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廷表暗暗点了点头,心道那魏忠贤当初想出的这方法还挺管用的。

    经过了半个时辰的折腾,几十张完整的人皮已经做好了,锦衣卫们小心翼翼的往里面塞草,然后又认真的缝补起来,如同对待一个艺术品般。

    李廷表按照朱慈烺的要求,下令将这些人皮袋子部分悬挂在土地庙中,用刑的各种器械也被列为庙中仪仗,用作警诫官员,另一部分则挂在官府衙门的公座两旁,以警诫在职官员要好好工作。

    这些摆放位置都是朱元璋搞出来的,朱慈烺也是为了致敬这位传奇皇帝,往后去凤阳和南京,朱慈烺打算再杀一批给这位太祖皇帝送血食。

    朱慈烺此次在宿州斩贪的手段极为狠辣,整个宿州的官场几乎被横扫一空了,震惊了凤阳府,乃至整个南直隶。

    抄家太子、斩贪阎王的名声也在百姓中流传,而然没有人知道,宿州的这几十张人皮不过只是道开胃菜而已。

    在未来的几年里,大明官场将会迎来更为狂暴的腥风血雨,这位斩贪的太子也将会获得一个令人胆寒的称号:血龙!

    在离开宿州时,朱慈烺任命一个九品吏目为宿州代知州,因为除了他,现在整个宿州城只有他的品级最高了,剩下一些吃皇粮的都没有品级

    宿州城外,这名九品小吏在送走了仪仗后,腿依然在发抖,背后早已被汗水浸湿了,相信在不久后的大明,将会出现一位赫赫有名的大清官

 第169章 战流寇

    在刚刚离开宿州城,朱慈烺就收到了一份锦衣卫加急情报。

    贼首一字王拓先龄率领数万流寇直奔宿州,想要偷袭截杀自己。

    收到情报后,朱慈烺颇为淡定,隐隐还有些兴奋,南下这么久了,终于碰到一支像样规模的流寇了。

    朱慈烺对流寇一点好感都没有,流寇本是苛于重税和失去土地的流民百姓组成的逃荒队伍,一开始反抗官府并没有错,也值得同情。

    然而自从崇祯二年的己巳之变后,大量逃散的山西、宣大、陕西官兵落草为寇或是加入流寇,自那以后,流寇开始大规模的破坏生产,每过一地必收割粮草,劫掠地方,女子、青壮被裹挟入贼,儿童一般都会被杀。

    流寇每攻下一城,必定拆毁城墙、焚烧屋舍,挖地三尺,朝廷抚恤流寇要钱,出兵围剿流寇要钱,重建地方还是要钱。

    慢慢的,朝廷的财政被拖垮了,士大夫们是不可能挺身而出捐钱的,朝廷的税收只能继续摊派给没逃荒的农民,造成了死循环,所以流寇生生不息,从崇祯元年的陕西万余人到现在的几十万人。

    流寇只干劫掠破坏的事情,而不做生产发展,因此大明的国力越发的衰弱,天灾只是起因,人祸才是最主要的。

    朝廷将他们称为流寇和流贼,并不是贬低他们的意思,而是对方是实打实的流亡强盗贼子,根本不配称为农民军,更不配称为义军。

    崇祯八年正月十五日,流寇攻陷中都凤阳,杀死城中数万百姓,焚毁房屋二万多间,甚至有人剖开孕妇,取出婴儿挑在枪槊上嬉笑玩乐。

    崇祯八年正月二十四日,流寇攻打舒城,掠来霍山、庐州(合肥)数千妇女,强迫这些女子在城下赤身裸体,稍有不从反抗,流寇就将她们凌迟分尸。

    流寇在攻打滁州失利后,掳掠来附近村落数百妇人,将她们集体侮辱后,又将她们的头全部砍下

    这些流寇动不动的杀人屠城,简直骇人听闻,其残忍程度丝毫不下于关外的鞑子。

    历史上李自成在崇祯十三年才喊出“均田免赋”和“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人如淫我母”的口号拉拢人心,不再屠城。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在襄阳建立大顺政权,又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口号安民,即便如此,李自成最终还是不得人心。

