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宋成祖-第5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奴隶,农奴的反抗。

    整个印度洋的航线都变得无比热闹。

    怀着传播华夏文明想法的年轻人,想着改变家乡的西夷学者,还有各种各样,有着不同主张的人,都在往来穿梭。

    欧洲的战事并没有因为赵桓和岳飞的返回,停止下来。

    恰恰相反,战斗变得更激烈。

    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处处冒烟。

    有了完整思想主张的读书人,绝对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们用尽各种手段,同情穷人,鼓励反抗……还有人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乃至水浒传一类的书,介绍到西方,成为了底层百姓的造反圣经,兵法要典。

    这个热闹就不用说了。

    欧洲的距离还是太远了,没法立刻反馈回来,但是倭国那边却是实实在在的……一群底层武士将倭酋二条俘虏,献给了大宋。

    倭国武士代表在大宋面前,痛哭流涕。

    倭国的状况太惨了,源氏、平氏,各地的诸侯,层层叠叠,压榨着底层人,农民形同奴隶。

    恳请大宋出兵,彻底铲除倭国的贵族大名势力,他们愿意归附大宋,为大宋一平民!

    这个消息传来,毫无疑问,给赵谌一个巨大的鼓舞……谁还敢说新君瞎折腾?看到没有,这就是思想的力量!

    赵谌思索再三,给岳云下旨,让他率领三百艘大船,前去倭国友好访问。

 第585章 防范

    赵桓和岳飞从西域返回了大宋……别看赵桓已经把大权交给了儿子,可是他这种地位的皇帝,只要一息尚存,就是天下最有权势的那个,谁也改变不了。

    因此赵桓回到大宋的消息,迅速震撼着两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大家伙惶恐,生怕官家会干出什么特殊的事情,大家伙又期盼,盼着官家能叫停儿子的胡作非为。

    这就是权力的魅力,所有人都围着你,盯着你,希望利用你……面对此情此景,咱们赵官家无动于衷,谁也没搭理。

    他选择了看景,去莫高窟,带着岳飞,只有君臣两个,面对着一千多个石窟,面对着精美的佛像,彩绘的画壁,赵桓饶有兴致,他突然想起来,貌似在敦煌还有数量惊人的经书,如果挖出来,又能养活一大堆专家了。

    赵桓四处看着,岳飞却是眉头紧锁,他默默盘算,突然道:“官家,西北更加干旱了吧?”

    赵桓顿了顿,点头赞道:“鹏举真是目光如炬,看得准确。”

    岳飞昂头,看了看面前的雄伟无边的石窟,心中感叹。

    这么庞大的工程,需要的人力物力,是不可以计数的。

    也不知道先人付出了多少代价,才修成了如此庞大的石窟群?只是如今想要再修,希望不大了。

    自从安史之乱以后,整个关中平原凋敝,西域长时间同中原分离。

    这不只是盛唐不再,还包含了气候变迁,西北越来越干燥,降雨减少,绿洲退化。没法承载大量的人员,自然也就没法修大工程。

    气候变化的周期,至少也是几百年的,赵桓和岳飞注定看不到西北重新变得湿润那一天,甚至大宋朝也等不到。

    想要经营好西域,最现实的办法就是多修坎儿井,设立军屯,牢牢守住就是了。

    赵桓想和岳飞聊另一件事,一件让他更加忧心的事情。

    “鹏举,你知道这里是谁开始修的?”

    岳飞道:“官家想要考臣,不如想个更难的问题……这莫高窟可是从前秦苻坚时候起,历代都在增加。几百年的时间,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赵桓笑着点头,“没错,鹏举还想过没有,前秦并没有统一天下,苻坚劳民伤财,修这种奇观,我们看来固然是震撼,可是落在当时百姓的身上,却是泰山一般的压力啊!”

    岳飞深以为然,“苻坚到底是蛮夷皇帝,不能爱惜百姓。”

    赵桓又摇头了,“这么说也不算公允,其实抛开淝水之战不讲,苻坚还是个不错的皇帝。”

    “官家,说苻坚不说淝水之战,那岂不是日后评价官家的时候,也不提扫灭金国了?”岳飞半点没给赵桓面子,当然了,面对老亲家,赵桓又能有什么办法……

    “其实我想说的是自从佛教传入中原以来,两晋南北朝,是个非常特殊的时期,是咱们都不能忘记的时候。”

    岳飞一怔,赵桓拉着他,君臣席地而坐,身后就是观音菩萨,正俯视着君臣两个。

    赵桓侃侃而谈,丝毫没有把这位有着小胡子的观音放在心上。

    纵观整个古代,外来思想在中华大地彻底扎根成功,并且融入其中,成为三教之一,也就是佛家这一次。

    但是这个过程可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说是白骨如山,血流成河。

    最初的佛门僧人也想复制在天竺的经验,他们修建佛寺,吸纳门徒,扩充势力……此刻的佛门弟子既吃肉,也娶媳妇。

    还结交权贵,换取特权,兼并土地,逃避赋税。

    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尤其是南朝,差不多有十分之一的人口依附在了佛寺之下。

    四百八十寺,每个寺院都是大地主,大豪强,他们豢养僧兵打手,笼络信徒,影响力非同凡响。

    有人或许会觉得,佛门慈悲,对手下的佃农会很好,有这种想法的就太天真了。人家宣扬的是毁家礼佛,要拿出足够的诚心,这个诚心要怎么衡量呢?自然是钱越多越虔诚了。

    毁家礼佛,卖妻礼佛,甚至有人燃指供佛,断臂供佛……种种荒唐的事情,简直难以尽数。

    那些高僧大师,就坐视不理吗?怎么会,人家还要助纣为虐呢!

