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军怀着热切的心情进入了凤阳县,凤阳府的官员们以杨廷麟、朱大典、程国祥为主,声势浩大的前来迎接。

    现在的凤阳府较之以往发展更盛,到处是平坦笔直的道路,有些主道路甚至用水泥铺成,两侧分部着长长的排水沟,在排水沟旁还有树木林立,没隔数里就有供人休息的石亭。

    道路周围的田地中水车林立,一眼望去颇为震撼,还有些地方建立一片片宽阔的养济院,河南的流民进入凤阳府就会在这里接受检查,吃几天饭养好身子后安排垦荒或者到矿场工作。

    朱慈见凤阳府被治理的这般好,一路上对杨廷麟等人赞不绝口。

    随军南下的东宫属官们见此情形皆是面露奇色,吴伟业更是兴奋道:“凤阳乃龙兴之地,果然气象非凡,有桃源之感,吾真想吟诗一首!”

    言语间,他看向杨廷麟,颇有些嫉妒之意,同样是东宫侍讲,杨廷麟现在混的有模有样的,还有这实打实的业绩,往后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杨士聪看着脚下的水泥路,暗暗吃惊,道:“此路真是别致!”

    大明各地官道年久失修,北方的道路更是坑坑洼洼,下雨天污泥漫道,走哪都伸不下脚,哪能和凤阳的官道比,如此坚硬平坦,只怕是连番狂风暴雨后也能如履平地吧。

    其他东宫属官们也感慨万分,看向周围那些高大的水车更是暗暗点头,南方水网众多,有这些水车运作,干旱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处理,虽然不能彻底解决,但粮食收成肯定比北方高出一大截,百姓吃饱肚子应该没问题。

    如今这年头,能填饱肚子的地方对于百姓而言,就是桃园乐土,李自成诸流要是能生活在此地,哪有闲工夫去造反。

    大军行至中都城外,只见前方布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漫无边际,不知道来了多少迎接的百姓。

    当看到天武军的龙旗时,人流一阵骚动欢呼,众人挥舞着手臂迎接着大军回师。

    透过龙辇看着激动的人群,朱慈心情极为舒畅,他从龙辇中走出,骑在战马之上,挥手向众人致意。

    他的行为更是引爆了人群,引来了潮水般的欢呼声,一个个年轻的崇拜者激动地看着朱慈,扯着嗓子在那呼叫着。

    天武军将士感受着百姓的热烈,一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连那些东宫属官们也是与有荣焉,感觉不虚此行。

    迎接的人流中,一个身穿大明举人青袍巾服的男子看向身边的同伴道:“而农兄,你觉得皇太子如何?可有辅佐殿下安邦兴国的意向?”

    说话之人正是前年一路尾随天武军北上的河南举人李信,此番听说太子要在南京监国,他又从河南跑到了凤阳,等待自荐的机会。

    李信的同伴也是个文人打扮之人,年在三十左右,面如冠玉,头发以发巾整齐的束在脑后,有种温润如玉的气质,他微笑回道:“未曾观其真容,不予评价,至于辅佐,那要看其人如何,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说话之人名叫王夫之,是湖广衡州府人,出生在书香门第,十年前,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在京城拒绝首辅温体仁党羽的索贿,气愤之下撕毁荐贴,自誓不出。

    王夫之秉承父亲的气节,立志靠自己的才能博取功名官位,此番来凤阳亦是施展抱负,他在游览凤阳府途中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李信,二人结伴而行,时而坐而论道。

    二人挤在人群中,尚未得见朱慈真容,只得等到太子仪仗路过城门方能一见真容。

    二人又聊了几句,说话间,忽听前面一人激动道:“殿下来了!殿下来了!”

    城门两侧站着密密麻麻的人群,伸头争相看去。

    李信大喜道:“而农兄,你可要看好了,这一睹殿下真容的机会可不多呀!”

    王夫之没有说话,脸上看似平静,但前倾的身体却出卖了他迫切的心情。

    一阵马蹄声响起,接着一队声势浩大的旗牌仪仗走来,一队队勇卫营亲卫神情威严的扫着人群,护卫着仪仗安全,他们个个头顶凤翅盔,腰挂眉尖刀,身穿扎甲,鱼鳞甲,山文甲,胯下一匹骏马,马鞍套筒上矗立着一杆火铳。

    城门周围黑压压的百姓忽然集体施礼跪拜,李信和王夫之也跟着拜伏下去。

    很快,前阵千名勇卫营亲卫策马而过,露出中间的仪仗和大量的官员,其中一名头戴紫金冠的少年众星捧月而来,立刻吸引了李信二人的注意。

    “没想到皇太子这般年轻!”王夫之低语道。

    朱慈身着锦袍玉带,骑在一匹毛发雪白的骏马上,双目锐利四射,常年征战让他的气质大变,举手投足无形之间散发出一股威严的气度,让人不敢直视。

    “大家请起!”

    随着朱慈扬起右手向众人示意,神情亲切的样子,夹道欢迎的百姓们再次爆发出一阵欢呼。

    随着仪仗进入城中,百姓们渐渐起身,目送着进城的天武军,人群中也传来的窃窃私语之声。

    “天武军真是威武啊!”

    “那可不,天武军随太子殿下南征北战,平流寇,荡辽东,听说都打进鞑子的老窝盛京城了!”

    “有太子殿下和天武军在,我大明中兴有望啊!”

    “嘿嘿,我侄子也在天武军中。”

    “。。。。。。”

    王夫之站起身来,赞叹道:“飞龙腾空,祥云相随,猛虎一跃,狂风相伴,圣人一出,万物相睹!”

