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4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娶多少妻妾,生多少孩子都被严格限制,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国家财政压力。

    自嘉靖朝后,那些位高权重的藩王,真正成了一群锦衣玉食的高级囚徒。

    他们从生下来就注定了,只要不乱说乱动,生活还算美好。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714章 被黑惨了的大明宗室

    皇族宗室问题,朱慈烺考虑良久。

    大明历代皇帝面临的藩王问题是不同的,前几代皇帝愁藩王们造反,中后期的皇帝愁怎么养活这群人吃饭。

    藩王制度最大的麻烦是历代分封不断,只要是皇室子弟,就要分封给爵,享受待遇。

    皇帝的嫡长子继承皇位,其他儿子要封亲王,亲王的世子继承王位,其余儿子都是郡王,郡王的长子承袭郡王爵,其余儿子都要封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的所有儿子们都要封辅国将军,辅国将军的所有儿子们再封奉国将军,奉国将军的儿子们封镇国中尉,镇国中尉下面还有辅国中尉,辅国中尉下面还有个奉国中尉。

    虽然奉国中尉是最低的宗室爵位,但奉国中尉不再递减,所有儿子都会世袭奉国中尉。

    以此爵位,世袭罔替,不存在下一代变成庶民的情况。

    即便有犯法的宗室被革爵贬为庶民了,朝廷也会发粮食养活他们,原本一个月可以领取六石米救济粮,万历时期缩小到了二石或一石,也算是小康水平。

    日久天长,朝廷养的宗室子弟越来越多,呈几何级数增加,朝廷的财政负担也就越大,如果全额给发宗藩禄米的话,相当于财税米麦的三分之一(理论上)。

    朱慈烺在江南捞钱这些年,发了大财,加上新政的各种敛财手段,天武朝的每年国库收入比崇祯高了将近十倍,这种差距随着海贸的繁荣还在不断提升。

    现在朝廷不是养不起这些皇族宗室,而是朱慈烺怕以后的大明养不起他们。

    都说有能力的皇帝一人能干三代皇帝的事情,朱某人不才,要挑战五代!

    能在任上解决的事情,绝不留给后人!

    大明的宗室虽然没有后人网上所宣传的上百万,但现在的宗室人口也有差不多二十万人。

    根据《明神宗实录》中记载,万历二十三年时(1595年),宗室总人口15。7万(包含女性)。

    《五杂俎》记载,万历末年(1620年之前),宗室人口有二十余万。

    《南明史》的作者顾诚也推测过,崇祯年间的宗室人口在二十万左右!

    因为历史上崇祯年间的玉蝶(皇族族谱)没有了,所以后世很多人都在瞎猜,一些明黑们一度高潮。

    大明的玉蝶每十年一修,定期公布,历史上顺治年间,明朝的玉蝶还在,后来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那些网上宣扬明朝宗室百万,几百万的,严重拖垮国家的,这完全是扯犊子,胡说八道,别有用心!

    按照万历年间大明的财政报表,皇室消费占了全国财政支出的百分之三十,官员俸禄占了百分之二十,军费支出占了百分之五十。

    其中皇室支出包括藩王宗室的待遇、皇宫的维建、宫廷聚会、赏赐大臣等等,并非单指皇家个人的消费。

    因为皇帝有自己的内帑小金库,出行、赏赐嫔妃等事都是自己掏钱的。

    即便报表上藩王的支出这么高,但实际发放到宗室手里的只有两成左右,底层的宗室因为常年没领到俸禄饥寒而死的也有不少。

    藩王宗室长期被朝廷打压,加上文官当道,宗人府又被礼部代替了,大明宗室下层都很过很苦逼。

    按照规矩,凡是封藩皇族的婚娶和承袭爵位,都要经过朝廷批示,官吏们乘机设关卡要挟索贿,以致积压奏文逾千份。

    有些宗室直到老死了也没等到该有的名分,甚至还有的等不到朝廷的批复,满头白发了还未婚。

    按照满清修的《明史》中记载:“故自郡王以上,犹得厚享,将军以下,多不能自存,饥寒困辱,势所必至,常号呼道路,聚诟有司,守土之臣,每惧生变。。。。。。”

    大明的宗室虽然被当猪养,但还没到那种是猪的地步!

