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本一家人小聚,是个开心的场景,却又因为国事而烦心。

    崇祯为缓解氛围,道:“皇儿,兵部议定的封赏就要下来了,勇卫营各将士都有赏赐,你这个皇太子的封赏可不好办啊,皇儿想要什么赏赐?”

    崇祯的话看似无意,却在考验朱慈烺,看他是否无所求。

    皇帝作为一个疑心病最重的职业,一个手握兵马、在自己的地盘,特别是京城附近囤有粮草物资的皇太子,无论他年纪大小,总会容易引起一些猜忌。

    朱慈烺看着崇祯,认真道:“儿臣想要天下太平,再无战事,想要父皇不再操劳,想与父皇与母后一家人能经常一起用膳,赏花看月。”

    饶是崇祯心中对他有些猜忌,在听到这句话后,心中也是一软,他说道:“皇儿,你的孝心朕知道,封赏的事近日就可办妥,献俘仪式朕想继续推迟,与孙传庭的献俘仪式一同举行,朕要在京城开个献俘大典,以振军心!”

    二人又聊了一会儿,一家三口这才开始有吃有笑的用膳。

    ※※※※※※※※※※※※※

    近日来,在通州的兵部尚书张凤翼急的不得了,他多次催促户部尚书侯恂提供粮草,可一直没有等到。

    在通州等地的户部粮仓之中已经没有多少余粮了,士兵们饭都吃不饱,谁还有心思打仗啊。

    侯恂也是万分着急,九路援军作为客兵,按照朝廷规定,粮草都要京师提供。

    原本正值芒种丰收时节,还没等朝廷派官员下去收粮,京畿地区百姓刚收上来的粮食就被清军抢了个精光。

    京师的存粮连自己都不够吃的,米价都涨到了九两一石了,哪还有粮食给各路援军。没有粮食,原本就畏战的各路援军更有理由不出兵了,这让兵部尚书张凤翼心中气极。

    不过侯恂告诉张凤翼,从南方各省漕运北上的一百万石粮食将在三日后到达通州,侯恂承诺拨一半给张凤翼做为军粮。

    张凤翼也是无奈,只好再等三天。可谁也没想到,就在第二日,张凤翼收到军情,北上漕运的粮食在天津被清军截下了!

    收到军情的张凤翼大骂了一句差点昏过去,这简直就是捅破天的事啊!

    崇祯皇帝听闻后,更是暴跳如雷,想要杀了天津总兵。

    不知什么原因,漕运粮食被劫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师,京师的粮商们纷纷开始趁机哄抬粮价,同时还有人在暗中高价收购京师的粮食,整个京师已经变得人心慌慌。

    文华殿主殿之中,崇祯皇帝正召集几位重臣商量着对策。

    “陛下,这些个粮商实在是太可恨了,要不让臣下带兵将他们都查封了,省得他们赚这些黑心钱。”

    说话之人是刑部尚书冯英,自从顺天府尹董兴怀被朱慈烺搞的自动请辞后,冯英就兼任了顺天府尹,掌管京师治安。

    内阁首辅温体仁却说道:“陛下,臣看此事不简单,建奴如何得知漕运运粮北上的事情?还有粮食被劫的消息在京师也传的太快了一些吧,一定是有人在暗中操作此事。”

    温体仁身为内阁首辅,平日里屁本事没有却总是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这次他也慌了,一百万石粮食被建奴劫走,令京师动荡不安,他这内阁首辅难辞其咎。

    吏部尚书谢升道:“阁老的意思是有人暗中勾结建奴,然后故意哄抬京师粮价,从中谋利并让京师造成动荡?”

    其他人听后也都默默的点了点头,算是认可温体仁和谢升的说法。

    户部尚书侯恂一听,脸色顿时大变,看向他们二人怒道:“温阁老,谢大人,你们这是何意?你们的意思是说我户部有人勾结建奴和粮商?”

    温体仁瞥了他一眼,道:“漕运的事一向由户部安排,户部有那么多官员,老夫怀疑又不是怀疑你侯大人一个人,你紧张什么?”

