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天武军军阵的两翼,还有其他的明军阵列,从旗号可以知道,他们是陕甘来的,同样难啃,西平堡一役就是他们打的。

    不过皇太极心中隐隐放心,明军的精锐都在这里,东线和西线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皇太极眺望良久,不知在凝神细想什么,他忽然道:“遏必隆,传朕的命令,满蒙汉各旗,十四岁以上的男丁全部上前线,十日内还未持械入伍者,斩!”

    他喃喃道:“朱家小儿,即便你有逆天之举,但终究还是太年轻了”

    “报!启禀皇上,盛京消息!”

    周围八旗将领纷纷紧张了起来,唯恐明军偷袭了盛京。

    皇太极也是心下一紧,道:“何事!”

    盛京来的报信人瑟瑟发抖道:“启禀皇上,宫中消息,八阿哥八阿哥薨了,宸妃娘娘有疾”

    “什么!”

    皇太极如五雷轰顶,险些摔倒,皇八子是他与宸妃海兰珠所生,是他最宠爱的皇子,为何只有两岁就夭亡了,还有最爱的宸妃也病重了

    皇太极慌慌张张的令镶黄旗旗主拜音图统兵固守辽阳,自己则连夜拔营起驾返回盛京。

    行至半路,盛京又有人来,宸妃病情加重,皇太极更是焦急万分,他放弃御驾,仅率轻骑飞马入盛京,冲进大清门,直扑关雎宫。

    当皇太极踏入宸妃的关雎宫时,还是来晚了一步,美人气已绝,宸妃消香玉陨,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皇太极难以接受海兰珠病逝的残酷现实,悲痛之下几次昏『迷』,令皇后宫妃和王公大臣们惶惶不安。

    皇后哲哲劝道:“皇上,还请保重龙体,勿为情牵,珍重自爱。”

    庄妃布木布泰也上前劝道:“皇上,前线战事紧急,您切勿太过伤感,影响了大清的国运啊!”

    皇太极虽然不喜,但也知道自己这样做会让下面的人议论,于是自责道:“太祖崩时,朕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

    说完他赶走了皇后和庄妃,说想一个人静一静,调整下心态。

    二人刚走,皇太极又扑到海兰珠的床榻边,抚尸哀痛,悲悼恸涕,将父女恋的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哭完了后,皇太极借着八阿哥和宸妃薨逝举办葬礼,并未回前线,而是频繁的举行了各种祭奠。

    其实他是不敢去辽阳了,明军攻打辽阳势在必行,围城是迟早的事,他暗中将各旗精锐尽数抽走奔袭明军后路,自己怎会留在辽阳受困呢,即便宸妃没事,他也会找借口返回盛京,指挥决战。

    明军重兵集结,尤其是天武军兵威极盛,善于火器,八旗军与之决战几乎无望。

    皇太极看了很久,苦苦思索,终于找到了破敌之策,明军的进军太猛,首尾不相顾,后路的漏洞必然很大,只要派出八旗精锐奔袭其西平堡和义州,威慑锦州,断其粮道补给,天武军再强也必败无疑。

    辽阳距离西平堡三百余里,距离义州四百里,距离锦州近五百里,皇太极不断退兵放弃地盘,就是想一步步的引天武军深入。

    现在天武军准备攻打辽阳,他的战略目标基本达成,只等多尔衮和豪格的两路人马雷霆一击,断其后路!

    皇太极断定,明军的下一步目标必然是盛京,只要辽阳和盛京被攻克,大清基本就废了,眼瞅这辽阳和盛京就在眼前,是个人都会心动。

    即便朱慈烺那小儿不心动,明军各将也会极力想要打下盛京,这么大的功劳就在眼前,没有哪个将领不心动。

    皇太极已经把明军各将的心理把握的明明白白,只等他们耗在辽阳城下,时机一到,大清就会全面反击,倾全国兵力一战,一举将明军击溃,收复所有失地。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358章 大后方