    历史上南明时期,很多宗室王爷起兵抗清,有的兵败被杀,有的自杀,有的绝食,有的跳河自杀,多达数十人。

    如:秦王朱存木釜(木和釜是一个字,反正我不知道怎么读,也打不出来),弘光元年五月在汉中五郎山起兵抗清,称汉中王,永历三年被赵荣贵奉称秦王,攻阶州兵败,投河自尽。

    遂平王朱绍焜,弘光元年前往河南联络义兵抗清,南京陷后依附松江吴志葵起兵抗清,吴志葵兵败,走太湖依吴易继续抗清,吴易兵败,入闽,为叛徒劫入清营,永历元年被杀。

    永寿王朱存梧,永历三年袭封秦王,永历五年往赴联络秦、豫两省义兵起事抗清,事败被杀。

    宜川王朱敬鑃,永历六年起兵紫阳县抗清,兵败被杀。

    崇信王朱谊?,永历四年起兵惠州,兵败被杀。

    义阳王朱朝墠,南京城陷,与黄蜚等据崇明抗清,后兵败往依郑成功,永历十二年同郑成功北伐,败死。

    召陵王朱在钺,福州城陷后三度起兵抗清,永历六年奉命联络福建义师,兵败被杀。

    通城王朱英焀,与瞿式耜同守桂林,桂林城陷,不知所踪。

    江夏王朱蕴铗,永历时与陈奇策起兵海上,永历十三年入广西,联络土司抗清,为南宁知府出卖,被杀。

    东安王朱盛蒗,依附夔东十三家(李自成残部,顺军联合南明抗清),刘体仁、郝永忠等人兵败,夔东覆灭,东安王朱盛蒗不降被杀。

    武冈王朱华增,南京城陷,起兵徽州,兵败不知所踪。

    阳信王朱弘楅,永历四年,总兵李士琏叛降清军,阳信王被杀。

    。。。。。。。

    朱家宗室可以说是被黑的最惨的,被当猪圈养了那么多年,一下子面临国破家亡的局面,想出力却没那能力。

    好歹保留着老朱家的一点血性,还被后人骂。

    至于那些吃不饱的宗室更倒霉,清军入关后屠了一波,一些幸存者只能在角落里过着隐姓埋名的生活,每天还要提心吊胆的怕被清廷搜查。

    既然老朱家的宗室还有这么多有血性的汉子,朱慈烺自然不会再继续让他们当猪被圈养,全都放出来嗨!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715章 强削宗室、勋贵

    先前朝廷的各种规矩,都是小打小闹修补,如果要彻底解决宗藩问题,必须要出台一部根本法令,作为后世遵循的准则。

    因此,朱慈烺拟定旨意,出台了一份新的宗藩条例:

    第一条、废除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三个宗室爵位,只保留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五个爵位。