    崇祯皇帝见几人又要扯皮,连忙制止道:“众位爱卿不要再猜测了,如今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京城粮食问题,其他的事情日后慢慢再查。”

    站在崇祯身侧旁听的朱慈烺却是一脸的平静,见几位大臣没有说话,于是道:“父皇陛下,这些粮商们肯定都有存粮,儿臣请旨将那些奸商们全都抓起来,然后用他们的粮食来平抑京城的粮价。”

    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几位重臣的震惊,如果真按皇太子的办法去做的话,那这位皇太子的名声算是彻底的臭了,一个不好还会成为平复天下商人情绪的牺牲品。

    崇祯皇帝当场否决了他,并训斥道:“真是胡闹,无故抓人,你想激起天下商人与朝廷对抗吗?”

    朱慈烺早就料到皇帝老爹不会同意,于是接着道:“既然如此,那儿臣愿领勇卫营再次出征,将那一百万石粮食从奴贼那抢回!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礼部尚书姜逢元道:“殿下不可妄动啊!据兵部奏报,率军劫走漕粮的是奴酋阿济格的先锋营,足有上万人马,奴贼中有‘满万不可敌’之说,抢回粮草的事情还需慎重啊。”

    朱慈烺轻哼道:“什么满万不可敌,儿臣只需四千勇卫营就可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还请父皇陛下恩准!”

    朱慈烺虽豪情万丈,但崇祯皇帝仍以奴酋阿济格的大军距离太近为由,拒绝了朱慈烺出兵的要求。

    结果商量了半天,也没见得有什么好办法,最终崇祯皇帝下旨给张凤翼,令他调集大军进攻天津一带的清军,务必夺回漕运粮食!

    同时,崇祯皇帝又下旨,让朝中大臣帮助筹集军饷,以渡过此次难关。

 第七十九章 京城粮荒

    朱慈烺在钟粹宫中想看一会书,但总是觉得心烦气燥,就带着吴忠和徐盛出了紫禁城,来到了北京城中四处闲逛起来。

    朱慈烺在徐盛与吴忠的陪同之下,漫步于北京城中,心情也渐渐的好转起来。

    三人转了一会,然后到了德庄火锅中,并没有去单间之中,而是在大堂之中找了一处相对安静的地方坐了下来,也并没有惊扰德庄火锅的管事吴诚。

    三人随便要了一份火锅,一边听着周围人的闲聊,一边惬意的吃了起来。

    在德庄火锅中所聊之事,大多都是漕运粮食被抢之事,同时就是受到很大影响的北京城中的粮价问题。

    朱慈烺侧耳顷听着,但面色却是很平静,他突然听到,有人说北京城中有一处粮铺,并没有和其他粮铺那样趁机猛抬粮价,而是一如继往的按照以前的粮价继续售粮。

    按理说这家粮铺的存粮应该很快就卖完了,但是这家粮铺的老板也是怪,并不是随意售卖,而是每人有一定的限制,多买也不卖。

    朱慈烺听后心中一动,心道,现下还有这样的商人不发国难财,还真是难得,朱慈烺轻声说道:“这家粮铺倒是有点意思,一会我们去看看,他们东家到底是什么人。”

    三人吃完饭之后,打听好了这家粮铺的位置,然后就不紧不慢的向这有店铺而去。

    朱慈烺三人刚来到这家粮铺附近,只见粮铺前早已排了长长的队伍,人多却有序,他抬眼向门面看去,只见横匾上写着‘张家粮铺’四个字。

    朱慈烺对着人群处招了下手,立刻有一名锦衣卫的便衣走到他近前,低头附耳过来。

    朱慈烺告诉他,让李廷表好好的查一下这个张家粮铺的底细,这名锦衣卫领命后立马飞奔而去。

    不多久,李廷表亲自来了,告诉朱慈烺道:“殿下,这个张家粮铺的东家名叫张大彪,是一位有名的徽商,来京城做生意已有十多年了,主要以丝、茶、粮、当铺为主,此人做生意一向公道,讲究诚信。”

    朱慈烺有些疑惑道:“张大彪?这名字好耳熟,是不是几个月前本宫在端王府设宴募捐,那个第一个出来捐资五千两的富商?”

