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7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了好大一会儿,才听朱慈烺慢慢地说:“出来一趟,这么着急回去干吗?看完了努尔哈赤,顺道再去瞧瞧皇太极吧。”

    说完,头也不回地向銮驾走去。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野猪皮翘腿以后,皇太极通过一系列手段继承了父亲的汗位,并且改国号为大清,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一心想要完成老汗的心愿,打进山海关,入主中原!

    可惜,他的小兄弟多尔衮不让,把他给干死了,享年五十岁。

    皇太极因在抚顺政变而死,所以与历史上的葬地不同,他被草草的葬在了抚顺昭陵,地点位于后世的抚顺战犯管理所附近,与努尔哈赤的福陵相距了五十里。

    吴忠连忙高喊一声:“圣上启驾抚顺,鼓乐侍候!”

    龙虎将军曹明皓埋怨道:“哎呀,我说厂公,好端端的你搞什么鼓乐,不怕逼急了那些人,再跳出来行刺?”

    吴忠神秘地一笑,却不说话。

    曹明皓心中突然一亮:“哦,我明白了,你们就是为了刺激满遗的吧,看来我得做好防备了。”

    一旁的朱有能听了,心中暗暗吃了一惊:“要说揣测圣意,侍奉天子,这曹明皓可真有过人之才呀,难怪年纪轻轻的就能伴驾左右!”

    朱慈烺这次北巡,自踏上了辽东大地,不再像以往那般低调,这次是可劲的造,排场大的很,行程也早早的告知了各地官府。

    为了给刺客们机会,朱慈烺早早地削减了銮驾护卫,还露出多处破绽,时而纵马奔跑。

    遇到人多扎堆的地方,他还亲自近身慰问百姓,安定辽东民众。

    这次前往皇太极的昭陵,銮驾不仅放慢了行程,还夜宿沿途的一座寺院。

    随驾的武大员,似乎看出了皇帝这是在钓鱼执法,不敢再劝。

    寺里的主持,也是个明白了,没敢往上揍,也不来打扰,只命人收拾出一间干净的僧房,让朱慈烺住下。

    晚膳之后,朱慈烺独自一人漫步走出寺院,遥望着北面的萨尔浒故地出神。

    吴忠追了出来,替他披上一件披风,轻声说道:“皇爷,今天又有三拨不怕死的来行刺。”

    朱慈烺微微点头:“呵呵,大清都亡了十五年了,他们还挺执着的。”

    自朱皇帝踏上辽东省的土地,刺杀事件接连不断,这才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发生了大约十五起。

    吴忠上前靠近,低声道:“皇爷,老奴以为,这幕后应该有人指使!”

    自从朱慈烺去过努尔哈赤的福陵,这两天的刺杀事件明显频繁了,平静下来一天三次,这不禁让吴忠产生了怀疑。

    朱慈烺叹了口气道:“前段时间,镇北公茅元仪遇刺险些身亡,朕早就怀疑了,这才有此辽东之行,就是为了验证此想法,果然啊。。。。。。”

    茅元仪已经七十岁了,都退休在家十年了,十年间他著书立作,潜心研究书画和兵法,竟遇到了几名死士刺杀。

    纵观茅元仪一生,得罪就多的就是鞑清,他当年硬是灭了八旗军一个整编旗,后担任灭清之战的主帅,完成了灭清的历史重任。

    除了是满清余孽对他恨之入骨,欲处之而后快,还能有谁?

    。。。。。。。。。。

    最近网上的满遗太多了,各种创造历史,各种我大清牛逼,代代好圣君。

 第1214章 谣言

    抚顺高尔山下,清昭陵的规模很小,像是一个孤零零的小土包,下面连个像样的地宫都没有。

    皇太极的墓,是唯一一座没有妃嫔合葬的“帝陵”,因为他的老婆们大多被多尔衮霸占了,还有的跟蒙古首领跑了,无人知晓皇太极死后头上戴着多少顶绿帽子。

    清昭陵冷冷清清的,与寻常大户人家的陵墓没啥区别,唯一不同的是,陵前有一座石马,那是皇太极生前最喜欢的坐骑,随他征战了近十年。

    朱慈烺漫步在破败的石碓前,看着面前的碑亭,忍不住笑了笑。

    一般来说,帝陵的碑亭中应该立有一座“神功圣德碑”,用以记载了墓主人一生的功德。

    别说是帝陵,哪怕是寻常人去世,碑也是赞其人,往往溢美过誉。

    然而,皇太极的碑,没一句好话,全是贬低,更像是讲述他一生的罪状。

    再看落款人,竟然是多尔衮!

