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烺笑眯眯道:“此番大功,本宫会上疏为诸将请功,还有桂王殿下源源不断的资助军饷,本宫也会如实上报父皇!”

    老桂王听后心情十分舒畅,兴致颇高,一扫多年来郁闷之气,发出了一阵大笑,道:“天下能有现在的大好局面,全赖陛下圣明,太子殿下谋略无双,众将士用命,孤王只是略尽一些微薄之劳,不敢居功。”

    朱慈烺道:“国事艰难,国库紧张,桂王慷慨捐资,为我大明所有藩王作出了表率,理应受赏,就不必谦虚了!”

    众人在一阵谈笑中,气氛也逐渐热烈起来,不再有开始时的拘谨。

    待酒宴开始时,朱慈烺又接道说道:“李张二贼,只是流寇的代表,他们被消灭了,不代表没有第二个李自成和张献忠跳出来,所以大家不要可掉以轻心,各地的治安依然要重视,特别要约束宗人不能再激起民变了!”

    朱慈烺前面的话是跟众将说的,最后一句话却是看向桂王说的。

    桂王也是会意,流贼能皇陵都敢刨,若是在自己封地再出现一波,搞不准自己百年后也被挖出来

    在宴会散席后,朱慈烺就开始写捷报,加急送往京师,和捷报送往京师的还有一份奏疏。

    朱慈烺在奏疏中提到朝廷要继续大规模搜捕李自成,以防其东山再起,还有就是河南和陕西的灾情,朝廷应该尽快派出专员治理二地,以防再生民变。

    朱慈烺还建议让黄得功领兵驻守湖广,肃清地方残余流寇;孙应元授从一品武散阶荣禄大夫,外放扬州府。

    湖广是朱慈烺大搞建设的地盘之一,不仅位置极其重要,还人多地广,他是不可能放弃的。

    朱慈烺让孙应元去扬州,则是为了进入南京拿下南直隶最富庶的几个府做准备,扬州府和应天府等南直隶五六个府,是大明最富庶的几个府,也是南京勋贵的大本营。

    朱慈烺想动盐税和几府的卫所,必然会引起勋贵的强烈反弹,如今江南大定,朱慈烺不能像战时那样随便派兵驻扎各地,最起码表面上不占理,如果朝廷让孙应元领兵常驻扬州府,局面会好很多。

    朱慈烺计划着回到凤阳修整一番后,就准备进入南京,对南京勋贵下手。

    在衡州府修整了两日后,朱慈烺领军坐船沿湘江而上,出洞庭湖入长江,沿江东进返回凤阳。

    ※※※※※※※※※※※※※

    京师,紫禁城中。

    崇祯皇帝看着陕西和湖广一前一后发来的捷报,心情十分激动。

    李张二贼被灭后,大明各地的民变基本平息,要么被灭了,要么就是投降了,一切都消停了。

    崇祯心中感叹道:崇祯十一年真是个好年头啊,长达十年混『乱』的民变基本平息,朝廷也基本安定,大明终于迎来了曙光!

    崇祯意气风发道:“朕忙活了十年,终于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再用十年,等朕平定辽东,大明必将天下太平,社稷兴盛!”

    崇祯高兴之余,再次翻阅起两份捷报,看了一遍又一遍,特别是张献忠被俘正在押往凤阳的路上,太子朱慈烺在奏疏中请示是在凤阳杀掉,还是押往京师献俘后再杀。

    在思考了片刻后,崇祯执御笔快速批复:恐生变故,直接在凤阳就地处决,不必麻烦押往京师!

    对于朱慈烺让朝廷防范李自成的建议,崇祯丝毫不在意,他心中暗想,一个只带着十七个属下逃窜山中的流贼,还有何资格需要朝廷特别防范?败了就是败了,难道他还能凭着几把菜刀东山再起不成?

    从古至今,多少枭雄豪杰失败后『自杀』了,连西楚霸王项羽这等人物都自刎于乌江,李自成算个什么?说不定现在已经在商洛山找棵树上吊了

    在崇祯的印象中,李自成只是高迎祥手下的一个小小裨将而已,高迎祥死后沿用闯王名号扯虎皮拉大旗四处作『乱』,跳梁小丑罢了!

