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3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比饷镇抚司的业绩硕果累累,总数高达七千万两白银,其中震天虎王震的烤饷小组业绩突出,占了总业绩的半数,让刘宗敏大有面子。
看着这些惊人的财富,李自成等人全都震惊了,他自然知道,负责烤饷和抄家之人,肯定也藏匿了一些财物。
不过他也不在意,有这七千万两银子,封赏之事稳了!
在牛金星的建议下,李自成在北京城重新登基,大封文武群臣,以五等爵位大封功臣。
封刘宗敏等侯爵九人,封刘体纯等伯爵七十二人,封李来亨等子爵三十人,高一功等男爵五十五人。
此外,李自成还下令大顺朝廷开科取士,选拔官员稳定地方,搞的像模像样的。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561章 崇祯禅让
北京城烤饷之事,若霹雳惊雷,飞快的传向四面八方。
南京紫禁城。
崇祯皇帝正在乾清宫中聚精会神的看着宫壁上贴着的世界地图,这是朱慈烺根据万历三十年李之藻所绘的《坤舆万国全图》修改过的世界地图。
崇祯看过《坤舆万国全图》,也知晓世界上存在的那些国家,只是太子所绘的地图,与之前有不少出入,比如大明部分更精细了,只是那朝鲜和日本国都变小了。
“若有机会,朕定要去南洋看看,再去那泰西诸国瞧瞧。。。。。。”
崇祯依依不舍的收回目光,继续打量着乾清宫中布置。
殿中最多的就是书籍,听闻太子朱慈烺博览群书,《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皇祖明训》、《帝鉴图说》等典籍几乎朝夕不离手。
崇祯也是好学不倦之人,对这里的布置非常满意,也对朱慈烺的好学感到欣慰,算起来大明十几代皇帝和太子,也只有他们父子二人最好学了。。。。。。
最吸引崇祯注意的是龙案两侧的屏风,这两个屏风上并非画着山水花鸟图,而是画着历史上历代明君贤臣图。
“太子有贤君之姿。。。。。。”
崇祯心中暗赞了一句,又将目光锁定在龙案后面的那个屏风上。
此屏风无一副图,皆有文字组成,看着字迹,应该是太子朱慈烺所写。
“上攻鞑清,下取南洋,远洋以制泰西诸邦,进地而得鲜日之土,奴八旗,役白种,四海之内皆我炎黄子孙,苍穹之下尽数华夏民族!
得太平洋而牧鱼虾,占大西洋以练艨艟,种我粟麦于南亚美洲,饲我牛羊于漠北澳洲!得天地之遗命,奉宇宙之宗旨,趋天下一统,唯我皇明!”
崇祯一脸懵逼的读完,瞬间呆立当场,半晌无言,暗道这小子也太狂了吧!还有那些美洲澳洲都是什么地方?
比起太子的“宏图大志”,崇祯表示只要能将南北一统,驱逐建奴恢复辽东,就此生无憾了。
这时,王承恩将今日刚出刊的《皇明时报》送来了,崇祯习惯性的接过,坐在暖阁中认真翻阅。
自从来南京后,崇祯过上了所未所的轻松日子,每日朝政依旧是太子处理,他给的理由是:“朕一路南下,舟车劳顿,需要休养。”
在这清闲的日子里,他最大的爱好便是读书看报,同时暗中了解江南的情况,看看有哪些人是自己的忠实支持者。。。。。。
论起政治斗争,剪除权臣,收回权力,崇祯有自己的手段,他很清楚隐忍第一,以静制动,当年对付魏忠贤时便是如此。
扫了几眼报纸,一则充满爆炸性的报道让他难以置信:“闯贼烤饷,竟得七千万两白银?”
又看报纸上襄城伯李国桢等勋贵被拷出的白银每家不下五十万两,崇祯整个人恍惚了。
他登基后曾组织过数次募捐助饷活动,还是有借有还的,结果从勋贵百官那借到的银两不到百万两,前不久的那次募捐甚至只有十万两。。。。。。
想起当时自己为了粮饷之事竭心尽力,文武百官个个推三阻四,崇祯恨恨道:“一群鼠辈,只为私利,枉负皇恩不顾,死有余辜,不足同情,流贼追赃助饷,追得好!”