    看来,皇太极逼死多尔衮母亲大妃阿巴亥,给多尔衮的童年留下了不小的阴影。

    朱慈烺没打算刨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坟。

    首先,刨坟这事不厚道,特别是刨敌人的坟,显得器量太小了。

    至于刨卖国贼的坟,那没的说,因为卖国的都不是人!

    整日,玩的正嗨时,朱慈烺忽然又得到情报,却是情报部卢以谦亲自带来的。

    这个沉默寡言,眼中总闪着光芒的干将,身后跟着一个同样深沉的中年人,只是这人相貌平平,搁那都像是路人,让人很难记住。

    情报部的一把手亲自从南京赶来,想必有什么紧迫之事。

    果然,当朱慈烺接过一份详细的报时,一看之下,立时勃然大怒。

    他猛地站起,一把将眼前的桌案都掀翻了,厉声喝道:“是谁干的!”

    皇帝突然龙颜大怒,身旁众臣皆是悚然,连吴忠此时都不敢发出一言。

    最终汉王朱和墿上前,轻声道:“父皇息怒,出了何事?”

    一边说着,他从地上捡起飘落在地的报,细细看了起来。

    看完后,朱和墿同样怒发冲,想要掀桌子,却发现已经没桌子可掀了。

    他放声咆哮道:“无耻奸人!无耻哪!我军将士在前面拼死拼活的征战,他们却在背后造谣生事!辱我君父,辱我将士!”

    见他们父子如此暴怒,众人好奇,还是军机大臣曹变蛟将报拿来,看完又在众人手中传送。

    众人看后无不倒吸一口气,此报是一条极其恶毒的谣言。

    谣言称:西域之战,皇帝打了败仗,连汉王都被俘了,是翊卫伯李护拼死救驾,这才扭转了局面,所以天子以古今未有之礼送葬,又是赐爵,又是将绥定城改名翊卫城的。

    皇帝不厚道,事后却吹牛撒谎说打赢了,扯下了一个弥天大谎。

    这个谣言在有心人推动下,在大明各地广为扩散,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但内容让人悚然而惊。

    汉王朱和墿愤怒无比,当场失态乱跳,吼道:“查,必须查,查到了我要将他给活劈了,夷他三族!”

    谣言中说他被准噶尔军俘虏过,他堂堂一个大明亲王,怎能允许这种恶毒的屎盆子不分青红皂白的浇下来?

    见汉王情绪不稳,曹变蛟连忙道:“还请殿下冷静。”

    他又对朱慈烺道:“陛下,贼人奸计谣言,非同寻常,细细思之,让他心惊哪!”

    朱慈烺冷笑不语,这谣言岂非一般,其杀伤力都赶上一场战争了!

    朱慈烺最大的人设是战无不胜,明军也是攻无不克的王者之师,在国人心中早已树立了高大的形象。

    然而,这条谣言攻的就是朱皇帝的要害,想要让他的不败神话坍塌!

    人设这玩意,建立不易,想黑的话,却很简单。

    朱慈烺问:“这谣言传了多久了?”

    卢以谦对朱慈烺恭敬道:“回陛下,大概有三个月了,情报部最早是在广东发现有人私下议论,当时只是对其警告了一番,没想到江西、湖广、河南各省相继传出这条谣言,且越传越广。

    各茶楼酒肆,沸沸扬扬的,甚至一些地方说书的当众在讲,说的有鼻子有眼的,听客们也听得津津有味的,官府越禁他们越相信。。。。。。”

    朱和墿愤怒道:“朝廷都把北庭都护府设在哈萨克汗国的国都了,怎么还有人相信?”