    崇祯兴奋之『色』溢于言表,他看向王承恩道:“宣杨嗣昌!”

    王承恩低头告退,去文渊阁传旨去了。

    自崇祯九年杨嗣昌接任兵部尚书以来,一直深受崇祯的赏识,特别是崇祯十年初,流寇闹腾厉害的时候,崇祯在中极殿以“剿兵难撤、敌国生心”为主题策试大臣(相当于后世国家公务员考的申论)。

    杨嗣昌在策论中以天象引入话题,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力主对建奴妥协,集中全力平息中原群盗。

    当日杨嗣昌在殿中舌灿莲花,列举了历史上许多上天象示警与异族关系的故事,如东汉时日蚀火星,汉光武帝与南匈奴议和,宋太宗时月蚀荧『惑』,宋军兴师伐辽而战败等,来影『射』他对建奴议和的主张。

    尽管当时多数朝臣反对此议,并大骂杨嗣昌卖国,是袁崇焕第二,应该拉出去千刀万剐,诛灭全族!但崇祯却对杨嗣昌非常的赏识,认为他无偏无党、勇于任事。

    于是在崇祯十年六月提拔杨嗣昌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仍掌管兵部事物,可谓是恩宠之极!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253章 张献忠请问你舔过那个吗

    在回凤阳的行程中,朱慈烺忽然想到一个事情,他立刻让人将张献忠带上来。

    张献忠身材高大,是个大黄脸,留着一大把胡子,看起来很想凶猛。

    朱慈烺含笑道;“张献忠,后悔当初没投降吗”

    张献忠嚷道“后悔咱老子就不知道后悔怎么写”

    朱慈烺笑『吟』『吟』道“你又不识几个大字,不会写不是很正常吗”

    张献忠冷哼一声道“如今咱老子栽了,要杀要剐赶紧处置”

    朱慈烺摆了摆手道“不急,不急,父皇的旨意还没下来,我可不能轻易处置你,今日找你来,主要是因为一件私事。”

    咱俩还有什么私事张献忠很是好奇,问道“什么事”

    朱慈烺搓了搓手,显得很不好意思,道“本宫有个问题想问你,不知道方不方便”

    张献忠洪声道“跟个娘们似的,有什么问题痛快问”

    朱慈烺不好意思的笑道“那么请问你『舔』过驴屎吗”

    “你娘的”张献忠大怒,当场急眼了。

    “放肆”徐盛呼喝一声,一脚将张献忠踹翻在地,连刀子都掏出来了,准备一刀捅死他。

    朱慈烺对着徐盛摆了摆手道“别捅死了”

    朱慈烺看着龇牙咧嘴爬起来的张献忠,又道“本宫听说你年幼时随父去四川贩枣,驮枣的驴在一个地主家的门前留下了一堆屎『尿』,地主家的恶丁让你父子二人『舔』干净,不知是真是假”

    张献忠显得很暴躁,厉声叱骂道“朱家小儿你辱我”

    “哎,看来这个历史谜团是解不开了。”朱慈烺长叹一口气,摆了摆手,让人将这位暴躁老哥拖走冷静一番。

    朱慈烺又让人把李定国带上来,准备招抚这位历史上杀鞑子凶残的猛人。

    不多久,李定国就被带了进来,朱慈烺对其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身材颇高,长得眉目修阔,肩宽体健,气宇轩昂的,很有朝气。

    朱慈烺命人给他松绑,又赐下座位。

    李定国今年只有十八岁,却很是沉稳,他没有坐下,直接道“有何话不妨直说吧,我张定国既已被擒,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朱慈烺淡淡一笑,慢慢道“李定国,表字鸿远,陕西榆林人,生于天启元年,十岁时被张献忠收为义子,从寇转战各地,临敌陷阵以勇猛称,人称小柴王、小尉迟。”

    李定国淡淡道“官府打探的倒是清楚。”