    第二条、废除藩王世袭罔替制,所有皇族宗室只能按普通世袭递减袭爵,到了第五代的奉国将军后,其子孙编入民籍。

    第三条、所有皇族宗室,皆可自由离开各系藩王的封地,从事各行各业,如进行科举,当官或者参军,亦可经商,从此自食其力。

    第四条、收回所有封地,藩王可自行招募军队,在两京十五省之外重新择地就藩,开疆拓土者,朝廷给予旌功赏赐,累功荫泽。

    第五条、未来的宗室爵位封赏如外臣一样,全凭战功!只要为大明开疆拓土,或是为国立下大功者,皆可再度封王。

    第六条。。。。。。

    自从嘉靖朝的削藩以后,带来了一系列的恶果,藩王后代们请爵,封赐,都要礼部拍板,而且随着明朝财政日益拮据,礼部对此卡的也越发严。

    得不到名分的宗室,既没有国家养,更无法入民籍,自食其力的工作,别说干不了,朝廷也不许干,就此没了活路。

    到了崇祯年间,好些宗室因为得不到名分,又不许出去工作,竟然活活饿死。

    朱慈烺新订的宗藩条例看似苛刻,其实解放了几十万中下等的宗室,让他们有了新的盼头,当然了也必然会得罪藩王等上层宗室人物。

    得罪一小部分的人,造福大部分的人,这是朱慈烺最喜欢干的事。

    那些世袭的藩王,积攒了大量的财富,只要不指望带着这些钱填坟,随便拿出来练一支几千人的军队还是可以的。

    其实明朝宗室是可以当官的,只是之前的条件有些苛刻,郡王以下有才能的人,经过考核为官的话,必须要放弃爵位,也就是“换授官职”。

    有好吃好喝的,还是天潢贵胄的身份,谁愿意去混官场啊!

    上百年来,很多宗室直接忽略了这条规定,继续潇洒度日。

    不过大明的宗室中不是没有能人的,即便条件如此苛刻,老朱的子孙没有让人失望,依旧有人出来通过科举当官!

    据史料记载,天启和崇祯两朝,皇族宗室一共出了十三名进士!有当过庶吉士的,也有当国子监祭酒的。

    朱慈烺特意将放弃爵位换授官职这条废除了,准许以宗室的身份为官!

    只要你有本事,尽管施展!

    世界这么大,还没地方安排了?

    这次宗藩改革,说白了就是大浪淘沙,混吃等死只会越混越惨。

    比如朱慈烺的亲弟弟定王朱慈炯,他可以混吃等死一辈子,如果他的后人四代里不出一个有本事的人,只能一步步沦为民籍,由皇族沦为平民,自己种地或者给地主当佃户。。。。。。

    作为始作俑者,朱慈烺的子孙亦是如此,后代除了嫡长子可以继承皇位,余者子孙都要走这条路。

    几代下来,起码要少封十几个世袭罔替的王爷。

    对自己都这么狠了,朱慈烺自然不会放过那些勋贵,世袭罔替一并取消,只保留普通世袭!

    皇族五世而斩,勋贵同样五世而斩!(按照最高的算,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平民)

    天武元年八月,皇后的册封大典刚刚结束(大婚后才举行的册封大典),朱慈烺就宣布了大明爵位改革。

    旨意一出,朝野震惊,多位朝臣上书劝阻,请求朱慈烺三思,从容审处。

    奉天殿中,举着朝会自然离不开这个话题。

    程国祥等内阁大臣心里是振奋的,皇族宗室的巨大开销一直困扰着他们很多年,如今这个历史遗留的大问题终于要被解决了。

    孙应元等军机大臣则是没有反对,皇帝半年前就已经跟几名公侯勋贵们通过气了,现在正式提出来早在意料之中。

    然而很多大臣不出意外的进行反对,他们言说此事涉及十几万宗室和勋贵的利益,不是小事。

    又有人说,历朝历代,削藩都会引起动乱,更别说连勋贵一起削了,搞不好就得出事。

    让朱慈烺没想到的,不少大臣借此机会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都察院副都御史高斗光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分封藩王制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若是藩王有罪,陛下可罚之,然藩王无罪,亦无权,陛下何故削藩?”

    户部右侍郎王鳌永也出班道:“启奏陛下,臣也以为不妥!藩王无罪,陛下夺其封地,断其王爵传承,恐生变乱!”

    “臣附议!”

    “臣附议!”

    一大群文官跳了出来,义正言辞的反对,后面还有不少官员持观望态度。

    朱慈烺扫了他们一眼,道:“二十万宗室,再过几代,祖宗的遗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