    曹变蛟神情凝重道:“那只是朝廷的公告,有些人不亲眼看到,他就不相信!”

    朱慈烺沉默了许久,谣言这东西,辟谣是没用的,古今中外,只要是人类,都喜欢传播流言。

    正如卢以谦所说,当地官府越是禁止,百姓越信以为真,津津乐道。

    半晌后,朱慈烺才又问道:“各地百姓有何反响?”

    卢以谦回道:“刚开始时,大多数人不信,他们与传谣人激烈争辩,甚至大打出手,不过随着官府的插手,各类谣言满天,很多人己是不知所措,犹豫彷徨。”

    “谣言源自哪里?可有眉目了?”朱慈烺问。

    卢以谦只是看着朱慈烺,沉声道:“抓了二百三十余人,已经筛选出十五个重大嫌疑者,皆在直隶。。。。。。”

    在直隶?

    众臣心中一突,也不知各自心中第一时间想到了谁。

    朱慈烺颇有深意的扫了一圈众人,又若无其事的垂下目光。

    总而言之,这道谣言对他的伟大光辉形象,有着极大的损害。

    更伤的是朱和墿,被俘王爷这名声一旦传出去,写于野史,那他这辈子就毁了,别跳进黄河洗不清,就是跳进长江也难办。

    传播谣言之人心思狠毒啊,直接从声望与道德上,打在自己要害处。

    朱慈烺最终还是快速冷静了下来,毕竟这种事,生气着急也没用,只能一气之下干出傻事,适得其反。

    他淡淡道:“内阁怎么说,杨士聪怎么说?”

    卢以谦答道:“杨阁老言道,事关重大,需先请旨。”

    搞这么大阵仗,连情报部都没遏制住,看来这幕后之人,手段不小啊!

    朱慈烺心中产生一种默默的芥蒂猜疑。

    待众臣退下后,吴忠心有疑惑:“皇爷,朝中大臣皆知厂卫的情报能力,一般人绝不会轻易与我等对抗,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是熟知我们的人,他在东厂和锦衣卫有暗线隐藏,或者,那人就是个愣头青,他这是牛入屠家,找死!”

    朱慈烺在行宫中踱步,淡淡道:“错估了形势,就要付出代价,不管那人藏的多深,东厂务必将他挖出!”

    “还有,既然他们已经动手了,那朕打算过些时日再回京,看看他们还有何手段!”

    。。。。。。

 第1215章 太子调兵

    锦州城,傍晚,狂风大作,漫天乌云汹涌而来,遮住了夕阳的光辉。

    北门大教场上人喊马嘶,密密麻麻的军马队伍正在集结。

    急促的跑步声,步兵已列好队形,骑兵的队形也渐渐形成。

    一阵马蹄声中,锦州总兵高岳策马而来,他冷着缰绳,大声发令道:“皇太子令旨,天子沈阳遇刺,命我等即刻北上进驻行宫护驾,速速出发!”

    骑兵大队率先发动,奔腾的蹄声中扬起滚滚尘土,五千锦州兵火速奔赴沈阳,晃动的火把在昏暗中如同一条长龙。

    。。。。。。

    八月底,秋高气爽,朱慈烺看完了皇太极,带着众臣顺道去一趟不远处萨尔浒战场遗址,开了个四十五周年国耻纪念会,并进行了重要讲话,传达了一系列精神。

    正当銮驾返回沈阳,途径努尔哈赤的福陵时,突然,前边不远之处,一队大约数百人的骑兵飞驰而过。

    后边,又有几队骑兵,排成整齐的方阵,同样奔腾而来。

    紧接着,前面的黑夜中传来无数兵马喧嚷之声。

    銮驾中的朱慈烺脸色陡变,疾步下了銮驾向前看去。

    随驾的众人皆是脸色大变,昂起头向南面的方向远望,只见晃动的火把照红了半边天!那边人喊马嘶声清晰可闻,人数不少。

    朱慈烺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