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盛人高马大,加上嗓门本就是大,这一嗓子立刻引起了周围一片人的侧目。

    刚走进繁楼的一位读书人转头看了他一眼,出言道:“哪来的粗鄙武夫,何时繁楼也许这阿猫阿狗的随便进来了?”

    繁楼是教坊司的高级官妓,很是讲究,还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进去的,徐盛虽身穿布衣常服,但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肤色黝黑,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是个武夫,难怪被这两个人鄙视。

    徐盛刚准备过去将那小白脸提过来教训一顿,朱慈立即制止了他,让其稍安勿躁。

    此番是出来微服私访的,就是为了体察民情看看江南的风气,这才刚出来就要惹事,还怎么私访。。。。。。

    不过这里的风气也太浪了,尤其前面一座楼上,朱慈甚至看到一个身穿绮罗之衣的尼姑在那欢叫着。

    这小尼姑虽遁身空门,却仍然心系红尘,且盛饰香缨麝带之属,淫秽之声,尤腥人耳,让朱慈想到《金瓶梅》里的剧情。

    初看《金瓶梅》时,朱慈常会怀疑,作者兰陵笑笑生生活在明朝,怎么能写出这种社会风气的名着。。。。。。

    这本书往好里说是解放思想,打破等级制度,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往不好里说,就是人心不古,整个社会风气相当堕落,读书人带了一个非常坏的头。

    比如眼前这位秀才老爷,穿的是秦淮名妓的服饰,听说这叫“时世妆”,被人争相模仿,像是后世的明星同款衣服。

    “近时冶容,犹胜于妓,不能辨焉,实乃亡国之兆!”

    朱慈冷哼一声,走进了一处最高档的繁楼。。。。。。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25章 金陵四公子

    繁楼并非仅是一座楼阁,而是一座三进三出的半宅半园,里面既有楼台婀娜之姿,又有曲径通幽之妙,很是雅致。

    繁楼内一片抚琴和瑟之声,或是卿卿我我,或是打情骂俏,此处寻欢作乐之人丝毫不在意他人眼光。

    朱慈看得不禁感叹,都说古人保守,看着形势是后人大大的低估了呀!

    朱慈身后,吴忠和徐盛低调的左顾右盼,而李少游却与之相反,遇到惊诧之处便啧啧称奇,忍不住赞叹一声,害的徐盛离他远远的。

    李少游故意拉着徐盛又是一阵啧啧品评,甚至还冲着园中飘然而过的侍女抛了个眉眼,一副轻浮好色的样子,惹得身旁的赵景麟偷偷作笑。

    徐盛小声责怪他,道:“莫要如此,给殿下丢脸!”

    李少游嘿嘿笑道:“咱们不是微服出巡吗,怎会丢殿下的脸面?”

    他又低估道:“这些读书人一向瞧不起咱们这些武人,若不是随殿下微服出巡,老子今日非恶心他们一番,连那些劳什子梳拢都给他搅合了,看他们急不急。。。。。。”

    徐盛顿时头大如斗,他小子居然想把人家姑娘第一次留客伴宿的好事给搅了,心急点的男客岂不要气死?

    朱慈听后暗暗一笑,也拿他没办法,李少游一遇到漂亮姑娘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与平常在军中时不言苟笑作、战勇猛时判若两人。

    朱慈一行人走到园子中一处楼楼阁前时,立刻有看门的小厮赢了上来,恭敬道:“敢问公子可是受金陵四公子邀请前来为方公子践行的?”