    辽阳城下,朱慈烺坐在高高的战车之上,后方不远就是高大的大纛旗,在龙纛周围则是一辆辆发出号令的大鼓车。

    朱慈烺看向周围矫健的天武军将士,入辽数月以来,大战不多,小战不断,好在将士们的士气仍然高昂。

    眼瞅着打进盛京在即,秦兵各营状态也是极好,尤其是陕西总兵贺人龙和临洮总兵牛成虎,二人更是嚷嚷着要打进盛京,抢了皇太极的婆娘。

    朱慈烺对这对龙兄虎弟不太感冒,两人吹牛比的本事倒是不小,打起仗来顺风也猛,逆风就歇菜了,不过两人的乐观状态大大鼓舞了秦兵将士,朱慈烺也懒得找他们麻烦。

    明军现在的部署,祖大寿守锦州,辽东总兵王廷臣守山海关到松山的整个辽西走廊,金国凤和蓟镇、密云三镇人马守义州,洪承畴统洪兵和宣大三镇人马守西平堡、三岔关一线。

    周遇吉驻防盖州,吴三桂驻防耀州,防御金州和复州一带的东线清军。

    天武军和秦兵主攻,先打辽阳,待破辽阳后渡浑河强攻盛京,能打多远就打多远。

    为了保障各条战线,朱慈烺专门将几支强军分散驻守,锦州、义州、西平堡和盖州四个重要地方更是派出动手能力最强的主将镇守。

    周遇吉、祖大寿、金国凤、洪承畴,这四个人,哪个都不会临阵脱逃,尤其是祖大寿和金国凤,老字号钉子户,雷打不动。

    逃跑将军吴三桂驻守的耀州并不重要,他就算跑路了也不影响整个战局,周遇吉离他只有几十里,随时可以顶上。

    明军扎营后,在营地四周挖掘深壕,建立壕营。

    壕营的防御仅次于城营,要求壕沟底宽一丈二、口宽一丈五,深一丈以上,挖出的土堆于内岸排紧,高出地面四、五尺,以防止清军袭营。

    天武军的壕营外,还设置了鹿砦之类的障碍物,如刺猬般的尖锐鹿砦,不仅骑兵无法突进,连普通步军都很难攻进来。

    一连数日,天武军夜不收在城下叫阵,清军像是聋了一般,无人应答。

    李少游策马上前,秀了一顿马术后,朝城头大喊道:“我天武军出一千人,你们八旗军出一万人,来战!”

    城上的清军皆是愤慨,直骂这厮无耻,居然把皇上的羞辱明军的话原封不动的还回来了。

    贺人龙最擅长羞辱人,他跑到城下,扯着嗓子用陕话辱骂,各种驴球子、你妈妈个『毛』,等口头禅不断从他嘴里飞出,把皇太极全家的女『性』全都问候了个遍。

    担心鞑子听不懂,贺人龙还特地抓了个清军探马来做翻译,牛成虎也在旁边起哄嚷嚷。

    城上的镶黄旗旗主拜音图气的浑身发抖,很想冲上去弄死这两个龟儿子,一想到皇太极临走时下达的死守辽阳的命令,他便没了脾气。

    无论明军如何羞辱,拜音图就是不出战,明军靠近了城池他们就用城上的火炮轰,颇有一些当年袁崇焕守宁远的味道。

    七月中旬,辽东狼烟四起,自西线的辽河至东线的盖州频繁发生中小规模的战斗,最前沿的明军夜不收和清军探马更是每日都有战斗发生,双方你来我往,都想进一步抵进探查对方军情。

