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烺这个穿越货替代了熊文灿的五省总督之职,自然不会让历史重演,熊总督也算变相的捡回了一条命,还在广东干了件为国争光的事情赶走了英国佬。

    朱慈烺传令驻扎在太平府的周遇吉率天武军皇家第三师的人马,前去徽州府接受刘国能和李万庆的投降,并对这两部人马进行改编。

    刘国能和李万庆二人老老实实的接受了改编,并没有反抗,其实既然出来了,他们面对天武军也没有反抗的机会了。

    刘国能和李万庆也知道,投降是需要代价的,说不定以后朝廷还得派自己人去打别的义军。

    就好像当初造反的时候,每逢拉人入伙造反就要让新入伙的新人干点砍人放火的缺德事,这叫沾点血。

    这些刘国能都能接受,他现在只求皇太子不要太过分,日后做出卸磨杀驴的事情。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231章 所见所闻

    刘国能有三万人马,李万庆只有一万人马,两部合计四万人马。

    周遇吉按照朱慈烺的意思,挑选出有战斗力的,只保留一万人马进行整编,其他三万人收回武器全部放回家,无家可归的就近在徽州府分地屯田。

    流贼中的很多人是沿途掳掠来的百姓,本来就不愿从贼,此时得知官府要放自己走,很多人异常的兴奋。

    不过不少人早已无家可归了,大多愿意留在徽州府垦荒种地,毕竟官府白送四十亩地,徽州府还三年免税,条件还是很诱人的!

    刘国能和李万庆二人亲自前往中都凤阳拜见了朱慈烺,一路进入凤阳城,二人心中的震撼越来越大,感觉自己走错了地方。

    三年前刘国能和李万庆都来过凤阳,那时候的他们是跟着各路义军一起杀进来的,进城后把整个凤阳城基本烧光了,人也杀了不少,整个凤阳府都被各路义军糟蹋的『乱』七八糟的。

    没想到这才短短三年时间,凤阳府发展这么好!凤阳城也重建的这么好,一片繁荣,一点都不像经历过严重战火的地区。

    其实凤阳城的重建主要归功于朱大典和杨御蕃,他们二人自崇祯八年上任凤阳以来,一直大力重建凤阳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上崇祯八年卢象升坐镇凤阳总理剿寇,也对凤阳城的重建做了不少贡献。

    刘国能和李万庆二人来到奉天殿,一见金座上的朱慈烺就立马下跪认罪,乞求原谅。

    朱慈烺见二人态度真诚也没为难他们,让二人直接去皇陵叩拜认罪。

    既然想招抚,朝廷就要拿出气度,弄死他们很简单,不过这样只会让所有流寇都不敢相信朝廷主动投降,增加剿寇的难度。

    二人在皇陵中老老实实的叩拜认罪后,朱慈烺任命刘国能为黄州副将,李万庆为随州参将,二人领军原部人马一万分别驻守湖广的黄州和随州。

    朱慈烺把他们安排在湖广,一是为了让他们日后北上对付李自成,二是让驻守武昌府的黄得功看着他们,他们只有一万人,谅他们也翻不起什么浪来。

    刘国能和李万庆对皇太子的安排很意外,他们原以为会派自己去打张献忠沾点血,没想到皇太子这么讲道义,这让二人有些小感动。

    在解决了刘国能和李万庆两部后,时间进入了三月份,南直隶各地已经完成了春耕,天武军三个师也已经完成了扩编。

    张献忠和罗汝才迟迟不肯投降,一直拖延谈条件,让朱慈烺已经很不耐烦了,他传令驻守九江府的左良玉领军进入景德镇一带布防,防止张献忠和罗汝才进入江西作『乱』,同时又传令驻守太平府的周遇吉率天武军第三师一万