    “金陵四公子?原来复社在这里有个集会。。。。。。”

    朱慈早就听闻金陵四公子的名头,他们也称复社四公子,分别是陈贞慧、方以智、侯方域、冒襄。

    四人均是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之后,诗词文章一流,在江南士林中的影响力很大,也是复社的第二代领导人物。

    大明科举以八股文取士,读书士人为砥砺文章,求取功名,因而尊师交友,结社成风,而以江浙一带尤盛,复社就是十几个社团联合而成的,有三千多名青年士子组成,声势遍及海内。

    不过复社是继东林党之后又一重要的带有政治色彩的文学社团,朱慈对他们早有关注,这帮人的影响力太大了。

    复社一共举行了三次大型集会,吴江尹山大会、南京金陵大会、和苏州虎丘大会,每逢春秋集会时,青年士子们衣冠盈路,一城出观,在江南的影响力极大。

    尤其是近几年,许多复社成员相继在恩科中登第,声动朝野,许多文武将吏及朝中士大夫、国子监中的生员,都自称是复社创始人张溥的门生。

    去年之时,在南京的复社士子不满南京兵部侍郎阮大铖招摇过市,贪赃误国,曾联名写出《留都防乱公揭》,公布阮大铖的罪状,让阮大铖在南门外山里躲了好久,一直不敢进城。

    朱慈看向小厮,笑呵呵道:“是的,本公子是受邀前来为方公子践行的。”

    小厮见朱慈这身行头打扮不俗,言语间的气质一看就是富家子弟,又带着一众随从,心下不敢怠慢,连忙低头引路。

    朱慈一行人进入第三重院子,发现里面居然是一处有着假山水带的园林,里面几乎都是青年士子。

    这些青年士子穿着倒是正常,没有像其他读书人那样身着女装,可见复社士子还真是主张兴复古学,有点意思。

    最终小厮将朱慈引到了一处二层小楼中,里面又是一番天地,引得众人啧啧称奇。

    这是一座开放式阁楼,中间是一个阔大的天井,一楼可以看到二楼,廊下倚柱儿是一张张的小方桌子,天井上方的二楼是一圈包厢雅座,装修很上档次,门口挂着一个铃铛,很像影视里听曲的地方。

    进楼之后,立刻有两名姿色秀美的可人迎来,向他们飘飘下拜,燕语莺声道:“公子,您选廊下还是选楼上雅座?”

    见廊下到处都是互相交谈的士子,吴忠掏出一锭大银子,道:“楼上雅座,越雅越好!”

    两个侍女顿时笑出了花,连忙道:“请公子随奴家上楼。”

    李少游出奇的没有调戏她们,随着朱慈老老实实的上了二楼。

    进入了二楼一间雅室,临窗而坐,朱慈却见又是一番洞天,丝缕春风拂面而,如芳似香,禁不住叫人暗叹,不愧是六朝金粉之地,就连这秦淮河上的风都带着脂粉气。

    朱慈看向楼上楼下,只见一大群士子正围绕着一个华丽的青年道喜,细细听去,那个青年应该是金陵四公子其中的方以智,好像是恩科中举了,准备去京师参加殿试,复社成员在此集会为他践行。

    使了银子就是好办事,不多时酒菜就优先摆了一桌,其余楼上楼下也陆续摆好了酒菜。

    一群青年士子一边对方以智赞不绝口,一边屡屡劝酒,称方公子不愧是复社的楷模,不到三十岁就中举了。

    方以智明显撑不住一碗又一碗的灌酒,满面通红,说话也有些打结,不过今日是喜事,如此陪饮,也显见其豪爽与诚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靡靡之音也听得差不多了,会聚于此的复社士子开始高谈阔论了,强行装逼了。

    挑起话题的是金陵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话题是这科举制度真他妈的操蛋,完全发挥不出自己的才能,主张朝廷进行科举改革。

    作为金陵四公子之一,侯方域连考了数次都扑街了,当下很没面子,只能借酒抒发心中的憋屈。

    大明的科举哪有那么容易的,这些落榜的大才子也纷纷叫道,科举必须改革,本公子这般有才都没考上,这考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

    一众复社大才子深有感触,连续六次落榜的四大公子一的冒襄更是嚷嚷着,他在天启七年到崇祯十三年,六次来南京乡试,六次落第,仅两次中副榜,连举人也未捞到,他深感怀才不遇。

