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崇祯十三年正月二十日,经过三日的大清洗,太原城渐渐恢复了平静,天武军分批将所抄的家产运往京师,同时还押送着八大晋商及其家族主要成员。
北京城,朱慈烺正兴致勃勃的读着山西的捷报,此番大抄家共得现银八千万两,其他金银珠宝、古董字画以及八大晋商囤积的货物,价值至少两亿两银子,由于数量庞大,整理清查工作仍然在进行。
朱慈烺感慨万分,从大明隆庆开关以来,这七十年来通过海外贸易流入大明的白银总数不过三亿五千三百万两,现在全世界的白银总量也就十亿两,八大晋商手中的现银居然占了大明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
难怪后世经济学家说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没钱,财政赤字太多,收入没有花的多,最后彻底垮台。
众所周知,明朝的灭亡并不是简单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占了重要的因素,这也是世界经济史上的重要案列。
大明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自隆庆开关到崇祯上位的之时,商品经济已经发展的十分发达了,商品经济的标志就是货币,大明的货币主要就是白银。
明末天灾不断,朝廷想要赈灾就必须有银子,没有银子即便朝廷有多少计划经济,户部做多少财政报表预算,都是瞎扯淡,崇祯皇帝的赈灾圣旨送到陕西灾区也换不来一个铜板,甚至连厕纸都不如。
大明一直很缺白银,全国银矿一年的总产量只有十八万两,百姓也只认白银,朱元璋发行的大明宝钞没用多久就凉了,再先进也没用,不管多么牛,都要按照经济规矩来。
因此大明在隆庆开关发展海外贸易时,要求外国商人支付白银换取商品,隆庆开关后大明赚走了当时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加上走私和其他渠道,可以说大明拥有了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一半,然而为什么还是没钱没银子呢
大明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经济越发达,需要的白银就越多,然而明末用于市场流通的银子有限,根本不够用,最大的原因就是那些白银被集中到少数一小撮官商手中,要么被投资到土地、房地产上,要么被窖藏在地下。
大量白银流入大明,却没有形成新的购买力,创造新的价值,更没有促进创新,反而带来了新的问题,先是白银大量流入致使物贵银贱,导致通货膨胀,后来白银大多被权贵掌握以至于市场上流通的白银不多,又形成通货紧缩,这两个问题大明的高层都没有解决好。
繁荣的海外贸易让欧洲各国在全球贸易中获得了大量海外商品,这些商品刺激着新的市场,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纷纷演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而明朝却止步于资本主义萌芽,最终与国富民强擦肩而过。
除了八大晋商囤积的大量白银,朱慈烺通过历史还知道,京师的权贵也有七八千万两白银,江南的江浙财团、广东财团所积累的白银恐怕不比晋商少,往深处说,大明的资本家已经把朝廷踢出局了。
无论是大明初期设定九边贸易关口还是郑和下西洋,都是为朝廷控制财富,然而大明的资本家联合起来慢慢控制了北方贸易关口,也就是丝绸之路,又通过一些手段废掉了郑和宝船团队,控制了海上丝绸之路,甚至土木堡之变都有可能是他们一手策划的,就是为了控制北方贸易关口,把朝廷踢出局。
所谓的欧洲大航海,一定程度是国际价值链分工,其实就是为大明的资本家在海外寻找银子,也就是出口白银给中国,完成白银资本的离岸铸币。
八大晋商用地窖来窖藏白银,故意加剧白银的紧缺程度,这样放贷的话利率就能升高,这些人太懂怎么在资本市场上投机倒把了。
江南资本家和晋商资本家一南一北分别控制大明的海上贸易和陆上贸易,一步步玩转大明经济,大明朝廷里学八股文上位的那些书呆子怎么能玩过这些人精无论想怎么进行经济改革都毫无卵用。
朱慈烺不才,自知跟这些大佬玩经济战估计连自己的裤衩都能输掉,只能靠武力征服他们,大杀特杀,因为实在没办法了,国家经济命脉都让人握在手里了,他日后就是当了皇帝也是寸步难行,崇祯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朱慈烺不会傻到找这些资本家妥协合作,那些人好不容易把朝廷踢出局掌握了主动权,岂能再轻易把自己的蛋糕再和朝廷分享,太天真了。
朱慈烺扶持徽商不仅是为了对抗这些资本家,也是为了日后让他们取代现在挖大明墙角的资本家,最终朝廷和这些新晋的资本家合作共赢,并掌握经济主动权,双方形成新的利益共同体。
有了这些新晋资本家的支持,朱慈烺的统治才会更加的稳固,大明才能更好的继往开来,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甚至殖民全球瓜分蛋糕
朱慈烺放下抄家的清单,又看了眼另一份情报,这份情报上说,抄家之时,在范府别院的暗牢中发现了几名锦衣卫的尸体,经过情报部的辨认,其中一人是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他被折磨的不grén形,早已气绝。