    平时喊不纳粮喊的嗨了,到最后自己占了北方之地后,带给百姓的只是更大的兵灾,烤饷,是真的烤,烤的人滋滋冒油。

    在各路流寇中,最优秀的李自成尚且如此,其他货色更不必说,明末的这届义军,比元末的那届义军真是差的太远了。

    凤阳府,蒙城县境内。

    在坑坑洼洼的驿道上,正风尘仆仆的走着一直军队,这支军队士兵大多包着头巾,穿着布甲,有的甚至连布甲都没有。

    在他们队伍中,有几面已经破了好几个洞的大旗,上书着“拓”字,在大旗下面很多士兵将手缩在破棉衣了,哈着气扛着武器慢慢的走着。

    自从朱慈烺领军南下后,张献忠也派出了不少探子,打探明军的动向,他很快知道了勇卫营要路经宿州的消息。

    张献忠心情激动,如果能杀了大明的皇太子,那自己在义军中的声望将如日中天,怀着这样的心情,他立刻派出手下大将拓先龄率三万人马奔袭宿州,自己则领大军佯装进攻庐州,给拓先龄攻打宿州创造机会。

    拓先龄,外号一字王,崇祯八年时参加过荥阳大会,位列十三家之一,后来自身发展不怎么样,就归入了张献忠。

    在张献忠的掩护下,拓先龄领了三万人马后便迫不及待的赶往了宿州,他感觉这次自己要名声大燥了。

    出了霍山,整个皖北之地一马平川,让拓先龄有些很不适应,自从闯王高迎祥被朝廷剐了之后,义军就消沉了,加上被官府围追堵截,很多人都躲进了山里,偶尔才组团出来浪一下,给官府以沉重的打击。

    好在手下的精神还挺好,队伍中不时传来一些互相笑骂之声。

    拓先龄泛着凶光的眼睛眯着,自语道:“真期待杀了皇太子后天下是何等的反应!”

    大军在路过一个小镇的时候,小镇中的人听说流贼到来,早就收拾家软一哄而散,远远的逃走了。

    流寇们在小镇上挨家挨户的洗劫了一番,然后才尽兴而走,半道上,前面的几个哨兵抓到了几个拖家带口的大户,将他们带到了拓先龄面前。

    几名白白胖胖的大户吓得当场就尿了,一直磕头在那求饶。

    “将他们的老婆闺女留下,带把的都砍了!”拓先龄挥了挥手,淡淡道。

    他话音刚落,立即有几个老营兵走出,拔刀将他们砍了,其他一个老营兵连砍了四刀,分别将一个胖大户的四肢截断,冒着热气的鲜血四溢,疼的那人不断翻滚,最终晕死在地。

    周围的流寇们边看变笑,直呼刺激,拓先龄也是笑了笑,又下令在附近扎营休息。

    流贼们一阵欢呼,十几人或几十人一群,随意的分散在周围这片区域,或者聊天打屁,或者划拳喝酒,一片闹腾。

    拓先龄则是在亲兵的安排下,进入了新搭建的营帐中,紧随而去的还有刚抓来的几个姿色不错的女人。

    几个带着毡帽的将领则是升起炭火,围成一圈,拿出酒肉吃喝,时不时的看向营帐

    在这些流贼正聚在一起互相闹腾时,忽然听到远处轰隆隆的响声不绝。

    “那是什么?”一个流寇指着远处一片快速移动而来的“乌云”。

    “是是官兵!”一个眼力好的流寇惊呼道:“那是官兵的骑兵!”

    五千铁骑奔腾在一望无边的平原之上,每个骑兵皆是头戴帽儿铁盔,盔上红缨高高飘起,他们内衬火红棉甲,还有内镶铁叶的暗甲,外穿散发着寒意的黑色盔甲,一眼望去,立时感觉一股冰冷的寒意袭来。

    这是哪来的骑兵?怎么会这么可怕!

