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7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慈烺表情丰富,以前竟没看出来老二还有这本事!

    “陛下,臣也觉得如此!”

    一旁的定远伯戚广阳也站出来,说道:“陛下之丰功伟业,千古未有,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乃皇中皇,帝中帝,连大地都为之震动,此乃可喜可贺之事,理应昭告天下臣民,我大明平定西域,乃顺应天意。。。。。。”

    戚广阳这么一说,其他的武将也都上来了,热烈赞扬了一番,三句离不开帝中帝。

    见如此场景,徐明武很是讶然,很快明白了,科学的解释,终究是敌不过朝臣们马屁的恭维。

    皇中皇,帝中帝?

    朱慈烺听的一头黑线,摇了摇手制止了下面将领的发言,道:“都停了!就依定远伯所议,将此事昭告天下,我大明是顺应天意才出兵平定西域的,乃至感动天地。。。。。。。”

    说着,朱慈烺有些说不下去了。

    他原本是不喜这种封建迷信的,奈何西域初定,这些牧民需要安抚,将此事定义为上天祥兆,比屠城威慑还管用。

    有时候,读书人的嘴,比军队还可怕,差点酿成大乱的天灾,在朝臣们的嘴里,竟然成了天大的好事!

    诸臣们都静下来后,朱慈烺忽然道:“诸位爱卿,朕与你们离开京师近一年了,西征的将士们也已休整多日,是该班师回朝了!”

    周培公赶忙顺着朱慈烺的话奏道:“陛下,天气已经入冬,趁着这些日子还算好,臣建议早日踏上归程,不然天降大雪,行军队伍道路难行,恐半年内无法抵达京师。。。。。。。”

    从阿拉木图出发到南京,大概一万里路,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也要近半年。

    好在大明有火车了,大军只需走到嘉峪关,进了关内,便可分次搭车回家。。。。。。

    “众卿立即去做准备,两日后启程回京!”

    朱慈烺口气很坚决,一副与众臣们心照不宣一样子。

    “是,陛下,臣等这就去做准备!”众臣应道,人人脸上带着喜悦。

    班师回朝的消息一经传来,立即在军中引起了沸腾。

    朱慈烺来的迟,但他们这些将士们,却是提前半年就奔赴前线了,他们已经在西域呆了一年半了,很多人因水土不服生了重病,心态自然与皇帝与诸臣不一样,此时人人归心似箭。

    刻石立碑两日后,除了征西都护府的军队,从关内而来的征西大军,纷纷踏上了东归的行程。

    崔响看着远去的皇帝仪仗,不由得暗叹了一口气。

    他与天武皇帝同龄,二人的生命屡次产生交集,特别是几次大型会战,二人几乎每次都身处同一战场,就是没有近距离的面对面过。。。。。。

    可以说,崔响作为普通小民,普通士卒,是看着这位传奇皇帝一步步崛起的,终结了一个时代,又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代。

    “也不知道,我们二人谁会先死。。。。。。”

    “爹,你在嘀咕什么呢?”儿子崔兴运问。

    崔响摇了摇头,笑道:“没什么,爹想写书了。。。。。。”

    。。。。。。

    几万大军,加上御林军和皇帝仪仗,数十名随驾的武大臣,及数万俘虏、几十万头牲畜,冒着大雪,艰难地往嘉峪关行进。

    东归的行程十分艰辛,汉王朱和墿除了要看管战俘和缴获的牲畜等战利品,每天都会被朱慈烺召去銮驾,言传身教征战的经验。

    朱和墿受宠若惊,如同小学生上课,耐心认真的听讲,时不时的掏出小本本记下。

    朱和墿很享受这段时间,甚至不想回京,因为这是他二十年来唯一一次独占父爱的机会。。。。。

    大军行进一个半月,抵达征西都护府的大本营吐鲁番,朱慈烺命人将俘虏和牲畜战利品全都放置吐鲁番,为建设西域做准备。

    这时,入冬后的第一场雪也下了起来,鹅毛般的大雪一连下了两天,给东归的大队人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雪停后,大军继续行进,三日后,大军抵达哈密,数万人马在城中过上了春节,朱慈烺在军中与众将士共同迎接天武二十一年的到来。