    人马进入徽州府,防止献贼再度迂回南直隶。

    阳春三月,白花照春,正是一年好时节,在凤阳府境内通往中都的官道上,一辆驴车缓缓而行。

    赶架驴车的是一位接近耳顺之龄的老者,他身着布衣,面容圆白,颌下拖着一尺长须,虽年老却双眼有神,此时他正惊讶的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老爷,我们是不是走错到扬州府了?”驴车上,一位老『妇』满脸惊愕的问道。

    赶驴车的这位老者就是前任户部尚书程国祥,在崇祯十年正月,朱慈烺为领军南下平叛做准备时,向户部要了十天的粮草,程国祥将其呵斥了一番,后被内阁首辅薛国观训斥,程国祥不服气,大骂『奸』臣当道后直接辞官回徽

    州府老家了。

    回到家乡的程国祥没了朝廷俸禄,生活变得更加的艰苦了,仅靠往年的积蓄勉强度日,他没有子嗣,只有老妻相伴,生活虽然贫苦倒还勉强维生。

    在徽州府歙州生活了一年的程国祥,忽然在半个月前接到皇太子的传召,让他到中都凤阳相见。

    程国祥心中暗道,该来的还是来了,皇太子应该是咽不下当初那口气,想找自己麻烦了,程国祥丝毫不惧,他倒要看看皇太子以什么理由收拾自己,大不了再呵斥他一番,教他为君之道!死又何惧?

    自从进入凤阳府后,程国祥越发的感觉不对劲了,这还是凤阳府?去年自己可是从这里路过回老家的,方向和地方都没错,可为什么变化这么大呢?

    特别是进入中都后,放眼大街小巷,商贾云集,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从街上的行人就可以看出与以往的明显不同,他们衣着整洁,红光满面,走路大摇大摆的,很是自信。

    程国祥记得去年路过这地方时经济萧条败坏,所见的不少人衣衫褴褛,神情畏缩,当时自己观中都如此,还深为此担忧感叹过一番,如今

    现在中都城中有不少外来商贾和百姓来往,他们口音各异,有皖南的,有淮安府的,还有河南的,甚至还有应天府的。

    程国祥在一个包子铺前休息了片刻,花了四文钱买了两个包子,顺便打听了一个正在吃包子的外地口音年轻人,问他来中都做什么,是否是看了皇太子招贤纳士的告示来此为国效力的?

    这位『操』着河南口音的年轻人笑道:“大爷,您说笑了,小子只认得二十多个字,怎敢厚着脸皮前去聚贤楼装读书人呢!我是来凤阳找出路的,这里不仅能吃饱饭,还能赚点钱粮养活家人!”

    看着这位年轻人眼中的憧憬之『色』,程国祥一时间呆了,他已经很多年没从小民身上看到过这种表情了。

    凤阳城的街道被清扫的很干净,与以往的脏『乱』不堪简直判若两地,最主要的是城中居然连一个乞丐和流民都没有!

    程国祥还发现了城中有不少公共澡堂,而且是官府免费提供的,不少人提着竹筐从澡堂中出来,很是满意,不过程国祥也发现了一处不雅,城中居然也有女子澡堂,真是有辱斯文!

    凤阳府的一切让程国祥感叹不可思议,境内无一个匪患,人人能吃饱饭,在眼下大明这个时期,比之京师还要安稳。

    程国祥由衷感慨道:“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皇太子天纵奇才,不仅练成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强军,连治国安邦的能力都是如此的出众,吾当年轻视了”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232章 大明第一清官

    吃完包子后,程国祥一路行去,来到了中都禁垣前,在出示了皇太子的传召令旨后,这才被勇卫营的亲卫领进了皇城。

    程国祥作为户部尚书,在京师时经常见到朱慈烺,此时看他身穿龙袍,年纪虽小,但举止间的气度越发的威严了。

    程国祥对着朱慈烺恭敬的行了一礼,很是注意观察朱慈烺对自己的态度,只见皇太子脸上只是带着淡淡的笑容,并无憎恨恼怒之『色』。

    皇太子身边的几个将领则对自己不冷不热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只有凤阳知府杨廷麟面『露』笑容,还微微行了一礼,表示很尊敬,让程国祥很是欣慰,到底还是读书人懂礼貌。

    朱慈烺开口道:“程老一路辛苦了,本宫已在殿中准备好宴席为你接风洗尘。”

    程国祥先是微微一愣,随后道:“殿下厚爱,臣不敢当,不知道殿下招臣前来所谓何事?”