    朱慈烺接着道“你喜读史书和兵法,有文武之才,虽在贼寇军中,但独以宽慈,攻破城池未尝妄杀,遇士绅百姓必设法保全,呵呵,倒是一个心善之人,只是可惜,卿本佳人,奈何从贼连本姓都不用了”

    李定国轻哼道“不从贼又能怎样,我十岁时父母双亡,家贫如洗,这些都是官府害的,如果我不从贼,那就只能一心等死了”

    朱慈烺脸『色』一板道“你从贼之后呢,可曾改变什么流贼所做的一切你应该很清楚,他们使得多少人和你一样,父母双亡,家贫如洗,只能一心等死呢”

    李定国默默不语,他为人宽厚,虽然尽力保全一些无辜百姓,但张献忠从来都是滥杀无辜,很多次都是当着他的面子的做,李定国明知不对,却也无能为力。

    朱慈烺见他不语,又道“如今大明匪患已除,但在北方仍有满清鞑子虎视眈眈,李定国,现在正是你建功立业,出人头地的时候,归降朝廷,和本宫一起杀鞑子去吧”

    李定国虽然有些心动,但依然摇了摇头,道“是官府把我『逼』上这条路的,官府的所作所为,比我们这些做贼的强不到哪里去,吾不屑与之为伍”

    朱慈烺笑道“官府之中有好有坏,本宫也是痛恨压榨百姓的贪官污吏,我天武军人马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也绝不会欺压良善百姓胡作非为的,如果你愿追随我,本宫让你执掌一旅五千精兵,或外放为一地总兵”

    李定国凝视着朱慈烺,道“我承认你很英明,也很佩服天武军的强大,但我不是孙可望义父于我有救命之恩,背他而去,绝无可能”

    朱慈烺点了点头,笑道“知恩不忘报,不离不弃,重情重义,很好若是你和孙可望一样给个二品官身就下跪投降了,我反到会看不起你,本宫今天所说的话你记住就行了,如果哪天相同了,可以随时来找我。”

    说着,朱慈烺从桌上拿起一本书递给了他,又命人将李定国带下去看押起来。

    李定国接过书,心中有些感激,这本书正是自己最喜欢看的资治通鉴

    九月中旬,朱慈烺一行人从庐州府上岸,走陆路回到了凤阳府。

    囚车中的张献忠看着一路的情形,忍不住感叹道“这京师周围就是不一样”

    看守囚车的一名天武军军士鄙夷道“没睡醒这里是凤阳府”

    连续走了几天水路,张献忠早已不知道这是哪里了,当他看到沿途规划的井井有条的屯堡,特别是湖泊河流边那一眼看不到头的高大水车时,还以为自己被官兵从大运河一直被送到了京师。

    此时张献忠听到官兵说这里是凤阳府,他怒骂道“放屁,咱老子之前打进过凤阳,还一把火少了凤阳城,就那破地方能跟这里比”

    这名军士翻了翻白眼道“爱信不信,臭反贼”

    张献忠无论如何都不相信这里是凤阳,另一个囚车中的李定国也不太相信。

    当初十三家义军荥阳大会后,闯王高迎祥带领下义军在崇祯八年正月打进了凤阳,掘皇陵,烧宫殿,几乎将整座中都都焚了,凤阳府各地更是抢了个精光,搞的一片狼藉。

    现在是崇祯十一年九月,满打满算也不到三年,这变化也太大了吧

    囚车中的张献忠和李定国二人,一路上看着发生了翻天覆地大变化的凤阳府,只觉得大开眼界。

    这里道路纵横,宽大的砂石路很平整,主干道上铺着一些不知名的东西,很是平整,宽阔的道路上百姓来往不断,一片鸡犬相闻,人烟茂盛之象。

    道路两旁尽是一片庄稼地,处处可见云集的灌井水车,田地里远远看到许多百姓正在辛勤劳作,这是仿佛是一个没有战『乱』,没有灾祸的世外桃源。

    这里的安宁让李定国怦然心动,如果自己的陕西老家能有如此环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