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几日马不停蹄的赶路,杨士聪终于来到了江南士绅文人心中的圣地,东林书院。

    眼见一群官兵举着火把冲进东林书院,一些依旧坚持推崇东林党政治理念的士子纷纷赶来,企图阻止杨士聪烧毁东林书院。

    有的士子不惜上手打骂杨士聪,称他为斯文败类,还拿起砖石扔向杨士聪。

    杨士聪头脑被砸中,险些开了花,额头不断流血,他大怒道:“胆敢扰乱公务者,就地格杀!”

    杨士聪知道这些读书人的德性,前段时间天武军在金陵大会上屠戮上万士子,听闻那些士子怂包样一下子就露底了。

    应天府的官兵开始不敢动手,但他见杨大人被人险些开了脑袋,血流不止的惨样,顿时也都发狠了,挥刀冲进了人群。

    噗哧一声,一个胆大的官员持刀刺透前方一个士子的胸膛,这名东林学生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就向后扑倒在地。

    见官兵们开杀了,前方那些围堵在书院前的士子们集体打了个寒颤,个个惊恐的尖叫着四散。

    “不知好歹的玩意儿!”杨士聪冷哼一声,用布包着脑袋呼喝道:“进书院,全部拆掉烧了!”

    一群应天府的官兵立即行动起来,将东林书院全部拆毁,然后用火油浇满整个书院,再以干柴助燃。

    不多时,整个东林书院化作一片火海,整整少了一日一夜,最终化作一片瓦砾场,江南文人士子最后的丰碑直接被摧毁。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来荒废掉了。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宣传东林党的政治理念,自那以后,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如今被一把大火烧成了一片白地,许多东林士子不由得嚎啕大哭,朝野听闻后也大为惊骇,一些东林出身的江南地方官员纷纷上疏,痛斥杨士聪的野蛮行为。

    在杨士聪端掉了复社的总部后,朱慈烺这才装模作样的出来说了几句话,并阻止了杨士聪继续查封东林创办的《江南新报》和复社创办的《金陵时报》,交由礼部整改。

    数日后,杨士聪以礼部的名义正式下令,取缔一切文社,各地私人开设的书院和组织,必须在经过礼部审核备案,若是政治团体,其宣传的政治理念必须得到朝廷承认,一切与朝廷理念相违背者,当地官府必须取缔镇压。

    朱慈烺笑而不语,无论如何,从此刻起,这种私人团体想要把控朝政是再无可能了,都老老实实进官学读书吧。

    至于言论自由,可以有,但想要反对朝廷执政纲领的,你还是得先考上了当官再说吧,别义务教育刚结束,就操着紫禁城的心。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71章 神烈山祭孝陵、送血食

    朱慈烺镇压江南抗税商人、地主和士子后,又顺便清洗了一遍勾结商人的官员。

    当地士绅豪强,多与当地官员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张家和吴家,他们支持的商贾势力更是垄断了南直隶各处不少产业,没有官商勾结就不会闹出这么大的乱子。

    朱慈烺以雷霆手段将这些人连根拔起后,命人将张溥、钱谦益以及一众勾结商人、地主的官员全部押到了南京。

    余下一些没被砍杀的士子商人,或是砍残了的,虽也参与了此事,还有偷税漏税,转嫁田亩赋税的恶行,但朱慈烺法外施恩,没有杀他们。

    朱慈烺断了他们后人为官的路,又对他们家族进行了一系列的重金罚款,少则百万两,多则数百万两,直罚的他们倾家荡产,这才还了他们的自由。

    那些人劫后余生,很多人嚎啕大哭了起来,不仅痛痛快快的交了罚款,还在家设宴欢天喜地的敲锣打鼓庆祝,有的人还专门借钱请了说唱之人满街宣传新政的好处、太子的仁慈。

    自那后,整个江南风向大变,到处是一片歌颂朱慈烺仁德的声音,让朱慈烺颇为惊讶,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年正月二十日,朱慈烺颁布告示,于二月初二在神烈山孝陵祭拜太祖皇帝,南直隶所有四品以上文武官员必须全部到齐。

    朱慈烺刚以霹雳手段镇压民乱,便立即举行祭拜孝陵,接到邀请的人都是忐忑不安,不知皇太子接下来又有什么事?

    南直隶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接到通知后皆是不敢怠慢,虽然时间有些紧迫,但他们还是快马加鞭赶往南京。

    二月一日,南京城吏部大堂官员云集,很多人都排到了大院外,官员之间打招呼的声音不断,很多人还一口一个皇太子圣明。

    朱慈烺淡然一笑,在自己的强硬态度下,又将他们杀怕了,这些人终于还是老实了。

    如此也好,只需要提高他们的俸禄,再按照凤阳府的模式设置公款,就会大大减少贪腐,对于听话认真执行新政的官员,适当的提拔,便可使这些官员与自己一条心。

    新式科举和教育选拔出的人才还需要时间成长,等几年后,朱慈烺便可换掉大多迂腐的官员,让年轻人们到各地为官,推行强国之策。

    二月初二,南京皇城东北方的神烈山明孝陵。

    神烈山又称为紫金山或钟山,正德皇帝驾崩无嗣,嘉靖皇帝从藩王继承大宝,经过大礼仪之争后,下诏改钟山为神烈山。

    神烈山钟阜龙蟠,拔地而起,形似盘曲的巨龙,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便坐落在此,山北还有中山王徐达之墓、开平王常遇春之墓、岐阳王李文忠之墓。