 第1175章 雄关会盟

    天武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东归大军抵达嘉峪关。

    北军都督府大都督杨御蕃奏报,漠北喀尔喀蒙古三部主动投降,请求息兵议和,三汗皆是绑着藤条在背后,玩起了负荆请罪的把戏,正往嘉峪关赶来,不日就到。

    喀尔喀蒙古三部,也就是后世外蒙古的那一片,车臣汗部居东部、土谢图汗部居中部、札萨克图汗部居西部。

    他们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也早在天武元年时,已经进“九白之贡”,表示臣服大明。

    但漠北之地,北接俄罗斯,西接漠西的准噶尔部,三部几乎每年都会收到沙俄与准噶尔的邀请,希望能合伙,也就是率众归附。

    最终,黄金家族的荣誉,让漠北三部选择继续单干,游走在大明、沙俄、准噶尔汗国之间。

    天武十九年时,沙皇阿列克谢一世合纵五国的计划,打破了这一切,慑于沙俄与准噶尔的军事威胁,三部决定加入这个计划。

    漠北三部共出动了八万大军,抄了征北军的后路,连粮道都截断了,坐收渔翁之利。

    哪知,联军这么不扛揍,在伊犁战场上节节败退,连准噶尔主力都被玩没了。

    天武二十年六月,朱慈烺命西军都督府和北军都督府,共同出兵十万,北上灭了漠北三汗。

    杨御蕃亲率五万天雄军出长城北上,突袭了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不敌,部众或遭俘杀、或逃散,连黄教领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土谢图汗之弟的居帐也遭到冲击,活佛急急而走。

    扎萨克汗部也好不到哪去,被江翥率五万西军都督府攻击,一度强占了汗帐,溃卒部民,弥漫山谷,昼夜不绝。

    札萨克图汗旺舒克率部败退,只得携带家眷和牲畜逃往车臣汗部避难,土谢图汗也随部东溃。

    三位汗王团聚后,第一件事不是吃饭喝酒,而是商量着该怎么办。

    大明玩真的了,打是打不过了,接下来是投奔俄国,还是投降大明?

    汗王牙帐内的环境是轻松的,但问题却是沉重的,三人皆久久不语。

    最终,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平静道:“投降大明!”

    天武八年,在西藏固始汗的扶植下,罗桑丹贝坚赞从觉囊派改宗为黄教格鲁派,其师傅五世达赖承认其为第一世哲布尊丹巴,自此开始了哲布尊丹巴活佛系统。

    天武十四年时,罗桑丹贝坚赞回到蒙古传法,就住在兄长土谢图汗部的额尔德尼召光显寺,逐渐成为蒙古各部的宗教领袖。

    哲布尊丹巴活佛表态降明,漠北三汗先是眼睛一亮,接着又再度沉默了。

    都选择对抗大明的了,还能再投回去?

    哲布尊丹巴只是点点头,平静的说了一句大家很容易理解的话:“远水解不了近渴。”

    活佛就是活佛,威望还是很大的,三言两语就搞定了诸部,让大家铁了心的投降大明,好好认错,力求重新做人。

    原本杨御蕃和江翥是不接受投降的,他们奉旨行事,旨意说灭,那就得灭!

    然而,恰逢中原黄河决口,造成特大水灾,朝廷粮草供应不上,给漠北的十万明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粮草本就不足,朝廷发粮也是先紧着伊犁河谷的天子先来,西军和北军两府将士,只能省吃俭用,从河套一带借粮,又打着谈判的幌子从漠北三部借来牲畜先撑着。

    三位汗王以为这是明军在考虑自己对大明的忠诚度,二话不说送了上万头牛羊。

    杨御蕃就像是不要脸的老赖,吃完又开始张嘴借,如此反复。

    这一撑就是一两个月,漠北三汗再傻,也看出了明军的窘境,车臣汗巴布第一个掀桌子,要求杨御蕃别耍花样,要谈判抓紧谈,等着投降呢!