说着说着,他的双眼浸满了泪水。
他已经输的一无所有了,自己信任的那些官员如此嘴脸,连信王府邸出来的王德化都背主投敌了!江南即便有自己的支持者,他们值得信任吗?
这道消息如同暴击,将崇祯最后的信念彻底击碎。
当日,崇祯仅带着王承恩等一些随从,独自前往神烈山祭拜孝陵,在享殿中,在太祖朱元璋的神位前,他哭的很伤心,不停的忏悔认罪。
回到紫禁城,崇祯毅然走向了奉天殿。
此时的奉天殿正在举行朝会,朱慈烺询问各省官员粮草储备,商量着北伐之事。
崇祯径直走入奉天殿,护殿将军徐盛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阻拦。
众臣望去,见皇帝突然出现,皆是一惊,纷纷暗道他怎么来了,想做什么?
见崇祯走向御座,朱慈烺站起身来走到一边,心中也在疑惑,不明白皇帝老子今天发什么疯,莫非想正面刚,强行收权?
“父皇。。。。。。”
崇祯没有说话,几步登上御阶,只是潇洒的一挥手,示意朱慈烺不要说话。
他坐在御座上,看着满朝发愣的文武百官,还是没开口。
这时,左都御史李邦华率先反应了过来,立即行参拜大礼,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旁的朱慈烺也是躬身行礼,紧接着群臣也纷纷行礼。
崇祯看着南京各部文武官员,也有各地还未离去的总督巡抚们,终于启口道:“国困民乏,流民四起,大半江山沦丧,皆朕之罪也。。。。。。”
众臣面面相觑,暗道皇帝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间主动认错了?
崇祯怅然道:“朕自即位以来,建奴屡屡入关侵扰,闯贼荼毒河山,祸乱百姓,越演越甚,各省灾情并起,致使无数饥民背井离乡。”
“朕每念至此,俱是肝胆欲碎,痛不可当,王朝衰败,贼寇蜂起,肆逆滔天,窃据万里,皆是朕之过!””
稍微停顿了一下,崇祯的神情渐渐变的痛苦,眼角有泪水流下,他沉声道:“朕,德不足以邀天眷,恩不足以安民心!”
“朕,每日三省吾身,痛定思通,衔耻含愤,愧对先灵!”
“朕,不敢自我宽容。。。。。。”
奉天殿中一片寂静,皇帝当庭罪己自责,满朝文武震惊之余内心十分复杂,李邦华等几个老臣已然掩面哭泣。
朱慈烺亦是感动了,历史上崇祯多次放下一个皇帝的尊严,下罪己诏,昭告臣民,甚至不惜给自家脸上抹黑,更不怕“敌对势力”用来攻击大明的制度设计,在第三次罪己诏时口无遮拦,来了个官场腐败大揭底。
然而问题揭露出来了,但他还是无法改变腐败的官场,更无法逆转局势。
自历史上第一位下达罪己诏的汉武帝之后,中国历史上四五百位皇帝,敢下罪己诏的只有寥寥数人,即便有些皇帝做的再差,也会为了保全自己的脸面避而不谈。
历史上下过罪己诏的几个皇帝,一种是推崇的,一种是批判的,而推崇的似乎比较多,像崇祯这种致命的自我批判,实乃罕见。
更何况崇祯的自尊心极强,也很脆弱,他能六下罪己诏,足以说明他内心是真想中兴大明,也很努力。
崇祯自御座上慢慢站起,看了朱慈烺一眼,又面向满朝文武,道:“太子朱慈烺,有神武之略,上圣之姿,南征北讨,佐朕监国,格於皇天,功存纳麓。。。。。。今朕敬禅神器,授帝位于尔躬!”