    明孝陵远比朱慈烺后世看到的规模更大,格局更严谨,就像处于山清水秀的一座小城,占地极广,丝毫不输于南京紫禁城。

    朱慈烺多少有些了解,明孝陵代表着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明清两代五百余年二十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都是按照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

    有明一代,南京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岁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

    此时的神烈山人山人海,不仅有三万天武军整齐列阵,还有数千名文武官员,以及数千名孝陵卫亲军。

    按理说皇帝亲军应该是拱卫皇帝的,是个很好的职业,然而孝陵卫确是守墓的,整日只能和陵墓打交道,一辈子也见不到活着的皇帝。

    负责主持祭祀的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韩赞周被朱慈烺架空后,只能在孝陵打发时间了,也多亏了在孝陵弄弄祭品,没有卷入勋贵逼宫案中。

    在韩赞周的引导下,身穿礼服的朱慈烺走过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前往孝陵享殿。

    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圈养着数千头长生鹿,朱慈烺一行人一入其中,便听鹿鸣其间,气势非凡。

    听说吴大帝孙权的墓就在孝陵门前,朱元璋曾笑着说:就让孙权替咱看门吧!

    朱慈烺进入供奉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灵位的享殿,看着烟雾缭绕后的朱元璋灵位,心中感慨良多。

    朱元璋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举兵北伐,最终推翻元朝统治,恢复大汉河山,真正的是开局一只碗,装备全靠打!

    朱元璋拿下元大都后,接着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最让朱慈烺佩服的不仅仅是这些,而是朱元璋称帝后做的一系列改革,他在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建立黄册;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

    朱元璋虽是低文化出身,但他对汉文化的传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元朝时期,中原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蒙古及其他民族的影响和冲击,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制定《大明集礼》,力图恢复汉族礼仪文化,并采取一系列去蒙古化的措施。

    礼仪方面革除胡跪,恢复汉族传统的稽首、顿首、空首的跪拜方式,并按等级实行五拜、四拜、再拜之礼;

    在服饰方面“复衣冠如唐制”,并制定了具有明朝特色的冠服制度;姓名方面严禁胡姓,语言方面杜绝胡语,钦定《洪武正韵》。

    通过复兴汉文化,朱元璋成功驱除了蒙元的阴影,若是没有他的一系列举措,很难想象汉文化被蒙元糟践成什么样子了。

    同样是学习朱元璋驱逐鞑掳、恢复中华的孙中山先生,却没有这等魄力,后面就不提了。

    朱慈烺手持祭文,以高亢的声音念道:“太祖以英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奄奠海宇,澄清吏治,考礼定乐,加恩胜国,西汉以后所未有也!”

    朱慈烺接着道:“子孙慈烺,于此当时,追思先祖,定奋余烈,身奉此局,无难不克,再兴大明,超汉迈唐!

    朱慈烺对着朱元璋的灵位行隆重的参拜大礼,随后站起身来向身后恶狠狠的道:“将一干勋贵和乱国贪官们全都押上来,请太祖尚飨!”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72章 史上最狠暴君

    孝陵方城明楼前。

    一队队天武军和锦衣卫将逼宫的南京勋贵、罢市商人、抗税士子、杀税监的工人首领、官绅勾结的贪官全部押解而来。

    明楼前的广场上,锦衣卫将一道道传说中的刑具抬了上来,直看得周围的数千官员惊骇不已,他们都意识到了朱慈烺接下来想干嘛了。

    朱慈烺扫视着这上千名不知好歹的阶下囚,他走到钱谦益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道:“钱谦益,喜欢水吗?”

    钱谦益不知道朱慈烺为何这么问,还以为是让自己品析孝陵周围的山水,连忙回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此处碧水青山,东流水回,非常壮丽!”

    他接着道:“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罪臣非常喜欢水。”

    钱谦益先是将孝陵风景夸了一遍,又引经据典,将自己比喻成脏东西,借着对水的评价来委婉诉求朱慈烺能宽恕他,不能一味打杀,使得君王身处孤立的位置。

    朱慈烺如何听不出的他的意思,他冷哼道:“屁话真多,既然喜欢,那就在这受死吧!”

    他吩咐锦衣卫道:“将他吊起来,用水刑好生伺候!”

    朱慈烺是绝不会放过钱谦益的,历史上这位大爷在清军兵临南京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被钱谦益硬拖回来。

    没过几天,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迎降,也不嫌雨水太凉了。

    眼下是正月,南京的室外温度零下几度,加上小冰河时期带来的寒潮,比后世冷多了。

    钱谦益听说太子要用水刑折磨自己,连忙匍匐在地上,声泪俱下地哭诉告饶道:“殿下饶命啊!罪臣知错了!”

    数名行刑的锦衣卫抓住钱谦益的头发,将其拖到一个大水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