朱慈烺深呼一口气,这个情报来的太及时了,有了它,皇帝老子那的压力无形间会减少很多,毕竟杀锦衣卫和谋逆无异,打的是皇帝的脸。
八大晋商被武力铲除的消息引起了轩然大波,令举国震惊,外界纷纷指责,皇太子如此胆大妄为,分明是在挖天下士绅的根
即便朱慈烺下令皇明时报大幅度的报道八大『奸』商卖国的种种恶行,但依然引起了各方势力的怒火,先是山西各府县纷纷上奏,接着是京师官员勋贵们激烈如『潮』的反响,各地的奏本如同雪花般飞入紫禁城的龙案上。
其中晋王朱审烜连上数道奏本上书哭诉,言天武军如何跋扈无礼,竟杀害他府中的管事太监,还当面呵斥于他,实在是目无皇族
八大晋商牵扯到的利益太过庞大,他们倒台后,断了太多人的富贵,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一些官员害怕受到牵连,不断给朝廷施压要求释放八大晋商,还其财产。
连江南的勋贵和官员们也纷纷上奏,言说天武军捉拿斩杀山西士绅,还是大批量的残杀,皇太子此举是在动摇大明的根基,甚至有人提议废除太子,另立三皇子朱慈炯为储君。
一连折腾了数日,朱慈烺毫不在意,就在那静静的看着他们发狂式的表演,他就喜欢看这些人痛恨自己又干不掉的样子,真他妈爽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00章 这是给父皇的养老金
各方势力都在等待皇帝的态度,崇祯得知消息后,先是震惊,震惊朱慈烺居然真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对八大晋商对手。
接着他开始愤怒,恼怒朱慈烺太冲动了,完全不给自己面子,不过他的愤怒中还隐隐有些小激动,貌似陕西剿寇的军饷有着落了。
朝廷在陕西用兵剿寇,又需要大量的银子,还有安抚陕西百姓都要花钱,这些银子户部是一个铜板都拿不出了,辽东之战早已榨干了国库的老底,崇祯不仅把皇宫里的奇珍异宝变卖了许多,还欠了勋贵和大臣们一屁股债,他如何不慌
崇祯为了平息外界的愤怒,召见了朱慈烺将他狠狠的呵斥了一顿,又下旨将朱慈烺迁出皇宫,搬入信王府居住,并不准其三个月参与朝政。
住进了崇祯登基前居住的信王府,朱慈烺暗暗佩服皇帝老子的手段,什么事都能借力打力。
如今他和崇祯的关系很微妙,特别是在皇宫中,双方寝宫隔着不到百米,钟粹宫和乾清宫周围一直布置着各自大量的亲军,很是尴尬,现在朱慈烺搬往信王府,崇祯不仅能睡个安稳觉了,还能给外界一个交代,可谓是两全其美。
朱慈烺没有理会各方的反弹,山西的抄家行动依然在继续,他也不在意住在信王府,相反的,住在宫外可以随时召见自己人,更有利于他接下来的部署安排。
此时的朱慈烺可以拍着胸脯保证,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更刺激,一场酝酿已久的计划正在一触即发。
第二日,王承恩领着四个侍女和四个小太监来到信王府拜见了朱慈烺。
王承恩含笑道“殿下,皇爷和皇后娘娘说您长大了,觉得您身边伺候的人太少了,特地赏赐八个奴婢来伺候您,照顾您的起居”
“哦”朱慈烺眉头一挑,扫了一眼这几个太监宫女,尤其是四个宫女,年纪和自己相仿,长得还挺俊俏的。
朱慈烺知道清朝时有个规矩,皇子确定为皇储后,在选立正式的太子妃前一年,宗人府要先为太子选一位比他长一岁的宫女试用,教他学会怎样做丈夫,如果皇子愿意,还可以立这位宫女为太子妃。
虽然有这条规矩,但清朝的皇帝基本都是政治联姻,想拥有自己的爱情,只能在梦里找。
康熙皇帝十一岁时就大婚了,娶了索尼年仅十二岁的孙女赫舍里,虽是政治联姻,但因为两人都还小,正值青春冲动的时期,感情维持的很好。
朱慈烺从小熟读皇明祖训和各种礼制,大婚和『性』生活这块倒是没注意,属于知识盲区,也不知道大明有没有这种规定。
不过他很敏感,皇帝老爹应该没这么好心,只怕送这几个奴婢是为了监视自己吧。
朱慈烺点点头道“既然是父皇和母后选出的人,那就留下吧。”
王承恩满脸堆笑,摆手让几人下去后,又道“殿下,皇爷口谕,让老奴问您此次抄家晋商查抄了多少家产”
不仅崇祯心急想知道,外界也早就开始打听,特别是想知道晋商大案有没有牵扯到其他人。
面对王承恩的询问,朱慈烺风轻云淡道“不多,发了一点小财而已。”
王承恩凑上来,躬身道“殿下能给个准数吗,老奴也好回去复旨。”
朱慈烺摆出一只手,道“可抵大明五年赋税”
“五年赋税”王承恩当场愣住,显然被惊到了。
他掰着手指开始计算大明每年的农业赋税有四百余万两,加上辽饷每年实征银五百二十余万两﹐剿饷每年征收的二百八十万两银子在去年李自成钻进深山时就停征了,不能算,另外加关税﹑盐课及杂项﹐大明每年的赋税一共差不多一千万两白银,五年的话就是五千万两
王承恩收起手指,暗暗吸了一口气,在心中狂叫,五千万两啊
朱慈烺笑而不语,他自然不会把抄来的财产数目全告诉王承恩,要是全部交给了国库,天知道会被怎么挥霍光。
朱慈烺正计划把这些钱用在发展海军和科研上呢,往后还有科举和改革,用于地方建设,开设普及学堂,开启民智,总之往后要花的钱很多,现在这些钱看似很多,如果全方面发展,根本撑不了几年。
见王承恩还有话说,朱慈烺淡淡一笑道“父皇想要直言就是,为何多此一举,放心吧,本宫会把此次查抄的『奸』商财产交出四千万两给国库的。”
只交出四千万两王承恩迟疑道“不知道殿下留着一千万两做什么”
朱慈烺瞥了他一眼,道“父皇母后这么关心本宫,本宫打算将剩下一千万两交到内帑,孝敬父皇母后,算是养老金吧”
“养老金”王承恩脸『色』一变,惊恐的看着朱慈烺。
朱慈烺笑道“王伴伴这是怎么了我大明自太祖皇帝时就有养老、优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