奉天殿中立时炸了锅,文武百官相顾而视,脸上皆是不可思议的表情。
杨士聪也是一脸懵逼的看着御座之上那人,心中暗道:“皇帝平时不是这样的人,莫非他被太子威胁了?”
看皇太子也是一脸懵圈的样子,杨士聪又暗暗摇了摇头,否定了这种猜测,皇太子既然将他接到南京,就没必要威胁他禅让了,左右都没权,胁迫只会反弄一身骚。。。。。。
不管什么情况,杨士聪总算松了口气,在场百官们心中也是暗暗松了口气。
“父皇,您这是。。。。。。。”
朱慈烺这次是真懵了,按照他的了解,皇帝老子爱权,不会这么快就让位的,最起码也得等几个月,甚至几年,直到美好的时光磨平了他的棱角,才会心甘情愿的让位养老。
然而,这一切就这么突兀的发生了,简直是措手不及!
崇祯叹息道:“以往朝中佞臣鼠辈,为乱朝纲,多图自保,鲜思守疆,朕多番哀痛国朝无魏征陈汤之臣辅佐朕,然上天赐给朕一个好儿子!”
他看向朱慈烺,认真道:“朕丢了大明半壁江山,衔耻含愤,愧对先祖,已不适合继续统御万民了,接下来的担子便交到你手上了。”
朱慈烺连忙道:“儿臣不敢受。”
崇祯看向众臣,坦言道:“你们也别搞什么三辞三让了,直接劝进吧,朕希望你们君臣一心,共攘大业,救国家于危难,倒万民于水火,早日重振大明,南北一统,复我大明万里河山!”
群臣相顾而望,不敢坏了这自古以来的谦让之礼,两广总督杨士聪当即出列,高声道:“陛下英明神武,臣等领旨!”
他又看向朱慈烺道:“臣请殿下继承大宝,即皇帝位,解救天下亿万庶黎!”
有杨士聪的带头,百官们纷纷跪下劝进:“臣请殿下继承大宝,解救天下亿万庶黎!”
看着大家一脸认真的样子,朱慈烺自然不会去做那种虚假的三让,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他直接走下御阶,正了正袍服,行大礼接旨:“儿臣慈烺,敬告天地上苍,势必收复河山,廓清四海,造中兴之运,让天下尽归我汉土!”
朱慈烺这么一表态,群臣又是齐身唱喏:“臣等誓死追随殿下,再造大明朗朗乾坤!”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562章 登基准备
“今日晨时初刻,大明皇帝陛下发布第六次罪己诏,禅让帝位,安抚民心,现周知天下臣民人等。。。。。。”
南京城各处报亭,唱报人手捧《皇明时报》,抑扬顿挫地念着崇祯皇帝罪己诏加禅让诏书。
“太子慈烺,有神武之略,上圣之姿,南征北讨,佐朕监国,格於皇天,功存纳麓。。。。。。今朕敬禅神器,授帝位于尔躬!”
在各处茶馆酒肆,也有说书人捏着《金陵时报》,在那做解读评析。
“什么?圣上禅让了?”
江南的各处大街小巷上,文人墨客、贩夫走卒,皆被这具有爆炸性的新闻惊住了。
有阴谋论这私下议论,皇帝南幸只有一个多月,为何匆匆禅让了呢?是否是太子行杨广之事,逼父篡位?
不过,这些人很快就被打脸了,有朝臣称,皇帝是在朝会上当庭宣布的,文武百官具在,且当时皇帝言语间对皇太子的期待很高。
的确,崇祯选择在朝会上宣布禅让,也是为了朱慈烺考虑,这样可以名正言顺继承大位,否则难免有心怀不轨之人妄加猜测,引起局势动荡,他很清楚,现在的大明,内耗不起。
崇祯皇帝禅让之事,在《皇明时报》、《江南新报》、《金陵时报》三大报纸的宣传下,如同飓风般席卷大明各地,亦向北面数省和辽东散去。
在举行登基大典之前,朝廷里忙的不可开交,各部门集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