    四大公子中的其他两位,方以智和陈贞慧只是默默喝酒,他们二人已是举人,不好插嘴,说多了人家会以为自己在炫耀。

    在二楼雅室的朱慈闻言后笑而不语,这帮扑街自诩才子,在科举中却扑成了狗,真是可笑!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26章 有个找死的家伙

    金陵四公子年龄相仿,意气相投,或结伴同游,或诗酒唱和,或抨击阉党,或议论朝政,希望朝廷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

    当然了,这是他们自己喊出的口号,其实说白了,屁点实质性的建议都没有。

    复社主张免除积欠的租税,抬高废员的地位,撤掉镇守太监,停止内操,其实是代表了“吴江大姓”等江南地主、商人的利益。

    不过他们与江南一带依附工商业的市民阶层关系密切,具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官的都不愿招惹他们,当年内阁首辅温体仁想拿他们开刀,结果被朝中势力阻止了。

    复社不仅金陵四公子出名,还有很多大佬,比如黄宗羲、顾炎武等人。

    翩翩佳公子黄宗羲晃着已经有些微醉的身子走了过来,道:“朝宗兄此言差矣。”

    众人看向他,侯方域也是好奇道:“太冲兄有何高见?”

    听侯方域称对方为太冲,朱慈就已经知道他是黄宗羲了。

    传闻黄宗羲天赋异禀,不但精通儒学,还懂得天文地理、数学物理、连经济学都涉猎极广,据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他不知道的。

    当然了,面对前知五千年,后晓四百年的朱慈,他还显得嫩了些,朱慈随便列举个飞机、潜艇他就不知道。。。。。。

    不过黄宗羲在朱慈刚穿越那年就已经在京师出名了,当时黄宗羲才十八岁,他爹是东林七君子”之一的黄尊素,被魏忠贤和崔呈秀整死了。

    崇祯上台后,除掉了魏忠贤和崔呈秀,并对阉党余孽进行了会审,黄宗羲出庭作证,见害死父亲的凶手他毫不生气,回话作证一套流程平静的走完了。

    审讯完了也不走,黄宗羲当场抄起袖中藏着的锥子奔着锦衣卫二把手的许显纯,直接把他给扎死了。

    搞完后黄宗羲又奔着第二个杀父仇人,对着崔应元拳打脚踢,把姓崔的打了个鼻青眼肿不说,还生生扯下了他的胡须。

    当时刑部大堂里主审官和陪审人员非但不阻止,还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一幕,连崇祯事后都叹称其为“忠臣孤子”,黄宗羲一下子就火了,人称“姚江黄孝子”。

    按道理这么大的名声,火了当官会蹭蹭蹭的往上升,然而黄孝子愣是没考上,与官场无缘了,只能参加复社抒发下爱国情怀,继续与人切磋学问。

    众士子见这位愣是没考上的黄孝子反对,也都好奇了,暗道你学富五车都没考上,还要替科举制说话?

    黄宗羲放下酒杯,道:“科举固然不好,但大明的教化制度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朝廷设立社学不应该为了养士,更不应该为了科举!”

    有士子道:“读书不就为了当官吗,那你说社学应该为了什么?”

    黄宗羲端起酒杯自斟了一杯,一口闷下,接着道:“朝廷设立社学应该形成良好的风尚,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之气!”

    众人面露奇色,多表现为不敢苟同,侯方域则呵呵一笑,道:“太冲兄,吃菜啊,别光顾着喝酒!”

    雅室中的朱慈闻言,面露惊叹,这黄宗羲的教育思想这么先进?

    朱慈通过历史了解,黄宗羲在南明时期当官,其政治表现和其他东林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视野狭碍,思想顽固,观念偏激,但偏偏又自以为清高道,自以为是,眼高手低。

    终南明一朝,他都没有为朝廷做多少实质性的工作,算是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