甲充足,财政宽裕,民生富足……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已经达到了巅峰。

    所谓四夷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大半,东边的高丽和倭国相继纳入版图,南边的诸国也被吞下,向北,大宋一直延伸到了北极。

    只剩下西边一个大辽,在这种情况下,防范四夷是不成立的。

    大宋只要保持强盛,自己不乱,就可以永远强盛下去。

    完全没有必要在不相干的事情上费心思。

    胡寅的表态堪称大胆,仿佛一个巴掌,直接扇在了赵谌的脸上,提着他的耳朵告诉他,小家伙,别闹了。

    按理说如此重创新君威信的事情,应该让赵谌很没有面子,谁知道赵谌安之若素,还鼓励继续讨论,不论什么结果,他都乐见。

    就在胡寅表态之后,虞允文突然也发表了一篇文章,他的态度就和胡寅针锋相对。

    首先,虞允文举出了高丽的例子。

    高丽的起源是箕子朝鲜,一路发展过来,在汉代更是纳入了中原版图,设立了汉四郡。

    但结果如何呢?

    当军力衰退之后,就不复中原所有。

    而且久而久之,朝鲜的汉民后裔,也和中原汉人出现了差异,渐渐的,成为了中原眼中的蛮夷。

    同样的道理也发生在安南,这块土地更是长时间属于中原,但都不免自立为王。同样当地的汉人也沦为蛮夷,和中原离心离德,甚至走上了敌对的道路。

    再举一个例子,就是燕云的汉人。

    经过辽国二百年统治,跟中原汉人同样出现了差异,幸亏大宋及时光复燕云,才结束了分离的悲剧,不然继续发展下去,谁也不知道后果如何。

    虞允文罗列了这么多例子,要说的只有一个道理,一时属于中原,不代表永远属于中原……今日仰慕中原,皈依华夏,不代表日后就不会背叛。

    这种事情并不是说迁居汉人就能解决的,信不信,哪怕高丽九成九都是汉人,以后一旦中原出现了乱子,他们还是会自立为王的。

    事情的复杂程度,远超一些人的估计,想要持盈保泰,维持现状,永远君临天下,根本是痴人说梦。

    虞允文露出了犀利的一面,他把胡寅驳斥得一文不值。

    那大宋需要做什么呢?

    推陈出新,在儒家原有的纲常伦理之上,再建立一套更广泛的思想,能说服更多的人,让他们自居成为大宋的一部分,支持大宋的理念,让大宋的秩序更强大,更有生命力。

    总而言之,大宋很强,但不进则退!

    虞允文的特殊身份,使得他的文章,几乎就是赵谌直接表态。

    这时候人们野菜意识到,胡寅会站出来,很大可能也是配合新君,把这个想法完整全面抛出来。

    不然老胡不可能冒着晚节不保的风险,出来找死。

    事到如今,问题总算说清楚了。

    那具体要怎么办?

    虞允文之后,又相继出来了很多人,纷纷提出自己的设想。

    已经致仕在家的原枢密使张浚也站出来了,他可不愿意让胡寅出风头,占便宜。

    张浚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主张……放弃华夷之辩!

    张浚的意思很明白,不管怎么讲,把人区分开,中原是华夏之地,四境都是蛮夷,既然是蛮夷,和中原肯定有区别,国力强的时候依附,国力弱的时候离去,甚至反过来咬你一口。

    放弃华夷之辩,平等看待所有人,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的人,认可新的规则。

    归结起来,张浚主张未来的世界,应该平等。

    他提出了看法之后,胡寅又下场了,你不讲华夷之辩,但差别确实存在,总不能视而不见吧?可不是哪个国家都能达到大宋的程度,难道要一味讲求平等,一视同仁,当迂腐的傻子吗?

    这两位大佬争吵的结果,落实下来,就是一条,平等而有差别。

    也就是说大宋尊重每一个国家,不搞歧视……但是大宋应该鼓励各国,努力向大宋靠拢看齐。

    就这样,作为世界秩序的第一块基石,终于铺好了。

 第584章 思想的威力

    关注大宋的可不只是大宋自己。

    作为当世的超级大国,大宋的影响力堪称惊世骇俗。

    别的不说,在京的各国商贾学者,就超过了十万之多。

    甚至为了避免混乱,单独建造了一座城市,用来安置这些外国人,也就是望京。在这座新建的城市里,最热门的的行业就是汉语。

    各种补习班,汉语课堂,多如牛毛。

    不计其数的外国人,整天摇头晃脑,之乎者也,被孔夫子孟夫子弄得苦不堪言。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世上就是又那么一些天才,哪怕汉语很难,他们也能学得很快。而且他们还主动去找各种古籍,苦心阅读。