    辽东抚顺东北部的大山中,许多旗丁和包衣们正在满山的寻找野果。

    洪武十七年,大明在高尔山下兴建抚顺城,明成祖朱棣谕赐“抚绥边疆,顺导夷民”,“抚顺”一名由此得来。

    抚顺是满清的龙兴之地,赫图阿拉老城就在其境内,是满清的大后方。

    抚顺周围山峦如海,耕种面积很少,这里居住的大多是建州部的老弱,年轻力壮的大多去了辽中、辽南等地定居,战时出征,过上了飞黄腾达的好日子。

    自明军主动出关进攻,大明封锁了九边要道,盖州等地又被明军占领,满清各地处处缺粮缺盐,民众的生活越发的困难了。

    好在这里山多水多,可以恢复女真人渔猎的本事,尽管山里危机重重,但为了生存,旗丁们只能冒险滑铲东北虎,与野兽抢食。

    有些地位高的旗丁,还有几个包衣奴才使唤,日子过得也算紧凑。

    大山中,不时有拖着金钱鼠尾辫的少年扛着粗大的弓箭来回跑动,有的人已经捕获了不少兔子之类的野味,还有一些力气小的挖出了人参,人人脸『色』洋溢着浅浅的笑容。

    突然间,一阵紧锣密鼓的声音自山下传来,一个年迈的老者在山下喊道:“所有人各回各牛录,上头有要事通知!”

    山上一片忙『乱』,打猎采参之人纷纷背起背篓返回村寨。

    其中一个黝黑的少年抬头看向身边的跛脚男子,咧嘴笑道:“爹,我挖到一个人参,好大啊!”

    跛脚男子扫了周围一眼,快速从儿子的背篓中取出人参看了一眼,又迅速放了回去。

    “这支人参足有半斤重,能卖八两银子,响儿,真不错!”男子『摸』了『摸』儿子的头道,满脸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意。

    少年『露』出了有些泛黄的牙齿道:“哇,八两银子,可以换好多粮食,娘知道后一定会开心的!”

    跛脚男子点点头:“响儿,挖出人参这事,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尤其是巴吉老爷。”

    “知道了,爹!”

    “咱们快回家吧,不能耽误了牛录中的大事”

    这位跛脚的男子名叫崔英泰,原本是大明宣府镇的一个普通百姓,崇祯七年建奴扣关,在宣府掠夺了大量的人口,崔英泰一家就在其中。

    崔英泰一家被押往辽东后,作为包衣分配给了满洲正黄旗旗丁巴吉。

    崔英泰曾经反抗过,想要逃回大明,但每次都被抓住,还被绑在柱子上狠狠的打了几天,他的老爹也被满洲人杀鸡儆猴威慑汉民们时给杀害了。

    崔英泰看着饿了快没气的老婆孩子,最终选择了屈服顺从。

    崇祯九年时,清军再度准备入关抢掠,崔英泰被编入了八旗汉军,他不愿上战场,在训练的时候故意从战马上摔下,摔断了一只脚。

    旗中的章京觉得他无用了,就将他打发去抚顺老寨搞建设,崔英泰自此就在抚顺扎根了。

    大半年后,他的主子巴吉出征大明回来了,也被送到了抚顺老寨,听说巴吉在密云遇到了明军主力勇卫营时临阵脱逃了,仗着祖上跟过老汗立过不少军功,才被免去一死。

    崔英泰一瘸一拐的拉着儿子崔响的手,慢慢回到了居住的村寨中。

    崇祯年间时辽东的人参价格一斤16两,清军入关后,顺治二年官方定价一斤两,乾隆十五年内务府一度将价格哄抬到272两一斤。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359章 敌占区汉民(为堂主小飞毯加更)

    一个破旧的小院中,崔英泰一家三口极为谨慎的将人参用一块干净的蓝布包裹了起来,然后小心翼翼的放在了屋内一处暗格中。

    收好后,一家三口立刻傻笑了起来,脸上有种说不出的兴奋。

    忽然间砰的一声,小院的简易木门被人一脚踹飞了,崔英泰吓了一跳,匆忙拐着脚出门看去。

    只见十几个披甲兵鱼贯而入,在他们身后,本牛录的章京大人鄂退缓缓走了进来,还有他的主子巴吉。

    “奴才给大人请安,给主子请安!”崔英泰麻木的跪下行礼道。

    正黄旗的牛录章京看也不看崔英泰,径直走向崔英泰的老婆翠芬,从上到下打量了一番。

    崔英泰心中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跛着脚走过去道:“大人”

    巴吉将他拉住,呵斥道:“崔英泰,你想死吗?”

    牛录章京鄂退微微摇了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