    杨御蕃回复,让其耐心等待。

    这可把车臣汗给惹毛了,当下出兵攻打明军驻地,以武力威胁杨御蕃,必须接受车臣汗部的投降,无条件接受!

    杨御蕃包括江翥等明军诸将,打了一辈子老仗,还是第一次见有人明目张胆的威胁明军,还是以投降的名义威胁的。

    杨御蕃沉默了很久,在得知西征军大胜联军的消息后,这才同意了漠北三汗投降,不过他也提出了要求:前往嘉峪关向大明皇帝投降。

    他实在没有办法了,十万大军缺衣少粮的,又是大冬天的,打是不能再打了,只要漠北三部想跑,明军铁定是追不上的。

    漠北三汗也不想跑,大冬天的往哪跑?这一跑,到了来年,肥美的牧场可就没了,大家都的饿死!

    此事,杨御蕃也是为了自保,担心没有完成战略目标,天子会降罪。

    因此,他才来了这么一出,把三汗弄到嘉峪关,是杀是活,全凭皇帝陛下的心情。

    正月二十五日,明军十万大军“护送”上千名漠北蒙古三部王公贵族,及数万蒙古军队抵达嘉峪关。

    彻底解决漠北蒙古,稳固北疆安定,是朱慈烺的一项紧迫课题。

    漠北蒙古牵扯到俄国干涉,情况相当复杂,如今明军后勤困难,不能诉诸武力,只能协商调解。

    朱慈烺是一位善于把握时机、善于运用策略、讲求实效的君主,他抓住西域大捷的有利时机,决定采用会盟的形势,彻底解决漠北蒙古的百年难题。

    会盟这个词,比受降好听多了,漠北三汗一听大明皇帝要搞这个,立时放下了久悬不平的心。

    二月初一日,会盟的地点嘉峪关外的草原上,这里东西长二十里,南北宽十二里左右,地势平坦,是一片辽阔的草滩,官道横贯东西,交通十分便利。

    明军、漠北三大部的营帐,以朱慈烺的御营大帐为中心,众星捧月,四面环绕,屯兵列营。

    御营外,重新搭起了一座黄色帐篷,装饰华丽,象征祥和,帐内桌上摆满了金银器、酒杯等用具。

    在皇帝御帐两侧是紫红色帐篷,里面的长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这是为参加会盟的大臣和蒙古王公而设的。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四人坐在第一排,其他官员按序列座。

    漠北蒙古三部一共来了近千名王公贵族,都是拖家带口等着大明封官的。

    上午八点时,御营内外御林军佩带武器肃立,朱慈烺着朝服升座。

    刹那间,鼓乐齐鸣,漠北三部王公贵族列依次谒见天武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进行正式会盟。

 第1176章 羞辱

    御座上,朱慈烺目光犀利地注视着漠北三位汗王。

    这三个,他是一个也没见过,都是新上位的汗王。

    天武十二年,车臣汗硕垒死了,其子巴布继汗位。

    同年,土谢图汗衮布也挂了,其子察珲多尔济继父位称汗,驻牧土拉河南,朱慈烺知道,他这一支是达延汗的后人。

    天武十六年,扎萨克汗诺尔布升天,其子旺舒克袭汗位。

    也就是说,当年朱慈烺打到蒙古圣山,跟他誓盟的三位汗王,全都死了!

    朱慈烺看着这群年龄比自己还大的“晚辈”们觐见行礼,他摆出了长者的姿态,冷冰冰地道:“你们是汗,朕也是汗,为何要行如此大礼觐见呢?”

    众人没料到,大明皇帝如此不善,一张嘴就开怼,将大家给问住了,一时间,三汗吭吭哧哧地在那不知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