    还有人跑去大宋的太学,国子监,去旁听课程,主动求学。

    渐渐的,在京城形成了一个规模相当庞大的海外儒者集团。

    当然了,在这个集团里,高丽和倭国是不计入的,大理人也不喜欢跟他们往来,因为这些地方都觉得,虽然以往并没有并入大宋,但是他们沐浴清化,学的是诗书礼乐,诸子文章。而且他们的上层贵族都是说汉语,写汉字,俨然小中华,自然是比蛮夷要高一级的。

    只不过关上门,大家都觉得自己是小中华,谁更中华一些,还是要争一争的。唯有在面对红头发绿眼睛的西夷,他们才会同仇敌忾。

    不管到什么时候,人都有抱团的习惯,一旦有相同利益诉求的人,抱团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个的小圈子,矛盾冲突,也就由此而来。

    大宋的学生没怎么样,高丽和西方学者就先打起来了。

    他们时常发生冲突,甚至扬言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不管任何活动,他们决不能同时存在。

    摊上这么一群玩意,不管是管外事的,还是管教化的,甚至治安部,都很头疼。

    有什么好咬的,都是当儿子的命,争老大老二,有意义吗?

    很显然,在这帮人眼里,不但有,而且还很大。

    可就在他们乐此不疲的时候,大宋朝野抛出了平等的概念。

    这下子石破天惊……在大宋这边,由于赵桓的努力,已经差不多水到渠成,士大夫,豪商地主,宗室,寺庙。凡是冒头的势力,几乎都被压下去了。

    甚至还允许女人为官,赵谌也不过是点破了窗户纸,在短暂的争吵之后,就恢复了正常。

    可是外人却炸了。

    其中表现最强烈的就是高丽的学者,他们甚至跑到教化部去下跪请愿……来自高丽的学者,黑压压跪了一大片。

    他们放声大哭,自己可是大宋巴巴的亲儿子,是多少年的锦绣小中华,远不是那些妖精一样的西夷能比的。

    光是看外表就知道,他们和宋人一模一样,西夷都是些什么山精野怪?

    让他们跟西夷并列,还不如杀了他们。

    为了表示他们的态度坚决,为首一个叫做朴正雄的,干脆当众切下了左手小指,然后用指头的血,写下血书,要求递给政事堂……

    在场的高丽学者无比受到震撼,激动地哭了,纷纷表示山河气壮,风骨无双。

    有朴公一根手指足矣!至于他们自己的,还是好好留着吧!

    摊上了这么一帮队友,还能说什么,就看大宋怎么表示了……对不起,大宋没有表示,或者说,大宋懒得搭理他们。

    因为要贯彻平等的概念,首先就要放弃华夷之辩,放弃天朝上国的位置……对于所有人,保持尊重的态度。

    这么干显然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尤其是朝中老臣,我们打下来的江山,凭什么不能高高在上?

    给我们个道理!

    赵谌的压力很大很大,但是他还能扛得住。

    甚至赵谌召集了一大批西夷学者,在文德殿畅谈这件事。

    经过激烈的争论,丰富了平等的概念。

    什么是平等?

    自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没有贵族,没有奴隶,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一样的,每一个人生下来都享有同样的权利,这是上天赋予的,不能以任何理由剥夺。

    这个权利的核心就是生存权,教育权,发展权。

    所谓生存权,就是平安丰富地生活,没有战乱,没有抢劫偷窃,能吃得饱,穿得暖。

    教育权也很好理解,就是任何一个人,都有权丰富自己,提升道德水平,增长见闻,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享有的。

    至于发展权,那就是在接受教育之后,能够选择职业,官员的选拔不能以血统决定,而是要查看真实的能力。

    在商贸交易上面,要保证公平,给予所有人平等参与的资格,不能欺行霸市,像什么绑架亲属,敲诈威胁,是绝对不允许的。

    而在这三种权利之外,又引申出来一样东西,要怎么保证?

    立法!

    可是光有法律也不够,还要有人去执行,尤其是在一些权贵拒绝执行的时候,要有一支他们不能阻挡的力量,去强力推动……

    到了这一步,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需要大宋的军力,来为秩序背书!

    讨论结束之后,许多西夷学者几乎是眼中含泪,把内容记录下来,并且翻译成家乡的文字,通过一切途径,送回国内,或者干脆就带着这些内容,自己动身,不远万里,返回家乡。

    很少有人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千百年来,整个西方,都建立在严密的等级制度上……王公贵族有等级,神职人员更有等级。

    一层一层,压得

    在这这一刻,有一个最强大的国家,愿意站出来,替底层说话,主张平等待人……这些宝贵的想法,简直就是一针强心剂,从根本上鼓舞了穷人,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