    李信笑道:“皇太子有雄主风范,兄已决定前往禁垣自荐!不知而农兄。。。。。。”

    王夫之连连点头,面色有些激动道:“走!”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16章 两大谋士

    中都皇城前,洪武大街上人流熙攘,街道两旁聚集了众多商铺及茶楼酒肆,往来的商贾人群密集,热闹非凡,丝毫不比京师棋盘街差。

    李信和王夫之来到皇城前,被一队驻守皇城的天武军拦住询问道:“皇城重地,二位止步!”

    李信上前递上名帖道:“听闻太子殿下招贤纳士,曾在皇城中建了一座聚贤楼,我等前来自荐。”

    天武军的队长接过二人名帖,又从上到下打量了一番二人,这才点点头,道“二位先生请!”

    王夫之有些惊讶,他万万没想到一个大头兵居然这么有礼貌,相比参加乡试时遇到的那些巡街大兵,天武军士兵的素质真不错!

    二人进入皇城,发现天武军正在安营扎寨,庄严气派的禁垣前,一个个前呼后拥的天武军将军下马互相说笑着,还有一些凤阳府的官员在等待觐见。

    二人将名帖交给了聚贤楼的管事,等待着皇太子的召见,不过他们并没有抱希望今天能觐见,看这情形太子殿下是要召集文武官员开一次朝会,恐怕没有时间召见自己。

    不到一刻钟,出乎李信意外的是,禁垣中来人,言太子殿下在偏殿召见二人。

    李信和王夫之大喜,暗呼太子殿下礼贤下士,招贤之心热切,真乃仁君。

    其实他们二人想歪了,朱慈本是没空召见他们的,当他看到其中一张名帖上的大名王夫之时,这才挤出时间召见。

    朱慈对王夫之的大明早有耳闻,此人是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历史评价很高,其气节凛然,是个抗清志士,曾提议南明政权与农民军联合抗清,直到康熙三十一年去世都没有剃发。

    见到二人后,朱慈先和王夫之进行了交谈,此时的王夫之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思想,也没提出解放人民思想的主张,更没有反对**皇权。

    朱慈对其解放思想的想法很感兴趣,想用这位未来的大儒也是为改变大明百姓想法感兴趣,至于其反对**的想法,暂时还是要遏制住的,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皇权**自然会消亡,但不是现在。

    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不是张张嘴就能消除的,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推翻了大清朝也没能搞得动,袁世凯当了大总统击败了孙大炮的二次革命,也没能让民主宪法深入人心,帝制刚刚结束后的中国依旧有着浓浓的封建思想,人们认为皇帝没了,王法也没了,各种偷鸡摸狗的动乱层不出穷。

    发现了这一现象后,袁世凯这才手捧宪法恢复帝制,袁大头并不是为了过一下当皇帝的瘾,而是想效仿当时部分世界列强成熟且主流的政治体制,准备建立相较于中国历代君主**政体先进的君主立宪政体。

    当时美籍宪法顾问古德诺教授发表的《共和与君主论》称:“。。。。。。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由**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结果,中国将来必因总统继承问题‘酿成祸乱’如一时不即扑灭,或驯至败坏中国之独立,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此殆无可疑者也。”

    事实证明,美国佬的这个预测是准确的,袁世凯披上龙袍百日就挂掉了,君主立宪制失败,北洋政府总统更换频频,各方军阀势力打得热火朝天的,还让日本鬼子进了中国,中国前前后后折腾了几十年。

    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新的思想,才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革命。

    想在明朝搞总统制,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至于君主立宪,相当于把皇帝的权力分给了一小撮人,这就民主了?瞎扯淡!

    制度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执行制度的人,人不行什么制度都是空有其表,目前的状况来说,大明的内阁制就挺好的,足够用。

    朱慈又和那位名叫李信的人交谈了几句,令他惊奇的是,李信交谈间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不像个寻常举人。

    朱慈询问道:“先生是河南人?”

    李信站起身来,回道:“学生是河南开封府杞县人。”

    听到他的籍贯,朱慈忽然笑了,问道:“先生是否也叫李岩?”

    李信猛然一惊,好奇道:“这是学生上个月刚改的名字,还未更改户籍,殿下如何知晓?”

    说话间,李信脸色有些窘迫,其实李岩一名是一个流寇的女首领为他起的。

    数月前,李信在老家杞县赈济灾民,被一个人称“红娘子”的女首领抓住,红娘子劫富济贫,路过杞县本想劫了豪门李家,听说李信生性慷慨豪爽,爱打抱不平,又伸张正义常常周济穷人,在杞县名声很好,红娘子便放过了他。

    李信这么优秀,又长得帅,红娘子一时间爱上他,想拉着他入伙义军,还给李信起了个名字叫李岩,不知道是否有着海枯石烂意思。

    李信被这豪迈的婆娘搞的心惊肉跳的,不过他也暗暗喜欢了这个为民伸张正义的红娘子,开始劝她:别起义打打杀杀的了,跟我一起投奔太子殿下吧,入伙朝廷总比你单干当反贼好,有条件改变为何要反抗呢?

    红娘子没有理他,怕小情人告密又不忍杀他,只得带着手下一票人跑了,李信无可奈何,只得私下用李岩一名聊以**,纪念这段短暂的爱情。

    得到李信承认后,徐盛猛的一喝:“来人,将这反贼拿下!”

    嗯???王夫之一脸懵逼的看着李信,暗道李兄从贼了?那他还拉着我来投奔皇太子?自投罗网?

    见两名亲卫将自己按住,李信道:“殿下,学生没有从贼啊!”

    只听皇太子身边的近卫将军喝道:“我军南下路过河南时,前锋营在归德府境内发现一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