    当流贼们出现在勇卫营骑兵的视线中时,他们从战马枪套出取出冰冷的骑枪指向了惊恐的流贼们,并加速着如潮水般的冲击过来。

    “快迎敌!”一个流寇将领发出颤抖的吼叫声。

    大片沉重的马蹄踏在干涸的地面上,发出沉闷的轰鸣声,让流寇们心中更慌,乱做了一团,哪里还敢应战,都忍不住的往后缩了缩。

    一字王拓先龄提着裤子从营帐中走出,呆呆的看着远处,冷汗直冒,还没等他想出如何应对,那些骑兵己是毫不留情的横冲直撞过来了。

 第170章 不堪一击

    勇卫营的五千铁骑如利剑般冲进了流寇混乱的营地,骑兵们用手中的长枪刺穿了流寇的胸膛,又将他们挑飞甩开,继续刺向下一个目标。

    冲锋在最前面的勇卫营骑兵千总李少游,甚至一枪穿透了两三个流寇的身躯,将他们做成了肉串。

    在一片惨嚎声中,流寇们被撞得人仰马翻,不断溃逃,根本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抵抗,相比鞑子来说,这些流寇连八旗军的辅兵都不如。

    流寇之中,也和八旗军的战术相似,兵分五等,饥兵最外,步卒次之,接着是马军,再者是骁骑,老营兵则在最后面。

    流寇中最具战斗力的就是老营兵了,他们是流寇首领们的倚仗,别的兵种拼光了,没事,只要有老营兵在,轻轻松松可以聚起数万大军,李自成和张献忠就是多次凭借老营兵东山再起,屡剿不灭。

    空阔的旷野上,兵器交接声和凄厉嚎叫声,接连响起,浓浓的血腥味越来越大。

    流寇的马军在勇卫营骑兵手中,连一个回合都接不下,皆是极为恐慌的怪叫着拔马回逃,在流贼眼中,这些官军都是重甲重马,冲起来的气势如排山倒海般,自己这一身补丁棉袄如何去抵挡?

    战斗进行的并不久,在勇卫营骑兵冲开贼阵后,并未停留,继续向前冲杀而去,接着便全部冲了出来。

    拓先龄见对方冲了一波后便在不远处重新聚集,让他非常的好奇,对方怎么不打了?这是要给自己喘息的时机?我一字王不要面子?

    事实证明,一字王真的不要面子了,他连忙下令收拢溃军开始布阵,然后自己远远的躲开了。

    拓先龄回头看向很快又聚集在一起的官军骑兵,忍不住的吸了一口冷气:“这他娘的哪来的官兵,怎么如此精锐,收拢的这么快?”

    拓先龄在流寇中好歹也算一线人物,对官兵还是比较了解的,大明的骑兵皆尽有甲,眼前这些骑兵更是身穿几重甲,而且骑的皆是高头战马,这让他很是惊异。

    在拓先龄的造反生涯中,绣花枕头兵不知见过多少了,可眼前这支军队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气势很强,杀气很足。

    “难道这是那个皇太子的人马?”拓先龄心中忽然一惊,随之冷汗直冒,这还没到宿州呢,就被人家摸到了点子,还让人截了道,对方的强大远不是自己能战胜的。

    就在他胡思乱想时,对面的骑兵已经调整完毕,再次进行了冲击。

    看着自己的三万大军瞬间溃散,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在慢慢聚拢,他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这帮饥兵顺风就上,逆风就跑,原本还有马军和老营兵在后面督阵,现在老营兵都自身难保,谁还有空监督啊。

    见对面骑兵再次冲来,拓先龄惊慌不已,他大叫道:“撤到后面镇上!”

    说着带着老营兵和马军率先跑掉了,只留下一脸懵逼的步兵。

    身为一名造反多年的流寇优秀头目,拓先龄已然具备了观气的独特技能,他能从军容士气上可以准备的判断出一支军队的战斗力。

    眼前这支官兵骑兵,自己没得打,只能利用地形优势对其牵制,说不定还能击败对方。

    骑兵野战能力极强,若是放在遍布房屋的城镇中,那就几乎发挥不出优势了,想到这里,拓先龄二话不说往刚刚洗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