    五胡乱华之中,最残暴的就是后赵政权,而石虎之所以那么疯癫,也跟身边的僧人有关系,这帮僧人鼓动石虎,奴役汉人,结果弄得无数人死于劳役,凄惨无比。

    僧人们的胡作非为,激起了儒家士人的强烈反弹,比如大名鼎鼎的韩愈,就抨击释教……在无数有识之士的推动之下,三武一宗,一次又一次举起屠刀,痛下杀手,总算把佛门的势力压下去了。

    当然了,这在僧人的嘴里被称作法难,好像是他们受了苦似的。

    可若是没有这些次灭佛,任由佛门发展下去,又会怎么样?

    寺庙掌握土地,垄断财富,又借着佛法,控制弟子的脑筋,从而形成一个个水泼不进的堡垒。

    这些寺庙再和地方势力勾结起来,那可是会形成比唐末藩镇割据还可怕一万倍的分裂割据。

    一旦到了这个地步,再想统一天下,就会变得非常非常困难。

    类似的例子可以参考倭国,敌在本能寺,不会还有人不知道吧?

    而一旦形成这种碎成一地的分裂,中原大地的下场又会怎么样呢?

    大约就是第二个天竺,藩国林立,僧人成为最尊贵的人,也就是婆罗门,地方的军事贵族演化成刹帝利,然后普通百姓就是吠舍和首陀罗。

    至于谁会沦为贱民,那就不好说了。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存在,大约一直到周世宗的改革,才算把佛门压下去,前后几百年的光景,中原大地,差点就沦落到了黑暗的深渊。

    当然了,此后佛门又冒出了许多带着“如是我闻”的真经,整个教义也向儒道两家靠拢,最终三教合一,成为一家。

    那些用无数人的血汗生命修成的石窟,传到后世,绝对是无上的艺术瑰宝,可是放在当时,却是催命的恶鬼,吸血的阎王。

    前人受苦,后人坐享其成,大约如此。

    岳飞是什么,自然不用多说,他也厌恶佛寺不事生产,巧取豪夺。赵桓打击世家大族,对寺庙也没客气过。

    除了废掉大相国寺这个领头羊之外,他还弄出了一整套严格的考试体系,直接将九成五的僧人阻挡在外,不给他们度牒。

    到此为止,佛门已经不可能兴风作浪,再次威胁朝廷。

    如今赵桓又跟岳飞聊起了佛门的经历,显然不是要对剩下的和尚下手。

    “赵谌想成就大业,提出了平等,这固然是好。但也要防着以夷变夏,不能让蛮夷的习俗败坏了中原气象。”

    岳飞眉头紧皱,“官家所虑极是,只是臣有点疑问,蛮夷野人,他们的陋习又怎么会影响大宋?难道还有人自甘堕落不成?”

    赵桓哈哈大笑,“鹏举啊,这就是你想得简单了……你以为只有好习俗才能影响人吗?老百姓常说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啊!”

    岳飞猛人一惊,却又深深颔首。

    不得不承认,赵官家看事情,还真是独具匠心,目光犀利。

    伴随着大批西夷来到中原,他们如饥似渴研究东方的典籍,同时也有人开始了输出他们的东西。

    那些天堂地狱对立的宗教,很难吸引东方人,倒是西方的哲学,数学,天文,偶尔能引起一些兴趣。

    当然了,这些也都不算什么。可是悄然之间,在不少地方流行起了贵族学堂,他们从西方借用了贵族概念,还弄出一整套的东西,比如贵族的行为规范,比如贵族的责任道义……他们主张成为国朝栋梁,要勇敢进取,富有责任,爱惜荣誉。刻苦学习,完善自我,德位相配。

    “这些主张也不算错,太上皇为何要震怒?”陆游不解。

    而此刻另外两个人,虞允文和朱熹却是心知肚明。

    “贵族精神不在精神,而在贵族!说白了,就是要重新恢复士大夫!”虞允文冷冷道。

    朱熹补充道:“士大夫还要兼容并蓄,可贵族只要血脉传承就够了。这等手段别说骗过太上皇,就连我们都能一眼看出来。”

    陆游翻了翻眼皮,我眼瞎,没你们厉害。

    赵谌的脸色并不算好,他刚雄心勃勃,想要干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挨了一棒子。

    想要拿大宋的东西改变世界,还要提防着自己被腐蚀!

    “传旨,严查各地的私自办学,尤其是从官办学堂挖角名师,更是要严厉禁止……他们不是有钱吗,那就罚到倾家荡产!还要,针对西夷,也要约束他们,内阁尽快拿出办法来。”

 第586章 万国

    赵谌的心情远远谈不上好,他踌躇满志,正要干一场大事业,突然发现自己的家被人偷了。

    众多周知,赵桓执政期间,命令吕本中推行教育改革,大力兴学……这段时间赵桓主要做了几件事情,在农村广设学堂,给穷人读书的机会。

    鼓励读书人到农村任教,同时又改革了科举内容。

    赵桓的这一番作为下来,直接将大宋的入学率推到了九成以上,穷苦子弟通过读书考试,进入官场,在官员之中,也达到了七成以上的比例。

    总体而言,算是扭转了千年来,高门贵胄垄断教育资源的格局。

    可是随着学堂全面普及,读书人越来越多,内卷也就不可避免发生了。

    首先卷起来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过去一个太学生去乡下教书,积累三到五年的资历,就能进入官场。即便继续在学堂,升任山长,或者执掌一县的教化,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随着各种位置被填满,去乡下教书,能得到的好处越来越少,相反,在农村要吃太多的苦。

    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开始离开农村,选择更好的地方。

    更让人恼怒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