    众人见他这么不知好歹,都有些微微皱眉,不过在没搞懂皇太子找他来干什么之前,所有人都没有开口责问。

    朱慈烺对他如此直接的话并不在意,只是笑道:“本宫听闻程老为官一向廉洁,又在户部任职多年,对钱粮方面管理得当,此次传召,特想请程老协助本宫管理钱粮。”

    对付这类直人,还是不绕弯子的好,朱慈烺说的也很直接,他就是想要程国祥帮他管税收钱粮这块,有这个廉洁敢言的老头,将会省他很多事情,他可是听说在历史上,这位户部尚书辞官后是穷死的,家里穷的叮当响,经常几天都没饭吃,活活饿死了。

    程国祥忙道:“臣已经致仕了,如何还敢当复出为官啊。”

    朱慈烺淡淡一笑道:“程老即便复出,本宫暂时也没有办法让你进入六部。”

    程国祥恨声道:“就算殿下让臣回那种地方,臣也不愿!”

    朱慈烺点点头,看来这老头是对朝廷真的很失望了,他继续道:“如今国家困难,程老就不想再为大明做一些贡献吗?”

    程国祥奇道:“殿下所说的贡献是让臣替殿下打点钱粮吗?”

    朱慈烺没有回答他,忽然问道:“程老觉得凤阳府如何?”

    程国祥对着朱慈烺深施一礼,刚直的脸庞满是端正,他忽然高声道:“臣从徽州府一路行来,所见凤阳府百姓安居乐意,无饥寒之苦,更无贼寇之祸,此乃大善,皆是皇太子殿下之功,臣佩服不已,臣为当年冤枉斥责殿下而致歉!”

    朱慈烺扶起了老头,笑了笑道:“程老客气了,程老为国为民、忠诚敢言,让本宫很是敬佩,因此才想请你出山,不知道程老是否愿意相助?”

    程国祥又深施一礼道:“殿下作为储君,在新年发的第一条政令就是农事,第二条政令则是招贤纳士,臣作为国朝臣子,深感殿下具有宏图大志,遂愿意辅佐殿下,振兴大明!”

    “好!”朱慈烺将他扶起,很是开心,这税务部算是有着落了。

    随后,朱慈烺与程国祥共同用膳,看着满席的山珍海味,程国祥连忙道:“殿下,这太奢侈了,铺张浪费啊!臣只需一碗稀粥,一个馒头足矣”

    朱慈烺道:“程老,实话跟你说了吧,目前本宫下面的钱粮消耗就如这桌酒席,时常超过预算,如今得程老相助,日后省下的钱粮怕是能购买无数桌此宴。”

    程国祥明白了,皇太子这是要用自己精打细算的长处来弥补他的短处,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朱慈烺又道:“程老放心,本宫已经让侍女为程夫人也安排了一桌菜,你就安心用膳吧!”

    程国祥再施一礼,对皇太子的恩典很是感动。

    随后一老一少边吃边聊,互相探讨对税务的看法,朱慈烺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准备要设立一个统一税收衙门。

    程国祥闻言放下碗筷大声叫好,他在户部这么多年,早对各地混『乱』收税的弊政心存不满了,因为牵扯的利益太大,所以才少有人提起改制。

    崇祯九年冬天的时候,因为军费开支激增,国库空虚,兵部尚书杨嗣昌曾经提议增加军费,向各地增派各种税收,程国祥当场反对,他认为各地灾荒不断,战『乱』频起,地方上已不堪承担这种摊派了,他果断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