    李廷表回道:“殿下英明,正是他!”

    朱慈烺听完之后有些感慨,心中暗道:“这张大彪倒是不简单,当初本宫还有些小瞧了他,原以为他只是个以盈利为主的普通商人”

    就在朱慈烺在脑海之中回忆着当日在端王府一幕幕的时候,在张家粮铺门前突然一群人,说是要买粮食,

    这群人横冲直撞,强行挤进队伍前面,引得后面百姓连连怒骂。

    张家粮铺的伙计见来人不好惹,赶忙来招呼,客气道:“诸位需要买多少粮食?”

    其中一人道:“你们张家粮铺有多少粮食,老子就要多少,全包了!”

    张家粮铺的伙计很客气的说道:“几位爷,实在是报歉,小店的掌柜早就立下了规矩,每人只限二十斤,多了不卖,要不就先给您称二十斤”

    这十几个人一看就是来找事的,没等小伙计说完,上前就给了一个大嘴巴子,打得这个小伙计一溜滚儿,腮帮子立刻就肿了起来,嘴角直流血。

    其中一人大骂道:“你算个什么东西,别说是你们掌柜的了,就是张大彪来了又能如何,我们一样将他的张家粮铺给砸了。”

    这时从粮铺中走出来一位年纪在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后面还跟出来几个人,为首男子双手一抱拳,道:“这几位朋友,在下是张家粮铺的少东家,刚才是小店伙计得罪了几位,张泉在这里给几位陪不是了。”

    这位叫张泉的男子,说话颇为得体与客气,一看就是个做生意的人。

    虽如此,这群人却是说道:“现在京城之中的所有粮铺都在涨价,唯独你们张家粮铺不涨,你他娘的这不是挡大家的财路吗?你们徽商有银子,不想挣这个银子,但你们也不能挡我们晋商的路子啊!”

    张泉听后微微一笑,说道:“原来几位是同行,我们张家粮铺之所以能有今日,全是靠着‘诚信’二字,家父曾言:京城如今缺粮,我们张家粮铺虽不敢说为朝廷分忧,但也要为这京城的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至于你们怎样做,我们张家粮铺管不了,但是我们张家粮铺是绝不会挣这份黑心钱的。”

    这位叫张泉的男子,看起来文弱,说话却掷地有声,顿时引起了周围买粮食的百姓一片掌声,大声叫好。

    朱慈烺在后面也听到了,顿时对这个张泉和他爸张大彪心生好感,什么叫盗亦有道,商人也要有商德,有大义。

    这群来闹事的人却是被他说得恼羞成怒,登时大骂道:“我看你小子是活得不耐烦了,兄弟们先揍他,然后再把张家粮铺给砸了,看他小子还狂不狂!”

    说完之后,这几个人就上前,要打这个张泉,朱慈烺看到这里,实在也有些看不下去了,于是大步走上前去,开口道:“光天化日,天子脚下,朗朗乾坤,你们还有王法吗?人家张家经商讲得一个‘义’字,身处江湖而不忘国忧,见利而不忘义,你们不思己错,却来此捣乱,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朱慈烺此时穿着素雅青袍,给人一看儒雅之感,却是一脸的正气,也不知是哪家的小少爷。

    这群人听后,顿时哈哈大笑,说道:“你又是哪一路的,一个鼻子三眼你多出一口气,敢掺和老子的事,兄弟们给我一起打。”

    朱慈烺眉头一皱,不等他开口,周围已有上百名便衣的东宫亲卫和锦衣卫围了上来,将他护的严严的。

    徐盛带着十几个东宫亲卫冲上前去,三下五除二就将这十几个青皮给揍趴下了,并瓮声道:“你们这群青皮,是不是今天出门没看黄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